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結腸炎介紹

  結腸炎腹痛一般多為隱痛或絞痛,常位於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現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 有壓痛,有時能觸及痙攣的結腸。常見的全身癥狀有消瘦、乏力、發熱、貧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惡化或初次發病就呈暴發性,表現嚴重腹瀉,每日 10-30 次,排出含血、膿,粘液的糞便,並有高熱、嘔吐、心動過速、衰竭、失水、電解質紊亂、神志昏迷甚至結腸穿孔,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死亡。


原因

  一、自身免疫反應: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並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 腎上腺皮質激素能使病情緩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所以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腸道菌後,可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免疫反應,損傷結腸粘膜,並且患者的淋巴細胞對胎兒結腸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提示懷疑結腸炎的發生還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

  二、感染:本病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與一些結腸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認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種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較大。

  三、遺傳:本病的血緣傢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此外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提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四、神經精神因素:有人認為精神因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對於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心身疾病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將7種疾病列為心身疾病,即: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原發性高血壓,神經性皮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十二指腸潰瘍。目前可能有更多疾病被列為心身疾病。


症狀

結腸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基本癥狀

  (1) 大量便血:指短時間內大量腸出血,伴有脈搏增快,血壓降及血色素低,需要輸血治療。

  (2) 腸狹窄:臨床一般無癥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

  (3)腸穿孔: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4) 中毒性擴張:這是本病的一個嚴重病發癥,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人,死亡率可高達44%,易並發腸穿孔。

  (5) 結腸癌:約5%病例發生癌變

  (6)腹瀉:腹瀉是結腸炎早期的主要癥狀。常反復發作,多因飲食不當、情緒激動、過度疲勞誘發。

  (7) 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

  (8) 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9) 其他癥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嚴重者有可發熱,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貧血,失水,電解質平衡推敲和營養障礙等表現。


飲食保健

結腸炎吃什麼好?

  結腸炎食療方(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大棗健脾粥

  大棗50g,山藥、蓮子各30g,白扁豆20g,白砂糖適量。各味加水煎熬至爛熟,白砂糖調化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用。

  人參粥

  人參10g,粳米100g,冰糖適量。將粳米洗凈,加水至1000ml,文火煮至爛熟後,加入人參粉和冰糖攪勻再煮至2---3沸,便用。

  金櫻子蓮芡粥

  金櫻子12g,炮薑、肉豆蔻各6g,五味子3g,蓮子、芡實、山藥各15g,粳米50g。先將金櫻子、炮薑、肉豆寇、五味子加水煎,濾汁去渣,然後加入蓮子、芡實、山藥、粳米及水適量,共煮成粥。1日分2次食用。

  車前扁豆薏仁粥

  車前草15g,淡竹葉、幹荷葉各9g,白扁豆、薏苡仁各30g,粳米60g。先將車前草、淡竹葉、幹荷葉加水煎,去渣濾汁,然後將白扁豆、粳米加水適量煮成粥,加入藥汁共煮成稀粥食用,1日分2次服食。

  豆蔻當歸煨烏雞

  豆蔻、當歸各10g,蔥白、生薑、鹽適量,烏雞一隻,味精。烏雞洗凈,除去內臟,將豆寇、當歸、蔥白、生薑植入腹內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燉熟爛,食時加適量鹽、味精。 荔枝粥

  幹荔枝5枚,粳米100g。幹荔枝去殼與粳米同煮為粥,供晚餐服食,連吃5天為1療程。

  結腸炎吃什麼對身體好?

