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萎縮性胃炎介紹

  慢性萎縮性胃炎,簡稱(CAG),是一種常見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胃癌前狀態,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變可能性更大。其發病緩慢,病勢纏綿,遷延難愈,治療棘手。祖國醫學文獻中無萎縮性胃炎這一病名,屬於祖國醫學中“胃脘痛”,“腹脹”的范疇。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脘部脾滿疼痛多見,或脾滿而無疼痛,尚有少數患者無明顯癥狀,故全國中醫學會第三次脾胃學術會議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可以歸屬於“胃痞”證。


原因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迄今尚未明瞭,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解放軍總醫院等6個醫院報告經5~8年的隨訪觀察淺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轉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20 .7%)。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致病與加重因素。

  (2)遺傳因素:根據Varis調查,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親屬間,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惡性貧血的遺傳因素也很明顯。有親戚關系的發病率比對照組大20倍,說明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金屬接觸:鉛作業工作者胃潰瘍發病率高,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發現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也增高。Polmer稱之為排泄性胃炎。除鉛外很多重金屬如汞、碲、銅及鋅等對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4)放射: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粘膜損傷甚至萎縮。

  (5)缺鐵性貧血: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系密切,Badanoch報道缺鐵性貧血50例,正常胃粘膜、淺表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貧血引起胃炎的機理尚不明瞭。有些學者認為胃炎是原發病,因為胃炎胃酸低致鐵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貧血;另一種意見認為先有貧血,因為身體內鐵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響而容易發生炎癥。

  (6)生物性因素:慢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病等對胃的影響也引起瞭人們的註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癥狀和體征,胃粘膜染色也證實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內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瑞金醫院報道91例萎縮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並慢性肝炎。所以慢性傳染病特別是慢性肝病對胃的影響值得註意。

  (7)體質因素:臨床統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年齡愈大,胃粘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8)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空腸吻合術後,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並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並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9)免疫因素: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粘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近年來發現少數胃竇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它是細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體,屬Ig G系。部分萎縮性胃炎患者體外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和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有異常,提示細胞免疫反應在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上也有重要意義。

  (10)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粘液層及上皮細胞中首次分離出HP。此後眾多學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瞭大量實驗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養出HP,繼而發現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炎癥程度呈正相關關系。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瞭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此外,諸如飲食不當、長期嗜煙酒、濫用藥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癥、中樞神經功能失調,使胃粘膜受損,以及胃大部切除術後,分泌胃泌素的胃竇區切除,致使胃粘膜營養障礙等,均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發生萎縮、炎癥變化。


症狀

萎縮性胃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不僅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並不完全一致。臨床上,有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無明顯癥狀。但大多數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脹痛、鈍痛或脹滿、痞悶,尤以食後為甚,食欲不振、惡心、噯氣、便秘或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有消瘦、貧血、脆甲、舌炎或舌乳頭萎縮,少數胃粘膜糜爛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縮性胃炎並發惡性貧血在我國少見。本病無特異體征,上腹部可有輕度壓痛。

  診斷

  萎縮性胃炎,粘膜皺壁平滑,粘膜層變薄,細胞浸潤可涉及粘膜下層,腺體大部分消失,有時局限組織的再生過程占優勢,可發生息肉,甚至可轉變為胃癌。病變嚴重時,胃粘膜形態像小腸(腸化)。由於腺體的大部分消失和胃的分泌功能減低,鹽酸﹑胃蛋白酶和因子的分泌均減少。骨粘膜的基本病變:

  (1)胃粘膜內固有的腺體萎縮,判斷腺體是否發生萎縮,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①腺體的上皮細胞體積縮小,細胞數目亦減少,因而腺體體積縮小,甚至消失,使殘留的固有腺體不規則分佈。

  ②萎縮腺體之間纖維組織增生,間質增寬,其中有較多的炎細胞浸潤。

  ③固有腺體減少,代之以生化的腺體。正常腺體減少,化生的腺體越多,則萎縮程度越重。

  ④正常腺體不同程度消失,而為一種增生的小腺體代替。

  凡出現上述任何一項病變者,均可看作為腺體萎縮的表現。腺體萎縮常呈灶性分佈,一般先幽門,後胃體,先小彎部,後大彎側。

  萎縮的程度,可分三級:

