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變有:
①皮膚:較正常胎兒小、體重輕,皮下脂肪少,皮膚幹燥,呈暗灰色,脆弱,易剝脫露出糜爛面,掌蹠皮膚增厚發亮,常有大皰。若為死胎,則皮膚呈浸漬軟化,易剝離呈糜爛面。粘膜易發生潰瘍、鼻腔、口腔堵塞、有血性分泌物。凡是有此種情況的胎兒,大多為梅毒胎兒。
② 肝臟:易被侵犯,增大變硬,重量達體重1/8-1/10(正常者為1/30)。外表呈特異的褐黃色。切面可見黃色粟粒結節。有時亦可有樹膠腫及瘢痕。切片鏡檢可見門靜脈及肝靜脈壁增厚,肝管變粗,管腔狹窄,肝小葉周圍有高度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樣細胞,漿細胞浸潤,有腹水。
③ 肺臟,可侵犯一葉或全部,呈特異的病變,肺葉增大變實,呈蒼白色,所謂白色肺炎。肺泡內大部無空氣,故將肺置於水中不能浮起。支氣管及肺泡壁有限局性或彌漫性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
④ 脾臟,顯著變大增重(較正常約重2-3倍),鏡下可見血管壁有小細胞浸潤及小動脈周圍纖維性變。
⑤ 腎臟,常被侵犯,除小細胞浸潤外,可發生腎小管變性。出血性血管球性腎炎及間質性腎炎改變。
⑥ 胰臟增大,鏡下呈彌漫性纖維增生及細胞浸潤,以後主質發生萎縮。
⑦ 骨,有特異的骨軟骨炎。長骨的骨骺與骨幹間為不整齊的鋸齒狀,以後骨與骨骺可松軟分離,形成假癱。
患有梅毒的孕婦,如在妊娠早期給以充分的抗梅治療,胎兒可不被感染,如在妊娠晚期治療,則不能預防胎兒感染。
育齡婦女應配合醫生,抓住幾個關鍵時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進行孕前檢查。顯性梅毒通過病史、體征即可診斷;潛伏期梅毒隻有通過化驗檢查方能確診。而潛伏期梅毒是導致妊娠梅毒發生的主要原因。所以,育齡婦女在計劃懷孕前應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查。如果發現自己感染瞭梅毒,應暫緩懷孕,先進行系統治療。同時,應對配偶進行檢查,並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懷孕時間。
2.在妊娠3個月內進行篩查和驅梅治療。
3.檢查結果可疑陽性時,應定期隨診復查和進行治療。如果呈陽性反應,但滴度較低,則需排除假陽性情況(如自身免疫病、結締組織病、病毒感染、非梅毒螺旋體感染)。在妊娠晚期,也有梅毒螺旋體血清試驗假陽性反應的情況出現。在找不到出現假陽性反應的原因時,孕婦應進行驅梅治療。
4.孕婦在妊娠中後期被發現梅毒時,應在及時治療的同時,判斷胎兒是否受到感染。孕婦做好自我監護,每天數胎動。一旦發現胎兒有先天發育異常,從優生優育考慮終止妊娠。
保健品查詢胎兒梅毒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胎兒梅毒西醫治療方法如孕婦被確診感染瞭梅毒,最好是選擇流產;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充分的驅梅治療。因為在妊娠16周前,胎兒的營養是由絨毛膜供給的,絨毛膜由兩層細胞組成,梅毒螺旋體不易穿過。到懷孕16周後,由於胎盤中的滋養層細胞逐漸萎縮,胎兒的營養供給已由胎盤代替,此時梅毒螺旋體可以順利通過胎盤並進入胎兒體內。無論妊娠前是否進行過治療,為瞭確保孕婦體內的梅毒螺旋體已無致病性,患者妊娠後均應再次進行充分的治療。
包括一、二期及早期潛伏梅毒。首選青黴素療法:
①普魯卡因青黴素80萬U,肌內註射,每日1次,連用10一15日;
②芐星青黴素240萬U,兩側臀部肌內註射,每周1次,連續3次。若青黴素過敏,應改用紅黴素O.5g,每6小時1次,連服l5日。或多西環素100mg每日2次口服,連用15日。 2.孕婦晚期梅毒
包括三期及晚期潛伏梅毒。首選青黴素療法:
①普魯卡因青黴素80萬U,肌內註射,每日1次,連續20日,必要時間隔2周後重復治療一療程;
②芐星青黴素240萬U,兩側臀部肌內註射,每周1次,連續3次。若青黴素過敏,應改用紅黴素O.5g,每6小時1次,連服30日。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胎兒梅毒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