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姜片蟲病介紹

  薑片蟲病(fasciolopsiasis)是由佈氏薑片吸蟲(fasciolopsis buski),簡稱薑片蟲,寄生於人、豬腸內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臨床以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為主。成蟲蟲體較大,吸盤發達,吸附力強,造成的腸機械性損傷較其他腸道吸蟲明顯,數量多時還可覆蓋腸壁,妨礙吸收與消化,其代謝產物被吸收後可引起變態反應。被吸附的粘膜可發生炎癥、出血、水腫、壞死、脫落以至潰瘍。病變部位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腸粘膜分泌增加。蟲數多時常出現腹痛和腹瀉,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白蛋白減少,各種維生素缺乏;還可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甚至腸梗阻。嚴重感染的兒童可有消瘦、貧血、浮腫、腹水、智力減退、發育障礙等。在反復感染的病例,少數可因衰竭、虛脫而致死。豬是本蟲的保蟲寄主,也是主要傳染源。本病主要分佈於溫帶和亞熱帶的一些亞洲國傢,如日本、朝鮮、菲律賓及東南亞諸國。在中國多見於東南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各省水源豐富及盛產菱、藕等水生植物的地方。根據20世紀50~80年代的資料,人群中糞檢蟲卵的陽性率平均為38%,以農民及小學生感染率為高。


原因

  中醫認為薑片蟲病是薑片蟲侵體而發病。薑片蟲人體後,人臟腑功能失調,則導致多種病變。患病初期是濕熱蟲毒,未經治療或久治不愈者,則脾虛濕滯、氣血兩虛為主要之證。人吞食囊蚴後,囊蚴吸附在小腸上,導致胃腸氣機失調,運化失司,出現腹脹便溏、惡心、嘔吐、飲食怪癖、腹瀉和便秘交替等癥狀。病深日久,蟲在腸中,損傷脾胃。由於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蟲毒內積,耗損水谷之精微,以致脾胃虛損嚴重,氣血化源不足,所以出現四肢無力、眩暈眼花、營養不良,由脾胃損及心腎,導致心腎兩虛。病損及心,則心悸氣短,出現心脾兩虛證;病損及於腎,腎虛水泛,出現浮腫,嚴重者可出現腹水等脾腎兩虛證。

  (一)發病原因

  1.形態學 薑片蟲成蟲扁平肥大,生活時呈肉紅色,形似鮮薑之切片故得名。蟲體長20~75mm,寬8~20mm,厚約2~3mm,為寄生於人體的最大吸蟲。成蟲有口、腹吸盤各一個。成蟲雌雄同體,子宮中充滿大量蟲卵。蟲卵呈橢圓形,淡黃色,大小為(130~140)μm×(80~85)μm,是人體中最大的蠕蟲卵,卵殼薄而均勻,一端具有不十分明顯的卵蓋,近卵蓋端有一尚未分裂的卵細胞,周圍有20~40個卵黃細胞。

  2.生活史 成蟲吸附在終宿主人或豬十二指腸和空腸黏膜上,同體受精或異體受精後,受精卵隨糞便排出體外,每條成蟲可產卵15000~20000個/d。蟲卵隨糞便入水,當溫度適宜時,卵內細胞分裂發育為成熟毛蚴。受光線照射毛蚴從蟲卵孵出,進入中間宿主扁卷螺後,經發育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從螺體不斷逸出,吸附在周圍水生植物表面,形成囊蚴。囊蚴在潮濕情況下生命力較強,但對幹燥及高濕抵抗力較弱,當中宿主吞食囊蚴後,在小腸經腸液作用囊壁破裂,尾蚴逸出,吸附在小腸黏膜上吸取腸腔內營養物質,經1~3個月即可發育成成蟲。成蟲在人體內壽命為4~4.5年。在豬體內約為1年。

