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疥瘡的發病,遲發性變態反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疥瘡感染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檢測略可反映B細胞活性,感染期間IgA明顯降低,IgG和IgM水平明顯升高,治療後恢復正常。疥瘡患者血清中IgE水平比正常人明顯增高,患者經治愈後,IgE水平隨之降低。疥蟎感染後所產生的IgE具有特異性,它與塵蟎抗原無交叉性。
Hoefling用免疫熒光技術發現患者的真皮血管壁有IgM和C3沉積,似皮膚血管炎表現,而真皮連接處有顆粒狀IgM、IgG沉積,似紅斑狼瘡表現。Neste等在患者血清中檢出有與補體C1q結合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又有人研究發現患者表皮中郎格罕細胞受損傷,其密度下降,樹突減少或縮短或胞體增大,而且胞內出現空泡和線粒體嵴斷裂現象。治療一年的疥瘡患者,常有對疥蟎浸出物有超敏反應。結節性疥瘡患者,抑制性T細胞調節B細胞功能有缺陷。
疥瘡的皮膚損害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①疥瘡瘙癢性紅色丘疹系疥蟎鉆入皮膚直接引起;②水皰或小膿皰的形成可能是疥蟎或角層內的排泄物,作為一種致敏物使表皮和真皮毛細胞血管擴張滲出所致;③隧道系疥蟲挖掘所致;④結節是機體對疥蟲抗原發生超敏反應。
(二)發病機制
免疫熒光研究,提示在皮膚、血管中有血管炎樣改變,並出現IgM和C3補體結合物,說明疥瘡有體液免疫成分。組織學則提示一般疥瘡的皮損中細胞免疫反應引發,例如皮損丘疹、結節等周圍的浸潤細胞大多數為淋巴細胞,而且主要是T淋巴細胞。
接觸史:曾與疥瘡患者接觸,傢庭或同宿舍內有疥瘡患者,或有在外住宿史。 癥狀及發病部位: 夜間劇癢。成人疥瘡的發病部位為皮膚柔軟薄弱處,如指間、腕屈側、肘窩、腋窩、腰圍及外生殖器周圍區域,其中以指間、男性外生殖器和女性乳房下的皮疹最有典型意義。頸以上、踝關節以下及掌蹠部絕少累及。疥瘡為全身發病,頭、面及掌蹠部為好發部位。動物疥瘡的發病部位僅限於與動物相接觸的部位如手。以粟粒大小丘疹、斑丘疹為多見。 皮損形式:隧道,灰色、迂曲蜿蜒,最長可達3cm,不易觀察者可借助藍墨水或龍膽紫塗色顯現。丘疹或丘皰疹,位於隧道終端。結節,見子男性陰莖及陰囊.皮色或淡紅色,黃豆大小,散在分佈。有些患者因搔抓可導致濕疹化或感染等繼發損害。
傳染史:極容易傳染給周圍人群,也容易被感染,反復發作。 發現以後要及早選用能殺滅疥蟲的特效產品治療。目前可選用膚清疥寧治療。
發病多從手指間開始,好發於手腕屈側、腋前緣、乳暈、臍周、陰部及大腿內側。幼兒和嬰兒疥瘡常繼發濕疹樣變化,分佈部位不典型,可累及頭、頸、掌及趾。
皮損損害初發為米粒大紅色丘疹、水皰、膿皰和疥蟲隧道。隧道長約0.5~1cm,呈灰色或淺黑色彎曲線,頂端與丘疹和水皰相接,日久因搔抓可繼發化膿感染、濕疹樣變或苔蘚化等。此外在陰囊、陰莖、龜頭等處,可發生紅褐色結節性損害。亦可因對疥蟲糞便過敏,發生全身風團樣丘疹、蕁麻疹。嚴重者偶可伴發急性腎炎。
夜間奇癢,白天輕微瘙癢,可能因為疥蟲在夜間活動頻繁,在皮內掘隧道時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所引起。常致全身抓傷、結痂及色素沉著。