  1、飲食宜清淡。

  2、飲食中適當增加瘦肉、魚、蛋、蕈類等,隻要不過多,不太油膩,增加葷食時慢慢增加,用不著擔心消化不良等。

  3、食物應以易消化,質軟少渣,無刺激性為宜。

  結腸炎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 應少吃纖維素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竹筍等,葉菜類也應適當控制,必要時可采用咀嚼後喝汁液吐渣的方法。

  2、 忌吃產氣食物。如大豆、豆制品、炒蠶豆、白薯等;

  3、 忌生冷瓜果。

  4、 忌食牛奶及海鮮。腹瀉患者食用牛奶、煉乳、蝦、海魚等後易發生結腸過敏,導致腹瀉加重。另外蜂蜜及其制品有潤腸通便作用,所以也不能食用。


護理

結腸炎應該如何護理?

  護理

  結腸炎是因消化系統功能失調引起的慢性疾病,據專傢介紹結腸炎臨床上主要表現有:腹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裡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

  腹痛一般多為隱痛或絞痛,常位於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現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壓痛,有時能觸及痙攣的結腸。常見的全身癥狀有消瘦、乏力、發熱、貧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惡化或初次發病就呈暴發性,表現嚴重腹瀉,每日 10-30 次,排出含血、膿,粘液的糞便,並有高熱、嘔吐、心動過速、衰竭、失水、電解質紊亂、神志昏迷甚至結腸穿孔,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死亡。

  常見的結腸炎有潰瘍性結腸炎、結腸克隆病、過敏性結腸炎等,那麼如何護理結腸炎病人呢?下面介紹一下按內科及本系統疾病的一般護理常規。

  結腸炎護理常識之病情觀察

  1.根據病情觀察腹瀉的頻率次數和大便的性狀。

  2.暴發型患者因大便次數頻繁,應觀察是否有口渴、皮膚彈性減弱、消瘦、乏力、心悸。血壓下降等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和營養障礙的表現。

  3.如病情惡化、毒血癥明顯、高熱伴腹脹、腹部壓痛、腸嗚音減弱或消失,或出現腹膜刺激癥,提示有並發癥應立即與醫師聯系協助搶救。

  結腸炎護理常識之一般護理

  1.連續便血和腹瀉時要特別註意預防感染,便後溫水坐浴或肛門熱敷,改善局部循環。並局部塗擦抗生素軟膏。

  2.需行藥物保留灌腸時,宜在晚睡前執行,先囑患者排便,後行低壓鹽水灌腸。

  3.輕者適當休息,指導患者晚間安然入眠,重視午睡;重型患者應臥床休息,以減輕腸蠕動和腸痙攣。

  結腸炎護理常識之對癥護理

  1.腹痛應用解痙劑時,劑量宜小,避免引起中毒性結腸擴張。

  2.嚴重發作者,應遵醫囑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血制品,以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等

  3.需行結腸內窺鏡或鋇劑灌腸檢查時,以低壓生理鹽水灌腸做好腸道準備,避免壓力過高防止腸穿孔。

  4.指導患者以刺激性小、纖維素少、高熱量飲食;大出血時禁食,以後根據病情過渡到流質和無渣飲食,慎用牛奶和乳制品等。

  綜上所述,結腸炎護理還應做健康指導,向患者講解此病的誘發因素、治療後的效果,並保持情緒穩定。囑咐患者按時正確服藥,配合治療和護理。


治療

結腸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腸炎患者自我鍛煉法

  1、做時全身放松,排除雜念,姿勢取仰臥式,雙眼微閉,深呼吸,先提肛30次,向上提時吸氣,向下放時呼氣。一提一放為一次。

  2、提肛時一定要意守肛門,做完30次後再揉腹200次,揉腹前要排凈大小便,不宜過飽過餓。

  3、揉時手心向下,右手放在肚臍上,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按順時針方向揉腹,力度適中,揉的幅度由小到大,即先從肚臍開始,再慢慢擴大,直到整個腹部,揉一圈為一次,揉腹時要意守丹田(肚臍下約5厘米處),在揉腹前心中默念“消炎、止痛、痊愈”六字。

