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尿崩癥介紹

  尿量超過3L/d稱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見疾病稱尿崩癥。尿崩癥(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VP)又稱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稱中樞性或垂體性尿崩癥),或腎臟對血管加壓素反應缺陷(又稱腎性尿崩癥)而引起的一組癥群,其特點是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


原因

  (一)發病原因

  1.中樞性尿崩癥 任何導致AVP合成、分泌與釋放受損的情況都可引起本癥的發生,中樞性尿崩癥的病因有原發性、繼發性與遺傳性3種。

  (1)原發性:病因不明者占1/3~1/2。此型患者的下丘腦視上核與室旁核內神經元數目減少,Nissil顆粒耗盡。AVP合成酶缺陷,神經垂體縮小。

  (2)繼發性:中樞性尿崩癥可繼發於下列原因導致的下丘腦-神經垂體損害,如顱腦外傷或手術後、腫瘤(包括原發於下丘腦、垂體或鞍旁的腫瘤或繼發於乳腺癌、肺癌、白血病、類癌等惡性腫瘤的顱內轉移)等;感染性疾病,如結核、梅毒、腦炎等;浸潤性疾病,如結節病、肉芽腫病(如 Wegener肉芽腫)組織細胞增生癥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腦血管病變,如血管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人發現患者血中存在針對下丘腦AVP 細胞的自身抗體;Sheehan綜合征等。

  (3)遺傳性:遺傳方式可為X連鎖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連鎖隱性遺傳方式者多由女性遺傳,男性發病,雜合子女孩可有尿濃縮力差,一般癥狀輕,可無明顯多飲多尿。wolfrarn綜合征或稱DIDMOAD綜合征,臨床癥群包括尿崩癥、糖尿病、視神經萎縮和耳聾,它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常為傢族性,病人從小多尿,本癥可能因為滲透壓感受器缺陷所致。

  2.腎性尿崩癥 腎臟對AVP產生反應的各個環節受到損害導致腎性尿崩癥,病因有遺傳性與繼發性兩種。

  (1)遺傳性:呈X-連鎖隱性遺傳方式,由女性遺傳,男性發病,多為傢族性。近年已把腎性尿崩癥基因即G蛋白耦聯的AVP-V2R基因精確定位於X染色體長臂端粒Xq28帶上。

  (2)繼發性:腎性尿崩癥可繼發於多種疾病導致的腎小管損害,如慢性腎盂腎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腎小管性酸中毒、腎小管壞死、淀粉樣變、骨髓瘤、腎臟移植與氮質血癥。代謝紊亂如低鉀血癥、高鈣血癥也可導致腎性尿崩癥。多種藥物可致腎性尿崩癥,如慶大黴素、頭孢唑林鈉、諾氟沙星、阿米卡星、鏈黴素、大劑量地塞米松、過期四環素、碳酸鋰等。應用碳酸鋰的患者中20%~40%可致腎性尿崩癥,其機制可能是鋰鹽導致瞭細胞cAMP生成障礙,幹擾腎臟對水的重吸收。

  總的說來,中樞性尿崩癥可分為兩大類:先天性和獲得性。前者主要有傢族性中樞性尿崩癥、傢族性垂體功能減退癥以及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尿崩癥;後者主要有特發性中樞性尿崩癥以及創傷、手術、腫瘤、缺血、感染、肉芽腫性病變、自身免疫等引起的尿崩癥。先天性中樞性尿崩癥、特發性中樞性尿崩癥以及自身免疫性中樞性尿崩癥皆因神經垂體系統本身病變所致,有人將其統稱為原發性中樞性尿崩癥;外傷、手術、腫瘤、感染、肉芽腫及血管性病變所致者則稱為繼發性中樞性尿崩癥。

  20世紀80年代的資料顯示,約30%的病例為特發性;25%的病例與腦部腫瘤有關;20%的病例由顱腦手術所致;16%的病例繼發於腦部外傷。近年來由於CT 和MRI的廣泛應用使臨床醫生能較早地發現腦部微小腫瘤,故腫瘤所占的比例上升,而特發性中樞性尿崩癥所占的比例則相對下降。中樞性尿崩癥的病因還與年齡有關:在兒童,約60%的病例與腦瘤有關,25%的病例與腦部退行性病變有關。

  【發病機理】

  1.血管加壓素的生理

  (一)AVP的合成與代謝 血管加壓素在下視丘視上核、室旁核神經元內合成,其最初產物為前激素原,進入高爾基體內形成激素原,後者被包裹在神經分泌囊泡內。囊泡沿神經垂體束軸突流向神經垂體,在流勸過程中通過酶的作用產生活性九肽,即精氨酸血管加壓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和一種分子量(neurophysin)以及一種39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肽。這三種產物均釋放到外周血中。AVP由下丘腦神經元分泌後,沿丘腦-神經垂體束下行至末梢,儲存於神經垂體中。近年來發現AVP纖維也見於正中隆起外側帶,AVP也可分泌到垂體門脈系統,在第三腦室底部及腦幹血管運動中樞等處。

  AVP與位於腎臟遠曲小管、集合管內皮細胞結合,促進水從管腔向間質流的,幫助維持滲透壓和體液容量的恒定。AVP在血漿中濃度很低,並無血管活性作用,但高濃度的AVP作用於V1受體可以引起血管收縮。存在於大腦軸突的AVP的可能參與學習和記憶過程,正中隆起的AVP纖維可能與促進ACTH釋放有關。

