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陰道鱗狀上皮癌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瞭。流行病學資料研究認為與如下的因素有關。
1.慢性刺激 原發性陰道鱗癌常發生於後穹隆,認為可能與子宮脫垂患者長期使用子宮托有關,子宮托的長期刺激可能會導致陰道癌。但由於使用子宮托的病例不多,且陰道癌發生率不高,而很少列為致病因素。
2.盆腔放射治療 原發性陰道癌約有20%的患者曾經有盆腔放射治療史。大宗資料表明宮頸癌經放射治療後,有0.180%~1.545%發生原發性陰道癌。一般認為宮頸癌放射治療後10~40年可發生陰道細胞結構不良或陰道癌。40歲以下盆腔放射治療的婦女,陰道癌的發生率較高。
3.病毒感染 由於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在宮頸癌的病因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且有1%~3%的宮頸癌瘤患者可同時或遲些發生陰道癌,因此乳頭狀瘤病毒,尤其是16和18型可能被認為是這些癌瘤的啟動因子。
4.免疫抑制 凡先天性或後天性獲得性和人工性的免疫抑制患者,癌瘤的發生率較高。陰道癌瘤亦不能例外,其發生率在免疫抑制患者較高。
5.雌激素缺乏 陰道鱗癌好發於年邁的婦女,可能與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低下,導致陰道黏膜上皮萎縮,為致癌因子創造瞭有利的條件有關。
(二)發病機制
1.原發性陰道鱗狀上皮癌隨病灶的發展可分為:原位癌、早期浸潤癌和浸潤癌。
(1)原位癌:當陰道上皮內腫瘤的非典型增生發展嚴重,累及整個上皮時,但未穿透基底膜,謂之原位癌。其癥狀與體征與上皮內腫瘤同。
(2)陰道微小浸潤癌:由於陰道微小浸潤癌臨床上罕見,多數在研究上皮內腫瘤時發現,故此類癌的研究較膚淺。盡管如此,一般認為陰道微小浸潤癌應是上皮層的癌瘤突破其底部的基底膜,再向其下的間質內浸潤,其浸潤深度小於3mm,間質內血管和淋巴管未受侵犯。肉眼觀察病灶的表現與上皮內腫瘤的表現相同。
(3)陰道浸潤性鱗狀上皮癌:
①大體:大多數腫瘤形成外生性包塊,一半腫瘤形成潰瘍,隨之可出現乳頭狀、菜花狀等病灶,多位於陰道後壁上1/3處。腫瘤時常穿透陰道壁,浸潤子宮旁組織、直腸和膀胱。手術的病例有12%淋巴結被侵襲。
②鏡下:陰道鱗狀細胞癌與其他部位的鱗狀細胞腫瘤一樣,通常這些腫瘤包含具有組織性缺乏和細胞內聚力缺失的多形鱗狀細胞,核染色過深及非典型有絲分裂。它們表現為具有鱗狀細胞珠及細胞間橋的角化細胞。
2.在宮頸腫瘤治療5年後發生陰道癌有3個可能的機制
(1)宮頸腫瘤治療後在陰道上皮有殘餘病灶。
