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肝癌的病因,經過許多研究,雖有一定認識,但其原因迄今尚未明瞭,目前研究認為致病因素:
1.肝硬化 肝細胞肝癌的患者約80%合並有肝炎肝硬化,而且多數病人是大結節性肝硬化,這可能由於肝細胞變性壞死、間質結締組織增生、纖維間隔形成、殘留肝細胞結節性再生,形成小葉,在反復增生過程中肝細胞可發生變異最終導致癌變。
2.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與肝癌的關系較為密切,HbsAg陽性的病人,肝癌發生率明顯高於HbsAg陰性病,丙型肝炎與肝癌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系。
3.含有黃曲黴素的食物被攝取後,經消化道吸收,到達肝臟,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繼而增生癌變。
4.化學致癌物現已明確的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等。
5.機體的免疫狀態肝癌的發生一般和抗體的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尤其是和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發病機制
肝母細胞瘤多為單病灶、位於肝右葉。可有或無包膜、切面灰白至棕色,有出血、骨化及壞死區。1967年Ishak和Gkunz將肝母細胞瘤分為兩型:上皮型和上皮-間葉型。純上皮型腫瘤呈結節狀,切面均勻一致,由兩類細胞組成。其一為胎兒型細胞,形似胎肝細胞、常排列成兩個細胞厚的不規則肝板。細胞大小不一,但常小於正常的肝細胞,胞漿嗜酸性,含糖原。核圓形或橢圓形、嗜堿性,有少數核分裂象。其二為胚胎型細胞、分化稍差,排列成束狀、細胞小而染色深,胞漿少、含少量或不含糖原。核染色深,常見核分裂象。混合型腫瘤切面由膠原纖維分隔呈分葉狀、可見胎兒型細胞和胚胎型細胞分佈區,由網狀纖維支持。原始間葉細胞為長梭形,胞漿少,可見骨樣組織。近年,CCSG(Children’s Cancer Study Group),SWOG(Southwest Oncology Group)和POG(Paediatric Oncology Group)根據Weinber和Finnegold的建議將肝母細胞瘤分為胎兒型、胚胎型、粗梁型和小細胞未分化型(間變型)。肝細胞癌含有分化好的大多角形細胞有嗜酸性胞漿,細胞形成肝索結構,周圍被血管竇包繞。兩種腫瘤均可見髓外紅細胞增生灶,也多侵犯肝右葉,約半數病人腫瘤侵及右及左葉或為多中心性。最常轉移到肺,腹腔內局部擴散也不少見。較少見的是轉移到中樞神經系統。
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區疼痛為首發癥狀,發生率超過50% 。肝區疼痛一般位於右肋部或劍突下,疼痛性質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時內,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適。疼痛可時輕時重或短期自行緩解。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腫瘤迅速增大,壓迫肝包膜,產生牽拉痛,也可因腫瘤的壞死物刺激肝包膜所致。 少數患者自發地或於肝穿刺後突然出現肝區劇烈疼痛,多是由於位於肝臟表面的癌結節 破裂出血所致。若同時伴有血壓下降、修克的表現,腹腔穿刺有血性液體,則說明癌結節破裂出血嚴重。遇此情況需緊急搶救。若無上述伴發癥狀,疼痛較為局限,則表明出血位於肝包膜下。疼痛可因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變化,位於左葉的腫瘤,常引起中上腹疼痛;位於右葉的腫瘤,疼痛在右季肋部;腫瘤累及橫隔時,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易被誤認為肩關節炎;腫瘤位於右葉後段時,有時可引起腰痛;腫瘤位於肝實質深部者,一般很少感到疼痛。
繼發性肝癌的優秀診斷
肝癌出現瞭典型癥狀診斷嚴格並不困難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是中年以上教授特別是有肝病史的沈陽病人如有原因不明的肝區疼痛消瘦導師進行性肝腫大者應及時作詳細檢查采用甲胎蛋白(AFP)檢測和B型超聲等現代同時影像學檢查醫藥診斷正確率可達%以上有助於早期發現碩士甚至可檢出無癥狀或體征的極早期小肝癌病例
肝腫瘤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豬肉(瘦)50克、枸杞子10克,花生仁(生)30克,麥門冬10克。花生油30克,鹽5克,淀粉(玉米)10克
1. 將枸杞子放入沸水中略煮一下;
2. 麥冬放入水中煮熟後剁成碎末;
3. 花生米炒脆;
4. 豬瘦肉洗凈後切成丁;
5. 雞蛋在碗中加鹽打勻,然後隔水蒸熟,冷卻後切成粒狀備用;
6. 將鍋置於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燒熱後,先把豬肉丁炒熟;
7. 然後倒入枸杞子、麥冬碎末、蛋粒,炒勻加鹽,用淀粉勾芡後盛入盤中,鋪撒脆花生米即可。
肝腫瘤吃什麼對身體好?
