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勞傷食療
【方藥】涼粉果(又稱木饅頭)3個,黃酒適量。
【用法】將涼粉果去皮切碎,加黃酒及水適量煎湯服用。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散瘀消腫,固精暖腰。適用於產後腰痛,勞傷,扭傷等。
產後勞傷吃什麼好?
產後期及產後病癥宜選擇下列食物。
大米
即粳米。性平,味甘,孕婦產後宜煮粥食用,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效果。《滇南本草》認為大米能“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清代食醫王孟英還說:“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故貧人患虛證,以濃米湯代參湯,至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燕麥
性溫,味甘,能益氣補虛,孕婦產後體質虛弱,或產後缺乳,或產後多汗、盜汗,或產後便秘,或產後浮腫,皆宜食之。據現代研究,燕麥的營養價值頗高,在大米、小米、白面、高粱粉、玉米等九種糧食中居於首位,是產婦最佳的食療補品。
羊肉
性溫,味甘,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尤其是秋冬孕婦生產過後,體虛怕冷、小腹冷痛、氣血不足者,食之最宜。《千金·食治》載:“羊肉主暖中止痛,利產婦。”我國古代最有名的醫學傢張仲景有一名方——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是專治“產後腹中疼痛及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這對產後虛冷者頗有效益。
雞肝
有養肝補血作用,孕婦產後失血過多,貧血萎黃虛羸者宜食之。《現代實用中藥》有載:“雞肝:適用於萎黃病,婦人產後貧血。”此外,其他動物的肝臟,如牛肝、豬肝、兔肝、羊肝等,產婦皆宜服食。
雞肉
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虛的作用,孕婦產後體質虛弱或產後乳少者,最宜食用,民間也多有產後用老母雞煨湯補養的習俗。《日華諸傢本草》中也早有“添髓補精,助陽氣,暖小腸,安心定志補心血,補產後虛羸”的記載。另有烏骨雞,孕婦食之亦宜。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也說:“烏骨雞補虛勞羸弱,益產婦。”對於雞肉的選擇,民間風俗習慣認為老母雞的補益功效更高,而且又有祛風作用,認為母雞愈老,祛風補氣血功效愈好。這是因為老母雞瘦肉多,鈣質多,用文火熬湯,最宜產後婦女。若能再加黨參20~30克,紅棗10~20個,生薑50克共燉服,功效益著,不但精力可望迅速復原,還不會因調補不當而引起其他產後毛病。
雞蛋
性平,味甘,營養豐富而全面,又容易消化吸收,蛋黃又含較多的卵磷脂和鐵質,能補益氣血、生肌長肉,對恢復體力有很大的補益作用,是產後極好的補養之品,也是民間傳統的產後食物補品之一。
阿膠
性平,味甘,有滋陰、補血和止血的作用,適宜孕婦產後虛弱、貧血、產後血暈和產後惡露不止者服食。產婦在懷孕期間以及分娩時出血過多,都易造成陰虛和貧血,阿膠正是補血止血和滋陰佳品。產後血暈,多因分娩失血過多所致,而阿膠能補血;產後惡露不斷、淋漓不絕,也因氣血兩虛,阿膠又能止血。正因如此,明代藥物學傢李時珍認為阿膠“療胎前產後諸疾。”
海參
性溫,味咸,有補腎益精、養血潤燥的作用。清代醫學傢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健陽,潤燥,調經,養胎,利產。凡產後病後衰勞無力,宜用火腿或豬羊肉煨食之”。海參最宜產後體虛和產後便秘者服食。營養成分分析表明,海參是一種高蛋白滋補品,幹海參中,蛋白質含量可高達55.5%~61.6%,脂肪含量卻很少,僅1.85%,而且又含豐富的鐵、碘、釩、磷、鈣等微量元素。
螃蟹
性寒,味咸,有清熱、散血的作用,適宜孕婦產後惡露不下及兒枕痛者食用。《日華諸傢本草》即有記載:“治產後肚痛血不下。”《滇南本草》中亦有介紹:“治婦人產後兒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幹,熱燒酒服,良效。”對產後瘀積腹痛,即兒枕痛,多吃蟹爪亦宜,因蟹爪活血作用更強。《日華諸傢本草》中也說:“蟹爪破宿血,治產後血閉肚痛。”
山楂