  血漿和尿液中的AVP濃度可用免疫法測定。在隨意攝入液體的情況下,神經垂體含近6單位或18mmol(20μg)的AVP,外周血AVP濃度在2.3~7.4pmol/L(2.5~8ng/L)。血中AVP濃度隨晝夜變化,深夜及清晨最高,午後最低。在正常給水時,健康人24小時從腦垂體釋放AVP23~1400pmol(400~1500ng),從尿中排出AVP23~80pmol(25~90ng)。禁水24~48小時後,AVP的釋放增加3~5倍,血及尿中水平持續增加。AVP主要在肝臟和腎臟滅活,近7%~10%的AVP以活性形式從尿中排出。

  (二)AVP釋放的調節

  1.滲透壓感受器 AVP的釋放受多種刺激的影響。正常情況下AVP的釋放主要由於下視丘的滲透壓感受器調節,滲透壓的變化刺激AVP的產生與釋放。血漿滲透壓變化與AVP釋放的反饋調節機制使血漿滲透壓維持在狹小的范圍。給予正常人20ml/kg水負荷後,平均血漿滲透壓為281.7mOsm/kg·H2O在給予水負荷的人註射高滲鹽水後血漿滲透壓為287.3/kg·H2O。

  2.容量調節 血容量下降刺激左心房和肺靜脈的張力感受器,通過減少來自壓力感受器對下視丘的張力抑制性沖動而刺激AVP釋放。除此之外,正在呼喊、直立、溫熱環境所致的血管舒張均可激發這一機制恢復血容量。容量減少可使循環AVP濃度達到高滲透壓所致的AVP濃度的10倍。

  3.壓力感受器 低血壓刺激頸動脈和主動脈壓力感受器,刺激AVP釋放。失血所致的低血壓是最有效的刺激,此時血漿AVP濃度明顯增加,同時可導致血管收縮,直到恢復血容量維持血壓的作用。

  4.神經調節 下視丘許多神經遞質和神經多肽具有調節AVP釋放的功能。如乙酰膽堿、血管緊張素Ⅱ、組織胺、緩激肽、γ-神經肽等均可刺激AVP的釋放。隨著年齡增大,AVP時血漿滲透壓增高的反應性增強,血漿AVP濃度進行性升高。這些生理變化可能便老年人易患水貯留和低鈉血癥的危險性增高。

  5.藥物影響 能刺激AVP釋放的藥物包括煙堿、嗎啡、長春新堿、環磷酰胺、氯貝丁酯、氯磺丙脲及某些三環類抗憂鬱藥。乙醇可通過抑制神經垂體功能產生利尿作用。苯妥英鈉、氯丙嗪可抑制AVP的釋放而產生利尿作用。

  (三)AVP對禁水和水負荷的反應 禁水可以增加滲透壓刺激抗利尿激素釋放。禁水後最大尿滲透壓隨著腎髓質滲透壓和其他腎內因素而改變。正常人禁水18~24小時後,血漿滲透壓很少超過292mOsm/kg·H2O。血漿AVP濃度增加到14~23pmol/L(15~25ng/L)。進水後可抑制AVP釋放。正常人飲入20ml/kg的水負荷後,血漿滲透壓下降至平均281.7mOsm/kg·H2O。

  (四)AVP釋放和渴覺的關系 正常情況下,AVP的釋放和口渴的感覺協調一致,兩者均由漿滲透壓輕度增高所引起。當血漿滲透壓升至292mOsm/kg·H2O以上時,口渴感逐漸明顯,直到尿濃縮達最在限度時才刺激飲水。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失水引起的輕度高奐鈉可增強渴覺,增加液體攝入,以恢復和維持正常血漿滲透壓。相反,當渴覺喪失時,體液喪失不能通過飲水及時糾正,盡管此時AVP釋放能夠最大限度地濃縮尿液,仍會發生高鈉血癥。

  (五)糖皮質激素的作用 腎上腺皮質激素和AVP在水的排泄方面有吉抗作用。考的松可提高正常入輸註高滲鹽水引起AVP釋放的滲透壓閾值,糖皮質激素可以防止水中毒,並可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時機體對水負荷反應異常。腎上腺功能減退時,尿液釋放能力下降可能部分是由於循環中AVP過多所致,但糖皮質激素在AVP缺乏時可以直接作用於腎小管,減低水的通透性,在AVP缺乏的情況下增加自由水的排泄。

  (六)AVP作用的細胞學機制 AVP作用小腎小管的機制:①AVP與管腔對面腎小管細胞膜上的V2受體結合;②激素-受體復合物通過鳥苷酸結合刺激蛋白激活腺苷酸環化酶;③環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增加;④c-AMP轉移到腔面細胞膜上,激活膜上的蛋白激酶;⑤蛋白激酶導致膜蛋白磷酸化;⑥腔面膜對水的通透性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很多離子和藥物能影響AVP的作用。鈣和鋰抑制腺苷酸環化酶對AVP的反應,也抑制依賴cAMP的蛋白激酶。相反,氯磺丙脲增強AVP誘導的腺苷酸環化酶激活作用。