  輕度:胃竇部淺層腺體呈局灶性萎縮,減少,而大小彎腺體正常。

  中度:胃竇部及小彎腺體均有萎縮,減少,切范圍較輕度廣泛。

  重度:胃竇部大部分萎縮﹑減少,僅殘留少數原有腺體,大﹑小彎及彎腺體萎縮;或粘膜顯著變薄,原有腺體完全萎縮﹑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體。

  (2)化生:是指胃粘膜各部分的固有腺體,變為其他類型的胃腺或腸道的腺體。如腸上皮化生﹑幽門腺化生。

  ①腸上皮化生﹙腸腺化生﹚:是指胃粘膜的任何一種腺體變成瞭小腸的腺體。最常見於幽門竇,繼而向小彎﹑大彎﹑胃體部擴展。腸上皮化生,先從腺頸部上皮開始,然後向粘膜表面上皮及腺體深部發展。腸上皮化生(腸腺化生)實為小腸腺化生,它與大腸腺的區別就在於有潘氏細胞。

  ②假幽門腺化生:是胃體及胃底腺萎縮時出現的一種變化。如活檢確系取自胃體部。在粘膜內見有幽門腺,可認為是化生。特別是取自大彎部的粘膜,如見有幽門腺,可肯定為化生。

  (3)增生:當腺體有萎縮﹑消失時,常伴隨頸部腺體的增生,這是一種對損傷的修復﹑代償現象。

  (4)增生:是指腺體在增生基礎上,組織結構出現瞭異常現象,即組織結構的異型性,此種增生常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腸腺化生的腺體更為常見。不典型增生的腺體常呈灶性分佈,與周圍腺體一般有較清楚的分界。有時,僅可見少數幾個腺體有不典型增生的改變。

  (5)癌變:為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進一步發展。癌變可從粘膜的不同深度開始。有的從粘膜表面上皮開始,活檢易於發現。有的從粘膜深部腺體開始。如活檢取材較淺,則不易發現。此種情況應予註意。


飲食保健

萎縮性胃炎吃什麼好?

  飲食要求:

  1.少量多餐,每日6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可適量增加醋調味並助消化。

  2.進食含優質蛋白質及鐵豐富的食物。進食新鮮綠葉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胡蘿卜等。進食肉汁及濃肉湯有助於胃液分泌。

  3.食用流食。對於急性胃炎。應去除病因,臥床休息,禁食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或藥物,酌情禁食或給予流食,對有出血者,予以止血治療。吃一些軟性食物,例如米湯、酪梨、香蕉、馬鈴薯、南瓜類。將所有蔬菜攪碎,再烹調。

  4.細嚼慢咽助消化,應該徹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用餐時避免有壓力。

  5. 飲食有規律,有規律地定時定量進食,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節律。切不可饑一頓飽一頓或不吃早餐,尤其應避免暴飲暴食。

  6.忌食過硬過辣、過咸、過熱、過分粗糙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醃臘食品、辣椒、大蒜等。不管柑橘類果汁、番茄制品、咖啡、酒類以及所有會直接刺激食道的食物會不會引起胃酸,最好避免食用。

  7.高脂肪食物、酒、糖類、巧克力會使括約肌放松,造成回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熱的癥狀,就應避免這些食物。

  食療方:

  茯苓山藥包子

  原料茯苓10克,山藥15克,面粉150克,鮮豬瘦肉50克,生薑2克,胡椒粉1克,麻油2克,紹酒2克,食鹽4克,醬油2克,大蔥5克,骨頭湯30毫升。

  制作先把茯苓、山藥洗凈,文火焙幹,碾成細末,與面粉混勻。然後把茯苓山藥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發面、水適量,揉成發面面團發酵。再把豬肉剁成泥,倒入盆內,加醬油拌勻,將薑末、食鹽、麻油、紹酒、蔥花、胡椒、骨頭湯等放入盆中,拌勻成餡。待面團發成後,加堿水適量,揉勻,搓成3~4厘米粗長條,按量揪成20塊面團,將劑子擠壓成圓面皮,包成生坯。最後把包好的生坯擺入蒸籠內,沸水上籠,用武火蒸15~20分鐘即成。

