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介紹

  結節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NP)又稱Weber-Christian病或回歸熱性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relapsing nodular nonsuppurative febrile panniculitis),以反復發作的皮下脂肪層炎性結節或斑塊,伴發熱等全身癥狀為特征的一種疾病。

  本病於1882年由Pfeifer首次報道,1952年Weber描述瞭本病具復發性和非化膿性的特征,1928年Christian又強調瞭發熱性。本病臨床並非罕見,因其臨床表現多樣化,NP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30~50歲婦女為多見,女與男之比約為2.5∶1,不易被認識而常致誤診。


原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與脂肪代謝障礙有關 有報道顯示本病與脂肪過程中某些酶的異常有關,例如血清脂酶有輕度增加或在皮損中可測出具活性的胰酶和脂酶。

  2.與變態反應有關 可由多種抗原刺激引起,如細菌感染、食物、藥物(如鹵素化合物、磺胺、奎寧和銻劑)等。

  3.伴發於自身免疫病 本病可與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或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疾病同時存在。

  (二)發病機制

  有人認為成人病例與胰腺炎、胰腺腫瘤密切相關,胰酶釋放至循環中,引起遠外脂肪組織的溶解、壞死,病損內可測得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也有脂膜炎與結締組織病並存的報道,部分可能系LE的一種異形。

  根據病損演變,在病理學變化上可分3期:

  1.急性炎癥期 脂肪細胞變性,由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以及組織細胞浸潤。

  2.巨噬細胞期 浸潤以組織細胞為主,也有少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3.纖維化期 泡沫細胞減少,被成纖維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代替,最後形成纖維化。


症狀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特征:

  1.皮膚損害於下腰、股、臀、上臂、腹、面部分批出現,直徑約為1~2cm,呈皮膚色或略紅色的皮下結節,部分可融合成斑塊狀,多數為對稱性分佈,兒童以面部好發播散性皮下疼痛性結節為特點。

  2.每當一批新皮損出現時,即有全身表現,如發熱、肝脾腫大、消瘦、納呆、關節疼痛等。

  3.患者結節或斑塊數量可多可少,質地堅實,有輕度壓痛,捫之稍活動或與皮膚粘連。數周後皮損漸軟化、吸收,皮下脂肪萎縮,形成盤狀皮膚陷凹,少數結節可破潰,有黃色或棕色油狀液體流出。

  4.部分病例除可出現皮下結節外,尚可累及內臟器官,如肺部浸潤、肝脂肪性變、骨髓受累、全血細胞減少、滲出性漿膜炎、腦膜脂肪病變,引起癲癇及精神神經癥狀等。而腸系膜、大網膜和腹膜後脂肪受累,可出現上腹疼痛和消化道癥狀等。

  (二)癥狀診斷:

  根據上述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必要時可做皮膚活檢確診,本病征不難診斷。


飲食保健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本癥病因未明,應預防誘發因素,如感染、藥物、外傷等。

保健品查詢小兒結節性脂膜炎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小兒結節性脂膜炎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本病征尚無特效治療,以對證處理和支持療法為主。

  1.本病征呈慢性經過,皮損通常呈成批出現,經長短不一的急性發熱期後,可自然消退,但間隔數周或數月後可能復發。

  2.可酌情使用激素、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昆明山海棠等以緩解癥狀,亦可使用磺胺吡啶(sulfapyridine)或氨苯砜(dapsone),但對兒童則慎用。

  (二)預後

  特異性局限性脂膜炎,整個病程6~12個月,最後痊愈。

  結節每隔數周或數月反復發作,多數發作時有發熱。內臟廣泛受累者可因循環衰竭、出血、敗血癥和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結節性脂膜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1.常規檢查:可發現血沉增快、貧血和白細胞減少、嗜酸細胞相對增多、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清補體降低、淋巴細胞轉化率降低。伴胰腺疾病者,急性期血、尿淀粉酶升高,血清脂酶升高。

  2.病理檢查:病理檢查有助於確診。早期有皮損,脂肪組織內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伴局灶性脂肪壞死;中期有組織細胞浸潤,有肉芽腫形成和繼發性血管炎癥性變化;後期由小葉間隔的成纖維細胞增生,形成膠原,替代殘留脂肪組織,最後完全纖維化。

  3.其他:可做X線胸片、B超、腦電圖和腦CT等檢查。


鑑別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骨髓受累應與再生障礙性貧血鑒別;肺部浸潤時應與肺部炎性病變鑒別。

  1. 再生障礙性貧血:通常指原發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綜合征,病因不明。免疫抑制治療對其有效,主要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出血、感染。根據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預後,可分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

  2. 肺部炎性病:一般指胸部x線片或ct掃描時發現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灶。但對於其大小的界定文獻上常有不同。 因而出現不同的名稱。在多數影像學文獻上把直徑<1cm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灶稱結節影;而把>1cm的病灶稱為圓形或球形陰影;而在結節影中又把<5mm的病灶又稱為粟粒影或小結節;把>5mm的病灶又稱為大結節。


並發症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肝脾腫大、骨髓受累時全血細胞減少,可並發癲癇。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根據發作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而根據發作情況主要可分為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局限性發作和復雜部分性發作。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小兒結節性脂膜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