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防
巨細胞病毒對人類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們應積極預防其發生。
(1)進行有意識的身體素質的鍛煉。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及抗病能力,特別是育齡期婦女,以減少巨細胞病毒對胎兒的嚴重危害。
(2)對於孕婦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要註意保護,使她們遠離傳染源。
(3)註意環境衛生、飲食衛生。
(4)乳汁中巨細胞病毒陽性者,不應哺乳。
(5)免疫防治。尚在研究和探索中。
保健品查詢涎腺病毒病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資料
中藥材查詢涎腺病毒病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特效療法,根據出現的臨床癥狀對癥處理。
1.發熱
隆溫,使室溫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內放冰塊.電風扇.空調等. 物理降溫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溝.腋下.頸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溫床或者冷褥. 消炎痛12.5~25mg,平均每4~6小時 一次. 也可用牛黃清心丸.柴胡註射液等中藥.
上述方法效果不顯時,可采用亞冬眠療法,肌肉註射氯丙嗪及異丙嗪各0.5~1mg/kg/次,平均每4~6小時 一次,同時加用物理降溫,使體溫降至38℃左右.
2.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本病應及時求醫,治療上急性期嚴重病例應絕對臥床休息,防止嚴重出血,其治療目的包括:控制出血癥狀,減少血小板破壞及提高血小板數量。治療首選藥物應為激素,可口服強的松,病情危急時可用氫化可的松靜滴。並應用止血劑如安絡血、止血敏、抗血纖溶芳酸、6-氨基已酸等,嚴重出血者,可輸新鮮血液。有條件時也輸血小板。
慢性型比急性多見,約占80%左右,以成人居多。其病程經過緩慢,出血癥狀以皮膚紫瘢為主,四肢較多,其次為鼻、齒齦、口腔等黏膜出血。一般出血癥狀較輕,廣泛而嚴重出血少見。行血象檢查時可見血小板減少,一般在50×109升以下。慢性型者治療上用藥大體與急性型相同,但對激素療效而言,則不如急性型效果好。必要時,可考慮行脾切除術。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涎腺病毒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需要與新生兒溶血相鑒別。
新生兒溶血癥主要是由於母嬰血型不合或是嬰兒患有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癥引起。表現為黃疸、貧血、水腫、肝脾腫大等。一旦缺氧、接觸樟腦丸、服用磺胺藥、註射維生素K等即可誘發溶血。
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稱為新生兒溶血病。母子血型不合在ABO血型系統的Rh血型系統都可能出現。
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的母親一般為O型。胎兒以A型或B型為主。其發生與胎次無關,即第一胎就可能發病。有資料提出,ABO血型不合妊娠率為 27.7%,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發病率為11.9%。那麼,為什麼同為血型不合,有的發生溶血,有的不發生溶血?目前對這個問題還沒有一個可能的情況是,母親妊娠以後,胎兒的紅細胞沒有進入母親體內或母親體內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刺激母體產生抗體,則不會發病。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存在。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出現於Rh陰性的母親,胎兒為Rh陽性,一般發生在第二胎,如果母親有輸血史也可以第一胎病。首次發病以後各胎都會發生溶血病,並越來越重。Rh溶血病比ABO溶血病病情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