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寒冷是本病發病的最主要原因,能增加冷傳導和對流的因素對本病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如潮濕和風速。此外機體組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下降也對本病形成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系機體對寒冷發生的異常反應。凍瘡是寒冬或初春季節時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膚炎癥損害。好發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面頰部。現代醫學認為凍瘡是因為患者的皮膚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襲,使末梢的皮膚血管收縮或發生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得氧和營養不足而發生的組織損傷。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患者陽氣不足,外感寒濕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而發病。
眾所周知,手腳和耳廓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末梢部分,亦是凍瘡的好發部位。深秋以後,氣溫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內的血流也隨即變得緩慢。當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回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也有部分患者是因為血管先天性變異、血管狹窄導致血流不暢而誘發凍瘡的。因此,預防凍瘡應針對其發病機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發病機制
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擴張、淤血、血漿滲出引起局部組織水腫、水皰形成、及組織壞死、潰瘍形成。潮濕及風速可加速體表散熱,故冬季潮濕多風地區凍瘡發生率比幹燥地區為高。此外,自主神經紊亂、肢端血運不良、鞋襪過緊、手足多汗、缺乏運動、營養不良、貧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為本病誘因。
典型皮損為局限性指蓋、蠶豆大小、暗紫紅色隆起水腫性斑塊或硬結,境界不清,邊緣鮮紅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緊張光亮、觸之冰涼、壓之褪色、去壓後恢復較慢。重者腫脹加劇,表面可形成水皰,內含淡黃色或血性漿液、皰破後可形成糜爛或潰瘍。多對稱發生於四肢遠端以手指、手背、足緣、足跟、面頰、耳廓等處多見,亦可單側發生。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年女性,以肢端血運不良及手足多汗者多見。自覺有癢感、燒灼感、腫脹感。癢感受熱後加劇,有糜爛或潰瘍者自覺疼痛。每年冬季發病,天暖後自愈,病程遷延。
根據其臨床表現及好發於冬季一般不難做出診斷。
中醫病機和辨證:中醫認為本病系陽氣不達,復感寒冷侵襲,氣血運行不暢,經脈阻隔、氣血凝滯肌膚。
中醫辨證:陽氣不達,寒冷侵襲,氣血凝滯。
加強鍛煉與營養,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寒冷季節應註意局部保暖,手套、鞋襪不宜過緊,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用熱水浸泡;易受冷部位擦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以保護皮膚。常進行局部按摩及溫水浴,以改善血循環。
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鐘,連續1周。
2.“十滴水”外擦凍瘡局部,每天6~10次,對於凍瘡未潰者療效較好;若局部皮膚破潰糜爛,可先用紅黴素軟膏塗擦,待炎癥消散後再使用十滴水。
3.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後就沒有瞭。
4.用傷濕止痛膏貼敷局部治療皮膚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凈,擦幹後將藥膏緊貼在患處皮膚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皮膚破潰或過敏則不宜貼敷。
5.治凍瘡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時間長,見效慢,而用雲南白藥治療有良效。其方法是:凍瘡未潰破者,用白酒將雲南白藥藥粉調成糊狀外敷,並註意保溫。凍瘡已潰破者,將患處洗凈後,直接撒雲南白藥藥粉於創面,用消毒紗佈包紮,數日內可愈。
6.傷濕止痛膏的妙用治凍瘡:傷濕止痛膏可用於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凈局部擦幹,然後貼上膏藥,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7.正骨水還有它的新用途,對凍瘡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瞭三次能把出現的皰塊消除瞭,半月有餘治好瞭凍瘡。凍瘡患者不妨一試。
8.風油精治療凍瘡:將患處洗凈,取本品少許塗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於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9.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復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隻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復發。
10.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後,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塗皸裂處,塗擦後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
11.凍瘡初起時,用熱醋塗抹,醋幹後,再行塗抹,一日數次,可見效。
12.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鐘,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皮膚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療凍瘡、腳氣等。
預防措施:(1)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
(2) 寒冷季節註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襪宜寬松幹燥。
(4) 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薑、肉桂。
(6) 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自治療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薑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薑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於凍瘡的預防。
(4) 生薑25克、白蘿卜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於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 生薑的自然汁,熬膏塗之。此法對於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薑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保健品查詢凍瘡中醫治療方法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
中藥材查詢凍瘡西醫治療方法肝素凍瘡膏:肝素凍瘡膏系肝素鈉與Vit E組成的復方制劑。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可降低局部血液黏度,配合Vit E治療凍瘡,療效較樟腦類制劑好。 88.雙嘧達莫乳霜:雙嘧達莫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此乳霜治療286例凍瘡患者,經5~7天,痊愈279例,效果很好。
硝苯地平:凍瘡患者109例,用硝苯地平10毫克治療,每天兩次,口服,多數患者用藥後72小時奏效,疼痛、癢癥狀3~5天消失,效果很好。硝苯地平治療凍瘡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經應用多普勒激光速計觀察皮膚血流變化,發現治療後患處皮膚血流量平均增加180%。實驗和臨床觀察認為,可能是與部分抑制α1腎上腺素受體,使皮膚血流量增加,或與抑制5-羥色胺(5-HT)等致敏物質的釋放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有關。
山莨菪堿(654-2):口服山莨菪堿5~20毫克/次,3次/天,肌註20毫克/次,3次/天,或外用0.3%~0.5%的軟膏治療凍瘡很有效,且治愈時間多在7天內。對有潰瘍形成者應與抗生素聯用,如紅黴素、新黴素。
.蛇油凍瘡膏:此藥用途范圍廣,由凍瘡引起的紅腫、疼痛、癢、幹裂、潰瘍,均可使用,效果良好。治療紅腫、疼痛、幹裂患者394例,經3~5天,痊愈387例;經5~7天,痊愈7例。治療方法:使用前,將凍瘡患處用溫開水加少量食鹽浸泡15~20分鐘,擦幹,取蛇油凍瘡膏均勻塗於患處,輕揉2~3分鐘,每日4次,用量視患處大小而定。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凍瘡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三度凍瘡。有時還會有並發感染。
凍瘡的癥狀是局部發癢、發脹和灼熱,尤其是睡在暖和的被窩中更癢。有潰瘍時,會感到疼痛。凍瘡一到春暖花開時就會痊愈,但一到冬天又易於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