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痢疾桿菌是革蘭氏陰性兼性菌,所有痢疾桿菌均能產生內毒素、細胞毒素、腸毒素(外毒素),志賀氏痢疾桿菌尚可產生神經毒素。不具動力,最適宜溫度為37℃,陽光直射有殺滅作用,加熱60℃10分鐘即死,一般消毒劑能將其殺滅。在普通培養基中生長良好,在水果、蔬菜及醃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牛奶中可生存24日之久;在陰暗潮濕及冰凍條件下生存數周。
志賀氏菌屬有菌體抗原O及表面抗原K,有其群與型的特異性,據生化反應及抗原組成,痢疾桿菌可分為4群:
① A群:包括志賀氏菌及其血清型1~15;
② B群:包括福氏菌及其血清型:1a~c、2a~b、3a~c、4a~c、x、y等;
③ C群:包括鮑氏菌及其血清型1~18;
④ D群:宋內氏菌屬:1。
臨床上可以特異性血清作凝集反應加以定型。福氏菌感染易轉為慢性,宋內氏菌感染則多呈不典型發作,志賀菌的毒力最強,可引起嚴重癥狀。目前以福氏和宋內氏菌占優勢,某些地區仍有志賀氏菌群流行。
痢疾桿菌對結腸粘膜上皮細胞有吸附和侵襲作用,對腸粘膜上皮細胞具有侵襲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結腸典型病變,而對上皮細胞無侵襲力的菌株並不引起病變。痢疾桿菌侵入腸粘膜上皮和因有層,並在其中繁殖,引起腸粘膜的炎癥反應,固有層呈現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充血,並有細胞及血漿的滲出與浸潤、甚至可致固有層小血管循環衰竭,從而引起上皮細胞變性甚至壞死,壞死的上皮細胞脫落後可形成小而淺表的潰瘍,因而產生腹痛、腹瀉、膿血便。直腸括約肌受刺激而有裡急後重感,內毒素可致全身發熱。
胃酸、腸道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過氧化氫以及大腸桿菌素等,對痢疾桿菌有殺滅或拮抗作用。人體腸粘膜產生的分泌型IgA等特異性抗體,對痢疾桿菌有重要排斥作用。某些足以降低人體全身和胃腸道局部防禦功能的因素,如慢性病、過度疲勞、暴飲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則有利於痢疾桿菌侵入腸粘膜而致病。
中毒性菌痢的全身中毒癥狀與腸道病變程度不一致,雖有毒血癥癥狀,但腸道炎癥反應極輕。除痢疾桿菌內毒素作用外,可能與某些兒童具特異體質,對細菌毒素呈現強烈反應,引致微血管痙攣、缺血和缺氧,導致DIC、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腦水腫和腦疝。
(二)發病機制-文章來源:大洋健康
1.發病機制 所有痢疾桿菌均能產生內毒素,志賀菌還能產生外毒素,以上幾種痢疾桿菌在臨床上都能引起普通型與中毒型痢疾,鑒定病菌血清型,有助於追查傳染源,傳播途徑和判斷預後,也有助於抗菌藥物的選用。
痢疾菌經口進入胃腸後,必須突破胃腸道的防禦才能致病,痢疾菌有較強的耐酸能力,因此容易經胃侵入腸道,在腸液堿性環境中很快繁殖,痢疾菌依靠自己的侵襲力直接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並在其內繁殖,然後進入固有層繼續繁殖,並引起結腸的炎癥反應,痢疾菌在固有層中被吞噬細胞吞噬,少量痢疾菌到達腸系膜淋巴結,也很快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消滅,因而痢疾桿菌敗血癥極為少見。
2.病理生理改變 除結腸組織的炎癥外,尚可引起固有層微循環障礙,使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形成淺表性潰瘍,因而產生腹痛,腹瀉,裡急後重,黏液和膿血便等。
(1)急性菌痢:急性菌痢病變常累及整個結腸,以乙狀結腸及直腸最為顯著,嚴重時可波及回腸下段,以滲出性炎癥為主,可分為:
①充血水腫期:初起以卡他炎癥,表現為黏膜及黏膜下層充血,水腫及中性粒細胞浸潤黏液分泌增多,進一步發展為大量纖維蛋白性滲出物覆蓋於表面,隨後黏膜表層組織及滲出的細胞壞死,兩者融合,形成一層灰白色糠皮樣附著物即假膜,在假膜下殘餘的黏膜中,血管擴張充血,並有許多中性粒細胞浸潤,黏膜下層極度充血,水腫。
②潰瘍形成期:黏膜上皮假膜脫落後形成潰瘍,這種潰瘍一般小面積,表淺,邊緣不規則,雖侵入到黏膜下層,但很少侵犯肌層,所以不引起穿孔。
③潰瘍愈合期:隨著治療及人體抵抗力的增強,炎癥消散,潰瘍逐漸愈合,小潰瘍可通過黏膜上皮再生而愈合,大潰瘍通過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瘢痕而愈合,有時瘢痕周圍黏膜增生,呈現息肉,腸內病變由於感染的菌群不同而異,急性非典型菌痢分期不明顯,病變較輕微,有的僅有腸黏膜的充血水腫。