性微溫,味甘酸,有消食積、散瘀血的功效,適宜產後兒枕痛和惡露不盡者服食。明代醫學傢繆希雍指出:“產後惡露不盡,蓄於太陰部分則為兒枕痛,山楂能散宿血,治產婦腹中塊痛也,故產婦宜多食之。”元代大醫傢朱丹溪有一法:“治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亦曾介紹:“山楂能收縮子宮,治產後瘀血腹痛:山楂30克,水煎濃汁,去渣加紅糖,1日分2次服。”
龍眼肉
性溫,味甘,有很好的補氣血、益心脾、安神志的效果,適宜產婦失血較多,以致體虛貧血、失眠心慌、浮腫乏力、久不復原者食用。《泉州本草》介紹:“治婦人產後浮腫,氣虛水腫:用龍眼肉15~20克,打入雞蛋2隻,水煮後服食,有較好的補血養血的調理效果”。
胡桃
性溫,味甘,有補腎強腰、益肺定喘、潤腸通便的作用,適宜產後腰痛、產後便秘、產後氣喘、產後尿頻者食用。《普濟方》記載:“治產後氣喘:胡桃仁(不必去皮)、人參各等分。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頻頻呷服。”產後體虛、小便頻數、大便幹結、腎虛腰痛者,宜用胡桃1~2個,早晚嚼食。
蕓薹
又叫油菜、青菜。有散血作用,適宜產後惡露不盡及兒枕痛者服食。《本草拾遺》中載:“蕓薹破血,產婦煮食之。”《日華諸傢本草》亦雲:“治產後血風及瘀血。”若產後單純性體質虛弱而無瘀血者應少食或不食。
慈姑
有行血通瘀的作用,適宜產後惡露不下、兒枕痛,或胎衣不下者食用。《唐本草》記載:“慈姑主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食物中藥與便方》中亦介紹:“產後胞衣不下:鮮慈姑切碎搗爛絞汁1小杯,以溫黃酒半杯和服。”
鮮藕
性寒,味甘,有清熱、涼血、散瘀的作用,適宜產後惡露不盡及兒枕痛者食用。一般來說,孕婦生產後不宜吃生冷性寒之物,由於藕能散血化瘀,故而不忌。正如唐代食醫孟詵所說:“產後忌食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為能破血故也。”《本草經疏》亦雲:“藕,生者甘寒,主消散瘀血,產後血悶。”藕節散瘀止血效果更好,《本草匯言》記載:“藕節,消瘀血。治產後血悶腹脹,搗汁,和熱童便飲,有效,蓋止中有行散之意。”《綱目拾遺》中還說:“藕節粉,產後食之尤佳。”
生薑
性溫,味辛,有散風寒、止嘔惡、化痰涎的作用,故適宜孕婦生產過後感受風寒、怕冷發熱、惡心嘔吐者食用;生薑又能溫經暖中,去瘀血而養新血,故產後小腹冷痛、惡露不下者宜食之。正如《醫學入門》所雲:“薑,產後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
肉桂
性熱,味甘辛,能補元陽、暖子宮、通血脈,適宜產後小腹冷痛、惡露不下、子宮寒冷者服食。《肘後方》中有“治產後腹中瘕痛:桂末,溫酒服”的記載。《千金翼方》有“桂心湯”,是專門“治產後餘寒”,即以肉桂為主。《藥性類明》中曾說:“桂能導引陽氣,宜通血脈,使氣血同行。”《本草正》明言:“最治婦人產後血瘀兒枕痛。”《玉楸藥解》還指出:“肉桂,溫暖條暢,善行結滯。女子月期、產後,種種諸病,悉用肉桂,餘藥不能。”故凡產後與寒有關者,皆宜在烹調之時,多佐以肉桂調味,最為有益。
紅糖
即赤砂糖。性溫,味甘,有補虛、活血、散瘀的作用,尤其適宜產後血暈和惡露不行者服食。《本經逢原》就曾記載:“熬焦,治產後敗血沖心。”《本草求真》還說:“砂糖,能行血化瘀,是以產婦血暈,多有用此與酒沖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正因如此,在產褥期內,民間常給產婦吃些紅糖水或紅糖大棗湯、紅糖面、紅糖馓子、紅糖雞蛋湯等,不但能益氣溫中補血,還能緩中行血活血,溫經驅瘀,排除惡露,有助於子宮的康復。
當歸
性溫,味甘辛,能補血,活血,止痛,適宜產後血暈及兒枕痛者食用。元代醫學傢李杲說:當歸“主產後惡血上沖”。《本草正》亦雲:“產後兒枕作痛,當以此為君。”古代產後名方《聖惠方》中的當歸散:“治產後敗血不散,結聚成塊(俗呼兒枕)”;《金匱要略》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產後腹中療痛”;《局方》四物湯:“治產後體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少腹堅痛”等,均是以當歸為主。也可單用當歸10~15克,與紅糖適量、煎水服亦佳。
西米
性溫,味甘,營養豐富,中醫認為它有“溫補”作用。《柑園小識》還說它“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食物中藥與便方》亦介紹:“產後虛弱無力:西谷米少量,用水煮熟,加冰糖適量食用,頻頻常服。”
番薯
俗稱山芋、紅薯。能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這些作用對任何產婦都是頗有裨益的。因此,《本草求原》中指出:“產婦最宜。”
羊肝