有幾種治療十分困難的特殊形式的疥瘡,如下:
1.講究衛生者所患疥瘡 因為患者極講究衛生,所以皮損及隧道、洞穴很難被發現。
2.隱形疥瘡 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局部或全身)可能掩蓋癥狀或疥瘡特征,但並不影響疥瘡的傳播,所以常致不典型的臨床表現及廣泛傳播疥瘡。
3.嬰兒及幼兒疥瘡 懷疑此病的幾率十分低。其次,濕疹化和不適當的治療都可引起誤診。嬰兒及幼兒疥瘡主要表現為瘙癢,皮疹遍及全身,常涉及面部、頭皮、掌蹠,最常見的皮損是丘疹、小膿皰、結節。繼發濕疹化和小膿皰疹十分常見,但疥蟲的洞穴十分難找。在一個傢庭中最小的孩子常被感染,因為常被已患病的成人抱來抱去。疥瘡在兩歲以內的幼兒最為流行。可有不同的診斷如異位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
4.老年性疥瘡 對老年人來說,對疥蟎的反應較弱,就象過敏性或刺激性皮炎一樣,但瘙癢嚴重。青年人中常見明顯的炎癥反應。而在老年人中常沒有意識到是疥瘡,而將其歸為“老年性皮膚瘙癢”,幹性皮膚或焦慮所致。對於常受護理的老年人特別是那些長期臥床不起者,局限於持續接觸床單的背部易患疥瘡,這一點和青年人相比有特殊性。
5.結痂性(挪威)疥瘡 不常見,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為脫落的片狀鱗屑中有不計其數的疥蟲。可有甲營養不良和紅斑鱗屑性改變,與銀屑病樣相似。患者往往瘙癢輕微。常見於那些智力遲鈍、身體衰弱或免疫抑制的人。部分病人成T淋巴細胞白血病。
6.疥瘡與艾滋病 有一定交叉性。約2%~4%患艾滋病患者發生疥瘡。常為結痂性疥瘡和不典型疥瘡。大多數患者被認為是藥物反應,但藥停後,癥狀並不消失。不典型性可增加疥瘡傳播他人的可能性,一旦艾滋病患者有瘙癢癥狀就可懷疑疥瘡。也可能與其機會感染同時存在,或發生於其他機會感染之後。
7.頭部疥瘡 疥瘡發生於嬰兒及幼兒時,及受到特殊護理的老人,居住於熱帶地區的免疫功能低下而患結痂性疥瘡的及患疥瘡的艾滋病病人都可有頭皮疥瘡,除這些以外,很少見於成人頭皮。
8.大皰性疥瘡 水皰常見於患疥瘡的兒童,少見於成人。成人的大皰性疥瘡,可能臨床上類似於大皰性類天皰瘡,多數患者超過65歲。多數患者被誤認為是大皰性類天皰瘡而給予皮質激素。在皮膚中形成洞穴十分常見。
接觸傳染史。好發部位多見於皮膚柔嫩處。皮損特點,特有隧道,丘皰疹,水皰。夜間瘙癢劇烈。損害處查到疥蟲。
一、疥瘡患者在使用膚疥康治療期間要註意以下幾方面的飲食註意:
不適宜吃的食物:
1、首先要避免飲酒。
2、不要吃過於辛辣的刺激物,如辣椒,川味火鍋以免加重瘙癢癥狀。
3、不吃或少吃豬頭肉、羊肉、鵝肉、蝦、蟹、芥菜等發物,以免刺激皮損而增加癢感。
適宜吃的食物:
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宜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絲瓜、冬瓜、苦瓜,馬齒莧,芹菜、馬蘭頭、藕、西瓜、薏苡仁、綠豆、赤小豆等。
二、食療方:
方法1
〖組成〗魚藤15 克、食醋100 毫升。
