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新生兒嘔吐介紹

  嘔吐(vomiting)是新生兒期常見癥狀之一,管理嘔吐的是延腦裡的嘔吐中樞。軟腭、咽壁、胃腸的任何刺激,以及神經系統本身的某些疾病(腦炎、腦膜炎等)時發出的刺激都由神經傳到嘔吐中樞,是一系列復雜的神經反射活動。中樞發出反應,引起食管、胃或腸道自下向上蠕動,同時膈肌、腹肌收縮迫使胃中食物從口腔湧出。

  新生兒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使很多情況下容易發生嘔吐,尤以生後3、4天為多見。由於嘔吐物常從口鼻同時噴出,容易嗆入氣道而引起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甚至死亡。較長時間的嘔吐還可以導致營養不良。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常見的病因有:

  1.消化系統疾病

  (1)消化道梗阻:多數為先天畸形所致。

  ①上消化道梗阻:食管閉鎖、食管氣管瘺、食管裂孔疝、幽門肥厚性狹窄、胃扭轉、環狀胰腺、先天性膈疝等。

  ②下消化道梗阻:腸旋轉不良、腸狹窄、腸閉鎖、小腸重復畸形、先天性巨結腸、肛門閉鎖等。少見嵌頓疝、腸套疊等。

  (2)消化道黏膜受刺激:如咽下綜合征、應激性潰瘍、胃出血、牛奶過敏等。

  (3)消化系統炎癥:如急性胃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急性腸炎、腹膜炎等。

  (4)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如吞咽功能不協調、幽門痙攣、賁門失弛緩癥、胃食管反流、胎糞性便秘、胎糞排出延遲等。

  2.全身性疾病

  (1)感染:呼吸道感染、敗血癥、泌尿系統感染等。

  (2)顱內壓增高: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水腫、腦積水、顱內出血、顱內腫瘤等。

  (3)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糖代謝疾病(半乳糖血癥、楓糖尿癥)、氨基酸代謝疾病(高氨血癥、苯丙酮尿癥、甘氨酸血癥)、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等。

  3.其他因素

  (1)藥物:

  孕婦或乳母應用洋地黃、依米丁等時,藥物可以通過胎盤血行或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引起新生兒嘔吐。

  嬰兒服用藥物引起消化道反應,發生嘔吐,如紅黴素、兩性黴素B、吐根糖漿、氯化鈣等。

  (2)喂養不當:

  主要原因:

  喂奶次數過於頻繁,喂奶量太多,因吞咽過快,吞入空氣。

  濃度不適合,牛乳太熱或太涼,乳方多變。

  奶嘴孔過大或過小、乳頭下陷。奶頭放入口腔過多,刺激瞭咽部。

  喂奶後平臥,體位多動。喂奶後劇烈哭鬧。

  (二)發病機制

  嘔吐是由消化道及其他有關的一些臟器、器官藉一系列復雜的神經反射來完成的。在此反射弧上任何一個環節的興奮沖動增加或加強時、就會產生嘔吐。

  新生兒特點:

  (1)大腦皮質發育不成熟,對嘔吐中樞的控制能力差。

  (2)食管肌層的彈力纖維發育差,賁門括約肌松弛而幽門括約肌力強。胃上端和食管連接處賁門較松弛、胃下端和十二指腸連接處幽門相對較緊。

  (3)胃黏膜對各種刺激較敏感,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能較差。

  (4)胃呈水平狀(成人為垂直型),容量較小而需要的入量較多。

  (5)蠕動功能較差。

  由於上述種種解剖、生理及生後環境溫度、營養攝取、代謝、排泄等的變化,使初生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很容易發生嘔吐。


症狀

新生兒嘔吐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診斷方法

  1、瞭解發病日齡

  生後幾小時內:多見於咽下綜合征。

  第一次喂奶後:要註意有無食管閉鎖。

  生後幾天內:多為生產性顱腦損傷和先天性消化系統畸形。

  新生兒晚期:以喂養不當和感染性疾病多見。

  2、嘔吐性質

  (1)溢乳

  (2)典型嘔吐:主要見於非梗阻性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外感染性疾病等。

  嘔吐動作:

  ①蠕動自胃體開始,向下傳導停留於胃角切跡處,在該處產生強烈的收縮,胃內容物不能向下推進。

  ②會厭關閉,軟腭上提,使咽部與氣管和鼻腔的通道隔開。

  ③賁門開放,食管松弛,膈肌固定在深吸氣的位置,腹肌突然收縮,胃內容物被擠壓通過食管排出。

  (3)噴射性嘔吐

  為劇烈的典型嘔吐,大量胃內容物由口鼻噴湧出。

  見於各種顱內病變和消化道高位梗阻。

  3、嘔吐物內容

  (1)糞性嘔吐物:見於低位器質性腸梗阻。

  (2)嘔吐物不含胃酸和乳凝塊:應考慮食管梗阻性疾病。

  (3)嘔吐物含有膽汁:嘔吐量大且含有膽汁時,提示梗阻在十二指腸壺腹部以下。

  (4)血性嘔吐物或嘔血:見於新生兒自然出血癥、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全身出血性疾病,以及少見的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等。

  4、嘔吐與進食的關系

  消化道的病變部位越高,嘔吐距離進食後發生的時間越短。

  5、嘔吐與體位的關系

  臥位時嘔吐明顯:胃食管返流、食管裂孔疝、胃扭轉等,改變體位可以緩解。

  6、伴隨癥狀和體征

  應註意是否有其它消化道癥狀,有無全身癥狀。

  7、母親的孕產史

  母親孕早期的感染:可引起嬰兒消化道和全身多臟器的畸形。

  產時的宮內窘迫和窒息:可以造成顱腦損傷。

  羊水過多:胎兒消化道閉鎖。

  8、喂養史

  應詢問喂奶情況、母親和新生兒的服藥史。

  二、診斷要點

  1、嘔吐的原發病是屬於消化系統本身的疾病還是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

  非消化系統疾病:多屬於非器質性嘔吐,可以按照各系統疾病處理原則治療。

  消化系統疾病:根據嘔吐的特點、時間和嘔吐物的性狀、伴隨的癥狀,進行進一步定位。

  (1)上消化道

  先天性上消化道閉鎖:伴有羊水過多。

  食管和賁門疾病:嘔吐物無膽汁和乳凝塊。常伴有溢乳和吞咽困難,多在生後第一天或進食後短其內出現。

  胃和幽門疾病:嘔吐物為乳塊或乳水,可混有血液,無膽汁。

  (2)中消化道

  嘔吐物都含有膽汁。

  空腸上段:生後早期出現,腹脹不明顯或僅有胃型在。

  空腸下段和回腸:嘔吐物為黃綠色糞便樣物質,腹脹明顯。

  (3)下消化道

  主要表現為便秘和腹脹,可見到粗大的腸型,有時能觸及到糞塊。

  常在生後一周出現。嘔吐物為糞便樣物質。

  病變多在乙狀結腸、直腸或肛門。

  2、嘔吐的原因是屬於功能性病變所致還是器質性病變所致。

  (1)鑒別功能性嘔吐或器質性嘔吐:

  嘔吐出現早、較重、頑固,嘔吐物中含有膽汁、血液和糞便,有明顯的消化道以外的癥狀和體征時常為功能性嘔吐。

  (2)鑒別機械性腸梗阻或麻痹性腸梗阻:

  表現不典型,需臨床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A.機械性梗阻:

  腹脹伴有明顯的腸型,腸鳴音亢進,可聞氣過水音。

  表現:陳發性哭鬧,嘔吐後哭鬧可暫時緩解。

  B.麻痹性腸梗阻:

  腹脹但腸型不清,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表現:沒有哭鬧,出現痛苦呻吟貌。

  三、臨床表現

  1、溢乳

  在出後不久即可出現,生後6個月左右消失。

  表現:喂奶後或喂奶後改變體位後有1~2口乳水返流入口腔或吐出。

  溢出物:主要為白色奶水,可含有乳凝塊。

  原因:新生兒食管的彈力組織及肌肉組織發育不全。

  特點:不屬於真正的嘔吐,不具有嘔吐時神經肌肉參與的一系列興奮反射過程,無需給予特殊處理。

  2、吞咽動作不協調

  主要見於早產兒,或見於有顱腦和顱神經病變的患兒。

  原因:咽部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導致吞咽動作不協調。

  表現:有分泌物在咽部瀦留。吞咽時部分乳汁進入食管,部分從鼻腔和口腔流出,部分流入呼吸道,可引起新生兒肺炎。

  特點:

  不屬於真正的嘔吐,早產兒可以自行恢復。

  神經系統損傷引起者的預後,取決於神經系統本身的恢復。

  3、胃食管返流

  多生後第一周內出現,常在平臥時發生。

  原因:可能與食管神經肌肉發育不全有關。

  嘔吐物:乳汁,不含膽汁,可混有血液。

  特點:

  長期可以引起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潰瘍。

  若沒有解剖結構上的異常,生後數月可以自愈。

  4、賁門失弛緩

  4歲前兒童少見。

  表現:間歇性吞咽困難,喂奶後可有乳汁溢出,體重增長緩慢。

  鋇餐透視:可見食管擴張,賁門狹小,食管無或少蠕動波,食管內有時可見液平,胃內少或無氣體。

  5、幽門痙攣

  多在生後一周內發病,呈間歇性噴射性嘔吐。

  原因:幽門的暫時性功能失調。

  嘔吐物:奶水,可有奶塊,不含膽汁。

  特點:對全身營養影響較小。體格檢查較少見到胃型和蠕動液,觸診摸不到增大的幽門括約肌。

  6、胎糞性便秘

  原因:生後數日內不排便或排便。

  嘔吐物:含有膽汁。

  表現:煩躁不安、腹脹、拒奶和嘔吐。全腹膨隆,有時可見腸型,可觸及到幹硬的糞塊,腸鳴音活躍。

  腹部X線片:全腹腸管擴張,可見液平和顆粒狀胎糞影。

  肛查:可觸及幹結的胎糞。

  特點:較少見。生理鹽水灌腸使大量粘稠的胎糞排出後,癥狀即可緩解。

  7、新生兒便秘

  原因:多為腸道蠕動功能不良。

  表現:腹脹和嘔吐。

  特點:與胎糞性便秘相似,通便後癥狀解除,不久後又出現,大多數於滿月後自然緩解。

  8、咽下綜合征

  多發生於生後1~~2天內。

  原因: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吞入過多的羊水、污染的羊水、產道中的分泌物或血液,刺激胃粘膜而引起。

  表現:生後即吐,喂奶後嘔吐加重,為非噴射性嘔吐。

  嘔吐物:泡沫粘液樣,含血液者為咖啡色液體。

  特點:

  將吞入的羊水及產道內容物吐盡後,嘔吐即消失。

  不伴有發紺和嗆咳,輕者不需特殊處理,重者用1%碳酸氫鈉洗胃1~2次即可痊愈。

  9、胃內出血

  原因:新生兒出血癥等疾病引起的胃腸道出血,刺激胃粘膜引起。

  表現:伴有原發病的癥狀和體征。

  10、過敏性疾病

  原因:對藥物、牛奶蛋白、豆類蛋白過敏。

  對牛奶蛋白過敏較常見,常在生後2~6周發病。

  表現:喂給牛奶後24~48小時出現嘔吐、腹脹、腹瀉,大便中含有大量奶塊和少量粘液,可以出現脫水、營養不良等。

  特點:停用牛奶後嘔吐消失。

  11、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多見於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表現:以腹脹、腹瀉、嘔吐和便血為主。感染中毒癥狀嚴重,重者常並發敗血癥、休克、腹膜炎、腸穿孔等。

  X線平片檢查:出現腸道普遍脹氣,腸管外形僵硬,腸壁囊樣積氣,門靜脈積氣等。

  12、胎糞性腹膜炎

  原因:胎兒時期腸道穿孔導致胎糞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無菌性、化學性炎癥。

  分類:

  ①腸梗阻型:

  表現:

  出生後即可見到梗阻癥狀,如嘔吐、拒奶、腹脹、便秘等。

  X線立位片可見腸曲擴大,伴有多個液平面,可見明顯的鈣化斑片影。

  ②潛伏性腸梗阻型:

  出生時腸穿孔已閉合,存在著腸粘連

  表現:生後反復發作的腸梗阻,腹部X線片可見鈣化影。

  ③腹膜炎型:

  出生時腸穿孔開放,出生後迅速引起化膿性腹膜炎或氣腹。

  A.遊離氣腹:腸穿孔為開放性

  表現:

  可伴有呼吸困難和紫紺。腹脹顯著,腹壁發紅、發亮,腹壁靜脈曲張。腹腔積液可引流到陰囊,引起陰囊紅腫。

  腹部叩診呈鼓音和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減少或消失。

  腹部X線片:可見鈣化影。

  B.局限性氣腹:腸穿孔被纖維素粘連包裹

  表現:形成假面具性囊腫,囊內含有積液和氣體。假性囊腫的壁上或腹腔內其它部位可見鈣化點。

  可以發展為彌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腔膿腫。

  13、食管閉鎖及食管氣管瘺

  原因:胎兒食管閉鎖,不能吞咽羊水。羊水過多導致嗆咳、青紫及吸入性肺炎,甚至發生窒息。

  本病分為5種類型,Ⅰ型、Ⅱ型胃腸道不充氣,Ⅲ、Ⅳ、Ⅴ型胃腸道均充氣。臨床上以Ⅲ型最多見。

  14、膈疝

  臨床分為後外側膈疝、胸骨後疝和食管裂孔疝。

  (1)後外側膈疝:又稱胸腹裂孔疝,多發生在左側。

  伴有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和肺發育不良等。

  表現:

  出生後出現陣發性呼吸急促和紫紺。上腹部凹陷呈舟狀,可見到反常呼吸。

  如伴有腸旋轉不良或進入胸腔的腸曲發生嵌頓:劇烈嘔吐,重者全身狀況迅速惡化。

  X線檢查:

  胸腔內見到充氣的腸曲和胃泡影、肺不張、縱隔向對側移位,腹部充氣影減少或缺如。

  (2)食管裂孔疝

  原因:先天性膈肌發育缺陷,使部分胃通過食管裂孔進入胸腔。食管裂孔疝

  分類:食管裂孔滑動疝、食管旁疝和混合型。

  多在生後第一周內出現嘔吐,少數在生後6周內發病。

  表現:立位時不吐,臥位時嘔吐明顯,可呈噴射性嘔吐。

  嘔吐物:乳汁,可含有棕色或咖啡色血液。

  特點:可引起繼發性幽門痙攣,臨床極似幽門肥厚性性狹窄。可出現吸入性肺炎。

  A.食管旁疝

  可發生胃潰瘍,偶爾可以出現胃壞死。

  嘔吐可持續12~18月,多數患兒待身體直立時可以消失。

  B.滑動疝

  在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可以自已消失,一般采用體位療法。

  15、肥厚性幽門狹窄

  多見於足月兒,有遺傳傾向。

  表現:

  始於生後第二周左右,每次喂奶後不久或喂奶過程中嘔吐。嘔吐呈持續性、進行性,逐漸發展為噴射性嘔吐。

  患兒食欲好,饑餓感強,反復嘔吐後體重不增,大小便減少。

  腹部檢查:可見明顯的胃型和順、逆兩個方向的胃蠕動波。在右肋緣下腹直肌外側可觸橄欖大小的堅硬腫物,為肥厚的幽門括約肌。

  鋇餐檢查:可見胃擴大,胃排空時間延長,幽門部呈典型的鳥嘴樣改變,及狹窄而延長的幽門管。

  超聲檢查:幽門肌厚度超過4mm或幽門管的長度超過14mm。

  嘔吐物:奶水和奶塊,量多,有酸臭味,有膽汁。

  16、幽門前隔膜

  隔膜多位於幽門疝1.5~3cm處,多數隔膜中央有孔。

  無孔隔膜生後即出現上消化道完全梗阻的癥狀,隔膜孔較小時在新生兒期可發病。

  表現:進食後嘔吐,常呈噴射狀。

  嘔吐性狀和內容物:類似肥厚性幽門狹窄。

  腹部觸診:摸不到腫物。

  鋇餐檢查:在幽門前1~2 cm處見到狹窄處的缺損。

  17、胃扭轉

  原因:新生兒胃的韌帶松弛,且胃呈水平位。

  分為器官軸型扭轉和網膜軸型扭轉,以器官軸型多見。

  表現:多於生後即有吐奶或溢奶,也可以在生後數周內開始嘔吐。呈噴射狀嘔吐或非噴射狀嘔吐,多在奶後嘔吐,奶後移動患兒時更為明顯。

  嘔吐物:不含膽汁。

  特點:嚴重者可以影響生長發育。鋇餐造影後就可停止嘔吐,癥狀嚴重者行胃固定術。

  18、先天性腸閉鎖

  閉鎖可發生於腸管的任何部位,以回腸最多,其次為十二指腸,空腸較少,結腸罕見。部分患兒合並其它畸形。

  (1)高位腸閉鎖:發生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

  常有羊水過多史,閉鎖部位越高,嘔吐出現得越早。

  十二指腸閉鎖:

  表現:生後第一次喂奶即發生嘔吐。可有少量的胎便排出,腹不脹或輕度膨隆。

  嘔吐物:胃內容物及十二指腸分泌液,大多含有膽汁。

  特點:喂奶次數增多,嘔吐逐漸加重,呈持續性反復嘔吐。

  腹部立位X線透視或攝片:可見二泡征或三泡征,

  (2)低位腸閉鎖:發生於空腸下段、回腸和結腸。

  主要表現:腹脹,常在生1~2天開始嘔吐。

  嘔吐物:呈糞便樣,帶臭味,無胎糞或僅有粘液樣胎糞。

  腹部立位X線透視或攝片:可見多個擴大的腸袢和液平面。

  19、腸狹窄

  多為膜型狹窄,十二指腸發生最多,其次為回腸,空腸,結腸較少見。

  特點:狹窄發生的部位越高,癥狀出現得越早,狹窄越明顯著成績,癥狀就越嚴重。

  表現:嘔吐和腹脹。高位腸狹窄上腹部膨隆,可見胃液蠕動波,低位腸狹窄則全腹脹,可見腸型和腸蠕動波,伴有腸鳴音亢進。

  嘔吐物:多數含有膽汁 ,可有正常大便排出。

  腹部X線檢查可見狹窄上端擴大,鋇餐造影可以明確診斷。

  20、腸旋轉不良

  在胚胎10周左右,中腸回納回腹腔的過程中,有一個從左向右逆時針方向的旋轉,中腸的旋轉中止造成。由於中止旋轉的時機不同,新生兒期可以發生以下情況:

  ①盲腸位於中上腹或右上腹,盲腸或由盲腸至右後腹壁的盲腸韌帶壓迫十二指腸第二、三部分,引起不完全梗阻。

  ②盲腸位於上腹或中腹部,小腸系膜根部未能固定在後腹壁,易發生腸扭轉。

  ③盲腸已達右下腹,但腸系膜未完全與後腹壁融合而形成“遊動盲腸”,易發生結腸扭轉,引起不完全性腸梗阻。

  ④少數病例十二指腸袢位於腸系膜動脈的前方,空腸第一段被腹膜系帶牽纏、壓迫、形成空腸不完全梗阻。

  ⑤腸反向旋轉,使小腸系膜位於橫結腸前方,造成橫結腸梗阻。

  多數癥狀出現於新生兒時期,少數病例可終身無癥狀。如扭轉復位,則癥狀消失。

  主要表現:高位不完全梗阻癥癍,一般在生後3~5天開始嘔吐,嘔吐可為間歇性,時輕時重,生後有胎便排出。

  嘔吐物:乳汁,含有膽汁。

  X線立位片:胃和十二指腸擴張,有雙泡征,空腸、回腸內少氣或無氣,鋇灌腸顯示大部分結腸位於左腹部,盲腸位於左上腹或中腹即可確診。

  如發生胃腸道出血,提示腸壞死,繼之可出現腸穿孔和腹膜炎,腹膜刺激征陽性,中毒性休克等。

  21、先天性巨結腸

  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畸形,有傢族發病傾向。

  原因:結腸末端腸壁肌間神經叢發育不全,無神經節細胞,常處於痙攣狀態而狹窄,糞便堆積在近端結腸,狹窄以上腸壁擴張、增厚,造成巨大結腸。

  按照無神經節細胞腸段的延伸范圍分為5型:

  ①普通段型:最多見,病變自肛門向上達乙狀結腸遠端。

  ②短段型:病變僅局限於直腸下端。

  ③長段型:病變腸段延伸至降結腸以上。

  ④全結腸型:病變包括全部結腸及回腸末端。

  ⑤全腸無神經節細胞癥:較少見。

  首發癥狀:胎糞排出延遲、便秘。多在生後2~6天出現低位腸梗阻癥狀,出現嘔吐,次數逐漸增多。腹部膨隆,皮膚發亮,靜脈怒張,可見腸型及蠕動波,腸鳴音亢進。

  嘔吐物:含膽汁或糞便樣物質。

  22、肛門及直腸畸形

  主要指肛門及直腸的閉鎖或狹窄。常合並泌尿生殖道畸形和消化道其它部位的畸形。

  臨床可分為4型:

  ①肛門狹窄。

  ③肛門直腸發育不全:肛門處僅有一凹陷,直腸與肛門凹陷間有相當距離,為高位肛門閉鎖。

  ②肛門膜式閉鎖:肛門皮膚與直腸間有膜狀物分隔,為低位肛門閉鎖。

  ④直腸閉鎖:肛門、肛管正常存在,但肛管與直腸之間有不同距離。

  由於患兒畸形的形式較多,合並瘺管或其它畸形等,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

  23、感染

  分為胃腸道內或胃腸道外的感染,以胃腸道內感染多見。

  (1)胃腸道內感染

  引起新生兒腸炎。

  表現:新生兒腸炎的早期癥狀。嘔吐後出現腹瀉,容易合並水、電解質紊亂。

  嘔吐物:胃內容物,少數含有膽汁。

  病原菌:

  細菌: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沙門菌屬、金黃色葡萄球等。

  病毒:以輪狀病毒最多見,也有星狀病毒、冠狀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等。

  真菌:白念真菌引起新生兒鵝口瘡和真菌性食管炎,直接引起新生兒嘔吐。真菌性腸炎可能引起新生兒腹瀉和嘔吐。

  (2)胃腸道外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臍炎,皮膚、粘膜、軟組織感染,心肌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和敗血癥等。

  嘔吐物:胃內容物,一般無膽汁。

  24、新生兒肝炎

  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主要是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

  出現於生後28天以內,主要感染途徑為母嬰傳播。

  表現:

  出現發熱,黃疸、肝大,嘔吐、食欲低下,體重不增等。

  嚴重時,出現重癥黃疸,大便呈陶土色,肝脾腫大,出現腹水,甚至發生大出血、肝昏迷等。

  有的僅表現為嘔吐,少數可發展為嚴重的慢性肝臟疾病。

  25、顱內壓升高

  新生兒較多見。

  原因:顱內出血、顱內血腫、缺氧缺血性腦病、各種感染引起的腦膜炎、腦炎等。

  表現:嘔吐呈噴射狀。伴有煩躁不安或嗜睡、昏迷、尖叫、前囪飽滿、顱縫開裂等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

  嘔吐物:乳汁或乳塊,一般不含膽汁,有時帶咖啡色血樣物。

  特點:給予脫水降顱壓後嘔吐減輕。

  26、遺傳代謝病

  多有傢族史。

  (1)糖代謝障礙:半乳糖血癥、楓糖血癥等。

  表現:進食後不久出現嘔吐、腹瀉等,之後出現黃疸、肝腫大、白內障等。

  (2)氨基酸代謝障礙:先天性賴氨酸不耐受癥、苯丙酮酸尿癥、胱氨酸血癥、甘氨酸血癥、纈氨酸血癥等。

  表現:有各種疾病特有的癥狀,做血液檢查可以確診。

  (3)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21-羥化酶缺乏、18-羥化酶缺乏、18-氧化酶缺乏、11β-羥化酶缺乏、17α羥化酶缺乏、17、20裂解酶缺乏、3β羥脫氫酶缺等。

  21-羥化酶缺乏:

  表現:

  生後不久出現嗜睡、嘔吐、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

  外生殖器性別不清:男性陰莖大或尿道下裂、隱睪,女性陰蒂肥大,大陰唇部分融合。


飲食保健

新生兒嘔吐吃什麼好?

