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熱蘊結過食辛辣肥膩,釀濕生熱,濕熱不解,下註膀胱,或濕熱素盛,腎熱下移膀胱,或下陰不潔,濕熱侵襲,膀胱濕熱阻滯,氣化不利,小便不通,或尿量極少,而為癃閉。
2.肺熱氣壅肺為水之上源。熱邪襲肺,肺熱氣壅,肺氣不能肅降,津液輸佈失常,水道通調不利,不能下輸膀胱;又因熱氣過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為熱氣閉阻,氣化不利,而成癃閉。
3.脾氣不升勞倦傷脾,飲食不節,或久病體弱,致脾虛清氣不能上升,則濁氣難以下降,小便因而不通,而成癃閉。故《靈樞•口問》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4.腎元虧虛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不化水,是以“無陽則陰無以化”,而致尿不得出;或因下焦熾熱,日久不愈,耗損津液,以致腎陰虧虛,水府枯竭,而成癃閉。
5.肝鬱氣滯七情所傷,引起肝氣鬱結,疏泄不及,從而影響三焦水液的運行和氣化功能,致使水道通調受阻,形成癃閉。且肝經經脈繞陰器,抵少腹,這也是肝經有病,可導致癃閉的原因。所以《靈樞•經脈》提出:“肝足厥陰之脈,………是主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
6.尿路阻塞瘀血敗精,或腫塊結石,阻塞尿道,小便難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閉。即《景嶽全書•癃閉》所說:“或以敗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小便的通暢,有賴於膀胱的氣化,因此,本病的病位在膀胱。《素問•經脈別論篇》又曰:“飲人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並行。”
水液的吸收、運行、排泄,還有賴於三焦的氣化和肺脾腎的通調、轉輸、蒸化,故癃閉的病位還與三焦、肺脾腎密切相關。上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肺,肺失其職,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中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脾,脾氣虛弱,則不能升清降濁;下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腎,腎陽虧虛,氣不化水,腎陰不足,水府枯竭,均可導致癃閉。肝鬱氣滯,使三焦氣化不利,也會發生癃閉。此外,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均可引起癃閉。基本病機可歸納為三焦氣化不利,或尿路阻塞,導致腎和膀胱氣化失司。
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憂思惱怒;消除諸如忍尿,壓迫會陰部,外陰不潔,過食肥甘辛辣,過量飲酒,貪涼,縱欲過勞等外邪入侵和濕熱內生的有關因素;積極治療淋證和水腫、尿路及尿路周邊腫瘤等疾病,對防治癃閉均有重要意義。
保健品查詢癃閉中醫治療方法癃閉的治療應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原則,著眼於通,即通利小便。但通之之法,有直接、間接之分,因證候的虛實而異。實證治宜清濕熱,散瘀結,利氣機而通利水道;虛證治宜補脾腎,助氣化,使氣化得行,小便自通。同時,還要根據病因病機,病變在肺在脾在腎的不同,進行辨證論治,不可濫用通利小便之晶。此外,尚可根據“上竅開則下竅自通”的理論,用開提肺氣法,開上以通下,即所謂“提壺揭蓋”之法治療。
若小腹脹急,小便點滴不下,內服藥物緩不濟急時,應配合導尿或針灸以急通小便。
中藥材查詢癃閉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癃閉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淋證以小便頻急,滴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特征。癃閉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點滴而出,甚則小便閉塞不通,點滴全無為臨床特征。
其中小便短澀量少,排尿困難與淋證相似,但淋證排尿時疼痛,每日小便總量基本正常;而癃閉排尿時不痛,每日小便總量遠遠低於正常,甚至無尿排出。
2.關格關格是小便不通和嘔吐並見的一種病證。癃閉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癥的一類病證。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鑒別。關格必有嘔吐,而癃閉一般無嘔吐癥狀,隻以小便量極少或全無為特征。二者的關系是癃閉可發展為關格,而關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閉發展而來,還可由水腫、淋證發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