〖用法〗魚藤以水500 毫升浸2 小時後捶爛,洗出乳白色液體,邊捶邊洗,反復多次,用紗佈過濾去渣,再加入食醋100 毫升,裝瓶備用。囑患者洗澡後,在患部皮膚外擦魚藤水,每日2~3 次、連用3~4 天為1 療程。
〖主治〗幹疥。
〖說明〗糜爛滲液較多,膿液結癡較嚴重者,均禁用。
方法2
〖組成〗菖蒲200 克、米酒1000 毫升。
〖用法〗菖蒲細切蒸2~3 小時,曬幹入米酒浸漬3~5 日,去渣澄清即得。或以菖蒲水煎取汁約500 毫升,糯米1 碗,和曲如常釀酒,候熟去渣溫飲之,每服1~2 杯,近醉。
〖主治〗疥癬。
方法3
〖組成〗苦參50 克、酒250 毫升。
〖用法〗浸漬5~7 日後可飲,每飲25 毫升,每日1 次,空腹大口咽下,果蔬過口。
〖主治〗疥瘡。
方法4
〖組成〗生瓜蔞1~2 枚(打碎)、酒適量。
〖用法〗浸1 晝夜,熱飲。
〖主治〗風瘡疥癩。
方法5
〖組成〗百部4~5 寸、米酒適量。
〖用法〗百部火炙,切碎以米酒適量,浸5~7 日即成。空腹飲之,每日2~3 次,每次1 杯。
〖主治〗疥癬。
〖說明〗亦治暴嗽。
方法6
〖組成〗龜甲(炙)50 克、酒500 毫升。
〖用法〗龜甲銼未,酒浸10~15 日開取,每飲1~2 杯,每日1~2 次,酒盡可再添酒浸之。
〖主治〗疥癬死肌。
〖說明〗本方有補腎健骨之功。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疥瘡的預防方法
1、註意個人衛生,對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單等要用開水燙洗滅蟲,如不能燙洗者,一定要放置於陽光下曝曬1周以上再用。
2、杜絕不潔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註意換床單。
保健品查詢疥瘡中醫治療方法(一)辨證論治:
一般不需內服,若繼發感染者,宜疏風清熱利濕,用消風散(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術、石膏、甘草、木通)合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梔子、黃柏)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1.肌膚風熱證:皮膚水皰少,丘瘡疹多,壁厚液少,抓破幹痂,瘙癢不已,久則皮膚幹糙肥厚,舌紅,苔薄,脈浮或滑。疏風清熱潤燥。消風散加減。
2.濕熱毒蘊證:皮膚水皰多,丘皰疹泛發,壁薄液多,破流脂水,浸淫濕爛,或膿皰疊起,或起紅絲、臖核腫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清熱化濕解毒。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3.蟲毒結聚證:陰莖、陰囊發生孤立的褐紅色硬節,時時作癢,久難消散,舌淡紅,苔白,脈滑。殺蟲解毒。蘆苔丸加減。
(二)外治及其他治療:
1.大楓子肉500g熬油,研為糊,塗患處。10%百部配(百部、白酒)及雄黃膏(雄黃、氧化鋅、凡士林),外搽。
2.《外臺秘要》曾記載晉代葛洪治疥瘡方:"石硫黃無多少,研粉,以麻油或塗摩之",此法至今仍在應用。目前臨床常用5%~20%的硫黃軟膏,小孩用5%~20%,成人用10%~20%,若患者病史長,可用20%,但濃度不宜過高,否則易產生皮炎。亦可外搽一掃光或雄黃膏。
