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介紹

  腎病綜合癥(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種常見的兒科腎臟疾病,是由於多種病因造成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的臨床綜合征。

  主要特點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嚴重水腫和高膽固醇血癥。

  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單純性腎病、腎炎性腎病和先天性腎病三種類型。

  在5歲以下小兒,腎病綜合征的病理型別多為微小病變型,而年長兒的病理類型以非微小病變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節段性硬化等)居多。


原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不清楚,多因呼吸道感染、過敏反應等而觸發。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本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

  1、大量蛋白尿:

  以腎小球病變為主,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受免疫或其他病因的損傷,電荷屏障和(或)分子篩的屏障作用減弱,血漿蛋白大量漏入尿中。

  (1)微小病變型腎病綜合征:

  原因:細胞免疫紊亂,特別是T細胞免疫功能紊亂

  機制:

  A.淋巴細胞產生29kd的多肽,導致腎小球濾過膜多陰離子減少。

  B.刀豆素(conA)刺激下的淋巴細胞可產生腎小球通透因子(glomerular permeability factor,GPF),直接引起蛋白尿。

  C.淋巴細胞分泌可溶免疫反應因子(soluble immune response suppressor,SIRS)。

  (2)非微小病變型腎病綜合征:

  A.通過免疫反應,激活補體及凝血、纖溶系統,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而損傷基底膜,導致篩屏障的破壞。

  B.通過血壓增高、血糖增高等非免疫機制,或出現基底膜結構缺陷而破壞篩屏障。

  2、低白蛋白血癥:

  原因:

  (1)大量血漿白蛋白自尿中丟失。

  (2)蛋白質分解的增加

  當血白蛋白低於25g/L時可出現水腫,同時因血容量減少,在並發大量體液丟失時極易誘發低血容量性休克。此外還可影響脂類代謝。

  3、高膽固醇血癥:

  原因:

  (1)可能是低蛋白血癥致肝臟代償性白蛋白合成增加,使與白蛋白經共同合成途徑得脂蛋白合成增加。

  (2)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

  一般血漿白蛋白<30g/L,即出現血膽固醇增高,如白蛋白進一步降低,則三酰甘油也增高。

  4、水腫:

  可能機制:

  ①低血容量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近端小管重吸收鈉增多,加重水鈉瀦留。

  ②血漿白蛋白下降,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漿中水分由血管內轉入組織間隙直接形成水腫。

  ③水分外滲致血容量下降,通過容量和壓力感受器使體內神經體液因子發生變化,引起水鈉瀦留。

  ④其他腎內原因導致腎近曲小管回吸收鈉增多。


症狀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發病年齡和性別:

  以學齡前為發病高峰。單純性發病年齡偏小,緊腅性偏長。

  男比女多,男:女約為1.5~3.7∶1。

  二、常見癥狀:

  (1)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癥:是診斷的必備條件。

  (2)水腫

  為可凹性。始自眼瞼、顏面,漸及四肢全身,同時尿量減少。可出現漿膜腔積液如胸水、腹水,男孩常有顯著陰囊水腫。

  嚴重水腫患兒於大腿和上臂內側及腹壁皮膚可見皮膚白紋或紫紋。

  (3)蛋白質營養不良

  原因:長期蛋白質丟失

  表現:

  皮膚幹燥,面色蒼白,毛發幹枯萎黃,指趾甲出現白色橫紋,耳殼及鼻軟骨薄弱。精神萎靡,倦怠無力,食欲減退。或會因腸粘膜水腫和或伴感染等因素而出現腹瀉。

  病期久或反復發作作者發育落後。

  三、分類:

  1.腎病綜合征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大於0.1g/kg。持續2周以上。

  (2)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

  (3)高膽固醇血癥:膽固醇大於5.7mmol/L(<220mg%)。

  (4)水腫:水腫可輕可重

  2.腎炎性腎病綜合征

  在具有腎病綜合征的四大特征基礎上,具有下列四項之一或多項者可診斷為腎炎性腎病綜合征。

  (1)血尿:尿紅細胞超過10個/Hp(指分散在2周內進行的3次以上離心檢查)。

  (2)持續或反復出現高血壓:學齡前兒童超過16.0/10.6 kPa(120/80mmHg),學齡兒童超過17.33/12.0kPa(130/90mmHg),並排除因腎上腺皮質激素所致。