(2)由於HPV感染使下生殖道易於發生癌變。
(3)放射治療使下生殖道易於發生癌變。
3.轉移方式 陰道黏膜的淋巴管和血管均極為豐富,黏膜下結締組織疏松,此結構導致陰道癌的轉移方式主要是淋巴轉移和直接浸潤鄰近器官和組織。
(1)淋巴轉移:依解剖部位,陰道上1/3的淋巴引流入盆腔淋巴結,下1/3引流入腹股溝淋巴結,中1/3則即可引流入盆腔淋巴結,又可引流入腹股溝淋巴結。因此,隨陰道癌灶的位置不同,其淋巴轉移有所不同。由於位於陰道各種部位的陰道癌都可能發生淋巴結轉移,因此,要強調對大多數病人進行區域性治療的重要性。
(2)直接浸潤:陰道前壁癌灶可累及尿道和膀胱;後壁病灶可累及直腸或直腸旁組織;側壁病灶常向陰道旁浸潤,上1/3和下1/3病灶可分別累及宮頸和外陰。
(3)血行轉移:常發生於晚期病例。經血液遠處轉移,如轉移到肺、肝臟及骨骼等器官。血源性轉移通常發生較晚,最常見經血液轉移的組織是肺。
1.癥狀 有10%~20%的陰道上皮內腫瘤或早期浸潤癌可無明顯的癥狀,或僅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和接觸性出血和不規則出血或可及包塊,這種包塊可以表現為向外生長或形成潰瘍,呈浸潤性生長。隨著病程的發展,陰道癌灶的增大、壞死,可出現陰道排惡臭液、無痛性陰道出血。當腫瘤向周圍器官和組織擴展時,可出現相應的癥狀。累及尿道或膀胱可出現尿頻、尿急、血尿和排尿困難;累及直腸可出現排便困難或裡急後重;陰道旁、主韌帶、宮骶韌帶受侵犯時,可出現腰骶部的疼痛等。
2.體征 陰道鱗狀上皮癌好發於陰道上1/3的後壁和下1/3的前壁。陰道上皮內腫瘤或早期浸潤癌病灶可僅為糜爛狀。一般浸潤癌病灶多為外生型,以乳頭狀或菜花型為常見,也可以潰瘍型、扁平狀黏膜下型或陰道旁的浸潤型的形式出現。早期陰道病灶較局限,較晚可出現全陰道、陰道旁、主韌帶和宮骶韌帶的浸潤,膀胱或尿道的陰道瘺或直腸陰道瘺,以及腹股溝、盆腔、鎖骨上淋巴結的轉移,甚至遠處轉移。
3.臨床分期 陰道癌的分期是采用FIGO分期系統,這種臨床分期系統是根據臨床物理檢查、胸片、膀胱鏡檢查、直腸鏡檢查及骨骼放射線檢查。淋巴管造影、CT、MRI或手術分期的資料並不改變臨床分期。AJCC建議瞭一個TNM分期系統,這一系統極少應用。陰道癌FIGO分期如下:
0期:原位癌、上皮內癌。
Ⅰ期:癌瘤局限於陰道壁。
Ⅱ期:癌已侵及陰道下組織,但尚未達盆壁。
Ⅲ期:癌已達盆壁。
Ⅳ期:癌已超出真骨盆或臨床已累及膀胱、直腸黏膜,但泡樣水腫不應屬於Ⅳ期。
Ⅳa期:腫瘤侵及鄰近器官或直接擴展出真骨盆。
Ⅳb期:腫瘤擴散至遠處器官。
原發性陰道鱗狀細胞癌的診斷根據國際婦產科聯合會制定:①宮頸和外陰未見癌腫;②距浸潤性宮頸癌的手術治療5年後,距宮頸原位癌術後2年,距接受放射治療的宮頸癌則應是10年。