(2)慢性菌痢病理改變:病變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最常見,其次是升結腸和回腸下段,腸黏膜水腫增厚亦可形成潰瘍,潰瘍常遷延不愈,有時雖漸愈合,但因潰瘍面積較大,可形成凹陷性瘢痕,周圍有息肉形成,有時瘢痕組織收縮,可引起腸腔狹窄,有的潰瘍愈合不完全,黏膜上可見腸腺黏液囊腫形成,囊腫內可不斷排出痢疾桿菌,使病情反復發作。(完畢)
【診斷依據】
流行季節有腹痛、腹瀉及膿血樣便者即應考慮菌痢的可能。急性期病人多有發熱,且多出現於消化道癥狀之前。慢性期病人的過去發作史甚為重要,大便塗片鏡檢和細菌培養有助於診斷的確立。乙狀結腸鏡檢查及X線鋇劑檢查,對鑒別慢性菌痢和其他腸道疾患有一定價值。在菌痢流行季節,凡突然發熱、驚厥而無其他癥狀的患兒,必須考慮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應遲早用肛試取標本或以鹽水灌腸取材作塗片鏡檢和細菌培養。
【臨床癥狀】
因進入人體的痢疾桿菌菌型不同,數量多少及每個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癥狀也各不相同。因此臨床上將痢疾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一、 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據癥狀又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種。在中毒型中,根據病情又分為休克型和腦型。雖然傢長不必對孩子的病況進行嚴格的分型,但應瞭解痢疾的基本癥狀和病情變化的結局。
1. 輕型痢疾
這是痢疾中最輕的一種,一般隻有輕度腹痛、腹瀉,大便每天2-4次,呈水樣或糊狀,無膿血,有時混和黏液,解便後腹痛緩解,多數不發熱或隻有低熱。由於癥狀不典型,常常被誤診為一般的腸炎。
2. 普通型
此型具有較典的痢疾癥狀,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左右,個別孩子可高達40℃以上。開始可無腹痛、腹瀉,隻有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因此,開始時常被誤診為重感冒,數小時之後開始出現陣發性腹痛、腹瀉。開始為稀便,繼而出現膿血便,因為此時腸黏膜已出現潰瘍和壞死,故有明顯的下墜感。
3. 重型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熱,每日大便次數可達20-30次,大便呈膿血樣,量少,腹痛劇烈,下墜較重,甚至不想離開便器,四肢發涼,很快出現脫水現象,有的可發生意識障礙。
4. 中毒型
中毒型痢疾多見於2-7歲的兒童,常突然發病,開始時隻有高熱,體溫可達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膚常出現花紋,呼吸淺而弱,可反復出現驚厥。多數孩子沒有腹痛、腹瀉和嘔吐,少數孩子隻有輕度腹痛、腹瀉,大便無膿血。除上述癥狀外,若出現休克癥狀的叫休克型,表現為脈膊細弱,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少尿或無尿,有呼吸困難、咯血現象,可因發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現腦部癥狀者叫腦型。腦型的主要表現是煩燥、嗜睡、血壓正常或增高,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呼吸增快,有時出現呼吸暫停、嘆息樣呼吸或雙吸氣,很快進入昏迷狀態,而側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 慢性痢疾
凡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痢疾、多數是因輕型痢疾治療不徹底或孩子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寄生蟲等病體質較弱所致。這種類型的病兒多無高熱,有時可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和低熱,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與黏液便和膿血便交替出現。患慢性痢疾的病兒,因長期營養不良,抵抗力差,易合並其他細菌感染,如肺炎、結核等。