  2. 在AVP生成和釋放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功能障礙均導致發病。通過比較正常飲水、水負荷、禁水情況下血漿和尿液滲透壓的變化,可以將中樞性尿崩癥歸納為四型:①型:禁水時血滲透壓明顯升高時,而尿滲透壓很少升高,註射高滲鹽水時沒有AVP的釋放。這種類型確實存在AVP缺乏。②型:禁水時尿滲透壓突然升高,但在註射鹽水時,沒有滲透壓閾值。這些病人缺乏滲透壓感覺機制,僅在嚴重脫水導致低學容量時才能夠刺激AVP釋放。③型:隨著血漿滲透壓升高,尿滲透壓略有升高,AVP釋放閾值升高。這些病人具有緩慢AVP釋放機制,或者說滲透壓感受器敏感性減低。④型:血和尿滲透壓曲線均移向正常的右側,這種患者在於血漿滲透壓正常時即開始釋放AVP,但釋放量低於正常。②~④型患者對惡心、煙堿、乙酰膽堿、氯磺丙脲、安妥明有很好的抗利尿作用,提示AVP的合成和貯存是存在的,在適當的刺激下才釋放。在極少情況下,②~④型患者可為無癥狀的高鈉血癥而尿崩癥很輕微,甚至缺乏尿崩癥的依據。


症狀

尿崩癥早期癥狀有哪些?

  利用血漿、尿滲透壓測定可以診斷尿崩癥,方法可靠、安全、臨床醫師可迅速診斷並開始治療。

  尿崩癥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男女的發病率相近。大多起病緩慢,往往為漸進性的,數天內病情可漸漸明顯。少數可突發,起病有確切日期。

  突出的臨床癥狀為煩渴、多飲、多尿。多尿表現在排尿次數增多,並且尿量也多,24h尿量可達5~10L或更多。尿液不含糖及蛋白質。尿比重通常在1.001~1.005,相應的尿滲透壓為50~200mOsm/L,明顯低於血漿滲透壓(290~310mOsm/L)。若限制攝水,尿比重可上升達1.010,尿滲透壓可上升達300mOsm/L。若嚴重脫水時,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此時尿比重可達1.010以上。多尿引起煩渴多飲,24h飲水量可達數升至10L,或更多;病人大多喜歡喝冷飲和涼水。

  若有充足的水分攝入,病人的生活起居同正常人相近,可有輕度的脫水癥狀、唾液及汗液減少、口幹、食欲減退、便秘、皮膚幹燥、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多尿多飲使病人不能安睡、影響休息,久而久之,影響工作,出現精神癥狀,頭痛、失眠及情緒低落。

  在得不到飲水補充的情況下,可出現高滲征群,為腦細胞脫水引起的神經系統癥狀,頭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變、神志改變、煩躁、譫妄,最終發展為昏迷,可出現高熱或體溫降低。

  若飲水過多,出現低滲征群,也系神經系統的癥狀,頭痛加劇、精神錯亂及神志改變,最終可昏迷甚至死亡。

  繼發性尿崩癥,除多飲和多尿等表現外,還有原發病(所致病因疾病)的癥狀,此等癥狀可出現在尿崩癥發生以前或以後。

  1.臨床特征

  (1)大量低比重尿,尿量超過3L/d。

  (2)因鞍區腫瘤過大或向外擴展者,常有蝶鞍周圍神經組織受壓表現,如視力減退、視野缺失。

  (3)有渴覺障礙者,可出現脫水、高鈉血癥、高滲狀態、發熱、抽搐等,甚至腦血管意外。

  2.實驗室檢查

  (1)尿滲透壓:為50~200mOsm/kgH2O,明顯低於血漿滲透壓,血漿滲透壓可高於300mmol/L(正常參考值為280~295mmol/L)。

  (2)血漿抗利尿激素值:降低(正常基礎值為1~1.5pg/ml),尤其是禁水和滴註高滲鹽水時仍不能升高,提示垂體抗利尿激素儲備能力降低。

  (3)禁水試驗:是最常用的有助於診斷垂體性尿崩癥的功能試驗。方法:試驗前測體重、血壓、尿量、尿比重、尿滲透壓。以後每小時排尿,測尿量、尿比重、尿滲透壓、體重、血壓等,至尿量無變化、尿比重及尿滲透壓持續兩次不再上升為止。抽血測定血漿滲透壓,並皮下註射抗利尿激素(水劑)5µg,每小時再收集尿量,測尿比重、尿滲透壓1~2次。一般需禁水8~12h以上。如血壓有下降、體重減輕3kg以上時,應終止試驗。正常人或精神性煩渴者,禁水後尿量減少,尿比重、尿滲透壓升高,故血壓、體重常無明顯變化,血漿滲透壓也不會超過300mmol/L,註射抗利尿激素後尿量不會繼續減少,尿比重、尿滲透壓不再繼續增加。垂體性尿崩癥禁水後尿量減少不明顯,尿比重、尿滲透壓無明顯升高,尤其是完全性垂體性尿崩癥,可出現體重和血壓明顯下降,血漿滲透壓升高(大於300mmol/L),註射抗利尿激素後尿量明顯減少,尿比重、尿滲透壓成倍增高。部分性垂體性尿崩癥變化不如完全性垂體性尿崩癥顯著,有時與精神性煩渴不易鑒別。腎性尿崩癥患者禁水和肌註抗利尿激素,均不能使尿量減少及尿液濃縮。

  (4)顱部及鞍區CT、磁共振檢查:有助於該區域器質性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典型的尿崩癥診斷不難,凡有煩渴、多飲、多尿及低比重尿者應考慮本病,必要時可進行禁水加壓素試驗及血、尿滲透壓測定,多可明確診斷。


飲食保健

尿崩癥吃什麼好?

患者不適宜吃什麼?

