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共司水谷的納運和吸收,清升濁降,納運如常,則胃氣調暢。若因表邪內陷入裡,飲食不節,痰濕阻滯,情志失調,或脾胃虛弱等各種原因導致脾胃損傷,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即可發生痞滿。
1.表邪入裡外邪侵襲肌表,治療不得其法,濫施攻裡瀉下,脾胃受損,外邪乘虛內陷入裡,結於胃脘,阻塞中焦氣機,升降失司,胃氣壅塞,遂成痞滿。如《傷寒論》所雲:“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人裡,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2.食滯中阻或暴飲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濃茶烈酒及辛辣過燙飲食,損傷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滯胃脘,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痞滿。如《類證治裁·痞滿》雲:“飲食寒涼,傷胃致痞者,溫中化滯。”
3.痰濕阻滯脾胃失健,水濕不化,釀生痰濁,痰氣交阻於胃脘,則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痞滿。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曰:“脾濕有餘,腹滿食不化。”
4.情志失調多思則氣結,暴怒則氣逆,悲憂則氣鬱,驚恐則氣亂等等,造成氣機逆亂,升降失職,形成痞滿。其中尤以肝鬱氣滯,橫犯脾胃,致胃氣阻滯而成之痞滿為多見。即如《景嶽全書·痞滿》所謂:“怒氣暴傷,肝氣未平而痞。”
5.脾胃虛弱素體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或饑飽不勻,飲食不節,或久病損及脾胃,納運失職,升降失調,胃氣壅塞,而生痞滿。此正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所論述的因虛生痞滿:“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臟寒生滿病。”
胃痞的病機有虛實之分,實即實邪內阻,包括外邪人裡,飲食停滯,痰濕阻滯,肝鬱氣滯等;虛即中虛不運,責之脾胃虛弱。實邪之所以內阻,多與中虛不運,升降無力有關;反之,中焦轉運無力,最易招致實邪的侵擾,兩者常常互為因果。如脾胃虛弱,健運失司,既可停濕生飲,又可食滯內停;而實邪內阻,又會進一步損傷脾胃,終至虛實並見。另外,各種病邪之間,各種病機之間,亦可互相影響,互相轉化,形成虛實互見,寒熱錯雜的病理變化,為痞證的病機特點。總之,胃痞的病位在胃,與肝脾有密切關系。基本病機為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
疼痛可以選用金鈴子散、良附丸、左金丸、芍藥甘草湯、桂枝甘草湯、草豆蔻等;痞滿可以選用木香、砂仁、枳實、厚樸、茯苓、丁香、白豆蔻;大抵辛香藥物都具有促胃動力作用、促消化作用。反酸、燒心可以選用煅瓦愣子、烏賊骨、茯苓、瓜蔞、左金丸、芍藥甘草湯、梔子甘草湯等;納差可以選用丁香、木香、砂仁、生薑、二芽,以及三棱、莪術等。適當的對癥治療對於治本大有幫助。
胃痞的基本病機是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因此,其治療原則是調理脾胃,理氣消痞。實者分別施以瀉熱、消食、化痰、理氣,虛者則重在補益脾胃。對於虛實並見之候,治療宜攻補兼施,補消並用。治療中應註意理氣不可過用香燥,以免耗津傷液,對於虛證,尤當慎重。
中藥材查詢痞滿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痞滿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1.胃痛
胃痛與胃痞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胃痞時有隱痛,應加以鑒別。胃痛以疼痛為主,胃痞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胃痞者則無壓痛。
2.鼓脹
鼓脹與胃痞同為腹部病證,且均有脹滿之苦,鼓脹早期易與胃痞混淆。鼓脹腹部脹大膨隆,脹大之形外現;胃痞則自覺滿悶痞塞,外無脹大之形。鼓脹按之腹皮急;胃痞胃脘部按之柔軟。鼓脹有脅痛、黃疽、積聚等疾病病史;胃痞可有胃痛、嘈雜、吞酸等胃病病史。B型超聲波和纖維胃鏡等檢查,有助於二病證的鑒別。
3.胸痹
心痛胸痹心痛可有脘腹滿悶不舒,胃痞常伴有胸膈滿悶,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應予區別。胸痹心痛屬胸陽痹阻,心脈瘀阻,心脈失養為患,以胸痛,胸悶,短氣為主癥,伴有心悸、脈結代等癥狀;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癥,多伴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癥狀。心電圖和纖維胃鏡等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