痢疾雖然有多種類型,對孩子生命有威脅的隻有重型和中毒型。如果是在夏秋季節,孩子突然發燒、反復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涼,不管有無腹痛、腹瀉,都要想到是中毒型痢疾的可能,應急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痢疾食療方
1、組成:獨頭大蒜、黃連各等份。用法:共為細未,米糊為丸。每服3~6 克,1 日3 次。
2、組成:酸石榴皮30 克、紅糖50 克。用法:先煎石榴皮取汁,調入紅糖溫服,每天1~2 次,連服數天。
3、組成:紫皮大蒜50 克、糖漿適量。用法:大蒜去皮搗如泥狀,浸入100 毫升溫水中2 小時,紗佈過濾,加入半量糖漿。成人日服80~100 毫升,分4 次服,兒童日服15~40 毫升,分3 次服。
4、組成:茶葉10 克、山楂60 克、生薑3 片。用法:水煎沖糖服用,每日1 劑,分2~3 次服完。主治:痢疾及細菌性食物中毒。
5、組成:青茶葉15~20 克。用法:泡茶飲用,病重者可加糯米30 粒,鹽少許一起用鍋炒至黃,加水煎熬,使味苦咸,可將汁水一起服下,每日1 次,輕者服2 次,重者服2~4 次。
6、組成:茶葉15 克、馬齒莧50 克、紅糖30 克。用法:水煎代茶飲,連服3~8 天。
7、組成:綠菜5 克、生薑10 克、烏梅肉30 克。用法:烏梅剪碎,生薑細切,與茶共放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浸半小時,再加紅糖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 次。補充:對阿米巴痢疾也有療效。
8、組成:綠茶、金銀花各10 克,玫瑰花和陳皮各6 克,茉莉花和甘草各3 克。用法:沸水浸泡蓋密10~20 分鐘後可飲,每日分3~5 次頻飲之。小兒用量酌減。
9、組成:茶葉9 克、白葡萄汁60 毫升、生薑汁10 毫升、蜂蜜30 克。用法:茶葉水煎1 小時取汁100 毫升,與其他各汁混合1 次服用。
10、組成:綠茶100 克、白酒25 毫升。用法:綠茶加水700 毫升,煮沸20 分鐘去渣,濃縮至75 毫升,待冷後加入白酒。每4~6 小時服1 次,每次2 毫升,治愈為度。
11、組成:酸石榴2 個、蜂蜜30 克。用法:石榴搗爛取汁,與蜂蜜調勻,溫開水沖服。每天2 次,連服數天。
12、組成:生蘿卜、米醋、白糖各適量。用法:削去蘿卜表皮,用涼開水沖洗後切成薄片,加入米醋和白糖各適量,拌勻食用,每日2 次。
飲食原則
飲食應容易消化,富含營養,水分充足,無刺激。並少食多餐。
飲食宜忌
1.急性期腹痛、嘔吐明顯,應采用清淡流質飲食,可給濃米湯,5—10%的炒面粉糊及藕粉、淡果汁、菜汁、淡茶水等。禁食牛奶、豆漿及濃甜飲料。
2.好轉期,嘔吐止,便次減少,可進食富於營養的流食或低脂無渣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蛋羹、蛋湯、去油脂的肝泥湯或肉泥湯等。一日進餐4—5次,飲用酸奶,於病更益。
3.恢復期,排便已基本正常。宜進食容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或軟飯,烹調仍以碎、細、軟、爛易消化為好。多食紫皮大蒜,可吃生蘋果泥,但應限制其他水果。避免過早地進食生冷、堅硬、油膩、油炸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含粗纖維素多的和容易產生腸脹氣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黃豆芽、粗糧,番薯、馬鈴薯、蘿卜等。
預防
一、急性期患者要臥床休息,大便次數頻繁的,應用便盆、佈兜或墊紙,以保存體力。
飲食:以流食為主,開始一二天最好隻喝水,進淡糖水、濃茶水、果子水、米湯、蛋花湯等,吃牛奶有腹脹者,不進牛奶。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稀飯、面條等,切忌過早給予刺激性、多渣、多纖維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品,可鼓勵病人多吃點生大蒜。
保護肛門:由於大便次數增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肛門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膚容易淹壞潰破,因此每次便後,用軟衛生紙輕輕按擦後用溫水清洗,塗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類油膏。
按時服藥:要堅持按照醫囑服藥 7~ l0天,不要剛停止腹瀉就停止服藥,這樣容易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很容易轉為慢性痢疾。
