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膽囊炎介紹

  膽囊炎是細菌性感染或化學性刺激(膽汁成分改變)引起的膽囊炎性病變,為膽囊的常見病。在腹部外科中其發病率僅次於闌尾炎,本病多見於35~55歲的中年人,女性發病較男性為多,尤多見於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婦女。


原因

  一、病因:

  與膽囊結石等有可能導致膽管狹窄的原因有關。

  二、發病機制:

  1、膽囊是膽囊管末端的擴大部分,可容膽汁30~60ml,膽汁進入膽囊或自膽囊排出都要經過膽囊管,膽囊管長約3~4cm,直徑2~3mm,膽囊管內粘膜又形成5~7個螺旋狀皺襞,使得管腔較為狹小,這樣很容易使膽石,寄生蟲嵌入膽囊管。嵌入後,膽囊內的膽汁就排不出來,這樣,多餘的膽汁在膽囊內積累,長期滯留和過於濃縮,對膽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發炎。

  2、供應膽囊營養的血管是終末動脈,當膽囊的出路阻塞時,由於膽囊粘膜仍繼續分泌粘液,造成膽囊內壓力不斷增高使膽囊膨脹、積水,膽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壓而缺血、壞死。當膽囊缺血時,膽囊抵抗力下降,細菌就容易生長繁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趁機活動起來而發生膽囊炎。

  3、由於膽囊有儲藏膽汁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因此膽囊與膽汁的接觸時間比其他膽道長,而且,接觸的膽汁濃度亦高,當此時人的膽道內有細菌時,就會發生感染,形成膽囊炎的機會當然也就增多瞭。


症狀

膽囊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癥狀體征:

  1、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的癥狀,主要有右上腹疼、惡心、嘔吐和發熱等。急性膽囊炎會引起右上腹疼痛,一開始疼痛與膽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續的時間往往較長,作呼吸和改變體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歡向右側靜臥,以減輕腹疼。有些病人會有惡心和嘔吐,但嘔吐一般並不劇烈。大多數病人還伴有發熱,體溫通常在38.0℃~38.5℃之間,高熱和寒戰並不多見。少數病人還有眼白和皮膚輕度發黃。當醫生檢查病人的腹部時,可以發現右上腹部有壓痛,並有腹肌緊張,大約在1/3的病人中還能摸到腫大的膽囊。化驗病人的血液,會發現多數人血中的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白細胞增多。B超檢查可發現膽囊腫大、囊壁增厚,並可見結石堵在膽囊的頸部。根據以上的癥狀、體格檢查和各種輔助檢查,醫生一般能及時作出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2、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在我國也不少見。慢性膽囊炎有時可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癥,但大多數病人過去並沒有患過急性膽囊炎,由於膽囊長期發炎,膽囊壁會發生纖維增厚,疤痕收縮,造成膽囊萎縮,囊腔可完全閉合,導致膽囊功能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功能。

  二、檢查:

  膽囊造影和B型超聲肝膽掃描是診斷慢性膽囊炎很有價值的檢查方法。膽囊造影可以發現膽結石、膽囊縮小變形,以及濃縮和收縮不良等情況,有時膽囊不顯影。

  B超檢查除瞭可探查出膽結石和膽囊外型改變以外,還能看到膽囊壁有變毛糙、增厚等征象。有上述癥狀的病人,應及時就醫,通過以上檢查,一般可以明確慢性膽囊炎的診斷。

  三、診斷:

  急性膽囊炎患者偶需做CT檢查。它除可發現膽囊管或膽囊結石外,診斷主要依據:①膽囊擴大;②膽囊壁普遍性增厚,且增強掃描時可見膽囊明顯強化。這兩種現象對確立診斷缺一不可,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不難得出診斷。


飲食保健

膽囊炎吃什麼好?

  膽囊炎膽石癥除用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外,營養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尤其在疼 痛緩解和手術後健康恢復階段更不容忽視營養治療的要求及飲食治療原則如下:

  (1) 營養治療的總目的,是通過控制脂肪的攝入量,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預防結石的發生。急性發作期的重癥患者應禁食,

  可靜脈補給各種營養素;當能進食時,應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飲食。隨病情逐漸緩解可給予低脂半流質或低脂少渣軟飯。每日應少食多餐,仍須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膽囊炎應給予充足熱量的高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和適量限制脂肪的飲食,同時要有豐富的維生素。

  (2) 要有足夠熱能,方能保證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體重過重,應給予低熱能飲食,使患者體重減輕。低熱能飲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適合對膽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給熱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對慢性膽囊炎患者,為瞭保持身體健康、增進食欲、促進膽囊收縮利於膽囊排空,應盡可能提高飲食中蛋白質比例。每日蛋白質供給量以每公斤體重l~1.2克為宜,但要避免隨著蛋白質攝入過量的膽固醇。

  (4) 由於脂肪能促使病變的膽囊收縮而引起劇烈疼痛,故在發作期應對其嚴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給量應低於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轉後可適量進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飲食時,主要的營養物質是糖。可給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給300~350克,特別是在發作期應予靜脈補給。

  (6) 要供給豐富的多種維生素,特別要註意補充維生素B、C。

  (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類。


護理

膽囊炎應該如何護理?

