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四川并殖吸蟲病介紹

  斯氏肺吸蟲病(paragonimiasis skrjabini)又稱四川並殖吸蟲病,是由斯氏肺吸蟲(Paragonimus skrjabini)寄生人體所致,其蚴蟲遊走於人體各處,容易引起皮下組織器官的壞死性、過敏性、炎癥性、囊腫性病變。臨床表現主要為皮下遊走性囊腫性結節。

  斯氏肺吸蟲在四川、雲南、陜西等14個省區均有報道。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是該病流行的關鍵因素,系食物源性寄生蟲病。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其病原是斯氏貍殖吸蟲。成蟲蟲體窄長,兩端較尖,中間略突起,略成梭形。蟲體最寬處約在前1/3或稍後,大小為3.5~6.0mmⅹ11.0-18.5mm,腹吸盤位於體前約1/3處,略大於口吸盤。卵巢位於腹吸盤的後側,其大小及分支情況與蟲齡有密切關系,蟲齡高者分支數多,形如珊瑚。位於體中後1/3處的睪丸呈分支狀。睪丸2個,左右並列,分葉數變異較大,長度占體長的1/7~1/4,甚至可達1/3。蟲卵橢圓形,不對稱,大小不一致,卵殼厚薄不均,大小平均71ⅹ48mm,卵內含1個卵細胞和9~12個卵黃細胞。在不同地區、宿主等存在一定差異。

  流行

  在我國分佈於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廣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西、雲南、臺灣、甘肅、陜西、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23個省、區。 經過長期的防治,除東北的少數地區外,並殖吸蟲病在多數地區已得到控制或消滅。但新的疫區不斷報道。這些疫區的特點是病人不多,呈點狀分佈,一經查出,很容易得到控制。

  斯氏肺吸蟲的生活史與衛氏肺吸蟲的生活史相似,第一中間宿主主要是溪蟹、華溪蟹、擬溪蟹、石蟹、絨螯蟹等約二十餘種蟹,一些淡水蝦也可作為中間宿主。  疫區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竻蛄習慣。在一些山區,吃溪蟹有生、醃、醉、烤、煮等方式。醃、醉並未能將蟹中囊蚴殺死,等於生吃,這類吃法最危險。烤、煮往往時間不夠未能將囊蚴全部殺死,是為半生吃,同樣有感染的機會。此外,食具污染瞭活囊蚴,中間宿主死亡,囊蚴脫落水中污染水源也有可能導致感染。終宿主為果子貍、犬、貓、豹等,猴、犬、大鼠和兔已實驗感染成功,如生吃或半生吃這些轉續宿主的肉,也可能被感染。

  (二)發病機制

  蟲卵至水中,經第一中間宿主(川卷螺),在第二中間宿主(石蟹、蜊蛄)體內發育成囊蚴。人生食石蟹、蝦、蜊蛄,囊蚴經口感染,在胃和十二指腸內囊蚴破裂,幼蟲脫出並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穿過橫膈入胸腔和肺,可沿頸內動脈人顱內侵犯腦組織。蟲體還可進入肝、腦,造成損害。

  斯氏肺吸蟲在人體內不能發育成熟,因人體並非四川並殖吸蟲等的適宜宿主,所以,其童蟲到處遊竄,以尋找適宜的寄生場所,因此容易引起皮下組織、肺、腦、肝等臟器的損傷和病變。病變的癥狀主要為片狀或帶狀出血壞死灶,蟲體竄行過程中所形成的隧道及酸性粒細胞性容易導致膿腫,甚至可能在病灶中找到童蟲,但蟲卵不會出現在此。


症狀

四川並殖吸蟲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因人非斯氏肺吸蟲適宜的終末寄主,童蟲隻在人體內遊走,不能成熟,引起蠕蚴移行癥,可致多種器官組織的病變。蟲體潛伏在動物體內的時間多數為3~6個月,最短僅2周。

  臨床上根據主要損傷部位可分:肝型、皮膚型、胸肺型、腦型及亞臨床型等。斯氏肺吸蟲病以皮下肌肉型為主.

