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可為先天性腎小球、腎小管結構變異所致,也可因後天損傷、感染等造成。
(二)發病機制
單純性腎囊腫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雖屬非遺傳性先天性疾病,但Schnlzinger(1994)等發現兩個單純性腎囊腫傢族,對其進行基因連鎖分析尚未發現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ADPKD)有關,認為可能存在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單純性腎囊腫。病變多見於腎下極。囊腫起源於腎小管,突出於腎皮質表面,外觀呈藍色,也可位於皮質深層或髓質。一般直徑為1cm以下,也可有3~4cm,個別可達10cm或以上。囊內含無菌清亮琥珀色液體,5%為血性液體。其中約1/3~1/2的病例有囊壁惡性病變。囊壁薄,內襯單層扁平上皮,也有纖維化和鈣化呈雞蛋殼狀。下極囊腫可壓迫輸尿管引起梗阻性積水和感染。
由於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防治腎臟並發癥和維持腎功能是主要預防目的。
對本病患者應避免近身接觸性活動,尤其是碰撞、擠壓,以防囊腫破裂。
本病患者易發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必須積極對癥及支持治療。
保健品查詢單純性腎囊腫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單純性腎囊腫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由於單純性腎囊腫發展慢,不一定損害腎臟,且發現時多數患者年齡已較大,近年來在治療方面趨於保守。
1.無腎實質或腎盂腎盞明顯受壓 無感染、惡變、高血壓或上述癥狀不明顯時,即使囊腫較大,亦不主張手術,而應采取B超檢查密切隨訪。
2.當繼發感染時 鑒於抗生素能穿透囊壁,進入囊腔,可首先采用抗生素治療和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失敗無效時再考慮開放手術。
3.若證實囊腫有癌變或伴發腎癌,應盡早手術治療。
4.囊腫直徑大於4cm時可行穿刺和硬化劑治療,硬化劑的選擇應慎重。四環素具有硬化和預防感染雙重作用,療效達96%,副作用小。磷酸鉍療效亦佳,44%囊腫完全消失,52%縮小,無嚴重並發癥。
5.當上述處理無效,癥狀或囊腫感染明顯時,可行囊腫去頂術或作腎部分切除術。
6.如因囊腫導致患腎嚴重感染,腎功能已嚴重受損而對側腎功能正常時,可作腎切除術。
單純性腎囊腫的治療,必須綜合考慮囊腫對腎臟和全身的影響,並視囊腫的發展而定。若上述情況並不明顯,宜密切隨訪觀察,不必急於治療。
(二)預後
本病一般無臨床癥狀,不影響腎功能,因此預後良好,也不影響患者的壽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單純性腎囊腫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尿液檢查合並感染者可有膿尿、血尿,但一般無腎功能不全。
1.影像學檢查
(1)B超為首選檢查方法。典型B超表現為病變區無回聲,囊壁光滑,邊界清楚。當囊壁顯示不規則回聲或有局限性回聲增強時,應警惕惡性病變;繼發感染時囊壁增厚,病變區內有細回聲;伴血性液體時回聲增強。
(2)CT對B超檢查不能確定者有價值。囊腫伴出血或感染時,呈現不均質性,CT值增加。當CT顯示為囊腫特征時,可不必再作診斷性穿刺。
(3)IVU能顯示囊腫壓迫腎實質或輸尿管的程度。
(4)MRI能幫助確定囊液性質。
2.囊腫穿刺和囊液檢查 當B超、CT等不能確診或疑有惡性病變時,可在B超引導下行囊腫穿刺,抽取囊液化驗。囊腫繼發腫瘤時,囊液為血性或暗褐色,脂肪及其他成分明顯增加,細胞學陽性,腫瘤標記物CA-50水平增高。合並感染時囊液呈暗色渾濁,脂肪及蛋白含量中度增加,淀粉酶和LDH顯著增高,細胞學檢查有炎性細胞,囊液培養可確定病原菌。抽出囊液後,註入造影劑和(或)氣體,能顯示囊壁情況,若囊壁光滑表示無腫瘤存在。
1.腎積水 嚴重腎積水時可有腰部酸痛,並可在腰腹部觸及囊性腫塊。但IVU及逆行腎盂造影顯示腎盂腎盞擴大;B超、CT檢查示腎中心部液性暗區,腎實質變薄;腎圖呈梗阻曲線。
2.腎盞憩室 B超檢查可發現腎臟囊性腫塊。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見憩室內有造影劑,但如不能顯示憩室與腎盂或腎盞相通的通道,可行逆行造影使通道顯影。憩室內偶可有結石陰影。
3.多房性腎囊腫 主要表現為腹部不適、腹部腫塊,偶見血尿。B超和CT見腎實質內囊性腫塊。但囊腫內部被分隔成多個液性暗區。
4.腎囊性變 B超、IVU和CT檢查均可見類似腎囊腫的改變。但囊壁較厚,內壁不規則,呈乳頭狀突入囊腔。腎動脈造影可見囊腫周圍腎實質有密集的增生血管。術中冷凍切片可幫助診斷。
5.腎膿腫 一般有急性感染的全身表現,如高熱、寒戰等,一側腎區劇痛,肌肉緊張,脊肋角有明顯叩擊痛。血白細胞增多,尿中有白細胞,細菌培養陽性。IVU示腎盂腎盞受壓或充盈缺損。B超示腎區液性暗區以及可導致腎積膿的原發病變。穿刺可抽出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