  (二)發病機制

  薑片蟲的吸盤肌肉發達,吸附力強,可致被吸附的小腸黏膜及附近組織炎癥、點狀出血、水腫及潰瘍膿腫形成。吸附部位常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黏膜上皮細胞分泌大量黏液,病變嚴重腸壁可有出血。蟲體附著在宿主的腸壁,攝取腸道營養物質,並遮蓋腸壁黏膜,妨礙腸道的吸收和消化,可致腸功能紊亂而發生營養不良。蟲體的代謝產物、分泌物可引起宿主病態反應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病變嚴重程度多與寄生蟲宿主體內蟲數有關,一般為數條至數十條,個別嚴重者可達數百條。甚至千條。大多蟲體可成團堵塞腸壁形成腸梗阻。

  (三)流行病學

  薑片蟲病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溫帶和亞熱帶的一些國傢。國內除東北、內蒙、新疆、西藏、青海、寧夏等省外,18個省、區已有報道。近幾年由於農業生產改革及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養豬飼料和飼養條件的改變,中國各地人和豬薑片蟲病流行情況發生明顯變化,許多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感染率和感染率迅速下降,一些地區出現新的流行點。該病流行決定於流行區存在傳染源、中間宿主與媒介,尤其是居民有生食水生植物的習慣者。


症狀

薑片蟲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潛伏期1~3個月。輕度感染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中、重度者可出現食欲缺乏、腹痛、間歇性腹瀉(多為消化不良糞便)、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腹痛常位於上腹部與右季肋下部,少數在臍周,發生於早晨空腹或飯後,以腹痛為主,偶有劇痛與絞痛。患者常有腸鳴音亢進、腸蠕動增強、腸脹氣。不少患者有自動排蟲或吐蟲史。兒童常有神經癥狀如夜間睡眠不好、磨牙、抽搐等。少數患者因長期腹瀉、嚴重營養不良可產生水腫和腹水。重度晚期患者可發生衰竭、虛脫或繼發肺部、腸道細菌感染,造成死亡。偶有蟲體集結成團導致腸梗阻者。

  凡在薑片蟲病流行區,有生食水生植物史,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癥狀者,均應考慮本病。確診有賴於糞便中檢出薑片蟲卵,一次糞便3張塗片多可獲陽性結果,蟲卵少者可用甲醛-乙醚法濃縮集卵,以提高檢出率。


飲食保健

薑片蟲病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薑片蟲病應該如何護理?

  為瞭防止本病的傳播,首先要加強衛生宣傳教育,要吃煮熟的水菱、孛薺等,或生吃前多用水沖洗並用刀削去其皮殼。同時要作好糞便管理,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不得用作種植水生植物池塘和水田的肥料。對豬的飼料也要適當處理,防止豬受感染;禁止在種有水生植物的池邊、田邊放豬。薑片蟲病流行地區應建立無害化糞池,推廣沼氣池,糞尿密封貯存等,此法一般18天可殺滅薑片蟲卵。糞便中加1:1000的生石灰,3小時後可殺滅蟲卵。應禁止在水源附近如江河湖泊、水庫中洗刷糞具,更不要把糞便倒入江河湖泊、水庫中,這是防止蟲卵入水的有效措施。


治療

薑片蟲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1.廣泛展開衛生宣教,熟食荸薺、菱角、藕及其他水生植物。

  2.徹底治療患者,並作好糞便管理。

  3.患兒驅蟲後,註意加強營養。

保健品查詢薑片蟲病中醫治療方法

  

  l.驅蟲 選用下列處方:

  (1)檳榔 30克,打碎後用清水 500毫升浸 1夜,濃煎1小時,早晨空腹1次服下,連服2~3天。

  (2)檳榔10克,黑、白五各15克,研為細末,分兩包,空腹糖水沖服,連服3~5天。

  (3)檳榔30克(打碎)、榧子肉30克(打碎),生大黃6克(後下),廣木香4.5克冰煎服,連服2~3天。

  2.調理

  (1)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健脾益氣,化濕理氣,適用於本病輕癥驅蟲後調理。若納呆食少,加神曲1。克、谷麥芽各10克;大便推,加山藥10克、扁豆衣 6克;盜汗者,加龍骨30克(先煎人浮小麥30克。

