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及癥狀
坐骨神經病多見於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發病前數周,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後逐步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膕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
一、原發性坐骨神經痛
原發性為坐骨神經的炎癥引起的疼痛,以單側者居多,可常和肌纖維炎同時發生。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的主要發病原因為寒冷潮濕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齦炎、鼻竇炎等其他炎癥病灶感染,有的同時伴發肌炎及肌纖維組織炎。
二、繼發性坐骨神經痛
根性坐骨神經痛
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膕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於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征陽性,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征)陽性。
幹性坐骨神經痛
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後、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征陽性而Kernig征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幹的牽拉。
叢性坐骨神經痛
此型臨床比較少見。表現為腰腿痛同時出現,可沿一側下肢的後側向下放射。
體檢發現
1.壓痛點 沿坐骨神經分佈區有壓痛點如腰旁、髂點、臀點、腓點、踝點等。
2.坐骨神經 牽扯征陽性,如Kernig征、Laseque征、Bonnet征等陽性。
3.坐骨神經支配范圍內,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反射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致患側腳趾背屈力弱,小腿外側皮膚痛覺減退,跟腱反射消失,臀部肌張力降低等。
一、坐骨神經痛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川斷25克,杜促30克,與1條豬尾共煮,調味服用。
2、桑寄生15克與1個雞蛋,煲熟服用。
3、老桑枝6克,與500克重的雌雞共燉,飲湯食用。
二、坐骨神經痛吃哪些對身體好?
1、少量飲酒:少量飲酒對本病有益,根據各人酒量不同,多者不宜超過 50 毫升。
2、多食兩素:兩素即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 B 族維生素,它神經代謝非常重要的物質,維生素 C 、維生素 D 等是人體不可缺的營養物質,有些脂溶性維生素易引起缺乏,所以應適當吃些牛奶粗米、粗面、胡蘿卜、新鮮蔬菜和水果來補充,適當吃些堅果,核桃、白果、松子等,它們含豐富的神經代謝營養物質。
3、宜鈣質豐富的食品,如牛奶、奶酪、酸奶、豆制品;多吃新鮮綠色蔬菜。
4、多吃蔬菜、核果、種子、谷類等有益的食物。
三、坐骨神經痛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煙、酒、辛、辣、炸烤食物。
2、避免大量飲酒。因為酒量過多,對肝臟損害較重,降低機體兔疫力,對疾病恢復有嚴重影響。
恢復煅煉
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運動後要註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幹,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為瞭避免牽拉坐骨神經,以減輕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喜向健康一側睡,病側下肢的髖膝部微屈。坐下時以健康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在健康側,彎腰拾物時,患肢膝部屈曲,時間一久便造成脊柱側彎,大都彎向病變一側。任何牽拉坐骨神經的試驗都可誘發或加重疼痛。沿著坐骨神經通路的各點:如腰椎旁、相當於環跳、委中穴處、踝關節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和腳底中央可有明顯的壓痛。除疼痛外,小腿外側面和足背處有針刺、發麻等感覺,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軟無力、日久有輕度的肌萎縮。
坐骨神經炎在病初的5~10天內疼痛最劇,6~8周後減輕並逐漸恢復正常。
輔助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鐘,每天數次,連續二至三天,然後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
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佈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
註意事項
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
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運動後要註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幹,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為瞭避免牽拉坐骨神經,以減輕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喜向健康一側睡,病側下肢的髖膝部微屈。坐下時以健康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在健康側,彎腰拾物時,患肢膝部屈曲,時間一久便造成脊柱側彎,大都彎向病變一側。任何牽拉坐骨神經的試驗都可誘發或加重疼痛。沿著坐骨神經通路的各點:如腰椎旁、相當於環跳、委中穴處、踝關節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和腳底中央可有明顯的壓痛。除疼痛外,小腿外側面和足背處有針刺、發麻等感覺,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軟無力、日久有輕度的肌萎縮。
對繼發性坐骨神經痛,首先必須查明病因,有否結核、外傷、腫瘤等病史,並去醫院,全面地進行全身檢查,婦女應作婦科檢查。以找出原發病灶。X線攝片對查明病因有重要意義。少數病人必要時可考慮腰椎穿刺和造影檢查。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的治療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術切除腫瘤等。急性期應臥硬板床休息。疼痛劇烈時給予止痛和適量鎮靜劑。坐骨神經炎的早期可給消炎止痛劑,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可短期應用。口服或肌註B族維生素,患側下肢保暖,配合針灸、理療、體療和按摩。坐骨神經炎在病初的5~10天內疼痛最劇,6~8周後減輕並逐漸恢復正常。
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如何進行鍛煉?