  1.皮膚損害:胸腹部的皮下有腫塊出現,初期邊界不清,水腫狀,以後逐漸萎縮,界緣清楚,直徑多數在3.4cm,偶見10cm。局部面積會出現隱痛及瘙癢,甚至偶見有蟲體聚集,因其具有遊走性,故容易形成皮下組織的不平滑。皮下結節好發於胸、腹部,亦可見於頭、頸、腰部、下肢、陰囊及臀部等處。可能出現蕁麻疹等過敏性癥狀。

  2.肝臟損害:片狀或帶狀出血壞死表現在肝組織的早期病變,而後形成嗜酸性膿腫,其中心為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壞死組織碎屑或夏科-萊登晶體。在膿腫完全吸收區可見膠原纖維增生,個別部位可形成假小葉。肝型患者主要表現為肝功能紊亂、肝大、肝痛、轉氨酶升高、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損害表現。

  3.肺部癥狀: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無明顯改變。患者的癥狀主要有咳嗽,痰中帶有少量鮮紅血絲,胸腔積液時胸水草黃色或血性,內含大量嗜酸性粒細胞。

  4. 腦部癥狀:腦部出現蚴蟲的行蹤時,患者病癥可有癲癇、腦膜刺激征癥、頭痛、嘔吐,少數患者抽搐、偏癱、運動障礙等表現。不過癥狀會比衛氏肺吸蟲輕;

  5.腹部癥狀:腹痛、腹瀉、肝腫大,惡心、嘔吐、便血、腹水等,多見於疾病的早期。腹痛為不固定性隱痛。

  6.全身癥狀:起病多緩慢,有輕度發熱、盜汗、疲乏、食欲不振。急性肺吸蟲病起病較急驟,有高熱、毒血癥。小兒患此病的病癥表現為心慌、氣促、咳嗽和水腫等。

  7.亞臨床型患者癥狀不明顯,可能是輕度感染者,也可能是感染的早期或蟲體已被消除的康復期。

  臨床診斷:

  應詳細詢問患者是否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或飲山間小溪生水等病史。在此基礎上對早期有腹痛、腹瀉,繼而咳嗽、咳鐵銹色痰伴胸腔積液,特別對有遊走性皮下包塊的患者應引起高度重視,結合流行病學史、癥狀及體征全面考慮。

  皮膚型可作皮下結節活體組織檢查。若在皮下腫塊活組織檢查中發現嗜酸性肉芽腫及斯氏肺吸蟲蚴蟲可確實為該類蟲體感染的疾病。肺型的確診有賴於痰檢或x線。腦型病例應根據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包括常規、生物化學及免疫學試驗)以及顱部 X射線照片或CT檢查的結果進行診斷。肝型患者主要表現為轉氨酶升高、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損害表現。


飲食保健

四川並殖吸蟲病吃什麼好?

    食療方:(僅供參考)

  百部草半斤,水5斤,煎至1斤,過濾,熬成膏。加蜂蜜2兩,攪勻,裝罐。每次開水送服3匙,早晚各1次。

  鴉膽子仁,去殼,每次10粒,裝入2個膠囊內,用開水吞服。一日3次。可服2-3周。


護理

四川並殖吸蟲病應該如何護理?

  斯氏貍殖吸蟲在國外還未見到報道。國內發現於甘肅、山西、陜西、河南、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廣西、廣東等14個省自治區。其分佈范圍曾被看作是由我國青海起向東至山東這條線以南地區。


治療

四川並殖吸蟲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切實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預防感染,對流行區的轉續寄主(如豬、雞等)的肉類也應熟食。不隨地吐痰,管理好人畜糞便,防止蟲卵入水污染水源。

  宣傳教育是預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除積極治療病人及病畜以消除傳染源。

保健品查詢四川並殖吸蟲病中醫治療方法

  檳榔15g、仙鶴草芽15g、榧子10g、雷丸10g,水煎服。

中藥材查詢四川並殖吸蟲病西醫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與衛氏肺吸蟲病相同。應加強基礎護理,特別對於胸腔積液、肝損害、腦部癥狀和心包炎的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藥物療效反應,必要時進行適當處理。

  (1)吡喹酮

  對衛氏和四川並殖吸蟲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療效高、療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療並殖吸蟲的受訓藥物,劑量為每日25mg/kg,分3次口服,連服2日。副作用輕,偶見心電圖改變、血清轉氨酶升高、中毒性肝炎等。