陰道癌時常在第1次檢查時誤診,尤其是當病變較小和位於陰道的下2/3時,因為窺器的葉片遮蓋瞭病變組織。Frick等報道瞭52例陰道癌中至少10例在第1次檢查中誤診。窺器應旋轉退出使陰道前後壁的病變不被遺漏。對於肉眼可見的病變局部活檢可明確診斷,對於陰道巴氏塗片陽性、無法解釋的陰道出血和陰道上端出現的潰瘍性紅斑的病人應行仔細地陰道鏡檢查和整個的陰道壁碘塗。陰道鏡下活檢不能明確診斷時,有必要行部分陰道切除明確診斷是否存在隱匿性浸潤癌,尤其是曾行子宮切除的病人,當手術關閉陰道穹隆時把一些陰道上皮細胞包埋在內,是發生癌變的危險因素。Tjalma報道瞭自1974~1999年在NGOC住院的55例原發性鱗狀細胞癌病人,平均年齡為58歲(范圍為34~90歲),平均隨訪時間為45個月(0.6~268個月),62%的病人因陰道分泌物增多而就診;16%因陰道細胞學檢查陽性而就診;13%因感陰道有腫物而就診;4%因盆腔疼痛而就診;2%因排尿困難而就診;3%因其他伴隨癥狀而就診。大部分病人都誤診,平均誤診時間為4個月(范圍3~12個月)。婦科檢查時腫瘤大小在4~115mm,平均直徑為39mm。53%病人的病變在陰道的上1/3,16%在陰道的下1/3,7%在陰道的中1/3,13%佈滿整個陰道。病變在陰道前壁者占24%,在陰道後壁者占47%,陰道前後壁皆有者占29%。
對於病理已確診的浸潤性陰道癌應檢查血常規、生化全套、胸片、膀胱鏡及直腸鏡檢查,對於一些病人也需要行鋇灌腸或骨骼放射檢查,CT及MRI檢查可以判斷是否轉移。
陰道鱗狀上皮癌食療
1.黃芪土茯苓粥
用料:生黃芪30克、土茯苓50克、粳米200克。
制作:先將生黃芪、土茯苓水煎取汁加入淘洗好的粳米內熬粥。具益氣利濕解毒功效。
2.苡仁蓮子羹
用料:苡仁50克、蓮子20克、紅棗
制作:先將蓮子煮爛,加紅棗、苡仁粉,煨煮15分鐘。早晚2次服用,具益氣補血,健脾利濕,強體抗癌功效。
腫瘤化療後飲食
栗子黃魚
材料:黃魚2條,栗子10枚,蔥、薑、蒜、料酒、醬油、鹽、油、味精各適量。
制作方法:(1)將栗子去殼,洗凈。(2)炒鍋入油燒熱、將魚下鍋正反兩面煎好,取出備用。(3)入蔥絲、薑絲、蒜片煸炒,加入清湯、栗子、鹽、醬油,把魚放入湯內煮沸,去浮沫,煮至爛熟,加味精即成。
功效:健脾益胃,活血消腫。黃魚性平味甘,利水消腫,栗子性溫味甘,養胃健脾,活血止血。
紅燒冬瓜
材料:冬瓜300g,食用油12ml、醬油15ml、水淀粉30g、鹽9g、明油6ml、蔥絲、薑末、蒜各適量。
制作方法:(1)刮去冬瓜外皮,掏凈瓜子、瓜瓤,切成塊、放入鍋內煮5分鐘,撈出瀝幹水。(2)將醬油、鹽、蔥絲、蒜片、薑末、水淀粉加溫水攪拌均勻,作為調汁。(3)鍋內放油,旺火燒熱,倒入調料炒均勻,放入冬瓜,再炒拌均勻,加明油翻身即可。
功效:清熱利水。冬瓜性微寒味甘淡,配以辛溫的蔥、薑、蒜少許,具有清熱生津、解毒利水、降壓、降糖之功效。
熗菜花
