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間隙(parapharyngea space)位於咽腔側方的咽上縮肌與翼內肌和腮腺深葉之間。前為翼下頜韌帶及頜下腺上緣;後為椎前筋膜。間隙呈倒立錐體形,底在上為顱底的顳骨和蝶骨,尖向下止於舌骨。由莖突及附著其上諸肌將該間隙分為前後兩部,前部稱咽旁前間隙,後部為咽旁後間隙。前間隙小,其中有咽升動、靜脈及淋巴、蜂窩組織。後間隙大,有出入顱底的頸內動、靜脈,第9~12對腦神經及頸深上淋巴結等。咽旁間隙與翼頜、顳下、舌下、頜下及咽後諸間隙相通;血管神經束上通顱內,下連縱隔,可成為感染蔓延的途徑。
(一)發病原因
咽部、扁桃體及牙齦等鄰近組織急性炎癥的擴散,或經血液循環,或經淋巴途徑進入咽旁間隙而致化膿性感染。
(二)發病機制
主要感染途徑有:
1.鄰近組織急性炎癥的直接侵襲 如下頜智齒冠周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及鼻竇炎。其他如頸椎、乳突、顳骨乳突或巖部的急性感染也可引起。
2.鄰近組織膿腫的直接蔓延或穿破 如位於後、下方的扁桃體周膿腫、咽後膿腫、腮腺膿腫、磨牙區膿腫、貝佐爾德膿腫等。
3.咽或口腔手術時操作不當 如扁桃體切除術或拔牙時,註射麻醉劑時將致病菌直接帶入咽旁間隙;施行扁桃體周膿腫切開排膿時,誤將咽上縮肌穿破,致使膿液進入。
4.損傷 器械或異物損傷咽側壁。
1.病史 有急性下頜智齒冠周炎史,或急性扁桃體炎史,或有鄰近的翼頜間隙、頰間隙、頜下間隙、舌下間隙感染史。
2.臨床表現 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除嚴重全身感染中毒體征外,局部常表現有如下三大特征。
(1)咽征 口腔內一側咽部紅腫、觸痛,腫脹范圍包括翼下頜韌帶區、軟腭、懸雍垂移向健側,病人吞別咽疼痛,進食困難。從咽側紅腫最突出部位穿刺可抽出膿液。
(2)頸征 患側下頜角稍下方的舌骨大角平面腫脹、壓痛。
(3)開口受限壓 由於炎癥刺激該間隙外側界的翼內肌發生痙攣,從而表現為一定程度的開口受限。
咽旁間隙感染的局部癥狀主要表現為咽側壁紅腫、腭扁桃體突出,腫脹可波及同側軟腭、舌腭弓和咽腭弓,懸率雍垂被推向健側;如伴有翼下頜間隙、頜下間隙炎癥時,則咽側及及頸上部腫脹更為廣泛明顯。
病員自覺吞咽疼痛、進食困難,張口受限;若伴喉頭水腫,可出現聲音嘶啞,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和進食嗆咳。咽旁間隙感染如處理不及時,可導致嚴重的肺部感染、敗血癥和頸內靜脈血栓性靜脈炎等並發癥。
除有喉痛、吞咽困難、頸部強直固定及高熱、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和白細胞計數升高、血沉加快外,因感染所在部位不同,其癥狀和體征也不相同。
(1).莖突前部分感染 由於翼內肌受炎癥刺激,故有明顯的牙關緊閉。下頜下區腫脹、堅硬、壓痛。嚴重者腫脹可上達腮腺,下沿胸鎖乳突肌伸延,前達頸前中線,後至頸深部將咽側壁和扁桃體推向咽腔中央,類似扁桃體周膿腫,但扁桃體不腫大,僅有輕度炎癥。所謂典型的咽旁間隙感染三聯征(扁桃體突出、牙關緊閉、腮腺區腫脹),實際上隻有莖突前部分的感染時才會出現。 因牙關緊閉、張口困難、咽部病變常不易看清,檢查時須加註意,以免誤診。
(2).莖突後部分感染 由於翼內肌未受刺激,無或僅有輕度牙關緊閉,亦無扁桃體突出。因感染常累及腮腺間隙,故可有腮腺區、咽側壁和腭咽弓腫脹。