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常常因為害怕疼痛而減少活動,這樣做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患者應遵循“力所能及,適量運動”的原則進行鍛煉,尤其是患側下肢的鍛煉更為必要。慢走、慢跑、球類運動都可以進行,特制的體操更為有益。
臥位體操:患者仰臥位,交替屈腿,再輪流伸直兩腿,接著向上交替抬腿。開始時,患側下肢上抬角度可小於健側下肢,持續鍛煉後,患側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
坐位體操:患者坐於床沿或椅上,雙腿垂地,足跟著地,足尖翹起,雙手平放腿上。坐好後逐步向前彎腰,雙手推向足部。初練時雙手可能僅能達到小腿部,堅持鍛煉後能夠達到足背和足尖。
站立體操:患者雙手叉腰站立,先輪流直腿向前抬起,接著盡量分開兩腿站立,輪流彎曲膝關節,使身體呈弓形下蹲。此時可使沒有屈曲膝關節的下肢受到牽引和拉伸。
孕婦為什麼易患坐骨神經痛?
妊娠子宮增大,特別是晚期胎頭下降入盆腔時,可引起對途經盆腔的坐骨神經機械性壓迫而產生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多見於一側,常發生在步行及活動後。其疼痛自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外側、小腿至足背外側,呈放射性疼痛、持續性鈍痛,或有陣發性燒灼痛加劇,嚴重時下肢肌肉痙攣,活動受限,但癥狀嚴重者不多,且常不典型。其治療無特殊方法,口服或肌註維生素B12可能有幫助,癥狀嚴重時應予休息。至產後壓迫解除,疼痛自然會隨之消失。
1.預防:
許多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訴述發病是與一次突然的腰部“扭傷”有關,如發生於拎舉重物,扛抬重物,長時間的彎腰活動或摔跌後。因此,當需要進行突然的負重動作前,應預先活動腰部,盡量避免腰部“扭傷”,平時多進行強化腰肌肌力的鍛煉,並改善潮濕的居住環境,常可降低本病的發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應及時就醫,臥床休息,並密切配合診治,預後通常是好的。
2.其他註意事項:
通常作為其他疾病的並發癥出現,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等。
若為原發病,甚者可致殘。
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
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運動後要註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幹,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為瞭避免牽拉坐骨神經,以減輕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喜向健康一側睡,病側下肢的髖膝部微屈。坐下時以健康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在健康側,彎腰拾物時,患肢膝部屈曲,時間一久便造成脊柱側彎,大都彎向病變一側。任何牽拉坐骨神經的試驗都可誘發或加重疼痛。沿著坐骨神經通路的各點:如腰椎旁、相當於環跳、委中穴處、踝關節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和腳底中央可有明顯的壓痛。除疼痛外,小腿外側面和足背處有針刺、發麻等感覺,大腿後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軟無力、日久有輕度的肌萎縮。
對繼發性坐骨神經痛,首先必須查明病因,有否結核、外傷、腫瘤等病史,並去醫院,全面地進行全身檢查,婦女應作婦科檢查。以找出原發病灶。X線攝片對查明病因有重要意義。少數病人必要時可考慮腰椎穿刺和造影檢查。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的治療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術切除腫瘤等。急性期應臥硬板床休息。疼痛劇烈時給予止痛和適量鎮靜劑。坐骨神經炎的早期可給消炎止痛劑,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可短期應用。口服或肌註B族維生素,患側下肢保暖,配合針灸、理療、體療和按摩。坐骨神經炎在病初的5~10天內疼痛最劇,6~8周後減輕並逐漸恢復正常。
保健品查詢坐骨神經痛中醫治療方法中藥治療
(一)
【辨證】寒濕閉阻。
【治法】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鎮痛湯。
【組成】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周天寒方。
(二)
【辨證】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治法】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方名】皂獨附薑湯。
【組成】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薑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呂廣振方。
(三)
【辨證】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
【治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絡飲。
【組成】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曾沖方。
(四)
【辨證】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註經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塞遂道,營衛失其流暢。
【治法】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
【方名】通經止痛湯。
【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出處】李治方方。
(五)
【辨證】寒濕阻絡。
【治法】通陽開痹,驅濕逐寒。
【方名】驅痹湯。
【組成】細辛6-12克,制草烏6-12克,制川烏6-12克,麻黃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細辛、制川草烏的藥量即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出處】李述文方。
(六)
【辨證】風寒侵襲,脈絡阻滯。
【治法】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方名】蛇蠍湯。
