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暴瀉介紹

  暴瀉,是指發病突然,以排便次數劇增,瀉下急迫為特征的內科急性病證。現代醫學中的急性腸炎、急性食物中毒,及某些腸道過敏所致的急性腹瀉均歸屬於本證范疇。急性腸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並多有誤食不潔食物的病史,有呈暴發性流行的特點,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次,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癥狀。


原因

  暴瀉發病,有因外感寒濕、暑濕之邪,困阻脾陽,脾失健運,水谷相隨而下;或系暴飲暴食、誤食腐敗不潔之物,損傷脾胃,致傳導失職,升降失調,清濁不分,混雜而下。


症狀

暴瀉早期癥狀有哪些?

  多在進食後數小時突然出現,腹瀉每日數次至10餘次,呈黃色水樣便,夾未消化食物,一般無粘液膿血。腹痛多位於臍周,呈陣發性鈍痛或絞痛。病變累及胃有惡習嘔吐、上腹不適等。伴發熱、頭痛、周身不適、四肢無力等全身癥狀。嘔吐、腹瀉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急性腸炎可以引起全身的各個部位的癥狀的發生,一般來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觀察,消化道癥狀、全身癥狀、體征方面的癥狀。急性腸炎表現在這些方面的是:

  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惡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裡急後重感。

  全身癥狀:一般全身的癥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癥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體征方面:腸炎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急性腸炎患者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註意到這些癥狀,就可以及時的對急性腸炎進行治療,這樣我們就避免瞭延誤病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飲食保健

暴瀉吃什麼好?

  食療方:

  ◆處方:將鮮松葉400克搗爛,與水兩碗半煎濃汁,分兩次服,一小時服一次。主治:上吐下瀉大便如淘米水樣、腹鳴等。

  ◆處方:炒鹽一撮。用法:以半盅冷開水和半盅開水混合,用炒鹽調飲。主治: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心腹絞痛。

  ◆處方:烏梅兩個,蜂蜜100ML。用法:用水一碗,煮烏梅數沸,加入蜂蜜調服。主治:上吐下瀉,煩渴。

  ◆處方:蔥白二十根,大棗三十枚。用法:將上二味用水一碗煮數沸,一次服。主治:上吐下瀉,煩躁。

    飲食原則:

  在飲食方面應采取易消化 ,少刺激 、溫熱適度、營養豐富 、少食多餐和適時補充水分地原則 ! 腸炎初期 :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 、發炎和滲出地階段 ,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 ,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 ,所以 ,在起病後 8~ 12小時內 ,患者可吃流質食物 ,如大米粥、藕粉 ,雞蛋面糊,細掛面 ,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 ,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 ,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 ,以補充體內水 ,維生素和電解質地不足 .

  腸炎好轉期 :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地流質或半流質食物 ,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咸餅幹等.宜采用少食多餐地方法 ,每日進食 4~ 5次。需要註意地是 ,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地糖 ,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 ,引起腹脹腹痛 ,增加患者痛苦!

  另外 ,牛奶中含有較多地脂肪 ,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地作用 ,可加重腸道負擔 ,對病情不利.

  腸炎恢復期 :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地改變 ,此時腸道對食物 急性腸胃炎雖然是急癥 ,卻是需要日常慢慢調養才能全部治愈。在經過用藥、臥床休息得到好轉之後,使急性腸胃炎地急性癥狀消失,但並不意味消化道功能已經完全恢復正常,還要從飲食等多方面進行調理 ,把腸胃 ' 養 ”到健康狀態 .

  在飲食上避免油膩,避免飲酒、濃茶,咖啡,避免使尚未恢復功能地胃腸道不堪重負轉為慢性胃腸疾病。

  少吃辛辣及粗糙地食物 ,不暴飲暴食。

  在一日三餐上每頓不可過飽 ,不主張多餐,以免增加胃地負擔 ,先進食比較清淡地流質,半流質 ,如米湯,粥 ,新鮮果汁,逐漸增加一些蛋白質食物,但忌油膩 ,油炸食品 ,並且在開始進食宜少量,等胃腸道功能恢復後,才開始正常飲食。


護理

暴瀉應該如何護理?

