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腺性膀胱炎介紹

  腺性膀胱炎(glandular cystitis)是一種較罕見的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變。病因不明,多數學者認為是由於殘餘胚胎的發展和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所致。臨床癥狀復雜,有發展成膀胱腺癌的可能,亦可與腺癌並存,因此越來越引起臨床醫學的重視。


原因

  (一)發病原因

  1.胚胎殘餘的發展 胚胎學發生膀胱和直腸均來源於原始的泄殖腔。直腸從尿生殖膈分離時,可能有移位胚胎殘餘遺留,在一定情況下轉化成腺成分。化生過程則由炎癥所致,若進一步發展,可致腺性膀胱炎,也可以再發展成惡性病變。

  2.移行上皮化生 正常的膀胱黏膜無腺體存在,當膀胱受到長期的感染、結石、梗阻或其他一些中毒因素的慢性刺激後,黏膜上皮先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細胞向下增殖,它們擠壓於黏膜固有層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Brunns巢或腺,這種上皮巢可以逐漸成為囊性膀胱炎或分化為真正的腺體,成為腺性膀胱炎或發展為腺癌。

  腺性膀胱炎的細胞巢和囊腫被認為是癌變前期的先兆。理由為:①細胞巢和囊腫與上皮性腫瘤密切相關,如果腫瘤為多發時,這些病灶可介於中間區域;②細胞巢和囊腫引起癌腫的病例已有報告;③引起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也能引起細胞巢和囊腫增生變化。因此腺性膀胱炎與膀胱癌有一定關系。

  (二)發病機制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頸和三角區,亦可累及全膀胱黏膜或雙側輸尿管末端而引起腎積水。腺性膀胱炎與囊性膀胱炎相似,顯微鏡檢查可資鑒別。膀胱炎的特征是含有黏液的柱狀上皮細胞,位於黏膜表面或形成腺體向下長入固有層內。如果伴有細菌性炎癥,病變黏膜發紅、腫脹而粗糙不平,有時很像癌腫。膀胱鏡檢查有3種表現:①乳頭樣水腫結構,可被深溝分隔,乳頭本身看不見血管分支,鄰近炎癥區域可見水腫,這些水腫黏膜突起,像大泡狀水腫,但水腫的實性感和不透光性可與大泡狀水腫鑒別;②實性絨毛樣增生,這種病變可融合在一起,也可由正常或輕度異常的膀胱黏膜分隔成灶性病變;③囊性改變,多在三角區及尿道內口周圍,偶爾也出現於膀胱側壁和頂部。囊腫可以單個或成群出現。早期囊腫呈半透明狀,內含清亮漿液;晚期囊腫變硬,成為黃灰色,囊內充滿黃色黏性或膠體物質。


症狀

腺性膀胱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有尿頻、尿急、尿痛等排尿刺激癥狀。少數病人有血尿,有排尿困難者常有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頸部梗阻病變。有時尿中可有黏液。癥狀無特異性,多為長期泌尿系感染、膀胱結石、膀胱外慢性炎癥等刺激引起。

  本病因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體征,其診斷主要依靠膀胱鏡檢查與病理學活檢。


飲食保健

腺性膀胱炎吃什麼好?

護理

腺性膀胱炎應該如何護理?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治療

腺性膀胱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保健品查詢腺性膀胱炎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腺性膀胱炎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去除誘發因素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受到長期慢性刺激引起的,因此首先找到這些刺激因素,如膀胱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頸口硬化以及作用於膀胱的化學物質,並加以去除。有的病人在消除刺激因素後,其癥狀和膀胱病變可完全消失。

  2.抗生素控制感染 感染既是腺性膀胱炎的誘發因素,也是伴發病。根據細菌培養選用敏感藥物十分重要。因感染細菌多為大腸埃希桿菌,可選用萘啶酸、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芐西林(氨芐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藥物。

  3.用10%弱蛋白銀或1%~2%硝酸銀溶液灌洗膀胱,可暫時緩解癥狀,但易復發。近有報道用氬離子激光照射、卡介苗灌註治療腺性膀胱炎,有一定療效,尚待進一步觀察。

  4.手術治療 ①累及輸尿管口引起上尿路積水或范圍較大的乳頭瘤樣型病變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及輸尿管膀胱再植術;②濾泡型病變采用膀胱黏膜剝脫術;③病變范圍較局限,無結石、前列腺增生癥等並發癥,可采用經尿道電切術;④病變廣泛、嚴重,膀胱壁明顯增厚,膀胱容量明顯減少,高度懷疑或並發腺癌者,行膀胱全切除術。

  5.腔內化療 由於腺性膀胱炎為膀胱癌的癌前病變,應采用膀胱內灌註化療藥物,如絲裂黴素、羥喜樹堿等。

  (二)預後

  腺性膀胱炎是一種增生性非腫瘤性病變,但可惡性病變,最常見的是發展成膀胱腺癌,因此對本病患者應嚴密隨訪,定期行膀胱檢查並取活檢。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腺性膀胱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腺性膀胱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尿液化驗可發現白細胞或膿細胞、紅細胞和蛋白。中段尿培養有大腸埃希桿菌或其他細菌生長。

  1.B超檢查 表現為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內占位性病變,但難以與膀胱腫瘤鑒別。

  2.膀胱鏡檢查及活檢 對明確診斷有重要的作用。膀胱鏡下的特點為:①好發於膀胱頸口、三角區,膀胱頸口以3~9點處為主。②乳頭狀物表面光滑。幾乎無血管長入。③不呈浸潤性生長。

  3.靜脈腎盂造影 少數病人顯示腎輸尿管積水。


鑑別

腺性膀胱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急性膀胱炎 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尿常規見大量膿細胞、紅細胞。膀胱鏡檢查和黏膜活檢可資鑒別。

  2.間質性膀胱炎 為痛性膀胱炎,表現有日夜尿頻,在膀胱充盈時有劇痛,排尿後減輕為其特征性癥狀。恥骨上、膀胱區有明顯疼痛,觸及飽滿的膀胱,並有壓痛,膀胱鏡檢查和黏膜活組織檢查可鑒別。


並發症

腺性膀胱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此病可合並黏膜白斑病、濾泡性膀胱炎和大泡性水腫,也常伴有非特異性感染。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腺性膀胱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