  4、做完運動之後,雙手放在肚臍上,還是左手放在右手上,做深呼吸三次,平躺三分鐘後起床。

  此法要持之以恒,揉腹時如出現腹部溫熱感,腸鳴或排氣現象均屬正常。

保健品查詢結腸炎中醫治療方法

  利用穴位治療結腸炎

  中國的醫學,自古以來便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來解釋穴道療法的效果。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記載“氣血不順百病出”的句子。所謂的氣血,就是支配內臟的一種能量,而這種能量若流動混亂,就會引起各種疾病。

  穴道就是位於能量流動的通路上。這種通路稱為“徑路”,穴道的正常稱法應是“經穴”。內臟若有異常,就會反應在位於那有異常的內臟徑路上,更進一步地會反應在能量不順的經穴上。因此,通過給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動順暢,而達到治病保健的功效,這就是穴道保健治療的目的瞭。

  穴道保健治療法對疾病的治療,的確有極高的效果,而且,最近也逐漸借科學的方法剖析其效果。

  其結論是:穴道療法之效能是借刺激穴道而調整自律神經達到健體強身為目的的運動。中醫認為體內循環系統發生紊亂,就會生病,而這所謂能量紊亂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自律神經平衡失調的狀態。

中藥材查詢結腸炎西醫治療方法

  治療用藥原則

  (1) 飲食:充分休息,避免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給刺激性少的容易消化營養豐富飲食,盡量避免含粗糙纖維食物,暫時不吃牛奶和乳制品。適當補充液體和電解質,補充維生素乙和鈣。服鐵制劑和葉酸治療貧血。病情嚴重,腹瀉頻繁,營養嚴重不良的病人,可給一時期胃腸要素飲食或胃腸外營養。

  (2) 抗感染藥:水楊酰偶氮磺胺吡啶對治療各部結腸炎,防止並發癥有較好療效。有的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皮疹、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肝功能不良。如不見效和有不良反應,可改用甲硝噠唑。新黴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3) 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可的松和強的松可改進全身狀況,使病程緩解,排糞次數減少,復發癥狀減輕和食欲增加。但也有的病人效果不好,並可使潰瘍穿孔,出血和愈合緩慢。現在認為應用范圍較小,對於急性暴發性或早期發作嚴重的病人可使癥狀明顯減輕,病情好轉;對於長期反復發作的效果並不滿意;促皮質激素單位溶於葡萄糖溶液,靜脈滴註,癥狀改進後改用肌肉註射。氫可的松靜脈註射,癥狀緩解後逐漸減量,可給藥。皮質激素對緩解癥狀比可的松效用較好,但維持緩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這種治療如癥狀無改進,不應繼續超過2周。

  (4) 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變病的進程,抑制臨床表現,但不能改變基礎病,常用於靜止期減少復發,也可能中毒,應加註意。6硫基嘌呤(6-MP)與激素合用可減輕癥狀。

  (5) 止瀉藥:可減少排糞次數,減輕腹痛,常用復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復方樟腦酊。止瀉藥物對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結腸,應慎重使用。也可給鎮靜藥物和解痙藥物。

  (6) 保留灌腸:常用於直腸和乙狀結腸炎,可減輕癥狀,促使潰瘍愈合。

  其他治療

  一、休息:休息對疾病有很大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避免重體力活動。

  二、飲食和營養:腹瀉期要註意補充營養,又要適當減少飲食中的纖維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苔等,要用少渣飲食,以減輕高纖維素成份可能給結腸粘膜帶來的機械性損傷。關於結腸炎患者喝牛奶的問題,要看喝牛奶後有無腹瀉加重,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可能對牛乳蛋白過敏,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可能因腸道的乳糖酶缺乏服牛奶腹瀉。在我國,患有乳糖酶缺乏癥的人要比西方為多,因此,對腹瀉期的炎癥性腸病患者應仔細詢問有無對牛乳過敏史,限制乳制品的攝入,有時會起到止瀉的效果。