二、慢性痢疾患者的護理
飲食上註意少吃生冷,病情較重者應采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如豆漿、蛋湯、瘦肉末、菜泥等,設法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不要過於勞累,腹部要註意保暖,防止著涼感冒,因降低身體抵抗力會使病情加重。要進行力所能及的各種體育鍛練,以增強體質,如散步、體操、氣功、打太極拳等。
一般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為提高療效,也可采取保留灌腸的方法給藥,每天治療一次。
三、采取切實可行的隔離消毒措施,切切斷傳播途徑
l.隔離
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單獨使用,要有專用便盆。
使用避污紙隔離:教導傢用使用避污紙。避免手的傳播。由於一時工作的需要,來不及洗手時,可用避污紙防止相互感染。如傢屬正在幹活,病人需用便盆,幹凈的手可以墊著一張幹凈的紙去拿便盆,或傢屬正處理大便等污物,孩子要喝水,也可以墊著一張紙拿水壺。這些幹凈的紙便是近污紙,采用這種辦法,既省時間又省去來回洗手、消毒手的麻煩,達到避免交叉感染的目的。
避污紙的做法:將清潔的紙裁成方塊(一般約 4cm*I0cm左右即可),串在一起,掛在墻上,從前邊往後使用。也可將裁好的紙摞在一起,放在固定的地方,從上往下使用。註意這些紙要保持清潔。
要正確使用避污紙。臟手拿避污紙時,要從中間抓取。註意不要污染瞭下頁的紙。使用時要註意紙的正、反面,即清潔面、污染面,如臟手拿的一面不要污染瞭取物的凈面。濕手不要使用避污紙。一張紙隻能使用一次,用完的避污紙要放在固定的紙簍裡或大紙口袋裡,待最後一並燒掉。
防止水龍頭污染。
2.消毒
食具、用具消毒如同甲型肝炎。
註意手的消毒:病人和護理病人的傢屬必須做到飯前用流動水肥皂洗手 ;病人自己或傢屬處理完病人的大便後,必須用消毒水(如5%的優氯凈等)泡手2分鐘,然後用流動水將藥液沖洗幹凈。
認真做到糞便消毒:痢疾病人的大便要排在便盆內,糞便要用藥物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100ml水+漂白粉20g)或用10%的優氯凈,或用來蘇、石炭酸水消毒。藥液要比糞便多1倍,用棍將糞、藥攪拌混合均勻,放置2小時後再倒掉。便盆及攪拌棍要用同樣的消毒藥液浸泡、洗刷。
被病人糞便污染瞭的衛生紙要燒掉,污染瞭的佈、內褲要用0.3%~ 0.5%的優氯凈浸泡15分鐘後再洗滌。
四、集體單位中的患者處理
單位中發現痢疾患者,要住院或在傢隔離治療。待病人離開後,要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消毒(如同病毒性肝炎的消毒要求)。
凡從事主食、副食、水源工作及托幼保教的工作人員,發病後要離開單位隔離治療,待癥狀消失,大便鏡檢陰性,停藥後大便培養兩次陰性,由區衛生防疫站開具“痊愈證明”方可恢復工作。
以上人員確診為慢性痢疾及帶菌者,應立即調離原工作崗位。經治療癥狀消失,由區衛生防疫站做糞便培養連續3次均為陰性,開具“痊愈證明 ”方可恢復原工作。
應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增進人體抵抗力三方面著手:
(一)早期發現病人和帶菌者,及時隔離和徹底治療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從事飲食業、保育及水廠工作的人員,更需作較長期的追查,必要時暫調離工作崗位。
(二)切斷傳播途徑搞好“三管一滅”即管好水、糞和飲食以及消滅蒼蠅),養成飯前便後洗後的習慣。對飲食業、兒童機構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帶菌狀態。一發現帶菌者,應立即予以治療並調離工作。
(三)保護易感人群 可口服依蓮菌株活菌苗,該菌無致病力,但有保護效果,保護率達85%~100%。國內已生產多價痢疾活菌苗。