主料:菜花150g、胡蘿卜15g、黃瓜15g、豆油15ml、精鹽、味精、花椒粒、香油各適量。
制作方法:(1)將菜花掰成小塊,胡蘿卜切成菱形片,均用開水焯至斷生,用涼水過涼,瀝幹水裝盤。(2)黃瓜切片,也放在盤中。(3)澆上炸好的花椒油,略燜一會兒,加精鹽、味精、香油拌勻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菜花味甘性平,補中益氣,黃瓜甘寒清熱,胡蘿卜、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補氣血之功效。
雞丁炒荸薺
主料:嫩雞l隻,鮮荸薺10個,蘑菇5g,蔥、薑、醬油等調料各適量。
制作方法:(1)將雞宰殺褪毛,取雞胸脯肉切丁,鮮荸薺洗凈,削皮後切片,蘑菇洗凈,用水煮熟撈出。(2)鍋中倒入香油適量,爆炒雞丁,加入荸薺、蘑菇及調料共炒,肉熟即成。
功效:益氣生津,滋陰清熱。雞肉營養豐富,含有抗癌的有效成分。荸薺性涼味甘,清熱止渴,滋陰抗癌。蘑菇有較強的抗癌作用。
茯苓蒸鱖魚
材料:茯苓15g,鱖魚1條,蔥薑適量。
制作方法:(1)將茯苓搗成碎末,然後在洗幹凈的鱖魚上拉幾道口子,再把薑、蔥切成絲備用。(2)把茯苓末均勻地抹在鱖魚身上和魚肚子裡,把薑絲、蔥絲覆在魚上。(3)將準備好的鱖魚上鍋用大火蒸,蒸上10分鐘後,把魚端出鍋,再把魚蒸出來的汁加點醬油倒進一隻小鍋裡,根據自己的口味放點鹽,調勻之後澆在魚身上。
功效:茯苓有健脾作用,可以讓病人快速恢復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助全面康復。鱖魚性平,補益脾胃,與茯苓配合起來,也體現瞭中醫的清補原則,不易上火。
蒜甲魚
材料:甲魚500g,大蒜60g,白糖、白酒等各適量。
制作方法:(1)甲魚按常法加工,留甲,切成塊,大蒜分瓣剝好,洗凈。(2)甲魚、大蒜入鍋中,加水、白糖、白酒。(3)文火煮熟。
功效:補血養陰,抗癌解毒。甲魚性平味甘,滋陰補虛,清熱涼血。大蒜性溫味辛,有消腫解毒、殺蟲止痢的作用。適用於腫瘤病人接受放、化療後出現陰虛火旺,五心煩熱,口舌發炎,潮熱盜汗等癥狀者。
陰道鱗狀上皮癌患者吃什麼好?
(1)宜進抗腦瘤的食物,如小麥、薏米、荸薺、海蜇、蘆筍、炸壁虎、炸全蠍、炸蜈蚣、炸蠶蛹、鱟、海帶。
(2)宜吃具有保護顱內血管作用的食物:芹菜、薺菜、菊花腦、茭白、向日葵籽、海帶、海蜇、牡蠣、文蛤。
(3)宜吃具有防治顱內高壓作用的食物:玉米須、赤豆、核桃仁、紫菜、鯉魚、鴨肉、石蓴、海帶、蟹、蛤蜊。
(4)宜吃具有保護視力的食物:菊花、馬蘭頭、薺菜、羊肝、豬肝、鰻鱺。
(5)宜吃具有防護化療、效療副作用的食物:香菇、銀耳、黑木耳、黃花菜、核桃、芝麻、向日葵籽、獼猴桃、羊血、豬血、鵝血、雞血、蓮子、綠豆、薏米、鯽魚、青豆、鱘、鯊魚、梅、杏仁、佛手。
陰道鱗狀上皮癌患者吃什麼對身體不好?