  由於腹瀉便血、長期攝食過少和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給予適量補充。一般可經口服或註射補充,運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中藥也可達增加體質和補充營養的目的,但不要濫補,要辨證用藥。長期腹瀉者,要補充鈣以及鎂、鋅等微量元素。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結腸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結腸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

  1.糞便檢查 活動期以糊狀黏液、膿血便最為常見,鏡下檢查有大量的紅細胞、膿細胞,其數量變化常與疾病的病情相關。塗片中常見到大量的多核巨噬細胞。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大便隱血試驗可呈陽性。為瞭避免因口服鐵劑或飲食引起大便隱血試驗呈假陽性,可以采用具有較高特異性的抗人血紅蛋白抗體作檢查。糞便病原學檢查有助於排除各種感染性結腸炎,容易混淆的病原體包括痢疾桿菌、結核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沙門菌、賈蘭鞭毛蟲等,其次為阿米巴原蟲、難辨梭狀桿菌、沙眼衣原體、巨細胞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病毒、單純性皰疹病毒、Norwalk病毒、組織胞漿菌、芽生菌、隱球菌、耶爾森小腸結腸炎桿菌等。

  2.血沉(ESR)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活動期時,ESR常升高,多為輕度或中度增快,常見於較重病例。但ESR不能反應病情的輕重。

  3.白細胞計數 大多數患者白細胞計數正常,但在急性活動期,中、重型患者中可有輕度升高,嚴重者出現中性粒細胞中毒顆粒。

  4.血紅蛋白 50%~6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貧血。

  5.C反應蛋白(CRP) 正常人血漿中僅有微量C反應蛋白,但輕度炎癥也能導致肝細胞合成和分泌蛋白異常,因此,CRP可鑒別功能性與炎癥性腸病。損傷16h CRP可先於其他炎性蛋白質升高,而纖維蛋白原和血清黏蛋白則在24~48h後才升高。在Crohn患者,CRP較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高,提示兩者有著不同的急性反應相。IBD有活動時,CRP能反應患者的臨床狀態。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CRP常持續升高;在病情較嚴重的患者,若CRP高時,對治療的反應則緩慢。該試驗簡單易行、價廉,較適合在基層醫院使用。

  6.免疫學檢查 一般認為免疫學指標有助於對病情活動性進行判斷,但對確診本病的意義則有限。在活動期,血清中IgG、IgA和IgM可升高,T/B比率下降。在Crohn病和一些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1受體(IL-1R)的比值較正常人和其他炎癥患者為高。炎癥性腸病的組織中IL-1含量增加,而且其含量與病變的活動性成正比。有資料表明,炎癥性腸病中巨噬細胞處於高度活躍狀態,並分泌TNF-α,而測定TNF對瞭解IBD患者病變的程度與活動度具有重要意義。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X線檢查一直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方法,即使結腸鏡應用後,其在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仍具有獨有的價值,是潰瘍性結腸炎診斷的重要措施。

  (1)腹部平片:在臨床上已很少應用腹部平片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其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診斷中毒性巨結腸。對中毒性巨結腸患者應每隔12~24h作一次腹部平片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X線表現為結腸橫徑超過5.5cm,輪廓可不規則,可出現“指壓跡”征。

  (2)鋇劑灌腸檢查:鋇灌腸檢查是潰瘍性結腸炎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但X線檢查對輕型或早期病例的診斷幫助不大。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明顯優於單鋇劑造影,有利於觀察黏膜水腫和潰瘍。X線主要表現為:

  ①黏膜皺襞粗亂或有細顆粒變化,有人形象地描述為“雪花點”征,即X線示腸管內充滿細小而致密的鋇劑小點。

  ②多發性淺龕影或小的充盈缺損。

  ③腸管縮短,結腸袋消失呈管狀。初期所見為腸壁痙攣收縮,結腸袋增多,黏膜皺襞增粗紊亂,有潰瘍形成時,可見腸壁邊緣有大小不等的鋸齒狀突起,直腸和乙狀結腸可見細顆粒狀改變。後期由於腸壁纖維組織增生以致結腸袋消失,管壁變硬,腸腔變窄,腸管縮短,呈水管狀。有假息肉形成時,可見腸腔有多發的圓形缺損。