傢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櫞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堿平衡;而胡蘿卜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並發癥,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癥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為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紆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為瞭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瞭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隻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傢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癥狀消除為止。如廁後要記得將手洗幹凈,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飲食與營養療法
●每天喝3碗米湯
米湯有益於治療腹瀉。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鐘,過濾後,每天喝3碗。同時,吃米飯也可幫助糞便成形,並提供維生素B。
●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為在腹瀉期 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癥狀改善時,在飲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 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麩質食物如面包、面條及其他面粉制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補充礦物質
服用海帶粉膠囊,每天5粒,或食用海帶湯以補充礦物質。每天服用100毫克鉀以補充流失的鉀。
●用大大蒜殺菌
你可以在三餐時吃幾粒大蒜,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細菌性腹瀉。如果你不能或不願吃生蒜,則可以服用蒜頭膠囊,每天3次,各2粒,也同樣起到殺菌(細菌及寄生蟲)作用。
●補充必需營養素
①鈣加維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補充流失的鈣質,幫助糞便成形。每天400IU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② 消化酶
用餐時服用。富含胰臟酵素,有助於幫助消化。
③ 鎂
每天1000毫克。幫助鈣吸收,促進pH酸堿平衡。
④洋車前子或燕麥麩
睡前4膠囊。有助糞便成形。
⑤不飽和脂肪酸
用量依產品指示,有助糞便成形。
⑥ 維生素B群加維生素Bl及煙堿素及葉酸
維生素D群加維生素D:每天200毫克,2周。煙堿素及葉酸每天50毫克。由於吸收不良,或許有必要請醫師註射維生素D。
⑦ 維生素E
每天400IU—1000I3。保護結腸擘細胞膜。
●謹用奶制晶
乳糖不耐癥是下痢的重要原因之一。乳糖不耐癥可能在嬰兒時期就發生瞭,或也可能突然在成年後出現。如果當你喝完牛奶後,接著經歷排氣和腹痛,接著是拉肚子,則你可能對乳糖過敏。最佳的療法當然是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也就是要遠離大部分的乳制品,酸乳和某些陳年的幹酪除外。當你避開這些食物時,腹瀉也就自然停止瞭。
●測試方法
由於乳糖不耐癥與劑量多寡有關,加上它有突然來襲的特征,如何判斷你的腹瀉與乳晶有關呢?方法之一是讓病人完全禁食乳品1到2周,看看如此是否有幫助。如果停止喝牛奶果真奏效的話,病人再逐漸地將乳晶加回飲食中。同時,當乳品的用量到達某個程度時,乳糖不耐癥將復發。因此,你若以不超過此劑量服用乳品,將可避免腹瀉。
●天然藥草
如果偶爾發生腹瀉,可嘗試黑莓根、洋甘菊茶、覆盆子葉。也可在蘋果醬、香蕉、風梨或木皿汁中加入藥用植物。每天服用2至3次番椒膠囊或番椒葉茶。薑茶對痙攣及腹痛有益。滑榆樹皮也不錯,每8盎司水配6粒膠囊或3茶匙滑榆樹皮粉。
●如何幫助腹瀉的幼兒
腹瀉對嬰幼兒可能是一個危險。嬰兒容易虛脫,但他們無法準確地表達他們的感受。此時父母第一要做的就是補充液體,補液鹽是個好選擇;你也可以試試胡蘿卜汁,它是治療幼兒腹瀉的最佳物質。胡蘿卜汁可補充下痢流失的電解質及礦物質,促進復原;同時,應該繼續喂食,若幼兒的腹瀉嚴重,則停止一天不喂牛奶。
在下痢的幾天後町以服用一些酸乳,它能補充腸內的良性菌,一天約90毫升就足夠瞭。你還可以給一歲以上的寶寶喝雞湯或牛肉湯,雞湯裡的高鹽分對某些小孩有益,因為咸湯使他們想喝東西。
●註意
