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介紹

  動力性腸梗阻是由於腸管神經功能異常引起的腸管蠕動功能紊亂而產生的腸梗阻,也稱之為麻痹性腸梗阻或假性腸梗阻,小兒發病率較成人高。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引起動力性腸梗阻的原因分為兩大類:繼發性及原發性。

  近年來,有人報道胃腸激素對腸壁運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從腸壁本身、自主神經系統或胃腸激素方面,考慮動力性腸梗阻的原因。

  二、發病機制:

  一般情況下,腸內容物向下推動主要靠腸壁肌肉的運動及收縮。

  腸壁肌肉的運動一方面依靠腸壁肌肉本身的功能,另一方面還依靠支配該處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

  腸麻痹的發生機制是由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所致,交感神經對腸道的作用為抑制性。

  故受到抑制後腸蠕動消失,正常蠕動時腸道內的氣體及液體隨時被吸收或向下推進,所以小腸平時不含氣體。發生腸麻痹後,腸蠕動停止,吸收功能受到障礙,氣體液體滯留,使腸襻脹大,進一步喪失動力,形成瞭惡性循環。


症狀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

  主要表現為慢性、反復發作或持續性,有陣發性加劇的腸梗阻綜合征,而沒有腸內外的梗阻。

  2、病史:

  (1)一般腹部外傷、腹膜後血腫可刺激腹膜後自主神經產生腸麻痹梗阻,腹部手術尤其是伴有腹膜炎者,手術後1~2天內多處於腸麻痹階段。

  手術愈復雜,腹膜反應愈嚴重,麻痹時間則愈長,可出現腸梗阻癥狀。

  (2)可能存在全身性疾患,如肺炎、敗血癥、神經系統感染、腸炎等。

  (3)可根據腸梗阻癥狀是否自生後即開始,將動力性梗阻分為以下兩類。

  3、分類:

  (1)原發性動力性腸梗阻:

  臨床主要表現為亞急性、慢性、反復發作性,或呈持續性有陣發性加劇的腸梗阻綜合征。

  主要癥狀為嘔吐、腹脹、便秘,時輕時重。輕時嘔吐癥狀減輕,少量排氣排便,但腹脹很難消失。

  病兒由於長期營養吸收不良,均較消瘦發育矮小。

  (2)繼發性動力性腸梗阻:

  臨床表現多較危重,以腹痛、腹脹、嘔吐及不排便為主。

  早期多無嘔吐,腹脹加重後則出現嘔吐,內含大便樣物,排便次數減少,直至不能排氣排便。

  麻痹形成後就有全腹膨脹、腸鳴音稀少或消失。嬰兒可因腹脹引起呼吸困難。

  二、相關檢查:

  可行消化道測壓、胃腸電圖檢查和X線檢查。

  三、診斷:

  可結合臨床表現、病史和相關檢查得出診斷。


飲食保健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應該如何護理?

  預後:

  1、一般正常腹部手術後的腸麻痹,經過禁食、減壓等正確處理,多能於短時間內恢復。

  2、中毒性腸麻痹常為原發病臨終期表現的一部分,故預後不良。

  3、對原發性假性腸梗阻,自生後即出現癥狀者,由於營養難以維持,多不能長大成人。


治療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一、預防:

  1、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原發性病因尚在研究,有明顯傢族遺傳傾向,應做好遺傳病咨詢工作。

  3、繼發於腸炎,敗血癥、肺炎、低鉀血癥、藥物中毒等,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以防發生腸麻痹而加重病情。

  4、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註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二、治療前:

  應該對該病癥狀和相關的禁忌進行詳細的瞭解等。

保健品查詢小兒動力性腸梗阻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有效的中醫療法和中藥的資料。

中藥材查詢小兒動力性腸梗阻西醫治療方法

  一、繼發性腸梗阻:

  應針對原發病給以治療。

  一般均采用非手術療法如禁食、胃腸減壓、針刺足三裡、合谷、灸中脘、關元穴,腎囊封閉可以預防嚴重腹脹。

  二、無機械性腸梗阻:

  可應用大量新斯的明(0.045~0.060mg/kg)促進腸蠕動。肛管排氣,小量2%肥皂水或小量3%鹽水灌腸等刺激結腸活動,也有助於減輕腹脹。

  靜脈營養對各類動力性腸梗阻病兒非常重要。

  三、假性腸梗阻:

  患兒胃腸道運動可以隨營養狀況的好轉而改善,隨著營養不良的發展而惡化。營養支持的目的是使患兒能夠正常發育,減少並發癥,盡可能的緩解癥狀。某些患兒需部分或全部胃腸外營養。

  四、其他:

  如懷疑腹腔內有外科情況,或經非手術療法腹脹仍不改善,並且結腸已完全空癟時,則應考慮剖腹探查。

  根據患兒情況及手術當時所見,給以腹腔引流、腸系膜封閉或腸減壓、腸造瘺術。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動力性腸梗阻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血生化檢查:

  註意有無電解質紊亂,應常規做血鈉、鉀、氯、鈣和血pH檢查。必要時做甲狀腺功能測定,以明確有無甲低等。

  二、X線診斷:

  1、簡介:

  是一項重要的診斷方法。透視或腹部平片表現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腸梗阻X線征象。

  胃腸鋇餐透視是除外機械性腸梗阻的重要手段。

  2、檢查結果:

  動力性腸梗阻,可見近段腸管擴張及鋇劑停滯不前的現象。

  攝立位及臥位平片可見小腸及結腸均勻擴張充氣,有液平面。

  如果不能決定充氣腸襻是否為結腸,則可用少量鋇劑低壓灌腸。

  如證實結腸充氣擴張,則腸麻痹的診斷可以確定。

  三、消化道測壓:

  是診斷動力性腸梗阻的有效方法。

  四、胃腸電圖檢查:

  1、簡介:

  胃電圖(EGG)可檢測異常胃電節律,雖然目前其主要用於科研方面,但不久它將成為臨床有價值的檢查方法。

  2、註意事項:

  檢查時間過短,可能會漏診短暫的胃電節律失常;運動可導致胃電節律失常樣誤差; 與十二指腸電節律重疊(10~12周/分);皮膚準備不足可能會放大運動或其它電波(例如蜂窩式電話)幹擾所致的誤差。

  五、直腸測壓取活檢:

  直腸肛門測壓是檢測直腸肛門功能的重要方法,也是診斷直腸肛門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測定不同狀態下肛門內外括約肌的功能、直腸的感覺和順應性情況。


鑑別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註意與以下病癥相鑒別:

  一、先天性巨結腸:

  1、簡介:

  先天性巨結腸(Hirschsprung′s discase)又稱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Agangliono-sis)。由於hirschsprung將其詳細描述,所以通常稱之為赫爾施普龍病(hirschsprung’s- Disease),是由於直腸或結腸遠端的腸管持續痙攣,糞便淤滯的近端結腸,使該腸這肥厚、擴張,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畸形。

  2、臨床表現:

  患兒因病變腸管長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痙攣段越長,出現便秘癥狀越早越嚴重。多於生後48小時內無胎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胎便,可於2~3日內出現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腸梗阻癥狀,嘔吐腹脹不排便。痙攣段不太長者,經直腸指檢或溫鹽水灌腸後可排出大量胎糞及氣體而癥狀緩解。

  3、鑒別要點:

  直腸測壓取活檢可以鑒別。

  二、機械性腸梗阻:

  1、簡介:由機械性阻塞導致腸內容物通過完全受阻或嚴重障礙。

  2、臨床表現:

  (1)腹痛集中於臍周或上腹部,若疼痛嚴重而固定,則可能已發生絞窄。

  (2)在小腸梗阻時嘔吐發生較早,大腸梗阻時則較晚。

  (3)在完全性腸梗阻可發生便秘,但部分梗阻時可發生腹瀉.約25%的小腸梗阻患者可發生絞窄性梗阻,並在6小時內發展為壞疽,它突出表現是腹痛開始或數小時內進展成為嚴重的固定疼痛.。

  3、鑒別要點:

  如果梗阻病變是癌腫或憩室炎,則腹部平片可顯示病灶近端的結腸擴張。

  為確定梗阻的部位應進行內鏡或鋇劑灌腸檢查。若采用,內鏡檢查應先於鋇劑灌腸。


並發症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常並發脫水、酸中毒,慢性、持續發作可至小兒營養障礙,生長發育遲緩等。

  一、脫水:

  指人體由於病變,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時補充,造成新陳代謝障礙的一種癥狀,嚴重時會造成虛脫,甚至有生命危險,需要依靠輸液補充體液。

  細胞外液減少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癥候群根據其伴有的血鈉或滲透壓的變化。

  1、低滲性脫水:

  細胞外液減少合並低血鈉。

  2、高滲性脫水:

  細胞外液減少合並高血鈉。

  3、等滲性脫水:

  細胞外液減少而血鈉正常。

  二、小兒營養障礙:

  1、簡介:

  營養不良又稱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主要因蛋白質或總熱量長期攝入不足引起,多見於嬰幼兒。

  本病在不發達國傢發病率較高,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嚴重營養不良已顯著減少,但輕度營養不良仍較常見。

  2、臨床表現:

  進行性消瘦、體重減輕或水腫,嚴重者常有臟器功能紊亂。

  三、發育遲緩:

  1、定義:

  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

  2、臨床表現:

  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兒童。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小兒動力性腸梗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