  暫無相關資料。


治療

膽囊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有規律的進食(一日三餐)是預防結石的最好方法:因為未進食時膽囊中充滿瞭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終於形成膽泥。如果進食,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反應性地分泌膽囊收縮激素,使膽囊收縮,這時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膽泥的膽汁被排出到達腸道內,因此可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2、適度營養並適當限制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膽固醇結石的形成和膽汁中含有較多量的膽固醇有關。吃得過多,特別是食物中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就會使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增高,會促使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近年,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較大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由以前的“溫飽”型逐漸向吃好、吃精轉變,魚、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瞭一些因吃得過好、過多而引起的“富貴病”,如肥胖癥、冠心病和膽結石。要預防這些“富貴病”,就要註意營養適度,特別要註意不食用過多的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所謂適度的營養,就是要對人們的飲食的質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飲食的質量全面地提供各種比例合適的營養物質,而食物的量則以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為度。 根據適度營養的原則,並參照我國人民目前的飲食習慣和消費水平,我國的營養學傢提出瞭以下的每人每月較為合理的食物組成:谷類14kg,薯類3kg,豆類1kg,肉1.5kg,魚0.5kg和水果1kg。當然,以上標準隻是適用於從事一般活動的普通成年人。此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對防止營養過度也有一定的幫助。

  3、保證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據研究,蛋白質攝入量的長期不足,與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有關。因此,保證飲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就會有助於預防膽色素結石的發生。事實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膳食中蛋白質量已有明顯增高,因此我國患膽色素結石的人數已有減少的傾向。但在我國有些地區,特別是農村,膽色素結石仍很常見。

  4、講究衛生,防止腸道蛔蟲的感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須洗凈,搞好環境衛生等,是預防蛔蟲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對預防膽色素結石也很有幫助。

  5、積極治療腸蛔蟲癥和膽道蛔蟲癥:發現腸蛔蟲癥後,應及時服用驅蟲藥,以免蛔蟲鉆入膽道,萬一得瞭膽道蛔蟲癥,更應積極治療,以防日久發生膽色素結石。

  6、保持膽囊的收縮功能,防止膽汁長期淤滯:對長期禁食使用靜脈內營養的病人,應定期使用膽囊收縮藥物,如膽囊收縮素等。

保健品查詢膽囊炎中醫治療方法

  1、解痙止痛膏1貼,敷中脘穴處,1小時後疼痛消失,治療膽絞痛。 2、取天樞、氣海、中極、關元等穴位拔罐治療。主治上腹部疼痛。嘔吐者,可先在鳩尾、巨闕行針刺拔罐治療,也可配用中藥貼敷穴位。中藥為:白術10g,川樸10g,木香10g,烏藥10g,鬱金10g,白芍10g,玄胡10g,研末調膏敷用。

  3、取白蔻適量,打爛,敷於手腕上,待起泡時刺破,除去黃水,具有退黃之功效。

  4、取鮮毛茛適量,搗爛,團成丸如黃豆大縛臂上,夜即起泡,用針刺破,放出黃水。

中藥材查詢膽囊炎西醫治療方法

  1、非手術療法:

  亦可作為術前準備,包括:a.臥床休息、禁食 、腹脹者胃管減壓;b.補液,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c.解痙止痛;d.靜脈聯用有效抗生素,如慶大黴素、氨芐青黴素、氯黴 素、先鋒黴素等;對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2、手術療法

  ①、急性膽囊炎:一般主張經12~24小時積極的內科治療,待癥狀緩解再擇期手術。目前,一些醫院已經開展急癥保膽手術

  ②、慢性膽囊炎:微創保膽手術是首選,極少數患者膽囊已經萎縮和癌變,應切除膽囊。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膽囊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膽囊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膽囊炎一般臨床多能作出診斷, 隻有出現並發癥時才作CT檢查,如膽囊穿孔,CT掃描示膽囊窩部位出現有液平面的膿腫。一般膽囊炎均示有膽囊壁增厚,急性期膽囊多增大。膽囊內或壁內如見有氣泡,可診斷為"氣腫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常合並結石,CT能清楚地顯示陽性結石,陰性結石仍需要行造影CT掃描(靜脈註射膽影葡胺或口服碘番酸)。


鑑別

膽囊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與以下病癥相鑒別:

  1、急性胰腺炎:該病可繼發於急性膽囊炎和膽管炎,腹痛較急性膽囊炎劇烈,呈持續性,范圍較廣並偏向腹部左側,壓痛范圍也較為廣泛,血與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2、急性闌尾炎:高位急性闌尾炎與急性膽囊炎的不同點主要在於詳細分析病史和體征。

  3、膽道蛔蟲病:發病突然,腹痛在劍突下呈陣發性絞痛,嘔吐頻繁,常有吐蛔蟲史,腹痛可自行緩解。早期上腹部壓痛不明顯,無腹肌緊張。

  4、潰瘍病穿孔:病人多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史,腹痛發作突然,呈持續性,較急性膽囊炎劇烈,並很快波及整個腹部,腹肌強直,但很少有嘔吐現象。因較小的十二指腸穿孔,或穿孔後很快形成一個局限的炎性病灶時,容易與急性膽囊炎混淆。

  5、肝膿腫:位於肝右葉前下方的膿腫,觸診時易把腫大的肝臟誤認為膽囊炎性包塊。


並發症

膽囊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暫無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膽囊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