塗藥方法:先以花椒9g,地膚子80g,煎湯外洗。一般先擦好發部位,再塗全身。每天早晚各塗1次,連續3次。第4天洗澡,換洗衣被,此為1個療程。一般治1~2個療程即愈。
中藥材查詢疥瘡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局部治療,原則上為殺蟲,止癢,處理並發癥。常用藥物為10%~20%硫磺、20%苯甲酸芐酯等,可配成軟膏或乳劑等,根據情況選用。亦可應用1% 666(苯體六氯苯,GBH)液。藥應從頸部以下全身塗搽,尤其需註意指間、腕部、肘部、腋窩、乳房、臀部及外陰部等好發部位。一般成人搽遍軀幹和四肢平均需30~60g或60~120ml,外搽此藥後,保持一定時間。本藥可經皮膚吸收,如濃度過高或在皮膚持續時間過久,易使神經中毒,因此對嬰幼兒和孕婦患者不宜應用。
克羅米通(10%乙基鄰丁烯甲苯胺,優力斯)冷霜外搽,每天2次,塗後保留48h,然後洗去,本藥並有止癢作用,亦可有原發刺激和變應性過敏,忌用於急性炎癥皮損及嬰幼兒。
5%~10%噻苯達唑(thiabendazole)乳劑,每天擦2次,連擦5天,或口服21-噻苯達唑〔25mg/(㎏·d)〕連服10天為一療程。
對瘙癢劇烈者,可外用皮質類固醇制劑,或短期(7~10天)口服皮質類固醇制劑如潑尼松,解除瘙癢後逐漸遞減藥量,疥瘡結節和外用激素軟膏或皮損內註射激素。
農藥魚藤根(Derris root)粉30g、肥皂粉(或肥皂切碎)30g、熱水300ml,混合外擦,幹後著衣,每天1次,連用2天效果甚佳。
對嬰幼兒疥瘡,可選用5%二氯苯醚菊酯或5%硫磺乳、硫酐浴或含硫礦泉浴,療效甚佳。
疥瘡治療常規:治療前先洗澡換衣,在擦藥期間不洗澡,不換衣。擦藥時應先將好發部位及損害密集處擦藥1次,然後再普遍地塗搽全身。擦藥時間為每天早晚各1次,連續3天為一療程,必要時作第2療程。
治療後需要觀察1~2周(因疥蟲卵需10天左右才能變成成蟲),如無新損害發生,才能認為痊愈。
每一療程結束後,先洗澡換衣,換下衣褥及被單等物可用水煮或浸入殺菌藥液(如苯紮溴銨),以徹底消滅疥蟲和蟲卵。同居患者應同時治療,以根絕傳染源。
(二)預後
嚴重者偶可伴發急性腎炎。預後與診斷、治療密切相關。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疥瘡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根據接觸傳染史,皮損的好發部位,奇癢,隧道和丘皰疹為主的皮疹。常一傢人同患病。不難診斷,若能找出疥蟎,則診斷尤為確實。
疥蟎的檢查方法:
(一)尋找隧道的方法
用藍墨水滴在可疑隧道皮損上,再用棉簽揉擦30秒鐘至1分鐘,然後用酒精棉球清除表面黑跡,可見染成淡藍色的隧道痕跡。
(二)針挑方
在指側,掌腕皺紋及水皰、膿皰等處找到疥蟲隧道。並仔細找到隧道的末端發現白色蟲點,此處最易查出疥蟲的皮疹。
方法:選用6號註射針頭,持針與皮膚平面成10°~20°角,針口斜面向上。在隧道末端蟲點處,距離蟲點約1mm垂直於隧道長軸進針,直插至蟲點底部並繞過蟲體,然後放平針幹(成5°-10°)稍加轉動,疥蟲即落入針口孔槽內,緩慢挑破皮膚出針(或直接退出)。移至有水(或10%KOH,NS)的玻片上,然後在顯微鏡下查疥蟲。
(三)刮片法
對丘疹提倡用此法檢查,先用消毒外科刀片沾少許礦物油,尋找新發的炎性丘疹,平刮數下以刮取丘疹頂部的角質部分,至油滴內有細小點為度,連刮6-7個丘疹後,移至載玻片,鏡下可發現的常是幼蟲,偶有蟲卵及蟲糞。