  一是治愈,二是暴瀉無度,傷陰耗氣,很快造成亡陰、亡陽之變;三是少數病人,或因失治,或治不對癥,遷延日久,由實轉虛。


治療

暴瀉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胃腸粘膜充血、水腫、滲出,表面有片狀黃色滲出物或粘液覆蓋,病變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粘膜皺壁上有糜爛、出血點。如表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損害則引起出血和血漿外滲,往往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少量嗜酸性細胞浸潤,嚴重者粘膜下層亦有充血、水腫。 沙門菌性胃腸炎時小腸是主要的病變部位,但也累及到結腸,引起痢疾樣癥狀。沙門菌具有侵襲性,引起粘膜炎癥反應,伴粘膜下層中性粒細胞浸潤,有時可深至固有層。炎癥細胞產生和釋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高。沙門菌分泌腸毒素,直接刺激腺苷酸環化酶系統,使腸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過腸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瀉。

  急性腸炎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傢庭多發的情況。如吃瞭被污染的傢禽、傢畜的肉、魚;或吃瞭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瞭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瞭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沙門氏菌屬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雞沙門氏菌、鴨沙門氏菌較為常見。導致急性腸炎的發病因素----細菌和毒素的感染,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傢庭多發的情況。如吃瞭被污染的傢禽、傢畜的肉、魚;或吃瞭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瞭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瞭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藥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堿及農藥等均可引起本病。

保健品查詢暴瀉中醫治療方法

  (一)外感暴瀉

  1.治則:清暑散寒化濕。

  2.取穴:天樞、上巨虛;暑濕加曲池、隱白,寒濕加神闕、陰陵泉。

  3.方義:天樞是大腸之募,上巨虛是大腸經之下合穴,募穴是臟腑之氣所聚之處,合穴是經脈氣血所匯之地,二穴又統屬胃經,合用可調整胃腸傳導與運化功能,是止瀉之要穴。如為暑濕所致,加手陽明之合曲池,解陽明之腑熱;足太陰之井隱白,清利濕熱;如為寒濕所困,取神闕,溫陽健脾,消積寒而助運化;脾經之合陽陵泉,化濕滯而止泄瀉。

  4.治法:天樞、上巨虛,平補平瀉,宜中強刺激,上巨虛應在壓痛明顯處刺入。曲池、隱白用瀉法,隱白出針後宜擠去惡血。神闕隔鹽灸,陰陵泉先瀉後補,以瀉為主。

  5.古方輯錄

  《針灸資生經·第三》:“神闕、治泄利不止”,“天樞、主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痛,腸胃間遊氣切痛,若心腹痛而後泄,此寒氣客於腸間雲雲,灸關元百壯”。

  《扁鵲心書·卷中暴註》:“若危篤者,灸命關(位於‘脅下脘中,舉臂取之,對中脘,向乳三角取之’)二百壯可保”。

  《神應經·腸痔大便門》:“暴泄:隱白”。

  《針灸大成·卷九》:“大便泄瀉不止;中脘、天樞、中極”。

  (二)食傷暴瀉

  1.治則:消食導滯和胃。

  2.處方:脾俞、中脘、大腸俞、足三裡。

  3.方義:本證為食傷脾胃所致,現脾之背輸脾俞,胃之腹募中脘,健脾和胃,實為治本之策;足陽明胃合足三裡,更可通降胃腑氣機,配大腸俞化積導滯,推陳致新使大便得以轉實。

  4.治法:脾俞用補法,餘穴均用瀉法。

  5.古方輯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大腸輸主腸鳴、腹月真腫、暴泄”。

  《針經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水痢不止,食不化,刺陽明經天樞二穴……針入五分,留十呼,可灸百壯”。

