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胃切除手術後並發癥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認為為以下幾種:
1.胃、十二指腸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粘膜糜爛、應激性潰瘍、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脫垂、手術後吻合口潰瘍、套疊、胃肉芽腫病變、十二指腸憩室。
2.食管疾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食管責門粘膜撕裂綜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潰瘍、食管癌、食管良性腫瘤、食管憩室。
3.血管病變:主動脈瘤、脾動脈瘤、胃壁內小動脈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動靜脈畸形、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
4.肝膽胰疾病:肝硬化伴門脈高壓癥、肝癌伴門脈高壓癥、門靜脈血栓形成、門靜脈阻塞綜合征、膽道出血、壺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腸、急性胰腺炎。
5.全身性疾病和其他: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肺原性心臟病、肺氣腫合並感染、凝血機制障礙、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淋巴瘤、尿毒癥、淀粉樣變性、結節病。
1.胃出血 胃大部切除術後,一般在24小時以內,可以從胃管引流出少量暗紅色或咖啡色血性內容物,多為術中殘留胃內的血液或胃腸吻合創傷面少量滲出的緣故,屬於術後正常現象。如果短期內自胃管引流出較大量的血液,尤其是鮮血,甚至嘔血、黑便、嚴重者出現出血性休克,是少數病例因切端或吻合口有小血管未結紮或縫合不夠緊密;胃粘膜被鉗夾傷或曠置的十二指腸潰瘍止血不徹底等原因所致的出血。出血也可能是繼發的,即在手術後數天發生,多因結紮或縫合過緊,致使組織壞死,結紮縫脫落所致。較嚴重的早期出血,甚至發生休克,需要果斷再次探查止血。繼發性出血多不十分嚴重,大部經保守治療即可自行止血。
2.十二指腸殘端破裂 這是胃大部切除術畢羅Ⅱ式中最嚴重的並發癥,死亡率很高約10~15%。多因低位十二指腸潰瘍,特別穿透到胰腺頭部的十二指腸潰瘍,手術時過多松動十二指腸損傷漿肌層或血液循環;殘端縫合過緊,過稀或結紮過緊均能造成殘端愈合不良。輸入空腸袢梗阻,膽汁,胰液及腸液滯留在十二指腸腔內,十二指腸膨脹,腸腔內壓力不斷增高而致殘端破裂。這一並發癥多發生在術後4~7天。表現為右上腹突然發生劇烈疼痛,局部或全腹明顯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腹膜炎癥狀。右上腹穿刺可抽出膽汁樣液體,預防方法是:要妥善縫合十二 指腸殘端,殘端縫合有困難者,可插管至十二指腸腔內作造瘺術,外復蓋大網膜。潰瘍病灶切除困難者,選擇病灶曠置胃大部切除術式,避免十二指腸殘端破裂。一旦發生殘端破裂,手術修補很難成功,應即行引流術,在十二指腸殘端處放置雙腔套管持續負壓吸引,同時也要引流殘端周圍腹腔。保護傷口周圍皮膚以防消化液的腐蝕。以靜脈營養法或空腸造瘺高營養流食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充足的營養。此外,要應用抗菌素防治腹腔感染。如因輸入空腸袢梗阻所致,可行輸入空腸與輸出空腸側側吻合,解除梗阻。經上術處理,多能自愈。
3.胃腸吻合口破裂或瘺 多發生在術後5~7天,如在術後1~2天內發生,則表示術中根本沒有縫合好,一般來說,大多由縫合不當,吻合口張力過大,局部組織水腫或低蛋白血癥等原因所致組織愈合不良。胃腸吻合口破裂常引起嚴重的腹膜炎。如發生較晚,局部已形成膿腫逐漸向外穿破而發生胃腸吻合外瘺。如因吻合口破裂所致腹膜炎,須立即手術進行修補,多能成功。但術後一定保持可靠的胃腸減壓,加強輸血、輸液等支持療法。如吻合口破裂發生較晚,已局部形成膿腫或瘺,除瞭引流外,也要胃腸減壓和支持療法,一般在數周吻合口瘺常能自行愈合。若經久不愈者,則應考慮再次胃切除術。
4.胃切除術後的梗阻現象 胃大部切除畢羅氏I式吻合,梗阻機會較少,僅偶爾發生吻合口梗阻。如應用畢羅氏Ⅱ式吻合,梗阻機會較多。
5.胃切除術後傾倒綜合癥 傾倒綜合癥是胃大部分切除術後比較常見的並發癥。在畢羅氏Ⅱ式吻合法發生機會更多。根據癥狀在術後和進食後發生的遲早,臨床上將傾倒綜合癥分為早期傾倒綜合癥和晚期傾倒綜合癥二類。一般認為此二種表現不同,性質各異的傾倒綜合癥,有時同時存在,致臨床表現混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