  (3)腸系膜上或腸系膜下動脈選擇性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使病變部位的細小血管顯影,對本病的診斷可提供有力幫助。典型表現可見腸壁動脈影像有中斷、狹窄及擴張,靜脈像早期則顯示高度濃染,而毛細血管像顯示中度濃染。

  2.CT和MRI檢查 以往CT很少用於腸道疾病的診斷,而近幾年隨著技術的提高,CT可模擬內鏡的影像學改變用於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表現有:

  (1)腸壁輕度增厚。

  (2)增厚的腸壁內可顯示有潰瘍。

  (3)增厚的結腸壁內、外層之間呈環狀密度改變,似“花結”或“靶征”。

  (4)可顯示潰瘍性結腸炎的並發癥,如腸瘺、肛周膿腫。但CT所示腸壁增厚為非特異性改變,且不能發現腸黏膜的輕微病變和淺表潰瘍,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

  MRI檢查費用昂貴,對腸道疾病診斷效果差,但在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腸腔外病變和並發癥方面可能有一定價值。

  3.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既可直接觀察結腸黏膜的變化,可確定病變的基本特征和范圍,又能進行活組織檢查,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準確率,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此外,在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監測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作用。但病變嚴重並疑將穿孔、中毒性結腸擴張、腹膜炎或伴有其他急腹癥時,應列為結腸鏡檢查的禁忌證。內鏡下黏膜形態改變主要表現為糜爛、潰瘍和假息肉形成,表現為:黏膜多發性淺表潰瘍,伴充血、水腫,病變多從直腸開始,呈彌漫性分佈;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黏膜血管模糊,質脆易出血;病變反復發作者可見到假息肉,結腸袋消失、腸壁增厚等表現。

  (1)在活動期,受累的同一腸段的改變幾乎均勻一致。初期主要是黏膜充血、水腫,血管紋理紊亂、模糊,半月襞增厚,腸管常呈痙攣狀態;隨後黏膜面變粗糙,出現彌漫分佈、大小較一致的細顆粒,組織變脆,有自然出血或接觸出血,腔內有黏液性分泌物;進一步發展則黏膜出現糜爛,伴有許多散在分佈的黃色小斑,乃隱窩膿腫形成後膿性分泌物附於腺管開口所致;而後黏膜面形成許多潰瘍,潰瘍較小而表淺,針頭樣、線形或斑片狀,形態不規則,排列無規律,圍繞腸管縱軸和橫軸相互交錯,這是潰瘍性結腸炎內鏡下的重要特征。周圍黏膜亦有明顯充血糜爛等炎性反應,幾乎無正常殘存黏膜可見。

  (2)在緩解期,內鏡的主要表現為黏膜萎縮和炎癥性假息肉。因本病的病理改變一般不超過黏膜下層,所以不形成纖維化和瘢痕,可完全恢復正常。病情較輕者,炎癥消退後腸黏膜充血、水腫也逐漸消失,潰瘍縮小呈細線狀或愈合消失,滲出物吸收;慢性持續型或復發緩解型病例,腸黏膜出現萎縮性改變,色澤變得蒼白,血管紋理紊亂,黏膜正常光澤喪失,略顯幹燥,殘存黏膜小島可因上皮和少量纖維組織增生可形成假性息肉,假性息肉多少不定,大小不等,可有蒂或無蒂。黏膜橋是潰瘍反復發作向下掘進,而邊緣上皮不斷增生,在潰瘍上相對愈合連接,兩端與黏膜面連接而中間懸空的橋狀形態而形成的,並非潰瘍性結腸炎所特有。

  (3)在晚期,嚴重且反復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者,可出現結腸袋消失,腸管縮短,腸腔狹窄,黏膜面粗糙呈蟲咬樣,形成X線上所謂鉛管樣結腸。