  (1)鮮白蘿卜500克,蜂蜜150克。將蘿卜洗凈,切成丁,放在沸水內煮沸即撈出,把水控幹,晾曬半日,再放入鍋內,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調勻,待冷,裝瓶備用。一般飯後食用。

  本方適用於傷食嘔吐。

  (2)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藥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本方適用於傷食之嘔吐。

  (3)橘皮3--5克,粳米50克。將橘皮曬幹,碾炒細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鍋內,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復溫熱服食,5天為1療

護理

新生兒嘔吐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新生兒嘔吐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母親在孕期要註意乳房護理:奶頭凹陷者要逐漸將奶頭提拉出來。

  (2)用奶瓶喂奶時要註意橡皮奶頭孔眼不要過大,防止吸奶過急、過沖。不要讓嬰兒吸吮帶眼的假奶頭。

  (3)喂奶次數不要過多或喂奶量過大。喂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頭。

  (4)喂奶前不要讓嬰兒過於哭鬧。

  (5)喂奶後不要過早地翻動嬰兒,應將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飽嗝“後再放回床上。

  (6)容易嘔吐的孩子喂奶後,將他的床頭抬高一些,頭側位睡。

保健品查詢新生兒嘔吐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資料。

中藥材查詢新生兒嘔吐西醫治療方法

  一、.對癥治療

  1、改善喂養方法:

  選擇孔大小適當的奶嘴。

  喂奶時:奶瓶有一定傾斜,使奶充滿奶嘴。

  喂奶後:將嬰兒抱起伏在肩上,輕拍其背部,使空氣通過打飽嗝排出來。之後將嬰兒上部墊高,右側平臥。

  2、禁食:

  適應癥:病因未清楚、懷疑外科疾病、消化道出血

  同時給予補液,保證營養供給。

  3、調整體位:提高頭部和上身的體位,一般30°左右。

  4、)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5、洗胃:

  適應癥:咽下綜合征

  用溫生理鹽水洗2~3次。

  註意:洗胃後仍嘔吐,應考慮其他疾病。

  6、胃腸減壓:

  適應癥:外科疾病、嘔吐較頻繁、腹脹。

  7、解痙止吐:

  適應癥:

  (1)胃食管反流:用胃動力制劑或解痙劑。

  (2)幽門痙攣:用解痙攣藥。

  常用藥物:阿托品1/l0000溶液

  用法:喂奶後15min給藥,從每次5~10滴開始,逐漸增加到控制嘔吐為止。

  註意事項:

  須稍許減量以不引起臉紅為宜,否則藥量多大。

  幽門肥厚用此法無效,可用手術治療。

  二、病因治療

  1、抗感染:對有感染者給抗生素治療。

  2、止血:對消化道出血者用維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等止血。

  3、解除顱內高壓:

  腦水腫:

  (1)20%甘露醇每次0.5g/kg,每6~8小時1次。

  (2)呋塞米每次0.5mg/kg,1~2次/d。

  顱內占位性病變:進行腦積水行引流術。

  4、手術治療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新生兒嘔吐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新生兒嘔吐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體格檢查

  1、全面檢查:要註意有無肛門閉鎖,有無心肺和神經系統異常或其他畸形。

  2、腹部檢查:

  (1)有無腹脹及腹脹部位。

  全腹脹:提示低位性腸梗阻,或麻痹性腸梗阻。

  上腹脹、下腹空虛:提示高位腸梗阻

  註意事項:因嘔吐劇烈或脫水,高位腸梗阻可無腹脹。

  (2)有無胃蠕動波及腸型。

  (3)能否觸及腸塊。

  (4)腸鳴音是否正常。

  3、直腸指檢:

  適應癥:對無胎便排出的患兒。

  註意事項:檢查時用小指塗油或肥皂液後緩緩進入,以防引起肛門裂傷。

  二、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1)腹部透視和攝片

  註意事項:應該采用立位透視和攝片,可更好地觀察脹氣的腸曲和液平。也可以采用側位水平投照法攝片。

  (2)鋇餐或鋇灌腸檢查

  作用:可以觀察食管、胃和腸道的形態和功能。

  禁忌癥:疑有胃腸道完全性梗阻或穿孔的新生兒。

  註意事項:疑有食管閉鎖或食管氣管瘺者可用水溶性碘劑造影,並於造影後及時將造影劑吸出。

  2、超聲檢查

  作用探查腹水、腹部腫物部位和性質的診斷、腹腔內遊離氣體。

  特點:敏感性和特異性高。能直接觀察肝膽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等改變及其對消化道的影響,對膽總管囊腫、腎上腺皮質增生癥、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疾病的診斷方面都優於X線檢查。

  3、胃鏡

  常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臨床應用較少。

  4、鼻胃管檢查

  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檢查上消化道畸形的方法。

  適應癥:母親羊水過多,出生後短期內嬰兒出現口吐螃蟹樣泡沫

  食管閉鎖:鼻胃管下降受阻或從口腔或鼻腔內折返回來。

  5、腦CT

  適應癥:有顱內壓增高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出現感染性血象:

  (1)原發病因為感染引起的嘔吐

  (2)嘔吐引起吸入性肺炎並遷延不愈。

  2、血氣分析及血生化檢查 瞭解患兒是否存在酸中毒、電解質紊亂。

  3、腦脊液檢查

  適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顱內出血等變。

  4、尿、便常規和大便潛血實驗等。

  5、內分泌及遺傳代謝病檢查


鑑別

新生兒嘔吐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溢乳和嘔吐

  (1)溢乳:多發生在喂奶後不久,少量乳汁從口角邊溢出。喂奶後體位改變可引起溢乳。

  (2)嘔吐:有神經反射參與,大量乳汁常從口、鼻湧出。

  2、喂養不當和疾病引起

  (1)喂養不當:有喂養不當史,改進喂養方法後嘔吐停止。新生兒情況較好。

  (2)疾病引起:伴有其他癥狀和體征,原發疾病不解除,嘔吐不易止住。小兒發育和營養狀況有一定影響。

  3、病因鑒別

  (1)定性:

  ①內科疾病:癥狀不劇烈、次數不頻繁,嘔吐物常不含膽汁或糞便,有較明顯的消化系統以外的癥狀和體征。

  ②外科疾病:嘔吐出現早、頻繁,較劇烈,嘔吐物含膽汁、血液或糞便,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2)定位:

  ①上消化道疾病:

  嘔吐出現時間早。

  嘔吐物為乳汁或乳凝塊,不含膽汁,腹脹不明顯。

  ②下消化道疾病:

  十二指腸或空腸上段:生後1~2天即嘔吐。嘔吐物含較多膽汁,腹脹不明顯

  空腸下段或回腸:生後1~2天即嘔吐。嘔吐物含黃綠色糞便樣物質,腹部有較細的腸型和腸蠕動。

  直腸:常在出生3天以後嘔吐。嘔吐物含棕色糞便樣物質,腹脹明顯,腸型較粗大,可觸及糞塊。


並發症

新生兒嘔吐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水電解質紊亂

  原因:嘔吐頻繁可喪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

  表現:脫水、酸中毒、低鈉血癥等。

  2、吸入綜合征

  原因:嘔吐物進入氣道可發生吸入性肺炎

  表現:咳嗽、呼吸困難。

  3、呼吸暫停

  4、窒息與猝死

  原因:

  嘔吐物進入呼吸道,發生窒息。

  嘔吐物多、沒有及時發現可致猝死。

  5、出血

  原因:劇烈嘔吐可導致胃黏膜損傷

  特點:嘔吐物呈血性。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新生兒嘔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