【組成】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蠍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烏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後入他藥,取藥液300毫升,每日1劑。
【出處】王健民方。
(七)
【辨證】陽虛氣弱,寒濕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利。
【治法】溫陽益氣,散寒祛濕,和血通絡。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藥甘草加味。
【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風藤10克,雞血藤12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程廣裡方。
(八)
【辨證】寒熱瘀阻。
【治法】散寒祛濕,舒筋活絡。
【方名】坐骨神經Ⅰ號方加味。
【組成】川牛膝60-120克,黃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細辛4-6克,蒼術10-15克,獨活10-15克,土鱉蟲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雞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宋新傢方。
(九)
【辨證】氣血兩虛,寒濕痹阻。
【治法】益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組成】黨參60克,當歸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續斷90克,全蠍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條,蜂房2隻。
【用法】研末煉蜜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處】章次公方。
(十)
【辨證】寒濕之邪侵襲,氣血流行不暢。
【治法】溫經通絡,祛風散寒。
【方名】痛痹湯。
【組成】烏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薑10克,雞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參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沒藥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石正仿方。
(十一)
【辨證】風寒濕痹,阻滯經絡。
【治法】除濕散寒,溫通經脈。
【方名】新方桂枝湯。
【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薑3-5片,甘草5-6克,大棗5-10枚,北黃芪15-30克,當歸10-15克,川牛膝10-15克,獨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志斌方。
(十二)
【辨證】風寒濕邪,阻閉經絡。
【治法】散寒利濕,驅風通絡。
【方名】當歸回逆湯。
【組成】全當歸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細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獨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幹地龍10克,全蠍5克,川蜈蚣3條,防己10克,川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曾紹裘方。
(十三)
【辨證】寒濕之邪,內傳經絡,氣血瘀阻,經遂不通。
【治法】祛濕散寒,溫通經脈,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烏湯。
【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參30克,制川烏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祝漢臣方。
(十四)
【辨證】寒凝氣滯,瘀阻經脈。
【治法】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方名】加減陽和湯。
【組成】麻黃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術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尚爾壽方。
(十五)
【辨證】勞傷筋脈,氣血不運,經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絡,緩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藥甘草湯。
【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罌粟殼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玉明方。
【類別】驗方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的疼痛。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臨床以臂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外側疼痛為主癥。常見以下三種證型。
辨證治療
主穴:腰2-5夾脊穴、阿是穴、環跳
1.風寒濕痹
【診斷要點】腰腿冷痛,上下走竄,屈伸不便,遇陰雨寒冷氣候加重,或伴下肢腫脹;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沉。
【處方】秩邊、陽陵泉、命門
2.瘀血阻滯
【診斷要點】有腰部內挫傷史,腰腿刺痛,痛處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間痛甚,不能俯仰,轉側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滯澀。
【處方】陽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氣不足
【診斷要點】腰腿隱痛,反復發作,遇勞則甚,下肢萎軟,惡風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沉細。
【處方】陽陵泉、委中、足三裡、三陰交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坐骨神經、臀、腰骶椎、腎、壓痛點
皮膚針:叩刺腰骶部及在壓痛點刺絡出血,加拔火罐。
【坐骨神經痛的辨病論治】
1.四物湯加味
(朱世增.四物湯加味治療坐骨神經痛1122例.吉林中醫藥,1991<5>:封3)