有補肝益血之功,凡血虛之人,食肝頗宜。《現代實用中藥》中強調羊肝“適用於婦人產後貧血”。故凡生產出血過多導致產後血虛者,宜常食之。
蛙肉
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性營養補品,婦人產後體弱者食之頗宜。正如《本草蒙筌》中所說:“田雞,饌食調疳瘦,補虛損,尤宜產婦。”特別是產婦體弱又無奶水者,食之最為適宜,既可補益產後體虛,又能改善和增加乳汁分泌。
哈士蟆油
又稱田雞油,也屬一種高蛋白食品,民間用作強壯劑。《中藥志》說它“治體虛、精力不足”。
《中藥材手冊》還說“治產後氣虛”。因此,婦人產後體質虛弱時,食之尤宜。
螃蟹
有散瘀血,通經絡的作用,婦人產後腹痛者,宜食之。如《食物中藥與便方》中介紹:“產後兒枕痛,包括產後子宮收縮不全:河蟹燒存性,研細,溫黃酒送服,每服2~3克,1日2~3次。”《滇南本草》中也有記載:“治婦人產後兒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幹,熱燒酒服,良效。”
荷葉
能散瘀止血,根據古代醫傢經驗,產後食用頗宜。如《本草綱目》中說它“治產後惡血”。《日華子本草》認為它能“止渴,治產後口幹”。《本草拾遺》還認為“主產後胞衣不下”。《聖惠方》中的“荷葉散”,是專門用於“治產後血暈”之病。由此可見,孕婦生產過後,吃些荷葉,或湯或茶,最為適宜。
此外,產褥期內還宜食用牛肉、牛奶、豬肉、烏骨雞、狗肉、龜肉、鰣魚、各種內河魚、豆制品、薺菜、韭菜、莧菜、大棗、花生、蓮子、南瓜子、黨參、太子參、黃芪、銀耳、燕窩等。
產後勞傷最好不要吃什麼?
一、忌生冷、油膩食物;
二、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三、忌食堅硬粗糙及酸性食物;
四、忌食過咸食物;
五、忌營養單一或過飽;
六、產後不宜多喝茶 不宜多喝黃酒。
預防:
1、 生活起居: 避寒濕、宜保暖 婦女腰痛病人,要註意保暖,特別是在冬春寒濕季節,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盡量避免淋雨受寒,夜臥當風等。避免久臥潮濕之地,在寒濕季節,可適當使用電熱褥祛寒保暖。經常活動腰部 ,可使腰肌舒展,促進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所以對於久坐、久站工作的病人,一定時間要適當活動一下腰部,使腰肌得以解除緊張,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如可在室內稍為行走,作一些腰部活動的體操等。註意性生活衛生 腰痛明顯加重期間,應避免性生活,在緩解期,也要適當調整性生活頻度。註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泌尿生殖系的感染,減少加重腰痛的因素。做好計劃生育, 避免過多的人流,選擇合適的避孕方法。對於放環後引起的腰痛,月經異常,可改用其他的節育措施,以減輕病情發展。不宜束腰過緊 腰痛患者,切忌束腰,因為束腰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加重病情。有些婦女產後為保持苗條身材而采用束腰的方法,是不妥當的,正確的做法是做好產後的保健鍛煉,才能真正達到鍵美的目的。
2、 對於性寒滑的水果,如西瓜,也不宜一次進食太多。對於慢性腰痛持續不斷的,可常服一些固腎壯腰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腎氣丸、十全大補丸等,可根據體質和病情適當選用。
保健品查詢產後勞傷中醫治療方法中藥治療:
處方:生黃芪30克,當歸、川芎、炒杜仲、桑寄生各15克,生鹿角片5克,獨活、防風各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將藥先浸半小時後水煎,沸後文火煎20分鐘,每日1劑,分3次溫服。
功效主治:益氣養血,補腎壯腰。主治產後勞傷腎氣,損動胞絡,或虛未復而風乘之,腎虛,胞脈失養。癥見腰背酸痛,不能轉側,腿腳乏力,膝酸,腳跟痛,或手足屈伸不利,舌質淡紅,苔薄,脈沉細。
加減:如兼見周身關節疼痛,加羌活、秦艽,加強祛風勝濕的功效。
本方針對產後勞傷。腎氣,損動胞絡,出血過多,氣血俱虛,胞脈失養。方中黃芪益氣以助血之運行;當歸、川芎養血通絡;炒杜仲、桑寄生補腎強腰,壯筋骨;鹿角片補腎強腰;獨活善治腰下疼痛,能祛風勝濕;甘草能緩和補力,使作用緩慢而持久。全方配伍,有益氣養血,補腎強腰的作用。
中藥材查詢產後勞傷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產後勞傷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