疥蟎俗稱疥蟲,是一種皮內寄生蟲,種類很多。人的疥瘡主要由人疥蟎引起,疥蟲分雌雄兩種,雌蟲約400μm長,肉眼剛可見到。成熟的雌蟲為卵園形扁平體呈黃白色,它沒有明確的頭,但口突出體部前緣,常誤認為頭。它有四對足,各分5節,前2對末端有吸盤,後2對為長尾狀硬毛。其腹部中央有產卵孔一個,軀幹區的中央是肛門。雄蟲比雌蟲小一半,疥蟲在溫暖的皮膚上面爬行很快,1分鐘走2.5cm。成熟雌蟲在適當皮膚區,進入角質層藏在下面,用前兩對爪鑿遂道進入角質與顆粒層交界處,從該處細胞吸取營養。
疥蟎的生活史為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成熟雌蟲每開鑿隧道0.5-5mm,在遂道數小時內排第一個卵,每天可產卵40-50個。產卵同時也排出糞便,產完卵即死在遂道的盲端。雌蟲平均生存6-8周。
卵呈橢園形,色淡黃,殼很薄,約為雌蟲體積的一半大小。卵在遂道中孵化3-4天後,形成幼蟲,其形態與成蟲相似。隻有三對足。它可在遂道內保持1天。然後在皮膚表面移動,又很快鑿遂道進入皮內,並在遂道中隱蔽和攝取食物,約3天多幼蟲變為若蟲,若蟲已有四對足,可分雌雄,此時雌雄若蟲在夜間於表皮進行交配,交配後雄蟲大多死亡,雌性若蟲交配2-20分鐘鉆入人的皮膚角質層內,不久即蛻皮變為成蟲,然後在體內進行卵細胞受精,經2-3天即在遂道內產卵,一邊前進一邊產卵,以後雌蟲死在遂道內。從產生的卵到長大為成蟲約7-10天。
疥蟎的致病因素有2種,一是疥蟲在皮膚角質層鑿遂道所引起的皮膚機械性損害,二是疥蟲分泌的毒素刺激使皮膚瘙癢。
疥蟎常侵犯皮膚薄嫩部位,故損害好發於指縫、腕部屈側、肘窩、腋窩、婦女乳房、臍周、腰部、下腹部、股內側、外生殖器等部位、多對稱發生。頭面,掌蹠部不易受累,但嬰幼兒例外。經常洗手者,手部無損害或僅有少數。
皮疹主要為丘疹,水皰,隧道及結節。丘疹約小米大小,淡紅色或正常膚色,有炎性紅暈,常疏散分佈或密集成群,少有融合,有的可演變為丘皰疹。水皰一般由米粒至綠豆大,多見於手指縫間。隧道為灰白色或淺黑色線紋,長約3-15毫米,彎曲微隆,末端常有丘疹和水皰;有的不易見到典型隧道,可能因清洗、搔抓或繼發性病變而破壞,結節多發於陰囊、陰莖、大陰唇等部位,約豌豆大小,呈半球形,淡紅色,風團樣。
自覺劇癢,尤以夜間為甚。可能由於疥蟲夜間在溫暖的被褥內活動較強或其分泌物的毒素刺激皮膚所致。由於搔抓,出現抓痕、結痂、濕疹樣變或引起繼發感染,發生膿皰瘡、毛囊炎、癤、淋巴結炎甚至腎炎等。
.濕疹:為多形性皮損,常融合成片,傾向濕潤滲出。無一定好發部位。
癢疹:好發於四肢伸側,經過慢性,始自幼童時期,秋冬加重,常並發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膿皰瘡:好發於兒童,以頭面部等露出部位為多,初發為小膿皰,破後復有黃色膿痂,夏秋常見。
丘疹樣蕁麻疹:為多數散在性小丘疹、丘皰疹或堅硬小皰,搔抓後形成小風團,風團消退後仍為小丘疹。患兒多為過敏性體質,常伴有胃腸功能障礙及扁桃體腫大,昆蟲刺咬後易於發生。
皮膚瘙癢癥:發無定處,指縫少見。患者主要為皮膚瘙癢,皮損多為繼發抓傷。發病常與情緒波動、內臟疾病或更年期有關。
虱病:皮損主要為繼發性抓傷,以腋窩兩脅、腰圍、陰部等以及與衣縫皺褶接觸皮膚多見,可查到虱及虱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