  暴發性潰瘍性結腸炎是引起中毒性巨結腸最常見的原因。內鏡檢查可見病變累及全結腸,正常形態消失,腸腔擴大,結腸袋和半月襞均消失,黏膜明顯充血、糜爛、出血並見潰瘍形成,大片黏膜剝脫。因腸壁菲薄,必須指出爆發性潰瘍性結腸炎並中毒性巨結腸時應禁忌內鏡檢查,否則極易引起穿孔或使病變進一步加重。

  結腸鏡下活體組織學檢查呈炎性反應,可根據隱窩結構、固有層內的炎癥細胞浸潤程度及炎癥的分佈,來區分急性與慢性病變,以糜爛、潰瘍、隱窩膿腫、腺體異常排列、杯狀細胞減少及上皮的變化較常見。隱窩形狀不規則、擴張或分支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表現,也可有隱窩萎縮,使黏膜面變形。固有層中可見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等炎癥細胞浸潤,也可見帕內特細胞(潘氏細胞)化生。

  依內鏡所見,對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性分級方法頗多,其中Miner分級法為較多學者所采用。

  0級:黏膜蒼白,血管網清晰,呈分支狀。黏膜下見細小結節,其表面黏膜正常。

  Ⅰ級:黏膜尚光滑,但充血、水腫,折光增強。

  Ⅱ級:黏膜充血、水腫,呈顆粒狀,黏膜脆性增加,接觸易出血或散在自發性出血點。

  Ⅲ級:黏膜明顯充血、水腫、粗糙,明顯自發性出血和接觸性出血。有較多炎性分泌物,多發性糜爛與潰瘍形成。

  4.超聲顯像 因腸腔內氣體和液體的幹擾,超聲顯像難以得到滿意的結果,因此,超聲顯像被認為不適合於胃腸疾病的檢查,但仍有學者致力於超聲在胃腸疾病診斷中應用價值的探索。研究者提出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超聲征象是腸壁增厚,范圍在4~10mm(正常為2~3mm);同時可顯示病變的部位、范圍和分佈特點。


鑑別

結腸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許多得過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都知道,潰瘍性結腸炎的(簡稱潰結)的表現為慢性腹瀉、便血、粘液便、腹痛等,但是這些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均不具有特異性,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因此在診斷時必須和以下疾病加以鑒別:

  1、慢性細菌性痢疾:表現為慢性腹瀉或粘液膿血便,但常有急性菌痢史。從糞便、盲腸拭子或結腸鏡檢查時所取得的滲出物進行培養, 可分離出痢疾桿菌。

  2、慢性阿米巴腸病:往往有到疫地史,病變以右側結腸為主,結腸鏡下可見粘膜潰瘍,潰瘍邊緣為潛行性,介於潰瘍之間的結腸粘膜正常,糞便中可找到溶組阿米巴包囊或滋養體,用抗阿米巴藥物治療有效。

  3、血吸蟲病:也可有慢性腹瀉腹痛,但有到流行區與疫水接觸史,糞便可檢出血吸蟲卵或孵化毛蚴陽性。結腸鏡下,可見到粘膜下黃色顆粒等典型表現,盲腸或乙狀結腸粘膜活組織檢杏可找到蟲卵。此外病人往往有肝脾腫大,病情重者可出現腹水,有效的抗血吸蟲治療後癥狀好轉。

  以上三種傳染病,在過去是最常見的慢性腹瀉病人的病因,故在診斷潰結時,—定要排除該三種疾病病。

  以下是幾種非傳染性的疾病,在癥狀上和潰瘍性結腸炎也有很多的相似點,應註意鑒別診斷。

  1、克隆病(crohn氏病):病變范圍廣,自食管至肛門的胃腸道均可發生病變,以末斷回腸及右半結腸多見。臨床表現可酷似潰結,但往往無血便,以腹痛、粘液便為多見,也可出現腸梗阻。病變呈節段性,病灶間的粘膜正常,纖維腸鏡檢查可明確診斷。克隆病和潰結統稱為炎癥性腸病,兩病的病變和臨床表現有不同,但治療用藥是相似的。