  (2)硫氯酚

  對並殖吸蟲囊蚴蟲有明顯殺滅作用,可能對蟲體有麻痹作用,療程長,劑量為每日50mg/kg,分3次口服,連服10—15日,或隔日口服用20—30日為一療程。治療腦脊髓型為2—3個療程。副作用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頭痛、蕁麻疹,偶見中毒性肝炎。

  (3)三氯苯達唑:劑量為10mg/kg,每日2次,連用3日。

  (4)雙二氯酚(別丁):口服:每日每千克體重50~60mg(成人與小兒同)。可將全日量分3次服,隔日服藥,療程總量30~45g。毒性低,口服易吸收。副作用有頭暈、頭痛、消化道反應、皮疹等,偶可出現心悸、面色潮紅反應。發生肝臟損害,應立即停藥。

  (5)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每日50mg/kg,分1~2次(超重者按50kg計算),一療程6~12日。對肺吸蟲病也有良好療效。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和頭痛、頭暈等,偶有急性溶血性貧血和精神癥狀。

  (6)顱內高壓時應用脫水劑,癲癇發作者可用鎮靜劑。繼發細菌感染時,應加用抗生素。

  (7)藥物治療要求不好可考慮手術。對慢性腦型、脊髓型,合並有壓迫癥狀可考慮手術治療。皮下結節和包塊可手術摘除。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四川並殖吸蟲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四川並殖吸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像檢查:白細胞數增多,可高達20~30×109/L,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一般為20%~40%,高者可達80%以上。血沉速加增快.

  2.免疫學檢查

  如皮內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間接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都有助於診斷,特別是對蟲體不寄生於肺內或蟲體尚未成熟的病例,免疫學試驗更有重要價值。

  (1)皮內試驗:常用於普查,陽性符合率可高達95%以上,但常有假陽性和假陰性。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敏感性高,陽性率可達90%~100%。

  (3)補體結合試驗:呈陽性,尤其腦脊液呈陽性有助於腦型肺吸蟲病的確診.

  (4)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McAb-AST):不僅能用於療效考核,還可檢測斯氏肺吸蟲循環抗原,敏感性高,特異性強。

  3.X線、B超、CT檢查:斯氏肺吸蟲病肺部病變少,可出現心包積液,胸腔積液,部分出現縮窄性心包炎。

  4.病理檢查:

  皮下結節或包塊活檢, 可見嗜酸肉芽腫, 有嗜酸性粒細胞、夏科雷登結晶, 也可檢出成蟲、幼蟲或蟲卵。

  痰檢查:痰液中發現較多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雷登結晶有助於斯氏肺吸蟲病的診斷。


鑑別

四川並殖吸蟲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主要與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皮下腫瘤等的病癥區別開。

  肺結核:本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幹酪樣壞死,易形成空洞。臨床上多表現為慢性病癥,少有急性病癥出現。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菌由近胸膜的原發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經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滲出性炎癥。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伴病側胸痛、氣急等。

  皮下脂肪瘤:由正常脂肪細胞集積而成,占軟組織良性腫瘤的80%左右,無明顯特殊病因,常發於皮下,也可以發生在內臟等深部組織。一般脂肪瘤常見於頭部、頸部、肩部以及背部的皮下脂肪層。可以是多發性的,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最常被發現於40――60歲。病灶通常長的很慢,摸起來是圓形,柔軟,可移動的,而且不會痛。

  腦型應與腦腫瘤、原發性癲癇相鑒別。

  原發性癲癇指在臨床上找不到病因的癲癇病,有一定遺傳性。一般遺傳率3%~5%,原發性患者的親屬中,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反之越低。原發性癲癇的初發年齡不定,多在幼兒期和少年期起病,以典型大發作或典型小發作為臨床表現。


並發症

四川並殖吸蟲病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肺型可能產生的疾病有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及液氣胸,

  腦型肺吸蟲病可並發癲癇、抽搐、運動障礙。嚴重者可出現截癱。

  全身多部位的膿腫、囊腫病變。囊內由肉芽組織充填、纖維化,最後形成疤痕。

  眼部癥狀:主要表現為眼瞼閉合不全、視力下降、瞼下垂、視盤水腫、充血、單側眼球突出、復視等癥狀。

  心臟癥狀:心包積液,部分出現縮窄性心包炎。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四川并殖吸蟲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