如果孩子腹瀉並身上出現水皰及爛瘡,應檢查他是否有乳糜瀉。避開所有含麩質的食物,看看病情是否好轉。乳糜瀉可發生於6個月到一歲半的小孩。精神分裂癥較常見於乳糜瀉者。
保健品查詢細菌性痢疾中醫治療方法中醫中藥治療:
①辨證論治:表未解裡熱已盛者應表裡雙解,用葛根黃連湯加減;濕重於熱者應利濕清熱,用胃苓湯加減;熱重於濕者應清熱利濕,用白頭翁湯加減;濕熱互滯者用芍藥湯加減。
②黃連素0.4g,每日3次,兒童30 mg/kg/日,連用5~7日。生大蒜口服。
③亦可選用馬齒莧、地榆、苦參、地錦草等單方草藥煎湯口服,早晚各一次。
另有,黃連素0.3~0.4g,每日4次;一見喜4g,每日4次。療程均為7天。
偏方: 濕熱痢
①治則:清熱燥濕止痢。
②處方:合谷、上巨虛、天樞、內庭。
③治法:均采用瀉法。
針灸: 疫毒痢
①治則:清熱解毒止痢。
②處方:天樞、足三裡、曲池;抽搐不止加太沖、陽陵泉,高熱神昏加水溝、委中,厥脫加關元。
③治法:天樞、足三裡、曲池均施涼瀉法,應據病人情況,適當加大強度。委中以三棱針刺血,神闕隔鹽灸。人中、太沖、陽陵泉宜用瀉法,須持續較長時間運針,直至癥狀有所改善。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另外,當本證出現神昏驚厥等癥時,在取穴和治法上可參考“昏迷”、“痙證”、“厥證”等。值得指出的是,疫毒痢甚為危重,需要中西醫療法協同搶救。
中藥材查詢細菌性痢疾西醫治療方法(一)急性菌痢的治療
1.一般療法和對癥療法 病人應予胃腸道隔離(至癥狀消失,大便培養連續二次陰性為止)和臥床休息。飲食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恢復期中可按具體情況逐漸恢復正常飲食。有失水現象者可給予口服補液鹽。如有嘔吐等而不能由口攝入時,則可給予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靜脈滴註,註射量視失水程度而定,以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有酸中毒者,酌情給予堿性液體。對痙攣性腹痛可給予阿托品及腹部熱敷,忌用顯著抑制腸蠕動的藥物,以免延長病程和排菌時間。這類藥物雖可減輕腸痙攣和緩解腹瀉,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腸壁分泌。但實際上腹瀉是機體防禦功能的一種表現,且可排隊一定數量的致病菌和腸毒素,因此不宜長期使用解痙劑或抑制腸蠕動的藥物。特別對伴高熱、毒血癥或粘液膿血便患者,應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嬰幼兒也不宜使用此類藥物。能夠作用和影響腸道動力的藥物有阿托品、顛茄合劑、度冷丁、可待因、嗎啡、樟腦酊、苯乙哌啶和鹽酸氯苯哌酰胺等。
2.病原治療 近年來痢疾桿菌的耐藥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藥菌株漸見增多,糞便培養檢得致病菌時需作藥敏試驗,以指導合理用藥。
(1)喹諾酮類:該類藥物作用於細菌DNA促旋酶,具殺菌作用,無毒副作用,已成為成人菌痢的首選藥。由於該類藥可影響兒童骨骼發育,學齡前兒童忌用。成人用法如下:吡哌酸每日2g,分3次口服,療程5~7天;諾氟沙星每日600~800mg,分2~3次口服,療程同上;依諾沙星、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每日皆為600mg,分2次口服,療程3~5天。
(2)磺胺類藥:磺胺藥對痢疾桿菌有抗菌活性,但如與甲氧芐氨嘧啶(TMP)合用,則有協同效果。如復方磺胺甲噁唑(SMZ-TMP)片劑,每天2次,每次2片,兒童酌減,療程一周。有嚴重肝病、腎病、磺胺過敏及白細胞減少癥者忌用。近年來耐藥菌已見增多,如療效差或無效時,即應改用其他抗菌藥物。
⑶抗生素:盡量口服給藥。氯黴素、四環素族等抗痢疾桿菌活性差,耐藥菌株日趨增多,因而在廣泛應用抗生素的某些大城市中,不宜以氯黴素或四環素族作為急性菌痢首選藥物,但在農村地區仍可使用。痢特靈對本病仍有效,但嘔吐等副作用較大,部分人不能口服者,可改用慶大黴素或氨芐西林等抗生素。
慶大黴素的劑量為160~240mg/d,分2次肌註,小兒每日3~5mg/kg,分2次肌註;卡那黴素的劑量為1~1.5g/d,小兒為每日20~30mg/kg,分2次給藥;氨芐西林的劑量為2~6g/d,小兒為每日50~100mg/kg,分4次給藥。療程均為5~7天。必要時,可加用TMP0.1g,每日2次,以增加療效。近年來,耐慶大黴素和氨芐西林菌株增加,有人改用阿米卡星成人每日15mg/kg,兒童100mg/kg治療菌痢,取得較好療效,但多數作者認為,該藥不宜作為“一線藥物”,以免耐藥菌株增加。