  2、結腸癌:多見於中老年,有便秘或腹瀉等大便習慣改變史,同時可出現貧血、胃納減退、便血和腸梗阻等癥狀。X線鋇劑灌腸可發現腫塊,纖維結腸鏡檢查,不僅可以發現腫塊,而且可以取活檢病理檢查,以明確是否有惡性細胞存在,並可進一步明確腫塊惡性程度。腸鏡是診斷結腸癌的最佳方法。

  3、腸結核: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本病典型癥狀為脂肪瀉。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於水面多有惡臭味。多伴腹脹、腹痛,有乏力、體重下降、出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病程長,病情時輕時重,做X線鋇餐檢查有利診斷。

  4、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本病典型癥狀為脂肪瀉。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於水面多有惡臭味。多伴腹脹、腹痛,有乏力、體重下降、出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病程長,病情時輕時重,做X線鋇餐檢查有利診斷。

  過敏性結腸炎與潰瘍性結腸炎的鑒別:

  (1)過敏性結腸炎的腸管狹窄,結腸袋消失,線樣征與潰瘍性結腸炎相似。

  (2)潰瘍性結腸炎的腸管除狹窄外,尚有僵直變短成臘腸管狀。

  (3)過敏性結腸炎以粘膜皺襞易變性為特征,可作為鑒別診斷的要點之一。


並發症

結腸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慢性結腸炎的並發癥

  1.便秘:得瞭慢性結腸炎患者經常大便不順,大便困難;

  2.腹瀉:常反復發作,多因飲食不當,情緒激動,過度疲勞誘發。

  3.腹痛:腹痛為鈍痛或陸法性絞痛,常在排便時伴法下腹部疼痛,多在排便後減輕,一般疼痛不重。

  4.黏液血便:大便有血,膿,黏液,嚴重者可見鮮紅色大量血或血凝塊。

  5.急性發作:可有發熱,納差,嘔逆,腹脹電解質紊亂等癥狀,重者出現消瘦,水腫。

  2、結腸炎的並發癥

  便秘:便秘的主要癥狀,大便次數少,通常7天內排便少於2或3次,甚至10多天還沒便意。大便量少,便幹硬,排出困難,排便時還伴腹部不適或腹痛,但能在排便後緩解。

  腹瀉: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癥狀,一般每日數次,急性期每日可達10多次,大便有血,膿,黏液伴有裡急後重。常反復發作,多因飲食不當,情緒激動,過度疲勞誘發。

  腹痛:腹痛為鈍痛或陸法性絞痛,常在排便時伴法下腹部疼痛,多在排便後減輕,一般疼痛不重。

  黏液血便:大便有血,膿,黏液,嚴重者可見鮮紅色大量血或血凝塊。

  急性發作:可有發熱,納差,嘔逆,腹脹電解質紊亂等癥狀,重者出現消瘦,貧血,水腫,營養不良。

  1、直腸息肉癌:直腸息肉多數沒有癥狀,大多數患者是在常規的結腸鏡檢查時發現的,大多數息肉見於40歲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直腸息肉是指直腸黏膜上的隆起性病變,直腸息肉質地一般較軟。

  2、直腸癌: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直腸是大腸癌好發的部位,占大腸癌的70%。由腸炎反復發作,腸黏膜破壞,潰瘍修復增生,肉芽組織形成過程中發生癌變的。

  3、腸道狹窄及梗阻容變癌: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腸壺腹部較寬闊,估計1-2年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態變細,排便困難,便秘,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於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狀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引起肝腫大,黃疸,腹水等癥狀。全身病狀可有貧血等惡病質現象,有時還可出現急性腸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結腸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