  用法 早餐時食用。

  功效 健脾和中、利水滲濕、寧心益腎。適用於心脾腎虛弱型慢性胃炎、神經官能癥等,癥見胃脘隱痛、食少、便溏、小便不利、心悸、失眠等。

  豬肚燒薑附

  原料豬肚250克,熟附片10克,生薑30克,大蒜10克,豆瓣15克,白糖6克,鹽6克,味精6克,菜油15克,豆粉6克。

  制作先把豬肚洗凈,入沸水中煮10~15分鐘,切成小方條。然後把附片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熬沸,繼用文火熬2~3小時,離火待用。再把薑、蔥、蒜洗凈,切成薄片。最後把鐵鍋置旺火上,放入菜油,煉熟,即放薑、蔥、蒜片、豆瓣、白糖,炒至金黃色時,倒入附片湯及附片,繼投肚條、食鹽,燒至肚條軟爛,投入味精、水豆粉,起鍋裝盤。

  用法 作配餐菜肴。

  功效 溫中散寒、和胃止痛。適用於胃脘冷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畏寒、四肢冰冷等癥。

  甲魚益胃湯

  原料 甲魚1隻(300克以上),知母20克,沙參30克,山藥50克。

  制作先把甲魚放入沸水中燙死,揭去鱉甲,掏去內臟,洗凈,切成小方塊。再把知母、沙參、山藥洗凈,與肉同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改用文火燉至肉熟透軟爛即可。

  用法 單食或作配餐菜肴。

  功效 養陰益胃、滋補肝腎。適用於慢性胃炎之胃脘隱隱作痛、食欲不振或饑不欲食、咽幹口燥、大便幹燥,以及潮熱、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

  理中湯

  原料 人參6克,幹薑6克,白糖10克。

  制作先將人參、幹薑洗凈,切成薄片,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繼用文火煎熬15分鐘,每飲一次,熬一次。然後將白糖放入和勻即可。

  用法 每天服4~5次,每次50~60克。

  功效 溫中散寒、益氣和胃。適用於虛寒型之萎縮性胃炎、脘腹疼痛、喜溫喜按、不思飲食、嘔吐、腹瀉不渴,且舌淡苔白、脈細弱,以及小兒慢驚風、病後喜吐涎沫者皆宜。


護理

萎縮性胃炎應該如何護理?

  定期檢查,必要時作胃鏡檢查。

  遇有癥狀加重、消瘦、厭食、黑糞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治療

萎縮性胃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1.所食食品要新鮮並富於營養,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攝入。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如鮮辣粉等。

  2.節制飲酒,不吸煙,以避免尼古丁對胃粘膜的損害;避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及皮質激素類藥物等,以減少胃粘膜損害。

  3.對淺表性胃炎應該堅持治療。

保健品查詢萎縮性胃炎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辨證論治:

  (1)脾胃氣虛型:

  主證:胃脘隱痛,綿綿不休,食後飽脹,噯氣,食少納呆,喜熱喜按,得食則痛減,便溏,或虛秘,小便清長,或精神乏力,面色黃白,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

  治法:益氣健脾。

  (2)脾胃虛寒型:

  主證:胃脘痞滿隱痛,喜溫喜按,遇冷加重,得溫痛減,食後脘脹,倦怠乏力,嘔吐清水或飲後水停心下,神疲懶言,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質胖淡而嫩,邊有齒印,舌苔薄白,脈沉細或遲。

  治法:溫中健脾,散寒止痛。

  (3)胃陰虛型:

  主證:形體消瘦﹑胃脘隱隱灼痛,胸骨後有灼熱感,食欲減退﹑噯氣﹑口幹咽燥不欲飲,喜食酸物﹑嘈雜似饑,心煩熱,大便幹燥,舌紅少津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益胃。

  (4)肝胃不和(肝胃氣滯型)

  主證:胃脹脘痛或堵悶,連及兩肋,常因情至不暢而加劇,嘔吐泛酸,頻頻噯氣﹑食後脹滿,或有惡心嘔吐,舌紅苔薄白,脈弦緩。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

  (5)脾胃濕熱:

  主證:胃脘灼熱,脹痛不舒,嘈雜噯氣,口粘膩而臭,口幹渴﹑喜冷,頭重如裹,胸悶身困,大便溏薄,或排便不暢。

  (6)氣滯血淤型:

  主證:面色黎黑,胃脘刺痛,壯如針刺,痛處固定,飽脹不舒,或有黑便,舌質偏紫或有淤點,苔薄黃,脈弦或細澀。

  治法:行氣祛淤。

  (一)

  【辨證】氣滯陰虛。

  【治法】理氣,養陰。

  【方名】養胃理氣湯。

  【組成】炒白芍15克,烏梅肉15克,北五味15克,佛手10克,丁香10克,蘇子10克,蘇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個月為1療程間休息3-7天。

  【出處】張笑平方

  (二)

  【辨證】乃胃中有熱,腸中有寒,寒熱錯雜。

  【治法】辛開苦降。

  【組成】黃芩10克,馬尾連6克,薑半夏10克,黨參10克,炮薑炭5克,木香6克,炒白術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5克,炒川楝子10克,焦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三)

  【辨證】肝有鬱熱,胃蘊痰濕。

  【治法】泄肝和胃化濕。

  【方名】泄肝和胃化濕湯。

  【組成】炒蒼術9克,川樸5克,陳皮5克,木香5克,薑半夏9克,茯苓9克,桂枝3克,炒白芍9克,香櫞皮9克,建神曲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澤生方。

中藥材查詢萎縮性胃炎西醫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不論其病因如何,均應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紅黴素等,飲食宜規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積極治療慢 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療:經五肽胃泌素試驗測定證實低酸或無酸患者可適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鹽酸0 5~1 0ml,飯前或飯時服,同時服用胃蛋白酶合劑,每次10ml, 1天3次;亦可選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療,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

  (3)抗幽門螺旋菌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內細菌孽生,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檢出陽性率很高。應用抗生素類藥物,對促進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癥狀改善有一定療效。常用於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法是:三鉀二櫞絡合鉍(TDB,DeNOL),每次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羥氨芐青黴素膠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靈)100mg,1天3~4次。這些藥物不僅能清除幽門螺旋桿菌,而且對減輕和消除伴同的活動性胃炎有幫助,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治療作用的藥物還有慶大黴素、黃連素、甲硝咪唑、四環素、氟哌酸等。

  (4)抑制膽汁反流和改善胃動力:消膽胺可絡合反流至胃內的膽鹽,防止膽汁酸破壞胃粘膜屏障,方法為每次3~4g,1天3~4 次。硫糖鋁可與膽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結合,也可用於治療膽汁反流,方法為0 5~1g,1天 3次。亦可給予熊去氧膽酸(UDCA),每次100mg,每日3次。Stefaniwsky認為膽汁中對胃粘膜最有毒害作用的是去氧膽酸和石膽酸在膽汁反流患者胃液中膽汁酸以膽酸和去氧膽酸為主, UDCA僅占1%。服用UDCA,胃液內膽汁酸以UDCA為主(可占43±15%),而膽酸,去氧膽酸和石膽酸濃度明顯下降,從而減輕後兩者對胃粘膜的損害作用。胃復安、嗎叮啉、西沙比利等藥可增強胃蠕動,促進胃排空,協助胃、十二指腸運動,防止膽汁返流,調節和恢復胃腸運動。具體應用方法:胃復安5~10mg,每日3次;嗎叮啉10mg,1天3次;西沙比利5mg,每日3 次。

  (5)加粘膜營養:合歡香葉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細胞再生能力,增強胃粘膜對胃酸的抵抗能力,達到保護胃粘膜作用,劑量為50~60mg,每天分3次服用。也可選用活血素,劑量為每天80~90m g;或選用硫糖鋁、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6)五肽胃泌素和激素:五肽胃泌素除促進壁細胞分泌鹽酸,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還對胃粘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粘膜有明顯的增殖作用,可用於治療低酸無酸或有胃體萎縮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劑量為 50μg,早餐前半小時肌註,每天1次,第三周改為隔日1次,第4周改為每周2次,以後每周1 次,3個月為一療程。

  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故可以試用短程強的松等作免疫抑制治療。本法應尤適用於PCA陽性並惡性貧血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但臨床效果亦不太確切。