  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鹽過高的食品及煙酒。因為這些可使血漿滲透壓升高,從而興奮大腦口渴中樞並且易助火生熱,化燥傷陰,加重本病煩渴等癥狀。

忌飲茶葉與咖啡。茶葉和咖啡中含有茶堿和咖啡因,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腎及周圍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食療方:

  食療方資料為網友共享,沒有經過醫生審核,僅供參考。

  1.尿崩癥瘦豬肉100克,胡蘿卜50克,洗凈切片,與水發木耳25克共入加熱的素油鍋內翻炒片刻,再加入切成小塊的豆腐50克,煮熟後調味食用。本方具有益氣補血、滋陰潤燥、健脾消食的功效。

  2.尿崩癥烏雞1隻,去毛及內臟,洗凈將生地100克洗凈,切成細絲,與飴糖適量拌勻,置雞腹內,用線縫合,放入盆內蒸熟,不加作料,單食雞肉。本方具有滋陰補血、益氣健脾的功效。

  3.尿崩癥伴陰虛燥熱鴨肉500克,洗凈切塊,與黃精20克,紅棗10枚,陳皮10克共入鍋,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煨至鴨肉熟透,取出以上原料.加入阿膠20克,並不斷攪拌,使阿膠溶化即可,食鴨肉、紅棗,飲湯。本方具有補益氣血,滋陰健脾的功效。

  4.尿崩癥伴陰虛燥熱地骨皮15克,小麥30克,麥門冬10克,加水煎湯,飲服,每日1劑。本方具有養陰生津、清熱除煩、益氣固表的功效。

  5.尿崩癥伴陰虛燥熱百合40克,生地、酸棗仁各20克,加水煎湯,去渣,用冰糖調味,飲湯,每日1劑。本方具有滋陰清熱、涼血安神、斂汗生津的功效。

  6.尿崩癥伴氣陰兩虛大棗20枚,黨參15克放入藥袋內,龍眼肉30克,枸杞子10克共入鍋,加水煎煮,食大棗、龍眼肉,飲湯,每日1劑。本方具有益氣養血、滋陰健脾、養心安神的功效。

  7.尿崩癥伴氣陰兩虛鴨肉250克,洗凈切塊,與黃芪50克,當歸20克,隔水蒸至鴨肉熟爛,調味後佐餐食用,食鴨肉,飲湯。本方具有益氣養陰、補血活血、補氣固表的功效。

  8.尿崩癥伴脾腎兩虛羊肉250克,洗凈切成小塊,與赤豆30克,首烏50克共入鍋,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改文火燉至羊肉熟爛,調味後食用,食肉,飲湯。本方具有健脾補血、益氣助陽、滋補肝腎的功效。

  9.尿崩癥伴脾腎兩虛羊肉100克,洗凈,入沸水中煮5分鐘後撈起切片,與胡蘿卜100克,山藥50克,大棗10枚入鍋共煮,用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至羊肉熟爛,調味後食用,食肉,飲湯。本方具有健脾補氣、益腎*、養心安神的功效。

10.沙參,生山藥、荸薺,生黃芪各20克,天門冬,麥門冬,玉竹,天花粉各12克,粳米50克。先將前7味藥加水煎煮1小時,去渣取液。用此藥液與粳米共煮粥,服之,每日l劑。


護理

尿崩癥應該如何護理?

  患者由於多尿、多飲,患者在身邊應備足溫開水。註意預防感染,盡量休息,適當活動。保持皮膚、粘膜的清潔,有便秘傾向者及早預防。患者手術後要忌鹽。

  護理:

  1、患者夜間多尿,白天容易疲倦,要註意保持安靜舒適的環境,有利於患者休息。

  2、在患者身邊經常備足溫開水。

  3、定時測血壓、體溫、脈搏、呼吸及體重。以瞭解病情變化。


治療

尿崩癥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預防:

  1)避免長期精神刺激。長期精神刺激(如恐嚇、憂傷、焦慮或清神緊張等)可引起大腦皮層功能紊亂,進而引起內分泌失調。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來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嚴重。

  2)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鹽過高的食品及煙酒。因為這些可使血漿滲透壓升高,從而興奮大腦口渴中樞;並且易助火生熱,化燥傷陰,加重本病煩渴等癥狀。

  3)忌飲茶葉與咖啡。茶葉和咖啡中含有茶堿和咖啡因,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腎及周圍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2.其他註意事項:

  1)尿崩癥可能繼發於其他嚴重疾病,對尿崩癥病人應積極尋找病因。CT及磁共振檢查在病因診斷上極有價值,對於可能引起尿崩癥的藥物及電解質紊亂應加以重視,對可能患遺傳性尿崩癥的病人應積極采用分子生物學的手段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采取治療手段。放射治療是治療鞍區生殖細胞瘤最有效的方法。CDI患者采用精氨酸加壓素(AVP)以及相應的腺垂體激素替代治療預後良好。

  2)可見腎輸尿管積水、膀胱擴張等並發癥。

保健品查詢尿崩癥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本病屬消渴中的上消和下消,以肺胃兩臟虛證為主,總的治療原則是滋腎養陰,益氣生津,可選用知柏地黃丸,生脈飲、縮泉丸等中成藥配合西藥應用,也可根據辨證分型選方用藥。

  一、辨證論治:

  1.津液虧虛證:益氣生津。生脈散加生地、葛根、烏梅等。

  2.腎陰虛證:滋補腎陰、固脬止尿。左歸飲加芡實、龍骨、牡蠣。

  3.腎陽虛證:溫補腎陽、固脬止尿。菟絲子丸加減。

  4、腎氣不固證:補腎固澀。桑螵蛸散加減。

  5、氣陰兩虛型:

  治宜益氣養陰,清熱生津,從生脈散、竹葉石膏湯化裁,酌加固攝腎氣之品:黨參、麥冬、五味子、竹葉、生石膏、黃杞、山藥、益智仁、肉蓯蓉、白芍、生地、知母、萸肉等。

  6、肺胃陰虛型:

  治宜清肺養胃,止渴生津,用白虎加人參湯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黨參、天花粉、生地、藕汁、鮮石斛、烏梅、黃連、天冬、麥冬等。

  7、陰陽俱虛型:

  對偏腎陰虛者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麥冬、五味子、玄參、花粉、桑螵蛸、甘草。對偏腎陽虛者用金匱腎氣丸加減: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肉蓯蓉、肉桂、附子、枸杞子、黃杞、五味子、人參、甘草。

  二、驗方:

  1、加味龍骨牡蠣湯:生龍牡、枸杞子、黃柏、北沙參、菟絲子、砂仁、炒杜仲、甘草。

  2、甘草粉3g/次,早晚各服1次。

  3、鮮石觥20g,鮮蘆根150g,煎水代茶。

  4、制首烏120g,淮山藥60g,黑芝麻120g,紅棗120g,黑棗60g,黑毛母雞1隻。

  先將母雞除去毛及內臟,和諸藥,用小火燉8~12小時,分2~3天服完,1劑/周,小兒酌減。

  中醫資料為網友共享,沒有經過醫生審核,僅供參考。

中藥材查詢尿崩癥西醫治療方法

  (一)水劑加壓素 尿崩癥可用激素替代治療。血管加壓素口服無效。水劑血管加壓素5~10U皮下註射,作用可持續3~6小時。這種制劑常用於神智不清的繼發於腦外傷或神經外科術後起病的尿崩癥患者的最初治療。因其藥效短,可識別神經垂體功能的恢復,防止接近靜脈輸液的病人發生水中毒。

  (二)粉劑尿崩癥 賴氨酸加壓素是一種鼻腔噴霧劑,使用一次可產生4~6小時抗利尿作用。在呼吸道感染或過敏性鼻炎時,鼻腔粘膜水腫,對此類藥物吸收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和意識喪失的尿崩癥病人,應皮下註射脫氨加壓素。

  (三)人工合成DDAVP(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esmopresssin) DDAVP增加瞭抗利尿作用而縮血管作用隻有AVP的1/400,抗利尿與升壓作用之比為4000:1,作用時間達12~24小時,是目前最理想的抗利尿劑。1~4μ皮下註射或鼻內給藥10~20μg,大多數病人具有12~24小時的抗利尿作用。

  (四)其他口服藥物 具有殘存AVP釋放功能的尿崩癥病人,可能對某些口服的非激素制劑有反應。氯磺丙脲可刺激垂體釋放AVP,並加強AVP對腎小管的作用,可能增加小管cAMP的形成,但對腎性尿崩癥無效。200~500mg,每日一次,可起到抗利尿作用。吸收後數小時開始起作用,可持續24小時。氯磺丙脲可以恢復渴覺,對渴覺缺乏的病人有一定作用。此藥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按時進餐可必免發生低血糖。其他副作用還有可引起肝細胞損害、白細胞減少。雙氫克尿塞的抗利尿作用機理不明。起初作用為鹽利尿,造成輕度失鹽,細胞外液減少,增加近曲小管對水份的再吸收,使進入遠曲小管的初尿量減少,增加近曲小管對水份的再吸收,使進入遠曲小管的初尿量減少,確切機理不詳。對腎性尿崩癥也有效,可使尿量減少50%左右。與氯磺丙尿和用有協同作用。劑量50~100mg/d,分次服。服藥時宜低鹽飲食,忌喝咖啡、可可類飼料。安妥明能刺激AVP的釋放,也可用於治療尿崩癥。100~500mg,每日3~4次。副作用有肝損害、肌炎及胃腸道反應。酰氨脒嗪也可通過刺激AVP的釋放產生抗利尿作用,每日400~600mg有效。但此要有其他毒副作用而未廣泛使用。

  繼發性尿崩癥應首先考慮病因治療,如不能根治者也可按上述藥物治療。

  1.中樞性尿崩癥

  (1)病因治療:針對各種不同的病因積極治療有關疾病,以改善繼發於此類疾病的尿崩癥病情。

  (2)藥物治療:輕度尿崩癥患者僅需多飲水,如長期多尿,每天尿量大於4000ml時因可能造成腎臟損害而致腎性尿崩癥而需要藥物治療。

  ①抗利尿激素制劑:

  A.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DAVP):此藥為一種人工合成的精氨酸加壓素的類似物,近年已廣泛用於治療尿崩癥,由於其結構中氨基端半胱氨酸脫去瞭氨基,因而能抗拒氨基肽酶的分解作用,使其半衰期延長為加壓素的3倍以上;另外在第8位上以右旋精氨酸替代精氨酸,則降低瞭加壓活性,其利尿活性與血管加壓作用由天然抗利尿激素的450和450分別變為1200和0.5,抗利尿作用加強,而無加壓作用,副作用減少。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DAVP)為目前治療尿崩癥的首選藥物,可由鼻黏膜吸入,2次/d,每次10~20µg (兒童患者為每天2次,每次5U或1次/d,每次10~15µg),肌內註射制劑每毫升含4U,1~2次/d,每次1~4µg (兒童患者每次0.2~1µg)。90年代開發出DDAVP的口服劑型,去氨加壓素(商品名為彌凝),為第1個肽類激素口服劑型,劑量為每8小時1次,每次0.1~0.4mg。由於其價格昂貴,部分患者也可睡前服用1次,以控制夜間排尿和飲水次數,得到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去氨加壓素(彌凝)安全性較好,有人報道尿崩癥孕婦服用去氨加壓素(彌凝)仍是安全的,並不構成對嬰兒的威脅。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DAVP)從鼻噴霧制劑轉換為口服制劑(即彌凝)的劑量比例約為20倍。由於個人對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DAVP)反應性不一樣,劑量應個體化,部分病例應用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DAVP) 後因過分的水負荷,可在完全無癥狀的情況下表現有血滲透壓下降,過剩的水排除延遲,嚴重者致水中毒,故建議每天劑量應分2~3次給予,切忌每天給1次大劑量。對於嬰兒和幼童或有中樞神經損害的病人在用藥期間,需每天計算液體出入量,以保持適當的出入平衡,或調整1-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DAVP)的用量,保持每天有約2h的稀釋尿。

  B.長效尿崩停(鞣酸加壓素油劑):每毫升油劑註射液含5U,從0.1 ml開始肌註,必要時可加至0.2~0.5ml 療效持續5~7天,長期應用2年左右可因產生抗體而減效,過量則可引起水分瀦留,導致水中毒。故因視病情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用藥劑量與間隔時間。

  C. 垂體後葉粉鼻吸入劑(尿崩停):每次吸入20~50mg,每4~6小時1次,長期應用可致萎縮性鼻炎,影響吸收或過敏而引起支氣管痙攣,療效亦減弱。

  D.尿崩靈(賴氨酸血管加壓素粉劑):為人工合成粉劑,由鼻黏膜吸入,療效持續3~5h,每天吸入2~3次,長期應用亦可發生萎縮性鼻炎。

  E.神經垂體素水劑:皮下註射,每次5~10µg,2~3次/d,作用時間短,適用於一般尿崩癥,註射後有頭疼、惡心、嘔吐及腹疼不適等癥狀,故多數患者不能堅持用藥。

  F.抗利尿素紙片:每片含AVP 10µg,可於白天或睡前舌下含化,使用方便,有一定的療效。

  G.神經垂體素噴霧劑:賴氨酸血管加壓素與精氨酸血管加壓素均有此制劑,療效與粉劑相當,久用亦可致萎縮性鼻炎。

  ②口服治療尿崩癥藥物:

  A.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小兒每天2mg/kg,成人每次25~50mg,3次/d,服藥過程中應限制鈉鹽攝入,同時應補充鉀(每天60mg氯化鉀)。其作用機制可能系利鈉大於利水,血容量減少而刺激AVP分泌與釋放,腎小球濾過率減少,適用於輕型或部分性尿崩癥及腎性尿崩癥,長期服用可能會損害腎小管濃縮功能,需長期補鉀,易引起胃腸道副反應、血糖、血尿酸水平升高。

  B.氯磺丙脲:每次0.125~0.25g,1~2次/d。服藥24h後開始起作用,4天後出現最大作用,單次服藥72h後恢復療前情況。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增加遠曲小管cAMP 的形成,刺激下丘腦視上核或神經垂體促進 AVP 的合成與釋放。也有人認為該藥可加強AVP作用於遠曲小管上皮細胞受體,從而增加AVP的周圍作用,其副作用為低血糖、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低血鈉或水中毒。與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合用可減少低血糖反應。

  C.氯貝丁酯(安妥明)(atromid-s,或clofibrate):用量為每次0.5~0.75g,3次/d,24~48h迅速起效,可使尿量下降,尿滲透壓上升。本為降血脂藥物,其抗尿崩作用可能是興奮下丘腦分泌釋放AVP或可能延緩AVP 降解。與DDAVP合用,可對抗耐藥,長期應用有時可致肝損害、肌炎及胃腸道反應。

  D.卡馬西平(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tegretol):本為抗癲癇藥物,其抗尿崩作用機制大致同氯磺丙脲,用量每次0.1g,3次/d,作用迅速,尿量可減至2000~3000ml,副作用為頭痛、惡心、疲乏、眩暈、肝損害與白細胞減低等。

  E.吲噠帕胺(壽比山):本為利尿、降壓藥物,其抗尿崩作用機制可能類似於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用量為每次2.5~5mg,1~2次/d。用藥期間應監測血鉀變化。

  2.腎性尿崩癥 由藥物引起的或代謝紊亂所致的。腎性尿崩癥,隻要停用藥物,糾正代謝紊亂,就可以恢復正常。如果為傢族性的,治療相對困難,可限制鈉鹽攝入,應用噻嗪類利尿劑,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上述治療可將尿量減少80%。

  3.其他治療

  (1)病因治療:如手術切除腦瘤,治療全身性疾病等。

  (2)飲食方面應限制鈉鹽、咖啡、茶類,並適當補充糖、蛋白質與多種維生素等。

  (二)預後

  由輕度損傷及感染引起的尿崩癥可完全恢復。腫瘤等病因引起者較不易完全治愈。原發性尿崩癥一般屬永久性,須堅持服藥治療。對於繼發性尿崩癥,則應在處理原發病變時,如腫瘤、手術等,預見到發生尿崩癥的可能性,並盡量避免之。

