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間質性膀胱炎介紹

  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又稱Hunner’s潰瘍,是一種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特殊類型的慢性膀胱炎,常發生於中年婦女,其特點主要是膀胱壁的纖維化,並伴有膀胱容量的減少,以尿頻、尿急、膀胱區脹痛為其主要癥狀。表現為痛性膀胱疾病,癥狀多持續1年以上。病變累及膀胱全層,黏膜腫脹、充血並可發生裂隙或潰瘍,潰瘍常位於膀胱前壁和頂部。病期多在3~5年,典型表現為疾病開始快速發展,以後很快穩定下來,既使沒有進行治療,也無明顯惡化的表現。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假說:①血管、淋巴管阻塞,曾設想膀胱纖維化是由於盆腔手術或感染引起膀胱壁內淋巴管阻塞和引起栓塞性脈管炎或由於血管炎所致持久性小動脈痙攣所致,但缺乏足夠的證據。②感染,曾提出過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是IC的病因,但還沒有在IC患者中檢出上述3種病原體的報道。③神經體液因素,肥大細胞在IC病人膀胱固有膜和逼尿肌中增多,寒冷、神經肽、藥物、創傷、毒素等可活化肥大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可致敏感覺神經元,後者進一步通過釋放神經遞質或神經肽活化肥大細胞;肥大細胞也可直接引起血管擴張或膀胱黏膜損害引起炎癥。④免疫因素,該病對皮質醇治療反應良好,部分病人血中可檢測到抗膀胱黏膜抗體,不少學者還發現對血管抗原產生的自身免疫性抗體或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血管壁激活補體系統參與瞭IC發病。⑤黏膜通透性,推測IC是由膀胱上皮的功能不良引起,其通透性增加並使尿液通過移行上皮漏入到膀胱壁,引起膀胱炎癥。有人證實IC病人膀胱表層上皮內TH蛋白增多,提示黏膜的通透性增加。

  (二)發病機制

  間質性膀胱炎為慢性非特異性膀胱全層炎癥。病變早期膀胱擴張時黏膜隻見斑點狀出血,後期膀胱黏膜變薄或壞死脫落可有典型潰瘍,多見於膀胱頂部或前壁。潰瘍底部肉芽組織形成。周圍黏膜水腫、血管擴張。黏膜下或肌層有多種炎癥細胞浸潤,如漿細胞、嗜酸性白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肥大細胞,這些炎癥細胞浸潤可達膀胱全層及肌間神經組織。肌層中血管減少,淋巴管擴張。肌束間及肌內膠原組織增多,嚴重的纖維化導致膀胱縮小。嚴重病例輸尿管開口處正常功能被破壞,導致膀胱輸尿管反流及隨之而來的腎積水或腎盂腎炎。


症狀

間質性膀胱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對中年婦女出現嚴重尿頻,尿急及夜尿增多伴恥骨上方膀胱區脹痛而尿檢查正常者應想到間質性膀胱炎。

  (1)癥狀:患者常有長期進行性尿頻、尿急和夜尿增多,在膀胱充盈時恥骨上區疼痛明顯,有時亦可出現尿道及會陰部疼痛,在排尿後得到緩解,血尿偶可出現,在膀胱過充充盈擴張時明顯,有的患者在病史中可能有過敏性疾患。

  (2)體征:臨床檢查一般正常,有的患者可出現恥骨上部觸痛,在女性患者陰道前壁觸診時可有膀胱區觸痛感。

  間質性膀胱炎的診斷必須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膀胱鏡和病理學3方面結合進行。

  1987年美國制定瞭間質性膀胱炎診斷的臨床標準:①白天12h排尿次數多於5次;②夜尿多於2次;③癥狀持續1年以上;④尿動力學未發現逼尿肌的不穩定性;⑤膀胱容量小於400ml;⑥尿急;⑦Hunner’s潰瘍;合並下述標準至少有兩條:①膀胱充盈時疼痛、排尿後減輕;②恥骨上、盆腔、尿道、陰道、或會陰疼痛;③麻醉下行膀胱鏡檢查,保持膀胱在80cmH2O下1min可見膀胱黏膜淤血點;④對膀胱鏡的耐受力下降。另外結合病理學診斷以除外與間質性膀胱炎臨床表現類似的疾病。


飲食保健

間質性膀胱炎吃什麼好?