(二)慢性菌痢的治療 需長期、系統治療。應盡可能地多次進行大便培養及細菌藥敏試驗,必要時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作為選用藥物及衡量療效的參考。
1. 抗生素的應用 首先要抓緊致病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檢測,致病菌不敏感或過去曾用的無效藥物暫不宜采用。大多主張聯合應用兩種不同類的抗菌藥物,劑量充足,療程須較長且需重復1~3療程。可供選用藥物同急性菌痢。
2.菌苗治療 應用自身菌苗或混合菌苗,隔日皮下註射一次,劑量自每日0.25ml開始,逐漸增至2.5ml,20天為一療程。菌苗註入後可引起全身性反應,並導致局部充血,促進局部血流,增強白細胞吞噬作用,也可使抗生素易於進入病變部位而發揮效能。此外,也可試以噬菌體治療。
3.局部灌腸療法 使較高濃度的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以增強殺菌作用,並刺激肉芽組織新生,一般作保留灌腸。常用的藥物為5%大蒜浸液100ml或0.5%~1%新黴素100~200ml,每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有人主張灌腸溶液中加入0.25%普魯卡因、氫化可的松25mg,或可提高療效。
4.腸道紊亂的處理 可酌情用鎮靜、解痙或收斂劑。長期抗生素治療後腸道紊亂,可給乳酶生或小劑量異丙嗪、復方苯乙呱啶或針刺足三裡。也可以0.25%普魯卡因液100~20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療程10~14天。
5.腸道菌群失調的處理 限制乳類和豆制品。大腸桿菌數量減少者可給乳糖和Vitc,腸球菌減少者可給葉酸。可服乳酶生(含厭氧乳桿菌)4~6g,或枯草桿菌片劑(每片含菌50億),或枯草桿菌溶液100~200ml(每ml含活菌3億)灌腸,每晚1次,療程2~3周,以促使厭氧菌生長,重新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培菲康和麗珠腸樂也可調整腸道菌群,前者成人3~5粒/次,後者2粒/次,皆每天2~3次。
慢性菌痢的治療效果尚欠滿意,如有顯著癥狀而大便培養陽性,則需隔離治療。此外,應追查促使轉為慢性的誘因,例如是否有寄生蟲病、胃炎等加雜癥,對有關伴發病進行適當的治療,鑒於慢性菌痢病程較長,其急性癥狀常有自然緩解傾向,因此,必須反復進行大便培養,才能判斷治療效果。
(三)中毒性菌痢的治療 本型來勢迅猛,應及時針對病情采取綜合性措施搶救。
1.抗菌治療 采用慶大黴素或阿米卡星與氨芐西林靜脈註射,劑量、用法同急性期,中毒癥狀好轉後,按一般急性菌痢治療或改用復方磺胺甲噁唑(SMZ-TMP)或諾氟沙星口服,總療程7~10天。氟喹諾酮類靜脈針劑和頭孢哌酮也可使用。
2.高熱和驚厥的治療 控制高熱與驚厥退熱可用物理降溫,加1%溫鹽水1000ml流動灌腸,或酌加退熱劑。躁動不安或反復驚厥者,采用冬眠療法,氯丙嗪和異丙嗪1~2mg/kg,肌註,2~4小時可重復一次,共2~3次。必要時加苯巴比妥鈉鹽,5mg/kg肌註,或水合氯醛,40~60mg/kg次,灌腸,或安定0.3mg/kg/次,肌註或緩慢靜推。
3.循環衰竭的處理
⑴擴充血容量:因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應予補充血容量,可快速靜脈輸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氯化鈉溶液,首劑10~20ml/kg,全日總液量50~100ml/kg,具體視患者病情及尿量而定。若有酸中毒,可給5%碳酸氫鈉滴入(詳見“感染性休克”章節)。
(2)抗凝治療:有DIC者采用肝素抗凝療法,劑量及療程同感染性休克。
(3)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氫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靜脈滴註,可減輕中毒癥狀、降低周圍血管阻力、加強心肌收縮、減輕腦水腫、保護細胞和改善代謝,成人200~500mg/日,一般用藥3~5天。
(4)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針對微血管痙攣應用血管擴張劑,采用山莨菪堿,成人劑量為10~20mg/次,兒童每次0.3~0.5mg/kg,或阿托品成人1~2mg/次,兒童每次0.03~0.05mg/kg,註射間隔和次數視病情輕重和癥狀緩急而定,輕癥每隔30~60分鐘肌註或靜脈註射一次;重癥每隔10~20分鐘靜脈註射一次,待面色紅潤、循環呼吸好轉、四肢溫暖、血壓回升即可停藥,一般用3~6次即可奏效。如上述方法治療後周圍循環不見好轉,可考慮以多巴胺與阿拉明聯合應用。