1、忌煙、酒。
2、忌辛辣刺激品。
3、忌黴變、醃制食物。
4、忌油煎、肥膩、煙熏、燒烤食物。
5、忌羊肉、狗肉、韭菜等一切溫熱性食物。
預後:
陰道鱗狀上皮癌的預後較差,因臨床病例較少,至今未摸索出一套較有效的治療法則,從目前僅有的資料來看,預後與如下因素有關:
1.臨床分期 陰道鱗狀上皮癌總的5年治愈率36.8%~62.3%。
2.腫瘤組織細胞分化程度 陰道鱗狀上皮癌組織細胞分化程度差,通常有75%以上是Ⅲ~Ⅳ級,惡性程度較高。
3.病灶部位 陰道癌灶位於陰道上1/3預後較好,而位於中下2/3預後差,原因是陰道上段和中下段的淋巴引流不同。陰道上段的淋巴引流至盆腔淋巴結,治療較易成功,而中、下段可引流至腹股溝和盆腔淋巴結區,處理較困難。同時中下段陰道癌與膀胱、直腸間的間隔組織極薄,易累及這些器官,預後差。
4.治療方法 陰道癌的治療方式方法應個體化,才能獲得較滿意的療效。陰道癌采用放射治療時,放療劑量應足夠。對較晚期的癌灶,應使用組織間插植放療以提高癌灶放射劑量。陰道鱗癌病例,凡放射治療未取得滿意的效果者,主要原因是放療量不足。對較晚期的病例應采用綜合療法——包括放療、手術和盆腔動脈灌註抗癌藥,可望能提高療效。
5.復發 如果病灶不是轉移來的,放療後的病灶復發的治療采用盆腔去臟術。如果復發病灶位於陰道的前壁或後壁,應行前壁或後壁切除。以前曾行子宮切除的病人,復發病變位於陰道頂部,由於膀胱及直腸緊貼陰道的上端,應行整個去臟術。
預防:
1.積極治療疾病,如陰道白斑、慢性炎癥及潰瘍。
2.凡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白帶異常,盡早明確診斷,積極治療。
保健品查詢陰道鱗狀上皮癌中醫治療方法陰道癌中藥治療
實證
證候:一般為病變初期,見口幹喜飲,心煩內熱,納差,赤白帶下,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數。
治法:疏肝和脾,清熱利濕。
主方:逍遙散合蘆薈丸加減。
虛證
證候:為病變後期,癥見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乏力,口幹煩熱,心悸,攻刺疼痛,臭水淋漓,便數哺熱。
治法:益氣養血,寧心安神,消腫止痛。
主方:歸脾湯合小金丹加減。
加減:白帶多者加赤石脂15g,禹餘糧10g,烏賊骨12g,金櫻子10g;
出血不止加炒阿膠10g,蒲黃炭10g,仙鶴草30g,炮薑炭10g,側柏炭10g,地榆炭1 2g;
腰腹疼痛、頭昏眼花者加熟地15g,杜仲10g,川斷10g,菟絲子(包煎)10g,巴戟肉10g;
大便不暢者加瓜蔞仁12g,麻仁10g,益智仁10g;小便淋漓加琥珀末(兌)0.6g,豬苓10g,滑石15g,生草稍6g,瞿麥10g。
驗方:
①板蘭根120g,銀花9g,連翹9g,皂刺9g。每日1劑,煎2次分眼。
偏方
①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狀,塗敷患處,每日1次。
②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黃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中藥材查詢陰道鱗狀上皮癌西醫治療方法1.Ⅰ期鱗狀細胞癌