  【古案選介/名傢驗案】

  泄瀉案

  一人患暴註,因憂思傷脾也,服金液丹,霹靂湯不效,蓋傷之深耳。灸命關二百壯,小便始長,服草神丹而愈。

中藥材查詢暴瀉西醫治療方法

  不同類型急性腸炎的治療

  (1)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單純性胃炎可由化學物質、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等引起。其胃粘膜病變主要為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表面覆蓋白色或黃色滲出物,可伴有點狀出血和輕度糜爛,本病發病多急驟,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因感染而致病者常伴有急性腸炎而有腹瀉、臍周疼痛,重者可有發熱、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本病病程較短,具有自限性。其治病原則主要為祛除病因、對癥治療、合理應用抗生素及註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

  (2)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征的急性胃炎,常伴有出血。口服藥物(如水楊酸鹽制劑、保素松、消炎痛、利血平、糖皮質激素等)、酗酒及危重疾病的應激狀態為其常見病因。本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上消化道出血,有嘔血和黑糞;但出血量一般不大,且常呈間歇性,可自止。急性糜爛性胃炎的治療原則主要為積極治療原發病,祛除致病因素,並做相應的制酸和止血處理。如果為上消化道大出血應及時給予輸血、輸液、積極補充血容量。

  (3)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是由於吞服強堿、強酸或其它腐蝕劑而引起的胃粘膜損傷。胃部病變在輕者表現為粘膜充血、水腫、糜爛,重者可有急性潰瘍、胃壁壞死甚或穿孔。本病在吞服腐蝕劑後即有口腔、咽喉部的燒灼和窒息感、舌水腫、流涎與咽下困難,並有胸骨後和上腹部劇痛,亦可有持續呃逆、嘔吐、咳嗽,發熱可達38℃~39℃,呼吸困難,嚴重者嘔吐物呈血性,出現虛脫、休克甚至並發食管、胃穿孔而引起縱隔炎、腹膜炎。本病是一種嚴重的內科急癥,必須及早積極搶救,監測生命指征,應用解毒劑,營養支持及抗生素防治感染。

  (4)急性化膿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是胃壁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病變。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鏈球菌,其次為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及大腸桿菌。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胃潰瘍、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術為其誘因。本病起病急驟,臨床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偶有膿性嘔吐物。本病一旦確診,應立即給予手術,並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糾正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5)急性出血性腸炎如何防治: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臨床表現為:起病急,發病前多有不潔飲食史,腹痛最多見,也常可為最先發癥狀,病初常表現為逐漸加劇的臍周或左中上腹陣發性加劇性腹痛,腹痛發生後即可有腹瀉,糞便初為糊狀而帶糞質,其後逐漸轉為黃水樣,繼之即呈血水狀或赤豆湯和果醬樣,甚至可呈鮮血狀或暗紅色血塊,糞質少而具惡臭,無裡急後重。出血量多少不定,輕者可僅有腹瀉,或僅為糞便隱血陽性而無便血;嚴重者一天出血量可達數百毫升。腹瀉和便血時間短者僅一到兩天,長者可達一月餘,且可呈間歇發作或反復多次發作。嘔吐常與腹痛、腹瀉同時發作。嘔吐物可為黃水樣、咖啡樣或血水樣,也可嘔吐膽汁。起病後即可出現全身不適、軟弱和發熱等全身癥狀。發熱一般在38℃~39℃之間,少數可達41℃~42℃,但發熱多於 4 至7天暫退。腹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等。