  (7)其他對癥治療:包括解痙止痛、止吐、助消化、抗焦慮、改善貧血等。對於貧血,若為缺鐵,應補充鐵劑。大細胞貧血者根據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分別給予補充。方法是維生素B1250~ 100μg/日,連用20~30天;葉酸5~10mg,每日3次,直至癥狀和貧血完全消失。

  (8)手術治療: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療或隨訪過程中出現潰瘍、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見明顯病灶,但胃鏡活檢病理中出現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結合患者臨床情況可以考慮作部分胃切除,從這類病人的胃切除標本中可能檢出早期胃癌。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萎縮性胃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萎縮性胃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慢性萎縮性胃炎內鏡下表現如

  (1)胃粘膜顏色變淡:呈淡紅、灰黃,重者呈灰白或灰藍色。可為彌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塊狀分佈。周邊境界不清。可表現為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它是粘膜萎縮鏡下最早表現。

  (2)粘膜下血管透見:粘膜萎縮使粘膜下血管可見。萎縮初期可見粘膜內暗紅色網狀細小血管,嚴重者可見粘膜的藍色樹枝狀較大靜脈。血管顯露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內鏡特征。但應註意,在正常胃底部過度充氣使胃內壓過高時,胃粘膜可透見血管網。

  (3)粘膜皺襞細小甚至消失。當註氣入胃後,皺襞很快消失,空氣排除後,皺襞恢復較慢,且胃內分泌物少,有時粘膜幹燥,反光減弱。

  (4)當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腺體頸部過渡增生或腸上皮化生時,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或結節狀,有時可見假息肉形成,而粘膜下血管顯露的特征常被掩蓋。鏡下肉眼觀察雖可初步判斷腸上皮化生,但必須經胃粘膜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5)萎縮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並可有糜爛灶。

  (6)慢性萎縮性胃炎可同時伴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表現,如充血紅斑、附著粘液,以及反光增強等。若以淺表性胃炎的改變為主,稱淺表萎縮性胃炎。以慢性萎縮性胃炎改變為主,則稱萎縮淺表性胃炎。


鑑別

萎縮性胃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萎縮的程度,可分三級:

  輕度:胃竇部淺層腺體呈局灶性萎縮,減少,而大小彎腺體正常。

  中度:胃竇部及小彎腺體均有萎縮,減少,切范圍較輕度廣泛。

  重度:胃竇部大部分萎縮﹑減少,僅殘留少數原有腺體,大﹑小彎及彎腺體萎縮;或粘膜顯著變薄,原有腺體完全萎縮﹑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體。

  A、B型萎縮性胃炎各自特點是什麼,應如何鑒別?

  根據萎縮性胃炎發生的部位結合免疫學改變,包括自身免疫試驗和血清胃泌素測定,Strick land將萎縮性胃炎分為A、B兩型。

  A型萎縮性胃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體抗體陽性。由於自身免疫性損傷發生在壁細胞,故病變以胃體部較重,胃體腺被破壞而萎縮,故胃泌酸功能明顯降低或無酸,並因此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最後可發展成胃萎縮。食物中VitB12可與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I F)結合成內因子維生素B12復合物,它有助於Vit B12的吸收。在A型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均可發現內因子抗體(IFA),主要為IgG,有結合型和阻斷型之分。結合型IFA可與內因子或內因子維生素B12復合物結合,而阻斷型IFA阻斷內因子與維生素B12結合,從而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A型患者常伴惡性貧血(16%),而其中60%的惡性貧血有阻斷型IFA。我國萎縮性胃炎主要見於胃竇部,發生於胃體者少,這與我國很少有惡性貧血相符合。

  B型萎縮性胃炎並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體呈陰性。其發病與十二指腸液返流或其他化學、物理損傷有關,胃竇部粘膜較胃體部粘膜通透性更強(H+逆彌散的能力胃竇部強於胃底部20倍)。由於胃竇的粘膜屏障作用比其他部位小,加以易受十二指腸液及其內容物返流的影響,故胃竇部最易受累。胃體部病變輕,故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胃竇部病變損害瞭幽門腺中的G細胞,胃泌素分泌減少,故一般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以B型為主,其癌變過程可長達10多年或更久。


並發症

萎縮性胃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重度萎縮伴有重度腸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化生者,因癌變可能性增大,要高度警惕,密切隨訪。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萎縮性胃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