(1)化學治療(放療):Ⅰ期陰道鱗狀細胞癌通常采用放射治療,許多學者建議對於小的比較表淺的腫瘤單用近距療法即可。Perez等比較22例單用近距療法的Ⅰ期陰道癌與27例采用外照射和近距療法聯合的Ⅰ期病人的存活相似。對於直徑小於2cm而厚度小於0.5cm的腫瘤采用腔內圓柱管型治療,對整個陰道黏膜的釋放劑量是6000到7000cGy,對腫瘤釋放的劑量外加2000~3000cGy。如果病變厚度大於0.5cm、位於一側陰道壁,采用單個平板間隙植入物可以增加深部的劑量並限制陰道黏膜的過多的放射劑量,釋放到陰道黏膜的放射劑量是6000~6500cGy,腫瘤組織的劑量增加1500~2000cGy。較大較厚的腫瘤應采用外照射和近距療法聯合治療,首先給予外部遠距療法縮小腫瘤的體積,外照射范圍應包括原發腫瘤及區域淋巴結,然後給予近距療法對腫瘤釋放高劑量的射線。當腫瘤侵犯到陰道的下1/3時,其照射范圍應擴大到內側腹股溝淋巴結,開始時整個盆腔的治療劑量是1000~2000cGy,子宮旁組織的放射總劑量達5000cGy,然後近距療法照射使腫瘤的總劑量達7000~7500cGy。
(2)手術治療:對於Ⅰ期陰道鱗狀細胞癌的治療,從現有有限的資料看,手術治療與放療的治療效果相似。Davis等報道瞭25例單用手術治療的Ⅰ期陰道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是85%,而14例單用放射治療病人的5年存活率是65%。
Ⅰ期陰道鱗狀細胞癌的手術適應證:病變部位在陰道的上1/3,有子宮的病人,可以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切除術及根治性陰道上端切除術。以前曾行子宮切除的病人,可行根治性陰道上端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切除術。位於陰道後壁上端的病變由於直腸遠離陰道後壁而易於手術切除,而陰道的整個前壁與膀胱較近,手術較困難。如手術切緣及淋巴結陰性,則不用輔加放射治療。
根治性陰道切除術通常要求經腹會陰聯合進路。進腹後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行快速冰凍切片診斷,如淋巴結陽性則沒有手術的必要,如淋巴結陰性則行像宮頸癌一樣的雙側盆腔淋巴結切除術及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2.Ⅱ期陰道鱗狀細胞癌
藥物治療:Ⅱ期陰道鱗狀細胞癌需要外照射加近距療法的聯合治療。Perez等對165例陰道癌病人隨訪7.6年,發現行聯合放療的62例病人盆腔控制率是66%,單用外照射或近距療法的13%病人盆腔控制率31%。資料表明:足夠的放射劑量對腫瘤的控制很重要。許多學者都強調對原發腫瘤的照射劑量至少7000~7500cGy。
Ⅱ期陰道鱗狀細胞癌整個盆腔的照射劑量是2000cGy,對子宮旁的照射外加3000cGy。外照射聯合間隙及腔內照射釋放到腫瘤的最小劑量是7500cGy。
手術治療:Ⅱ期陰道鱗狀細胞癌的部分病人可以通過根治性手術治愈。
3.Ⅲ期和Ⅳ期陰道鱗狀細胞癌
化學治療(放療):
Ⅲ期和Ⅳa期陰道鱗狀細胞癌通常體積較大、高浸潤性病變,包括大部分陰道或整個陰道壁以及達盆壁、膀胱或直腸。標準的治療是放射治療,但極少達到滿意的效果,盆腔腫瘤的控制也不到1/2。
所有病人要求外照射,如有可能盡量加近距療法。Perez等推薦的外照射的劑量是5500~6000cGy,聯合間隙和腔內使釋放到腫瘤的總劑量達7500~8000cGy。
對於Ⅳb期陰道鱗狀細胞癌隻能姑息治療,多柔比星(阿黴素)聯合順鉑治療有明顯療效。對於直腸陰道瘺或膀胱陰道瘺的Ⅳ期陰道癌病人可以行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的盆腔去臟術,並行直腸下段吻合術、尿道移位及陰道重建術。