  處方舉例: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山藥10克 扁豆10克 半夏10克 陳皮6克 紅棗5枚神曲10克 甘草6克

  (2)八珍湯加減,補益氣血,適用於本病重癥驅蟲後調理。若乏力形瘦,加黃芪10克、蓮子肉10克;

  貧血,加制首烏10克、紅棗5枚;浮腫,加澤瀉10克、苡仁10克。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當歸10克 制首烏10克 熟地10克 白芍10克 紅棗5枚 甘草6克

中藥材查詢薑片蟲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對薑片蟲重癥患者先進行積極的支持療法,改善營養和糾正貧血,體力和精神恢復到一定程度後再酌情驅蟲,驅蟲藥的劑量也不宜過大。

  1、硫雙二氯酚

  【功效主治】

  本品對肺吸蟲囊蚴有明顯殺滅作用臨床用於肺吸蟲病牛肉條蟲病、薑片蟲病。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每千克體重50~60mg(成人與小兒同)。

  對肺吸蟲病及華支睪吸蟲病,可將全日量分3次服,隔日服藥,療程總量30~45g。對薑片蟲病,可於睡前空腹將2~3g藥物1次服完。

  對牛肉條蟲病,可將總量(每千克體重50mg)分2次服,間隔半小時,服完第2次藥後,3~4小時服瀉藥。

  2、呋喃丙胺

  【功效主治】

  本品為我國首創的非銻劑內服抗血吸蟲病藥物。內服後主要由小腸吸收,其作用機制是對血吸蟲糖代謝有明顯影響,通過糖酵解的抑制,阻斷蟲體能源供應,使蟲體麻痹,起到瞭直接殺蟲作用。臨床用於治療血吸蟲、薑片蟲和華支睪吸蟲病。

  【用法用量】  1 驅血吸蟲 每次20mg/kg,3次/日,連服14~20日。

  2 驅薑片蟲 1g~2g/日,分2次服,連服2日。

  3、吡喹酮

  【功效主治】

  為廣譜抗吸蟲和絳蟲藥物。適用於各種血吸蟲病、華支睪吸蟲病、肺吸蟲病、薑片蟲病以及絳蟲病和囊蟲病。

  【不良反應】

  ①常見的副作用有頭昏、頭痛、惡心、腹痛、腹瀉、乏力、四肢酸痛等,一般程度較輕,持續時間較短,不影響治療,不需處理。②少數病例出現心悸、胸悶等癥狀,心電圖顯示T波改變和期外收縮,偶見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③少數病例可出現一過性轉氨酶升高。④偶可誘發精神失常或出現消化道出血。

  4、噻苯咪唑

  【功效主治】

  本品是一廣譜驅腸蟲藥,對蛔、鉤、鞭、蟯、糞圓線蟲和旋毛蟲感染,均有驅除作用;以驅蟯蟲效果最佳;亦是糞圓線蟲的首選藥物。主要用於糞圓線蟲和旋毛蟲感染,以及皮膚和內臟蠕蟲蚴(幼蟲階段)移行癥。

  【用法用量】

  1 治療糞圓線蟲、蟯蟲感染,每次25mg/kg,2次/日,連服2~3日。重癥感染連服5日。

  2 治療旋毛蟲感染,療程為5~7日。用法用量同上。

  3 治療蠕蟲蚴移行癥,療程為7~10日。用法用量亦同上。

  5、檳榔 此藥是祖國醫學中最早用來治療薑片蟲的藥物之一。檳榔中含有檳榔素,能夠麻痹薑片蟲體的神經系統,增進人的腸道蠕動,因此,有驅薑片蟲的作用。檳榔治療薑片蟲的方法有多種。其使用方法,西醫常用的是:檳榔成人用量為50g,加水300ml,煎煮1個小時,濃縮到100ml,晨空腹服1次或分2次服用。兒童每年齡組(每歲)每次服2~3g,每次總量不超過30g,加水煎服,連服3天。薑片蟲病用檳榔治療的方劑、劑量等項,見本文中藥治療項目。

  (二)預後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薑片蟲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薑片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薑片蟲病輔助檢查