  近來有報道認為中樞性尿崩癥可導致骨量減少甚至骨質疏松,用二磷酸鹽治療可改善這一情況。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尿崩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尿崩癥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漿滲透壓和尿滲透壓關系的估價 血獎學金和尿滲透壓的正常關系。如果一個多尿病人數次同時測定血和尿的滲透壓均落在陰影的右岕,則這個病人患有中樞性尿崩癥或腎性尿崩癥。如果對註射血管加壓素的反應低於正常(見下述禁水試驗)或者血或尿AVP濃度增加,則診斷為腎性尿崩癥。血和尿的滲透壓關系很有用處,尤其在神經外科術後或頭部外傷後,運用兩者的關系可很快鑒別尿崩癥與胃腸道外給予的液體過量。對這些病人靜脈輸液可暫時減慢,反復測量血尿滲透壓。尿滲透壓 為50~200mOsm/kgH2O,明顯低於血漿滲透壓,血漿滲透壓可高於300mmol/L(正常參考值為280~295mmol/L)。

  2.禁水試驗 比較禁水後與使用血管加壓素後的尿滲透壓是確定尿崩癥及鑒別血管加壓素素缺乏與其他原因所致多尿的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這一試驗用於估價因尿滲透壓,往往與滲透壓關系15-21聯合應用。

  原理:正常人禁水後血滲透壓升高,循環血量減少,二者均刺激AVP釋放,使尿量減少,尿比重升高,尿滲透升高,而血滲透壓變化不大。

  方法 禁水6~16小時不等(一般禁水8小時),視病情輕重而定。試驗前測體重、血壓、血漿滲透壓和尿比重。以後每小時留尿測尿量、尿比重和尿滲透壓。待連續兩次尿量變化不大,尿滲透壓變化<30mOsm/kg·H2O時,顯示內源性AVP分泌已達最大值(均值),此時測定血漿滲透壓,而後立即皮下註射水劑加壓素5u,再留取尿認測定1~2次尿量和尿滲透壓。

  結果分析:正常人禁水後體重、血壓、血滲透壓變化不大<295mOsm/kg·H2O,尿滲透壓可大於800mOsm/kg·H2O。註射水劑加壓素後,尿滲透壓升高不超過9%,精神性多飲者接近或與正常人相似。中樞性尿崩癥患者在禁水後休息下降>3%,嚴重者可有血壓下降、煩躁等癥狀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部分性尿崩癥和完全性尿崩癥。前者血漿滲透壓平頂值不高於300mOsm/kg·H2O,尿滲透壓可稍超過血漿滲透壓,註射水劑加壓素後尿滲透壓可繼續上升,完全性尿崩癥血漿滲透壓平頂值大於300mOsm/kg·H2O,尿滲透壓低於血滲透壓,註射水劑加壓素後尿滲透壓升高超過9%,甚至成倍升高。腎懷尿崩癥在禁水後尿液不能濃縮濃縮,註射水劑加壓素後仍無反應。

  試驗特點:此方法簡便可靠,已被廣泛應用。副作用是血管加壓素使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腹痛、子宮收縮等。

  3.高滲鹽水試驗 在診斷尿崩癥時很少使用這一試驗,需要證明AVP釋放的滲透壓閾值改變時可用此試驗,並在分析某些低鈉、高鈉血癥特性時有一定價值。

  4.血漿AVP測定 部分性尿崩癥和精神性多飲因長期多尿,腎髓質因洗脫(washout)引起滲透梯度降低,影響腎對內源性AVP的反應性,故不易與部分性腎性尿崩癥鑒別,此時做禁水試驗同時測定血漿AVP、血漿及尿滲透壓有助於鑒別診斷。

  5.中樞性尿崩癥的病因診斷 中樞性尿崩癥診斷一旦成立,必須進一步明確病因診斷。需測定視力、視野、蝶鞍攝片、蝶鞍CT、MRI等,以明確病因。

  6.血漿抗利尿激素值 降低(正常基礎值約為1~1.5pg/ml),尤其是禁水和滴註高滲鹽水時仍不能升高,提示垂體抗利尿激素儲備能力降低。

  (1).尿崩癥患者X線檢查有時可發現蝶鞍擴大,鞍上占位性病變,鈣化區,顱壓增高。

  (2).氣腦檢查(現已淘汰)與頭顱CT亦可見類似異常。由於鞍區骨性結構較復雜,普通X線平片多不能為尿崩癥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後顱窩和枕骨斜坡骨性結構又限制瞭CT對鞍區尤其是細微病變的顯示。

  (3).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MRI可發現與中樞性尿崩癥有關的以下病變:①垂體容積小;②垂體柄增粗;③垂體柄中斷;④垂體飽滿上緣輕凸;⑤神經垂體高信號消失。其中神經垂體高信號消失與神經垂體功能低下、後葉AVP分泌顆粒減少有關,是中樞性尿崩癥的MRI特征。繼發性中樞性尿崩癥MRI表現有垂體柄增粗,推測系腫瘤或全身性疾病浸潤所致。

  (4).針對X染色體上腎性尿崩癥基因的基因探針可用於遺傳性腎性尿崩癥母親妊娠後期的產前診斷,有96%的可靠性。

  (5.)眼底檢查可發現異常,如視野缺損、偏盲、視盤水腫或眼底動脈硬化。

 


鑑別

尿崩癥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尿崩癥必須與其他類型的多尿相鑒別。有些通過病史可以鑒別(如近期使用鋰或甘露醇,在甲氧氟烷麻醉下施行外科手術或近期腎移植)。在其他病人,通過體檢或簡單的試驗室檢查將提示診斷(如糖尿病、腎臟疾病、鐮狀紅細胞貧血、高鈣血癥、低鉀、原發懷醛固酮增多癥)。

