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
(二)發病機制
肝內多個病灶,病灶直徑大小從數毫米至數厘米。腫瘤組織質韌,棕黃帶白色。切面呈沙礫樣結構,無肝硬化。
組織學檢查腫瘤結節邊界不清,常累及鄰近多個肝腺泡,如肝終末端小靜脈和匯管區,但這些結構仍保持清楚。瘤細胞常沿著血竇、終端小靜脈和門靜脈分支增殖,或侵犯Glisson鞘膜。瘤細胞在腺泡內增殖致使肝板逐漸萎縮,最後消失;腫瘤亦可在靜脈內形成栓子、息肉或簇狀突起。瘤細胞形態不規則,帶有多個犬齒交錯狀突起,呈“樹突狀”細胞,或為圓形,含胞質豐富之“上皮細胞樣”細胞。其中可見核異異型和分裂像。瘤細胞具有許多上皮細胞的特征,均有基底膜,飲液小泡和Weibel-Palade小體。與正常上皮細胞不同處為瘤細胞含有大量的胞質微絲,腫瘤細胞內還有大量的致密體。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肝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本病在肝內大多數是多發病灶,手術切除機會少,因此,化療和放療是主要治療方法。1例行肝臟移植術後已存活15年尚健在,獲良好效果,故認為肝移植術為本病良好適應證。
(二)預後
本病預後難以預料,發病後未經治療也能長期存活,是否與自身免疫有關,目前不能肯定。但比原發性肝癌預後好,報道做放療、化療、肝切除各1例,分別存活3年、9年、15年。Ishak等報道32例,其中9例未經治療,平均存活9.8年。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肝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