  (3)持續性氮質血癥:不是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尿素氮(BUN)超過10.7mmol/L(30mg/dl)。

  (4)血清總補體量(CH50)或C3持續或反復降低。血清蛋白電泳多提示α2↑↑,而γ↓。

  (5)低補體血癥

  3.難治性腎病:

  (1)激素耐藥:足量激素8周無效或有部分效應

  (2)頻繁復發或反復

  (3)激素依賴

  難治性腎病是腎活檢指征之一,可明確其病理分型、腎臟病變嚴重程度以指導治療,對原發病的分析有助治療。

  4.高凝狀態的患兒

  表現:凝血酶原時間縮短,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計數高於正常。

  激素治療過程中,實然出現腰痛伴血尿、血壓升高、水腫加重或腎功惡化,或是腎靜脈血栓形成。


飲食保健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吃什麼好?   

註意保證病人的飲食:

  給予足夠的熱卡,保證飲食合理化的結構比。

  不應過分低鹽以免出現低鈉血癥,可予鹽1~2g/d。

  蛋白攝入量應宜1~2g/(kg·d),合並腎功能衰竭時宜低蛋白飲食&lt;0.5g/(kg·d)。

  註意補充各種水溶性維生素及維生素D和鈣鋅等。


護理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1、平時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加強身體鍛煉,同時應避免過勞。

  2、保證營養均衡,增強體質和機體抵抗力。

  3、註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的清潔

  4、保持心情輕松愉快,強化自我保健意識。

  5、積極防治感染病灶、積極防治慢性腎病。

  6、註意自身監測。

  自覺身體不適時,如出現瞭夜尿多、食欲減退、腰部不舒服感或酸脹感,尤其早晨起床後出現眼瞼顏面部浮腫及排尿異常,則提示有得腎臟病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保健品查詢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中醫治療方法

 

 辯證治療水腫外

  1、水腫、尿少:用車前草、萹蓄、金錢草、玉米須。

  2、有血瘀癥狀者:加用益母草、丹參、當歸、川芎、澤蘭葉。

  3、對脾氣不足腎虛不固者:健脾固腎,用仙靈脾、白術、黃芪、山藥、黨參、茯苓、補骨脂、莬絲子、枸杞子。

  4、用疫抑制劑過程中血白細胞計數下降:益氣補血,用雞血藤、黃精、益母草、當歸、仙鶴草等。

  5、激素誘導過程中如有舌質紅、脈脈弦、面紅興奮:滋陰降炎

  基本方:丹皮、元參、知母、生地、澤瀉、黃柏、生甘草、龍膽草。

  6、激素減量過程中

  (1)氣虛、腎虛:加益氣補腎藥

  基本方:黃芪、炙甘草、莬絲子、五味子。

  (2)陽虛:加補骨脂、仙靈脾

  (3)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另服六味地黃丸。

中藥材查詢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西醫治療方法

  采用以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主的中西醫綜合治療。

  一、一般治療

  1、休息和生活制度:

  除高度水腫、並發感染者外,一般不需絕對臥床。

  病情緩解後活動量逐漸增加。緩解3~6月後可逐漸參加學習,但宜避免過勞。

  2、飲食:

  低鹽食。水腫嚴重和血壓高得忌鹽。高度水腫和/或少尿患兒應適當限制水量,但大量利尿或腹瀉、嘔吐失鹽時,須適當補充鹽和水分。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下稱激素)治療

  腎上腺皮質激素是能誘導蛋白悄消失的有效藥物,並作為腎病治療的首選藥。

  1、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免疫抑制作用。

  ②利尿作用(通過對腎小球濾過率及腎小管的影響)。

  ③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減少尿蛋白濾出。

  2、用藥原則:

  ①選擇生物半衰期12~36小時的中效制劑。

  ②開始治療時應用藥足量,分次服用,使尿蛋白快速誘導陰轉;

  ③陰轉後,維持治療以隔日晨頓服為宜,減少對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IP)的抑制作用。

  ④維持治療不宜過短,應待病情穩定再停藥。

  3、治療方案

  (1)初治方案:

  ①中長程療法:

  沷尼松每日2mg/dk(總量不超過60mg),分3次口服。若4周內尿蛋白轉陰,則轉陰後至少鞏固2周開始減量,改為隔日2mg/kg晨頓服,繼用4周,以後每2~4周減2.5~5mg,直至停藥,療程6個月(中程療法)。

  若治療4周內尿蛋白未陰轉,可繼服至轉陰後2周,一般用藥8周,最長不超過12周。然後改隔日2mg/kg,繼用4周,減量方法同上,療程9~12個月(長程療法)。

  ②短程治療:每日60mg/m2(總量不超過60~80mg),分次服用,療程4周,然後隔日40mg/m2,再服4周停用。

  (2)復發病例:給予中長程治療,療程可至1~數年。復發2次以上可考慮加用免疫抑制劑。

  (3)對激素依賴病例:須參考用藥及反復的病史,摸索能維持緩解的隔日劑量,長期維持,至少半年,以後再試減量。一般認為沷尼松隔日1.4mg/kg,無激素黴副作用。也呆加用免疫抑制劑。

  (4)對激素耐藥者:

  處長隔日用藥時間和/或加用免疫抑制劑。

  註意事項:

  多屬非微小病變型,故最好行腎穿檢查。

  註意有無其他因素影響:如是否存在並發感染、腎小管間質改變、腎靜脈血栓形成,或同時用瞭影響激素療效的藥物。

  (5)甲基強的松龍靜脈沖擊治療:

  特點:大劑量靜脈給藥,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強,能較快誘導尿蛋白陰轉。

  適用於:激素耐藥或需較大劑量維持、且激素副作用明顯者。

  劑量為15~30mg/kg(總量不多於100mg),以5~10%葡萄糖100~200ml稀釋後靜滴1~2時。每日或隔日1次,3次為1療程,必要時1周後重復。沖擊後48時,繼以激素隔日口服。

  副作用:偶有面紅震顫、惡心、味覺改變,還可致一過性高凝狀態及高血壓、心律紊亂、消化道潰瘍出血。

  4、副作用和並發癥:

  1)長期超生理劑量報用激素對機體的影響:

  A.脂肪代謝紊亂

  表現:體脂分佈異常、肥胖、庫興貌;

  B.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強:引起肌肉萎縮無力、氮負平衡、傷口愈合不良。

  C.水電解質紊亂:引起水鈉瀦留、高血壓;

  D.糖代謝紊亂:引起高血糖和糖尿;

  E.鈣磷代謝紊亂:引起高尿鈣及骨質稀疏。

  F.胃腸道可發生消化性潰瘍,甚至穿孔。

  G.神經精神:有欣快感、興奮、失眠,嚴重時發生精神病、癲癇發作。

  H.易發生感染或隱性感染灶(如結核病)的活動和播散。

  I.其他:長期用藥還可發生白內障、股骨頭無菌壞死,生長尤其是身高可受影響。

  2)激素引起的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和戒斷綜合征:

  反饋抑制視丘-垂體-腎上腺系統,使腎上腺皮質分泌減少、功能減退、甚至腺體萎縮。

  突然停藥或遇感染、手術等,腎上腺皮質分泌不足,可出現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癥狀。

  表現:惡心、嘔吐、腹痛、休克前期乃至休克。

  三、水腫治療

  一般用激素後會出現利尿消腫,故可不用利尿劑。

  高度水腫、合並皮膚感染、高血壓、激素不敏感者常需用利尿劑。

  四、免疫抑制劑治療

  適應證:難治性腎病和/或激素副作用嚴重者。

  (1)環磷酰胺:

  劑量為2~2.5mg/(kg·d),療程8~12周,總劑量200~250mg/kg。

  特點:

  激素部分敏感者加用後可誘導至完全緩解,激素耐藥者應用後或可能改善患兒對激素的效應。減少復發延長緩解期。

  副作用:

  近期:出現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脫發、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對細菌病毒的易感性增高。

  遠期:對性腺產生影響,青春期或青春前期男孩應用此藥後可影響睪丸生精功能,引起不育癥。

  註意事項:

  1年禁忌反復應用。性腺損傷和用藥劑量相關,故應用時應掌握適應證及劑量。

  (2)苯丁酸氮芥:

  常用量每日 0.2mg/kg,療程6~8周,總劑量不超過10mg/kg。

  特點:能減少激素敏感者的復發。

  副作用:與環磷酰胺相似,對性腺也有一定的損傷。或可發生白血病及實體瘤。

  (3)雷公藤多甙:

  為衛茅科植物雷公藤根部提取物,有免疫抑制作用。

  劑量每日1mg/kg,最大每日30mg分3次服。療程3個月。

  副作用:

  白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皮膚色素沉著。

  也可影響性腺功能,女性出現月經紊亂、閉經,男性精子活力或數量減低。

  (4)鹽酸氮芥:

  隔日快速靜點或緩慢靜脈推註,10~20次為一療程。小劑量開始,第1次用1~2mg,後可漸增,直至0.1mg/kg。

  副作用:出現胃腸道癥狀,局部可致靜脈炎。

  註意事項:

  用藥前先給鎮靜劑以預防胃腸道癥狀。

  應選用較粗大靜脈給藥。

  (5)環孢毒素A:

  劑量每日6~8mg/kg,常需監測血濃度以調整劑量。療程8周。

  特點:能特異抑制輔助T細胞和細胞毒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不影響B細胞和粒細胞。

  適用於:激素效應者,包括激素毒副作用大者及激素耐藥者。

  毒副作用:

  以腎毒性作用最明顯。

  急性腎毒性作用:表現為腎前性氮質血癥。可逆性改變,與劑量相關。

  慢性腎毒性作用:出現腎間質和小管病變。出現高血壓、鈉瀦留、高血鉀、高尿酸血癥、肌酐清除率下降。另外,可致多毛、牙齦增生及低血鎂等。

  五、輔助治療

  (1)抗凝劑的應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劑,如肝素、潘生丁、活血化瘀中藥丹參等。

  (2)巰甲丙脯酸:為血管緊張素Ⅱ轉換酶抑制劑。

  可改善腎小球血液動力學狀態而使尿蛋白排出減少。特別適用於伴有高血壓者。

  (3)左旋咪唑:是免疫調節劑。

  特別適用於常伴感染的勤復發或激素依賴者。

  可減少並發的呼吸道感染,並使激素依賴者的激素用量減少。

  劑量為2.5mg/kg,隔日用藥。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應該做哪些檢查?

  1.尿常規

  (1)蛋白尿:

  A.2周連續3次定性≥ (+++)。

  B.24h尿蛋白定量≥50~100mg/(kg·d)。嬰幼兒可檢測任意一次尿蛋白/肌酐>2.0。

  C.國際小兒腎臟病學會(ISKDC)建議>40mg/(m2·h)。

  D.單純性腎病綜合征為選擇性蛋白尿,選擇指數(SPI)>0.2。

  (2)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

  有助於腎小球病分類。

  連日多次測定尿FDP<1.25µg/ml,多為原發性腎小球腎病(微小病變型腎病)。

  尿FDP持續增高,多為增生型、膜增生型或急進性新月體腎炎。

  (3)其他:

  可見透明管型或顆粒管型,腎炎性腎病可見血尿(離心尿紅細胞>10個/Hp)。

  2.血象

  (1)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持續低補體血癥。

  (2)高脂血癥:

  主要為高膽固醇血癥及高三酰甘油血癥。

  血膽固醇≥5.7mmol/L,嬰兒則≥5.2mmol/L,三酰甘油>1.2mmol/L。

  (32)低白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30.0g/L,嬰兒則<25.0g/L。白/球蛋白倒置。

  4.腎功能

  一般正常,少尿期尿素氮輕度升高。

  5.蛋白電泳

  α2-球蛋白明顯增高,γ-球蛋白降低。

  6.其他

  (1)X線檢查

  可發現慢性腎靜脈血栓。

  癥狀:腎增大、輸尿管有切跡。

  (2)B超檢測

  也可檢出慢性腎靜脈血栓,必要時腎靜脈造影以確診。


鑑別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需與繼發性腎臟損害相鑒別包括乙型肝炎相關腎病、狼瘡腎炎、紫癜腎病、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急進性腎炎等,以及藥物所致腎臟損害相鑒別。

  此外,應詢問腎臟病或蛋白尿的傢族史以及既往存在的疾病或感染,伴發癥狀等均有助於確診。


並發症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感染

  是最常見的並發癥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時是病情反復和/或加重的誘因和先導,並可影響激素的療效。

  細菌性感染中以肺炎球菌感染、桿菌所致感為主。

  常見的有呼吸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膚類丹毒及原發性腹膜炎。

  感染原因:

  ①體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丟失、合成減少、分解代謝增加)。

  ②細胞免疫功能和補體系統功能不足。

  ③蛋白質營養不良、水腫致局部循環障礙。

  ④常用時應用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

  2、低血容量

  原因:

  (1)血漿白蛋白低下、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2)患兒長期不恰當忌鹽,並突然出現體液丟失。

  癥狀:出現體位性低血癥、腎前性氮質血癥、甚至出現休克。

  3、高凝狀態及血栓栓塞合並癥

  癥狀:

  (1)凝血和纖溶系統變化:

  表現:纖維蛋白原增高,抗凝血酶Ⅲ下降,血漿纖溶酶原活性下降,血漿中第Ⅴ、Ⅶ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數量可增加,黏附性和聚集力增高。

  (2)腎靜脈血栓:

  ①急性腎靜脈血栓:

  表現:驟然發作的肉眼血尿和腹痛。

  檢查:有脊肋角壓痛和腎區腫塊,雙側者有急性腎功能減退。

  ②慢性腎靜脈血栓:

  表現:水腫加重、蛋白尿不緩解。

  檢查:X線檢查患腎增大、輸尿管有切跡。B超有時能檢出,必要時腎靜脈造影以確診。

  (3)其他部位血栓:如股靜脈、股動脈、肺動脈、腸系膜動脈、冠狀動脈和顱內動脈等,並引起相應癥狀。

  4、急性腎功能衰竭

  原因:

  (1)低血容量,不恰當地大量利尿藥,使致腎血液灌註不足,甚至可致腎小管壞死。

  (2)嚴重腎間質水腫,腎小管呈蛋白管型堵塞,以致腎小囊及近曲小管內靜水壓力增高,而腎小球濾過減少。

  (3)並發雙側腎靜脈血栓。

  (4)腎小球嚴重增生性病變。

  (5)藥物引起的腎小管間質病變。

  5、腎小管功能障礙

  表現:氨基酸尿、糖尿、尿中失鉀失磷、濃縮功能不足等。

  6、腎上腺皮質危象

  原因:皮質激素突然撤減或感染應激時,內源性皮質激素水平不足。

  表現:表情淡漠、嘔吐、血壓降低乃至休克。

  7、鈣及維生素D代謝紊亂

  原因:血中維生素D結合蛋白由尿中丟失,體內維生素D不足,影響腸鈣吸收,並反饋導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表現:低鈣血癥、循環中維生素D不足、骨鈣化不良。

  8、動脈粥樣硬化

  偶出現於持續高血脂患兒。

  累及冠狀動脈時:出現胸悶、心絞痛、心電圖改變,甚至猝死。

  9、其他

  偶有頭痛、抽搐、視力障礙等神經系統癥狀。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