  牛奶/酪乳產品:

  避免:陳年乳酪、酸奶油、酸奶酪(優格)、巧克力。

  可用:白巧克力、非陳年乳酪(如軟乾酪、美式冰凍酸奶酪)、牛奶。

  蔬菜類:

  避免:青豆、洋蔥、豆腐、蕃茄。

  可用:其他蔬菜、或植物性蕃茄。

  水果類:

  避免:蘋果、香蕉、鳳梨、柑橘類水果、葡萄、桃子、梅子、石榴、草莓、杏類、梨、油桃、大黃根及上述成的果汁。

  可用:甜瓜類、西洋梨子。


護理

間質性膀胱炎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添加少量鹽到碳酸飲料。

  嘗試酸性較低的柳橙汁。

  煮熟所有含酒精的調味品。

保健品查詢間質性膀胱炎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應選擇以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為主,輔以補腎固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高機體免疫力為組方之法,選用道地優質中草藥精制而成的大復方現代中藥如銀花泌炎靈片

  等。能有效治療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慢性發作;膀胱炎;慢性膀胱炎等泌尿系感染疾病。功能主治熱淋下焦濕熱證,對尿頻、尿慢、尿澀痛、尿短赤、尿淋瀝,尿赤黃、腰痛、腹脹痛等療效顯著。泌尿系感染常見致病菌有金葡菌,而由於金葡菌的耐藥率高達62%,使得西藥抗生素以及部分中藥對該菌引起感染的治療束手無策。銀花泌炎靈片屬於純天然植物道地取材大復方中成藥,以“清熱解毒之冠”而著稱的道地藥材金銀花為君藥配伍,主要成份共計十味名貴藥材,利用金銀花、半枝蓮、扁蓄、瞿麥、石韋、川木通、車前子、淡竹葉、桑寄生、燈心草的多靶點協同作用,對金葡菌殺菌活性明顯提高,對金葡菌敏感度及抑菌效果更強。銀花泌炎靈片臨床治療金葡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療效更顯著,作用更穩定。中藥治療具有標本同治、攻補兼施的特點,充分體現瞭傳統中醫理論“七分治,三分養”的治療特色,能有效鞏固療效,降低膀胱炎復發。經吉林省中醫院、吉林省醫院等多傢大型機構臨床驗證總有效率達93.6%的顯著療效,是治療泌尿系感染疾病的理想中成藥。此外,臨床驗證銀花泌炎靈片應用八正散加減之法,治療細菌性膀胱炎亦有良效。

中藥材查詢間質性膀胱炎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對間質性膀胱炎目前尚沒有特效療法。部分患者可自行緩解,通過治療有的可使癥狀減輕,有的也可能無效。

  1.藥物治療

  (1)免疫抑制藥:氫化可的松每天100mg或潑尼松每天10~20mg;硫唑嘌呤100mg/d。

  (2)抗組胺藥:曲吡那敏50mg,4次/d。

  (3)肝素:可中和嗜酸性陽離子蛋白,5000U/次皮下註射,每8小時1次,兩天後改每12小時1次,用藥後12h癥狀減輕。亦可用長效肝素2萬U靜脈滴註,藉以阻斷組胺的作用。

  (4)硫酸戊聚糖鈉:150mg,2次/d,4~8周1療程,可補充膀胱黏膜缺失的氨基葡聚糖。

  (5)其他:維生素E 100mg口服,3次/d,4周為1療程;抗結締組織藥,氯喹250mg口服,3次/d;雌激素、阿米替林、抗膽堿藥、解痙鎮痛藥、鈣通道阻滯藥等。