Tjalma報道的55例原發性陰道癌中,FIGOⅠ期27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其治療個體化,根據當時的醫療狀況、病人的年齡、腫瘤的分期、腫瘤的大小及部位而定。適合手術的采取手術治療,病變大而手術不能切除幹凈的先手術治療,凡是腫瘤未完全切除的或切除的淋巴結有轉移病灶的術後行輔助放療。67%的病人行手術治療,33%的病人行放射治療,7例病人術後行放射治療。21例治療後復發,其中19例是陰道或盆腔復發。55例病人中,19(35%)例死於本病,4(7%)例死於其他疾病,2(3%)例病人復發後仍存活,30(55%)例仍存活而無復發病灶,認為影響預後的兩個主要因素是病人發病時的年齡及腫瘤的大小。通過手術有治愈可能的是FIGOI期病人、少許Ⅱ期病人及行去臟術的Ⅳ期病人。很少有對陰道癌僅用手術治療的醫院,在1980~2000年,21傢研究中心共報道6138例病人,其5年存活率是47%,10年存活率是42%。17個研究中心的一半以上的病人采用放射治療,其5年存活率I期為68%,Ⅱ期為48%,Ⅲ期為34%,Ⅳ期為19%。4個研究中心的一半以上的病人僅采用手術治療或術後輔助放療。5年存活率為Ⅰ期77%,Ⅱ期為52%,Ⅲ期為44%,Ⅳ期為14%。在手術組I期病人占42%,而放射治療組Ⅰ期病人占19%。由於Ⅱ~Ⅳ期病人采用手術治療的較少,很難制訂手術的方式。對於Ⅱ~Ⅳ期病人常規采用近距放療加外照射的聯合治療,當放療後中心病變復發時采用手術治療。對於侵犯陰道壁外極少的Ⅱ期病人可按一期病人處理。由於Ⅳ期病人預後較差,一般采取姑息治療,當病變是中心性無轉移,尤其出現膀胱陰道瘺或直腸陰道瘺時應行盆腔去臟術。因此,Ⅰ~Ⅱ期病人采用術後放療預後會較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陰道鱗狀上皮癌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陰道上皮萎縮 老年婦女雌激素缺乏造成陰道上皮萎縮,陰道上皮細胞學檢查可懷疑陰道癌。陰道上皮組織學檢查因整個上皮由基底細胞或亞基底細胞構成和上皮頂層細胞缺乏糖原,碘試驗陽性,與陰道上皮腫瘤相似。整個上皮較薄,細胞間的連接和本身的結構正常,細胞核為單核,無核分裂。
2.陰道HPV感染 HPV感染引起的陰道尖銳濕疣在肉眼下很難與陰道鱗狀上皮癌區分。病理見尖銳濕疣可有輕~中度不典型增生,而它們有過度角化,棒狀棘皮網腳與管狀基質乳頭分離,胞漿內空泡變性伴胞膜增厚廣泛存在,胞核深染,電鏡下可能見到HPV顆粒。
3.陰道結核性潰瘍 可表現為陰道流血性分泌物。但結核性潰瘍少見,病變發展較慢,初為局限性小結節,破潰後形成淺表潰瘍,形狀不規則,局部淋巴結增大,分泌物塗片可能找到結核菌,身體其他部位可有結核癥狀或體征。陰道潰瘍處活組織檢查可確診。
4.子宮內膜異位癥 在陰道後穹隆形成結節病灶,呈暗紅色小突起,質硬,常伴有痛經癥狀。活檢可證實。
5.陰道轉移性絨癌 本病特點由子宮絨癌轉移而來。陰道結節呈紫藍色,質脆,易出血。有葡萄胎、流產、分娩等病史。妊娠試驗陽性,病理檢查可確診。
6.宮頸癌 多見於中年以上婦女,有不規則陰道出血、陰道排液伴惡臭癥狀,與陰道癌癥狀難區別。婦科檢查發現病變在子宮頸,可呈潰瘍、糜爛及肥大等。
晚期並發膀胱及腸瘺、放射性囊腫及直腸炎、膀胱炎、尿道狹窄、直腸狹窄或潰瘍、放射性陰道壞死、潰瘍或狹窄、陰道纖維化等。
治療並發癥:不管采用手術還是放射治療,主要的並發癥發生率是10%~15%。由於陰道癌與尿道、膀胱和直腸較近,其並發癥較宮頸癌發生率高。主要的並發癥是膀胱及腸瘺、放射性囊腫及直腸炎、膀胱炎、尿道狹窄、直腸狹窄或潰瘍、放射性陰道壞死、潰瘍或狹窄、陰道纖維化。治療後應行擴張器擴張陰道和鼓勵病人恢復規律的性生活並陰道局部給予雌激素使陰道保持良好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