  本病胃腸道癥狀雖重,但腹部體征卻相對較少。腹部飽脹,有時可見腸型。臍周和上腹部可有明顯壓痛。早期腸鳴音可亢進,而後可減弱或消失。

  本病病情輕重不一,病變僅及腸粘膜者多為輕型,病程通常為7~21天,復發者較少,而且病愈後常無後遺癥。病變嚴重者可在起病後1~2 天內出現大量便血而致休克,或在腹痛便血後1~2天出現高熱、抽搐、意識模糊和昏迷等嚴重中毒癥狀。此外,若病變侵及粘膜肌層,累及漿膜,出現較深的壞死、平滑肌斷裂者可出現麻痹性腸梗阻、腸穿孔和急性腹膜炎等嚴重並發癥。

  急性胃炎的治療,急性胃炎,主要通過外源及內源性刺激因素損傷胃粘膜導致急性胃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避免這兩種因數的作用,必須註意飲食衛生,不得暴飲暴食、進不潔食物或酗酒、服刺激性藥物。另外,對於可產生內源性刺激因素的原發病給予足夠的重視,徹底治療及清除之。本病病程較短,系自限性疾病,數天內可恢復,一般不需作特殊檢查。但病情嚴重者,如合並脫水、酸中毒、休克及消化道出血者,必須積極處理。

  急性腸炎常規治療

  一般治療:適當地進清淡飲食,使消化道適當休息,註意休息,用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藥物治療:包括控制腸道內外感染和胃腸粘膜保護劑,微生態制劑治療。如果是腸道內外感染引起的腸炎,尤其是粘液膿血便時可適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要根據不同的細菌感染選用不同的抗生素,成人可選用新黴素、慶大黴素、氟哌酸、氨芐青黴素,甚至頭胞類抗生素。但兒童就不宜選用新黴素、慶大黴素、氟哌酸等抗生素。胃腸粘膜保護劑主要有思密達、必奇,可保護胃腸粘膜,凝固殺死腸道的細菌與病毒,起到止瀉作用。微生態制劑,如媽咪愛、常樂康、金雙歧、整腸生等,主要是調節腸道菌群抑制腸道有害細菌生長,達到止瀉作用。

  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在出現腹瀉初期,在傢裡可用米湯加少許糖鹽或開水加糖進行口服防脫水,對於輕度、中度脫水,但一般沒有嘔吐及腹脹的病人可以隻口服補液鹽。在口服ORS補液鹽時特別要註意,每袋補液要一次加500ml溫開水沖服,24小時未服完時一定要倒掉,重新配制。一般按輕度脫水總量100—120ml/kg,中度脫水120—150ml/kg體重補給。如果是重度脫水或輕、中度脫水患者出現一般情況很差時,甚至有鉀、鈉、氯電解質紊亂酸中毒時,就需要在醫院進行靜脈輸液治療。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暴瀉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暴瀉應該做哪些檢查?

    腸炎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


鑑別

暴瀉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一)外感暴瀉

  瀉下急迫,腹痛腸鳴。如為暑濕所致,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脈濡數或滑數,舌苔黃膩;如外感寒濕,則見泄瀉清稀,或兼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脈濡緩,苔薄白或白膩。

  (二)食傷暴瀉

  腹痛腸鳴,痛時即下,痛勢急劇拒按。瀉後痛減,糞便臭如敗卵,腹脹痞滿,食後痛甚,泄瀉更著,脈滑,舌苔垢濁或厚膩。


並發症

暴瀉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 大量便血:指短時間內大量腸出血,伴有脈博增快,血壓降及血色除低,需要輸血治療。

  (2) 腸狹窄:臨床一般無癥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

  (3) 腸穿孔: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4) 中毒性擴張:這是本病的一個嚴重病發癥,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人,死亡率可高達44%,易並發腸穿孔。

  (5) 結腸癌:約5%病例發生癌變

  (6)腹瀉:因炎癥刺激所致,程度輕重不一,腹瀉為本病最主要癥狀。輕者每天3—4次,呈軟便或糊狀便,可混有粘液和膿血;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7) 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

  (8) 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9) 其他癥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嚴重者有可發熱,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貧血,失水,電解質平衡推敲和營養障礙等表現。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暴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