  各種蟲卵濃縮法可提高檢出率。但診斷為薑片蟲病還需考慮寄生的蟲數和臨床表現,前者可用計卵法得到粗略的印象。患者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常輕度下降,白細胞計數稍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至 10%~20%,偶達40%。糞便隱血試驗偶呈陽性反應。取糞便用直接塗片法或沉淀集卵法可找到薑片蟲卵,前者對輕度感染者易漏診,後者可提高檢出率。亦可采用定量透明法(即改良加藤塗片法),即可定性又可作蟲卵計數。

  X線檢查可見骨骼生長遲緩,或成侏儒癥。

  血液檢查:血象 輕度貧血,白細胞數略有增加,嗜酸性細胞數增加,在10%~20%左右,少數患者可高達40%。

  糞便檢查:潛血反應偶呈陽性。常用的糞檢方法有塗片法和沉淀法。蟲卵較少者可用沉淀法檢查,沉淀法的陽性率為100%。使用一次3張塗片法的陽性率為91.3%。一般塗片法大多可查出薑片蟲卵。查獲蟲卵是確診薑片蟲病的依據。 鏡檢時,薑片蟲卵與肝片吸蟲卵和棘隙吸蟲卵形態相似,應進行鑒別。肝片吸蟲卵的形 態特征是,縱徑略長(130~150μm),卵蓋略大,卵殼周圍往往有較濃的膽汁色素顆粒附著,內容物有時呈黃色,卵黃細胞較少,其顆粒又細又少,呈散在分佈,胚細較易看到,位於前 端較大而透明。棘隙吸蟲卵為草黃色,較短而寬,卵殼後端較厚,多形成結節狀的突起。

  體格檢查:腹部膨隆,腸蠕動亢進,腸鳴音增強是本病的特殊體征。重癥患者出現眼瞼以及全身浮腫,並伴有腹水。

  薑片蟲病輔助診斷

  1.患者來自有食水菱、荸薺等水生植物的地區,曾有生吃的病史。

  2.輕者可無癥狀,或有輕度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重者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甚至消瘦,浮腫,貧血,肝脾腫大等。

  3.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糞檢查有蟲卵或見棕紅色葉狀成蟲排出。


鑑別

薑片蟲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應註意與蛔蟲病相鑒別。薑片蟲卵應與肝片吸蟲卵、棘隙吸蟲卵鑒別。

  蛔蟲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線蟲(簡稱蛔蟲Ascaris lumbricoides)寄生於人體小腸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見寄生蟲病。國內流行廣泛,兒童發病為多。臨床表現依寄生或侵入部位、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僅限於腸道時稱腸蛔蟲病。多數腸蛔蟲病無自覺癥狀,兒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蛔蟲進入膽管、胰腺、闌尾及肝臟等臟器,或蚴蟲移行至肺部、眼、腦、甲狀腺及脊髓等器官時,可導致相應的異位性病變,嚴重時可引起膽管炎、胰腺炎、闌尾炎、腸梗阻、腸穿孔及腹膜炎等並發癥。


並發症

薑片蟲病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變態反應、腸梗阻、粒細胞浸潤、肺部、腸道細菌感染等。

  變態反應也叫超敏反應,是指機體對某些抗原初次應答後,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發生的一種以機體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為主的特異性免疫應答。人們日常遇到的皮膚過敏,皮膚騷癢、紅腫,就是一種變態反應。

  腸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癥,可因多種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腸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變,繼則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腸壁循環障礙、壞死和繼發感染,最後可致毒血癥、休克、死亡。

  粒細胞浸潤,大多指中性粒細胞浸潤,是白細胞的一種。粒細胞浸潤是指由於異物引起瞭炎癥反應,中性粒細胞聚集在炎癥部位,其胞內的蛋白水解酶等化學物質被釋放出來,對血管和周圍組織造成損傷。

  肺部感染的主要癥狀有:呼吸困難,體溫變化、咳嗽、痰量增多與痰液性狀。

  腸道感染的主要癥狀有:腹瀉、嘔吐、腹痛,可見發燒。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姜片蟲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