(5)強心治療:有左心衰和肺水腫者,應給予西地蘭等治療。
4.治療呼吸衰竭 應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脫水療法(如應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嚴格控制入液量。必要時給予山梗菜堿、尼可剎米等肌註或靜註。重危病例應給予呼吸監護,氣管插管或應用人工呼吸器。
5.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 應補充失液量及鉀、鈉離子,但需慎防用量過大速度過快而引起肺水腫、腦水腫。
6.中藥:生脈散或枳實註射液,靜脈或肌肉使用,以升高血壓,改善微循環,抗休克。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細菌性痢疾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一)血象 借助血液化驗的整個結果,包括紅細胞數目、白細胞數目和血小板數目等等。急性病例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病人可有輕度貧血。
(二)糞便檢查 典型痢疾糞便中無糞質,量少,呈鮮紅粘凍狀,無臭味。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及紅細胞,並有巨噬細胞。培養可檢出致病菌。如采樣不當、標本擱置過久,或患者已接受抗菌治療,則培養結果常不理想。
(三)其他檢查 熒光抗體染色技術為快速檢查方法之一,較細胞培養靈敏。X線鋇劑檢查在慢性期患者,可見腸道痙攣、動力改變、袋形消失、腸腔狹窄、腸粘膜增厚,或呈節段狀。近年來有人以葡萄球菌協同凝集試驗作為菌痢的快速診斷手段,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急性菌痢應與下述疾患鑒別:
(一)阿米巴痢疾 又稱腸阿米巴病(intestinalamebiasis),是由致病性溶組織阿米巴原蟲侵入結腸壁後所致的以痢疾癥狀為主的消化道傳染病。病變多在回盲部結腸,易復發變為慢性。原蟲亦可由腸壁經血流—淋巴或直接遷徙至肝、肺、腦等臟器成為腸外阿米巴病,尤以阿米巴肝膿腫最為多見。起病一般緩慢,少有毒血癥癥狀,裡急後重感較輕,大便次數亦較少,腹痛多在右側,典型者糞便呈果醬樣,有腐臭。鏡檢僅見少許白細胞、紅細胞凝集成團,常有夏科-雷登氏結晶體,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乙狀結腸鏡檢查,見粘膜大多正常,有散在潰瘍。本病易並發肝膿腫。
(二)流行性乙型腦炎 本病主要分佈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經蚊傳播,多見於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後往往留有後遺癥.屬於血液傳染病。本病表現和流行季節與菌痢(重型或中毒型)相似,後者發病更急,進展迅猛、且易並發休克,可以溫鹽水灌腸並做鏡檢及細菌培養。
此外,本病尚應與沙門氏菌感染、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大腸桿菌腹瀉、空腸彎曲菌腸炎、病毒性腸炎等相鑒別。慢性菌痢應與慢性血吸蟲病、直腸癌、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鑒別。
常見的並發癥有:
急性菌痢若腹瀉嚴重,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低血壓與周圍循環衰竭,老年人可誘發心肌梗塞。
孕婦重癥患者可致流產或早產。
偶可並發腸穿孔、闌尾炎、腸套疊等急腹癥。
在恢復期或急性期偶可有多發性、滲出性大關節炎,關節紅腫可在數周內自行消退。
並發敗血癥者,雖國內外均有報道,但極為罕見,常有菌痢的一般癥狀和敗血癥癥狀的雙重表現。起病如一般急性菌痢,但病情隨即迅猛惡化。此外,細菌性痢疾還可引起下列罕見並發癥,如直腸脫垂、腮腺炎、角膜潰瘍、中耳炎、骨髓炎、女嬰陰道炎、急性膀胱炎、肺炎及胸腔積液等。
至於白血病樣反應、菌痢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也偶有報道。
中毒性菌痢除偶然伴發敗血癥外,還可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心功能不全及中毒性心肌炎。
長期慢性腹瀉可影響營養的吸收,而致貧血與營養不良性水腫等。(文章來源:你健她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