本方含白芍或赤芍藥、熟地黃、穿山甲各15~20g,當歸15~25g,川芎10~15g,蜈蚣2~3條,烏蛇10~25g o痛痹加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獨活、秦艽各15~20g,防風10~15g;著痹加茯苓15~25g、薏苡15~20g、蒼術10~15g。顯效6l例,有效4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8%。
2.鹿馬丸
(曾慶佩.自擬鹿馬丸治療坐骨神經痛54例報告.實用中醫內科雜志,1993(3):31)
川牛膝、熟狗脊、廑蟲各40g,制馬錢子30g,焙幹,研極細末,鹿角膠60g,烊化,加蜂蜜適量,以文火煎濃,加上述藥末調勻,制丸如綠豆大,每日6g,2~3次口服,lO日為一療程,總有效率96.3%。
3.獨活寄生湯化裁
(吳學文.獨活寄生湯化裁治療坐骨神經痛93例.黑龍江中醫藥,1994<1>:34)
基本方: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幹地黃。腎虛加淫羊藿;痛劇,拘攣不得屈伸,重用川芎、白芍,加川烏、全蠍;麻木不仁加雞血藤;重著沉困加防己;熱盛去細辛、肉桂心;寒盛加附子;體壯者減地黃、人參。總有效率96.7%。
4.皂角刺煎劑
(劉璽珍.皂角刺煎劑治療坐骨神經痛117例.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4>:21)
皂角刺20~40g,水煎服液300ml,分2次服,風寒型加防風、細辛、薏苡仁、附子、肉桂、木瓜、羌活,肝腎俱虛型加續斷、杜仲、枸杞子、山萸肉、桑寄生,脈絡瘀阻型加川牛膝、王不留行、乳香、沒藥、雞血藤、穿山甲,濕熱型加防己、黃柏、土茯苓,均與本品同煎。臨床痊愈62.4%,基本控制17.1%。好轉15.4%,無效5.1%。
5.四蟲蠲痹湯
(鄭躍進.四蟲蠲痹湯治療幹性坐骨神經痛124例.新中醫,1990<12>:39)
本方含全蠍、蜈蚣、地鱉蟲、地龍、天麻、當歸、柴胡、牛膝、薏苡仁、葛根、鹿銜草、熟地黃、白芍。偏寒者加制川烏、制草烏,瘀血者加乳香、沒藥,濕熱者加忍冬藤、土茯苓、黃柏。治療124例,痊愈72例,顯效36例,有效ll例,無效3例。
6.壯筋束骨丸
(崔連光,王曉屏.壯筋束骨丸治療腰椎間盤源性腰腿痛86例.山東中醫雜志,1995<8>:351~352)
組成:當歸、炒杜仲、川斷、雞血藤、丹參、地龍等。
主治:腰椎間盤源性腰腿痛。
用法:每日分早晚口服,每次5g,溫黃酒送服,連續服用12天為一療程,停藥3天,繼續下一療程。
7.痹除定痛湯
(劉遠見,郭巧玲,劉傢磊,等.痹除定痛湯治療坐骨神經痛23.6例.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5<2>:19~20)
組成:獨活5g,當歸15g,桑寄生30g,丹參30g,王不留行30g,雞血藤30g,川牛膝30g,杜仲15g,威靈仙15g,防己15g,防風15g,土鱉蟲10g,細辛10g,制附子10g,甘草6g。
功效:補腎養血活血,溫經散寒,祛風利濕,化瘀鎮痛。
主治:坐骨神經痛。治愈率為51.3%,總有效率為96.2%。
8.水蜈蚣合劑
(樊淡.水蜈蚣合劑治療原發性坐骨神經炎32例.浙江中醫雜志,1989(7):306)
組成:水蜈蚣鮮品(或幹品150g)、生薑(切成塊)、紅糖各250g,加水2 000ml,文武火煎至500ml,分2次溫服。
主治:原發性坐骨神經炎,總有效率100%。
9.鋸峰齒鮫軟骨粉
(日本等發達國傢常用此法。)
組成:鋸峰齒鮫軟骨粉7.5g,分三次用溫水沖服。
主治:由腰椎間盤疾病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等。坐骨神經痛大部分都是放射性的疼痛。而鋸峰齒鮫軟骨粉針對腰椎的效果明顯,所以,由此所引起的反射性的坐骨神經痛效果極為明顯,並且是從根本解決問題。治愈率為100%,總有效率為100%.
中藥材查詢坐骨神經痛西醫治療方法1、應針對病因治療。腰椎間盤脫出急性期臥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癥狀穩定。
2、對癥治療,疼痛可用撲熱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體類鎮痛藥,如異丁苯乙酸、萘普生等。肌肉痙攣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環苯紮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嚴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靜脈滴註,7-10天;一般可口服潑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為一療程。也可用1%-2%普魯卡因或加潑尼松龍各1ml椎旁封閉。可配合針灸和理療,保守療法多可緩解。療效不佳時可用骨盆牽引或潑尼送龍硬脊膜外註射,個別無效或慢性復發病例可考慮手術治療。
4、臥床休息:
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
5、藥物治療:
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6、理療: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坐骨神經痛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間盤突出: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復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癥狀和體征外,並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二、馬尾腫瘤: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征(腦脊液黃色、放置後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三、腰椎管狹窄癥: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後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癥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癥狀及體征、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四、腰骶神經根炎: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發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范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另外,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幹性坐骨神經痛時,應註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髖關節、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