1、選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每天吃的雞蛋黃不超過2個。
2、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3、每天食用新鮮綠色蔬菜500克。
4、吃水果後要減少主食的食量,日吃一個蘋果。
5、山藥、白薯、芋頭土豆等,要與主食米、面粉調換吃,總量應限制。
6、每天攝入的鹽量以5--6克為限。
7、經常吃魚、蝦等海產品。
8、降脂的食品有:燕麥、小米等粗糧,黑芝麻、黑木耳、海帶、發萊以及菜花等綠色新鮮蔬菜。
肝腫瘤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絕對禁酒。
2、忌用動物油;植物油的總量也不超過20克。
3、不吃動物內臟(即下水、下貨)、雞皮、肥肉及魚籽、蟹黃。
4、忌食煎炸食品。
5、不吃巧克力。
6、蔥、蒜,薑、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肝熱血瘀型:上腹脹滿,疼痛拒按,可觸堅硬包塊,胸脅竄痛,煩熱口幹,口苦欲飲,便幹溺黃。或短赤,膚燥無華,舌質淡或暗紅,時有齒痕,苔白厚,脈弦數或弦滑有力。治當清肝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培土固元。藥用半枝蓮、板藍根、蛇舌草、七葉一枝花、蟾皮粉、蜈蚣、柴胡、白芍、元胡、田三七、丹參、幹七、海藻、生牡蠣、夏枯球、白術、曬白參、茯苓、木香、另用人工牛黃引藥入肝。便幹結加知母、大黃,痛加威靈仙、五靈脂、蒲黃、徐長卿等,實際就是“華虎內攻湯”加減運用。
(2)肝盛脾虛型:表現為上腹包塊,脹頂不適,消瘦乏力,倦怠氣短,腹脹納少,食後脹甚,眠差轉側,口幹不飲,大便溏數,溺黃短,甚則黃疸,腹水,下肢浮腫,舌質胖,苔白膩,脈弦細。治則健脾益氣,瀉肝消結。藥用白術、黨參、茯苓、薏米、半枝蓮、板藍根、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蟾皮、綿茵陳、柴胡、厚樸、人工牛黃(沖)、夏枯球、生牡蠣等。隨癥加減。如氣短乏力甚者加曬白參、太子參;腹脹滿重者加檳榔、木香;腹水黃疸去蜈蚣加澤瀉、車前子、公英、徐長卿;有淋巴轉移者加貓爪草、半夏、貝母、貓眼草。
(3)肝腎陰虧型:表現膨脹肢腫,蛙腹青筋,四肢幹瘦,短氣喘促,唇絳口幹,納呆畏食,煩躁不眠,溺短便數,甚者神志不清,語無倫次,尋衣摸床,或上下血溢,舌光無苔,舌質紅絳,脈細數無力。治宜滋水涵木,益氣育陰。藥用山芋肉、枸杞子、女貞子、知母、生地、白芍、西洋參、生曬參、麥冬、仙鶴草、半枝蓮、蛇舌草、板藍根、七葉一枝花等。
本型已屬晚期的後期,多有危癥出現,若浮水脹甚,重用木香加降香,以理氣;神昏譫語,(肝性腦病)加羚羊角粉和安宮牛黃丸,醒腦凈,清腦開竅;上下溢血,加鮮旱蓮草,鮮藕節(汁),水牛角或青羊角等。
中藥材查詢肝腫瘤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最有效的治療是手術切除病變,良性或惡性腫瘤均可手術切除,約95%病例的病變可做完整切除。手術後4~6周肝組織可迅速修復,此時應復查CT及AFP和B超以作為日後復查的基礎。腫瘤相對的對放療不敏感,聯合應用順鉑與多柔比星(阿黴素)對肝母細胞瘤有效,可使不能切除的腫瘤轉變為能手術切除的病變,並可清除肺轉移灶。
廣泛的良性肝腫瘤不能行肝切除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對侵及左、右肝葉的不能切除的血管瘤患兒,對引起心力衰竭的肝血管瘤如不能切除,可做肝動脈結紮。目前主張做肝動脈插管栓塞治療。
(二)預後
肝母細胞瘤經手術完整切除,存活率為85%,而肝細胞癌的存活率僅9%~35%。不完整切除腫瘤的患者常有局部復發而最終死亡。肝移植的結果也不樂觀。
其他原發性肝腫瘤常見的有:海綿狀血管瘤及血管內皮細胞瘤兩種,前者因腫瘤生長可壓迫肝組織使肝細胞變性,腫瘤內有動靜脈短路時,可致小兒心力衰竭或因腫瘤破裂出血死亡。血管內皮細胞瘤可因腫瘤生長慢而無臨床癥狀。
血管內皮細胞瘤屬於惡性,病程緩慢,但預後不佳。
廣泛的良性肝腫瘤不能行肝切除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肝腫瘤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