  2.膀胱灌註藥物

  (1)硝酸銀:30ml,濃度由1∶5000逐漸增至1∶100,配合應用0.5%~1%丁卡因,保留4 min後放出,可取得較好效果。

  (2)50%二甲亞砜(二甲基亞砜)50ml註入膀胱,每周2次,每次保留15min,配合皮質激素效果更好。

  (3)在麻醉狀態下膀胱內灌入新配制的0.4%氧氮苯磺酸鈉,在10cmH2O(0.98 kPa)壓力下用1000 ml溶液反復充分擴張膀胱,可獲較好療效,對有輸尿管反流者忌用。

  (4)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對膀胱容量>80ml者應用,可激活及調節膀胱的免疫反應。

  (5)經膀胱鏡將氫化可的松或肝素註射在潰瘍周圍,可擴大膀胱容量、緩解癥狀。

  3.膀胱擴張療法 在麻醉下逐步擴張。一種是向膀胱內註入生理鹽水,壓力5.89~7.85kPa,至水不能註入時,維持2~3min。另一種是插入氣囊導尿管,不斷向囊內註水,維持壓力在平均動脈壓水平,維持3h,此法效果優於前者。

  4.局部電灼或電切 膀胱黏膜的局部病灶經電灼或電切後,可緩解癥狀。

  5.手術治療 對上述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無膀胱攣縮患者行膀胱松解術,效果滿意。如有膀胱嚴重纖維化,容量很小,可行盲腸或回腸擴大膀胱,可取得較好效果。對有輸尿管反流、腎積水、病變累及三角區及後尿道者應行尿流改道術。

  (二)預後

  大多數病人經膀胱局部處理及全身用藥等綜合治療後癥狀緩解或治愈,一般不需要尿流改道。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間質性膀胱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間質性膀胱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1.尿常規多數正常,有時有少量膿細胞。

  2.尿培養常無細菌生長。

  3.膀胱造影顯示容量減少,有時發現膀胱輸尿管反流。

  4.膀胱鏡檢查,當膀胱充盈時恥骨上區疼痛加重,需在麻醉下進行,膀胱容量可減少至50~60ml,發現Hunner’s潰瘍有助於確診,但大多數病人沒有潰瘍,未經治療者膀胱黏膜外觀尚屬正常或僅有慢性炎癥改變,有時頂部可見有小出血點,如繼續過度充盈膀胱,則可致黏膜破裂、出血,可見黏膜下血管小球(Glomeruli),常分佈不均,遍及膀胱,同時行活組織檢查。

  5.尿動力學檢查可發現膀胱容量小,順應性差,但不出現無抑制性收縮,這項檢查有助於間質性膀胱炎與不穩定膀胱或神經源性膀胱相鑒別。

  6.靜脈尿路造影顯示上尿路功能及形態均正常。

  7.排泄性尿路造影一般無異常,合並返流時在造影片上可見腎盂積水、膀胱容量減少表現。


鑑別

間質性膀胱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急性膀胱炎 也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但常有終末血尿,且尿中有大量白細胞,尿培養可發現有細菌。

  2.腺性膀胱炎 也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但B超檢查可發現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內占位性病變,膀胱鏡可見乳頭狀物,而非淺表潰瘍,活檢可明確診斷。

  3.膀胱結核也可表現為真性潰瘍,常累及結核腎側輸尿管口周圍,可有膿尿出現,尿檢查可找到結核桿菌,泌尿系造影可顯示腎結核的典型改變。

  4.寄生蟲病引起的膀胱潰瘍類似於間質性膀胱炎的表現,一般男性多發,根據尿中找到蟲卵或典型的膀胱病理特征可作出診斷。

  5.非特異性膀胱炎則很少有膀胱潰瘍出現,尿中常見膿細胞及感染菌,抗生素治療很效。

  6.Utz和Zinke(1974年)發現他診斷的男性間質性膀胱炎有20%是癌腫,故強調必須進行活組織細胞學的檢查。


並發症

間質性膀胱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間質性膀胱炎晚期出現膀胱攣縮或輸尿管反流、輸尿管狹窄,可致腎積水或腎盂腎炎,甚至腎功能衰竭。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間質性膀胱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