如莖突前、後兩部分同時感染,則上述癥狀可同時出現。
根據臨床表現,一般不難診斷。但因膿腫部位較深,由頸外觸診時不易觸到波動感,故不能以有無波動作為診斷依據,必要時在頸外壓痛最明顯處穿刺抽膿,以明確診斷。
防止口咽部、扁桃體感染。
保健品查詢咽旁間隙感染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咽旁間隙感染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1.早期治療 咽旁膿腫初期可僅為蜂窩織炎,尚無膿液形成,宜采用足量廣譜抗生素治療,頸部施用熱敷,或可使其消退。
2.膿腫治療 膿腫已形成,則應施行切開排膿術。
(1)Mosher進路:在患側下頜下區作“T”形切口,橫切口距下頜體下方1~2cm並與之平行,直切口恰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如感染不嚴重,也可采用單純橫切口。按層切開頸部組織,找到舌骨大角尖部,這很重要,因頸動脈鞘即在其外側,如遇有面靜脈和舌靜脈可予結紮。切開下頜下腺包膜,將其與頜外動脈一並提起。然後用手指伸入下頜下腺深面沿著莖突舌骨肌後腹向莖突方向分離,直達乳突尖部,並沿莖突分離至顱骨基部(因莖突位於頜咽間隙內,手指從莖突分離可較容易深達顱底)。排盡膿液後,於切口兩端置放引流,部分縫合傷口。如感染已向下擴散,可沿頸動脈鞘向下分離,在最低位作輔助切口引流。
(2)直接進路:作下頜角下緣切口,達翼內肌深面後,向上作鈍性分離直至莖突,即可引流咽旁間隙。
3.並發癥治療
(1)頸內靜脈栓塞:應予靜脈輸液、靜脈註射抗生素和抗凝劑。如治療48~72h癥狀仍無改善,則需手術探查。若發現頸靜脈內有血栓形成或有嚴重膿毒血癥,都應行頸內靜脈結紮。
(2)頸動脈出血:疑有頸動脈腐蝕出血者,應立即手術探查,若有破裂,則需行頸動脈結紮術。
4.術後臥床休息,給予抗生素註射、輸液。術後註意傷口有無出血,有無呼吸困難等。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咽旁間隙感染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頸動脈鞘感染 是莖突後部分感染的最嚴重並發癥,可引發下列各種並發癥。
2.顱內感染 感染沿大血管鞘向上進入顱內而致顱內感染。
3.縱隔炎 感染沿大血管鞘向下進入縱隔而致縱隔炎。
4.頸內靜脈栓塞 表現為全身中毒癥狀,頸部偏向健側,患側頸部出現凹陷性水腫,胸鎖乳突肌深面壓痛、發硬。眼底檢查可見視盤水腫,靜脈擴張及視網膜靜脈栓塞。如膿性栓子經血行擴散,可發生全身膿毒血癥。因頸內靜脈已有栓塞,故破裂出血者極為少見。
5.頸動脈出血 是頸動脈壁被炎癥腐蝕破裂所致,最常發生於頸內動脈。動脈受腐蝕後,先有血管外血液聚集,形成假性動脈瘤。頸動脈一旦向咽部破裂出血,預後嚴重。Motely報道病死率達85%。Salingel報道病226例,其中72例行動脈結紮手術,病死率為35%;154例未行結紮者,病死率為75%。在發生大出血前,常有反復少量的耳道或咽內出血,這是常見的早期危險信號,應予高度重視。因此,凡咽旁間隙感染並發外耳道流血或咯血者,均應懷疑有頸血管腐蝕,應立即進行頸血管探查手術。
6.喉水腫 有時需行氣管切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