  先天性腎性尿崩癥是一種少見的多尿,由於對AVP無反應所致。女性較男性病情較輕,在禁水時可濃縮尿液,用大量脫氨加壓素治療有效。有一患此疾病的傢庭,在X線染色體的短臂上有一異常基因。大多數病人有V2受體異常,有些病人豐在受體後缺陷。所有病人V1受體功能正常。當腎性尿崩癥與中樞性尿崩癥不能通過滲透壓測定來鑒別時,與血漿滲透壓相關的血或尿AVP濃度升高,可明確腎性尿崩癥的診斷。

  原發性多飲或精神性多飲有時很難與尿崩癥相鑒別,也可能兩種形式同時存在。長期水攝入過多導致低滲性多尿與尿崩癥混淆。間歇性大量飲水,即使稀釋尿液的能力正常,也可導致水中毒和稀釋性低鈉血癥。這種現象少見,但這些病人發生低鈉的傾向增加。這些患者多飲多尿常常是不穩定的,且常無夜間多尿,這與尿崩癥的長期多飲從尿不同。結合低血漿滲透壓及低滲透壓,可明確原發性多飲的診斷。關系正常或常於正常。禁水試驗中,尿滲透壓穩定時,註射血管加壓素後尿滲透壓不升高或升高很少。由於長期大量攝水抑制AVP的釋放及長期多尿導致腎髓質滲透壓梯度喪失,尿滲透壓與血滲透壓相比,可低於正常。因此,有時很難鑒別原發性多飲與不完全性中樞性尿崩癥,而有些病人可能兩種情況兼而月之。

  1.尿崩癥診斷成立,應進一步鑒別其性質為中樞性或腎性,以指導治療,同時須與精神性多飲鑒別。

  2.尿崩癥診斷成立後,還可根據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區分部分性尿崩癥與完全性尿崩癥。

  3.中樞性尿崩癥也可伴渴感減退綜合征。

  4.顱腦手術所致的中樞性尿崩癥可為暫時性的,也可為持續性的。前者多於術後1~4天內發生,持續數天後癥狀消失,尿量恢復正常,其原因為手術的創傷使AVP的釋放暫時受抑制,其合成並未受影響,此種情況也可發生於腦炎後。後者因為手術破壞瞭視上核與室旁核至神經垂體束的通路,垂體柄切斷,合成與釋放AVP能力喪失,形成永久性尿崩癥,須用AVP長期替代治療。

  5.尿崩癥應與其他常見內科疾病所致的多尿相鑒別,如糖尿病、高鈣尿癥、高鉀尿癥、高滲性多尿及低滲性多尿等。

  (1)糖尿病:常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癥狀,血糖升高,尿糖陽性,易鑒別,需註意有個別病例既有尿崩癥,又有糖尿病。

  (2)高尿鈣癥:見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結節病、維生素D中毒、多發性骨髓瘤、癌腫骨轉移等病,有原發病癥狀以資鑒別。

  (3)高尿鉀癥:見於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失鉀性腎病、腎小管性酸中毒、Fanconi綜合征、Liddle 綜合征、Bartter綜合征等。

  (4)高滲性多尿:尿比重大於1.020,尿滲透壓大於300mOsm/kgH20,見於:①尿糖升高;②尿素升高(高蛋白、高能營養時);③尿鈉升高(如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癥時)。

  (5)低滲性多尿:尿比重小於1.006,尿滲透壓<280mOsm/kgH20,見於:①腎功能減退;②失鉀性腎病;③腎性尿崩癥;④高鈣尿癥;⑤中樞性尿崩癥;⑥精神性多飲等。


並發症

尿崩癥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可見腎輸尿管積水、膀胱擴張等並發癥。

  1.尿崩癥合並腺垂體功能減退 下丘腦或垂體部位的手術、腫瘤及炎癥等,可引起尿崩癥與腺垂體功能減退。產後腺垂體壞死的血管病變,也可損及視上核-神經垂體系統而發生尿崩癥與席漢綜合征。尿崩癥合並腺垂體功能減退時,多尿癥狀減輕,尿滲透壓較高;因為糖皮質激素與抗利尿激素有拮抗作用,所以,當糖皮質激素缺乏時,抗利尿激素缺乏的病況會減輕。此外,糖皮質激素與甲狀腺素減少時,尿溶質的排泄減少,也可使多尿癥狀減輕。

  2.尿崩癥伴渴感減退綜合征 此綜合征為抗利尿激素缺乏的同時,口渴的感覺也減退或消失,病人的腎臟不能正常調節水的排泄,病人因無口渴感,而不能隨時增加飲水量以供人體所需,無多飲,有嚴重脫水和高血鈉,體液呈高滲,伴有高滲征群的表現,頭痛、肌痛、心動過速、性格改變、煩躁、神志模糊、譫妄甚至昏迷。用加壓素治療時劑量不易調節,容易過量而引起水瀦留,呈低滲狀態或水中毒。用氯磺丙脲治療,250mg/d,尿量可減少,同時能改善渴感中樞的功能。

  3.尿崩癥合並妊娠 尿崩癥患者伴妊娠時,尿崩癥的病情可以加重,這是因為孕婦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它可拮抗抗利尿激素的抗利尿作用,或者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再者,妊娠期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增多,尿中溶質的排泄增多,使尿量增加。在整個妊娠期,尤在中期,患者對於抗利尿激素的需要量增加,往往也使尿崩癥的病情加重,分娩後尿崩癥病情減輕。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尿崩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