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瘢痕疙瘩介紹

    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膚損傷愈合過程中,膠原合成代謝機能失去正常的約束控制,持續處於亢進狀態,以致膠原纖維過度增生的結果,又稱為結締組織增生癥,在中醫上稱為蟹足腫或巨痕癥,它表現為隆出正常皮膚,形狀不一,色紅質硬的良性腫塊。

原因

  造成這種結締組織異常增生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疤痕體質及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高低,這種體質多屬傢族遺傳,多數是交叉遺傳,但不傳染;外因主要是各類原因引起的皮膚損傷,哪怕是輕微外傷,如蚊蟲叮咬、預防接種、打耳孔、紋眉、針刺傷等。

  註意有無搔抓、註射、預防接種、痤瘡、皮膚感染、手術、外傷、燒傷或燙傷史,是否為瘢痕素質。詢問起病時間,治療經過,有無自覺癥狀及功能障礙。

  (一)發病原因

  瘢痕組織的異常生長與眾多因素有密切關系。瘢痕是人體自衛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它既是創傷的愈合過程,也是愈合的必然結果。愈合歷經3個階段。 1.滲出階段 創口部血漿、淋巴液、白細胞、吞噬細胞等滲出。通過吞噬、移除、吸收等作用和輔助受損細胞釋放的酶所引起的自溶過程,清除壞死組織和沾染的細菌、異物等,並由纖維素形成的網狀結構將創口的表層和深層初步黏合在一起。臨床見創口局部微顯紅腫。

  2.膠原階段 隨炎性滲出之後,逐漸出現成纖維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成纖維細胞在甘氨酸、羥脯氨酸,羥賴氨酸等物質的參與下逐級聚合形成膠原纖維。膠原纖維有高度的韌性,使創口的抗張力強度增加。此時皮膚瘢痕色淡紅,稍隆起,硬韌,有癢痛等感覺。

  3.成熟階段 膠原纖維不斷合成,同時又在膠原酶的作用下,不停的分解。約經1個月後,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漸趨平衡。成纖維細胞轉變為纖維細胞,膠原纖維逐漸成為排列整齊有序的束狀,毛細血管閉塞、數量減少,皮膚瘢痕開始發生退行性變化。臨床可見瘢痕充血消退,顏色較正常膚色稍深,或呈略淺的粉白色。瘢痕較前平坦,質地漸趨柔韌,基質日益松動。

  綜上所述,瘢痕疙瘩的發生與“特殊體質”有關,故臨床上有“瘢痕體質”之說。在病因學上,創傷、感染或炎癥、皮膚張力增加、局部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傢庭遺傳傾向等可能與瘢痕疙瘩的形成有一定關系,但臨床上相當一部分病人瘢痕疙瘩發生於正常皮膚上而無明確外傷史。

  (二)發病機制

  迄今為止,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發現,瘢痕疙瘩中某些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B表達增加,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如膠原、纖連蛋白的合成增加(圖1)。目前推測,在某些細胞因子或其他一些介質的作用下,真皮纖維細胞合成細胞外基質的功能被激活而降解功能卻降低,由此導致以膠原為主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在真皮內過度積聚而發病。

  


症狀

瘢痕疙瘩早期癥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中醫認為:疤痕疙瘩是一種不規則的肥厚性贅生物,初始呈粉紅或暗紅,以後逐漸形成堅硬、界限欠規則、表面光滑發亮,毛細血管擴張的橡皮樣的斑塊,隆起於皮膚表面,呈蟹足狀生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癢、痛、針刺感,少數病例癥狀很明顯。

  常有典型的蟹足狀分支,有人稱為蝴蝶狀,損傷越深,疤痕越厚,大面積地增生,發生在關節部位可至運動功能障礙,可使肢體攣縮、活動受限,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發生在面部可毀容。

  疤痕疙瘩可分為原發性(特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自發性疤痕疙瘩:無明顯的誘因,在正常皮膚上發生或未察覺輕微擦傷引起,使皮膚出現硬結逐漸長大,邊緣不規則,向外周擴展,形成蟹足狀或蜈蚣狀、蝴蝶狀、圓狀,質硬,色淡紅或暗紅,自覺發癢,有時伴有陣發性的劇痛或刺痛。 繼發性疤痕疙瘩分為增生型、痤瘡型和疤痕癌:一般多發生於皮膚燒燙傷、感染、外傷、創傷。如:做冷凍、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預防針、手術植皮補皮、剖腹產等各種手術後引起的疤痕增生,高出皮膚色紅或暗紅、奇癢、有刺痛感,飲酒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後癥狀加重傾向。

  疤(瘢)痕疙瘩大體可分為原發型和繼發型兩大類。原發型疤(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後,初起小紅點伴癢,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有索條狀、蝴蝶狀、圓形不規則形等。

  繼發型疤(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疤痕疙瘩,又分為:痤瘡性疤痕疙瘩和疤痕癌。多因燒燙傷、創傷、痤瘡、感染化膿或因采用手術、激光、冷凍、植皮、激素藥物封閉後都會引起受損組織過度增生和皮下組織破壞變性,凸出皮膚色紅或暗紅伴癢或刺痛,部分有明顯向外延伸的毛細血管,飲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後癥狀有加重傾向。

  診斷標準

  (1)病程超過9個月而無自發消退征象。

  (2)皮膚損害超過原有損傷范圍並向周圍正常皮膚侵犯。

  (3)以前作過手術切除或冷凍、激光、激素封閉或放療等而又復發者。

  常見於青壯年,兩性均可累及。前胸、上背和上臂等處為好發部位,有時也見於臀部,女性病人還可見於穿耳環處。皮損表現為境界清楚、高出於皮面的瘢痕性斑塊、結節甚至腫塊,形狀可不規則,有時邊緣呈蟹足狀向外擴展。皮損在增生期常呈紅色,表面可有毛細血管擴張,以後顏色可轉暗,靜止期的皮損甚至可接近正常膚色。有時較大皮損邊緣區處於增生期而呈紅色,但皮損中央因處於靜止期而顏色接近正常膚色。病人常自覺癢痛,因局部摩擦、壓迫或氣候變化等因素也可產生刺癢或刺痛感。有些病人皮損局部過度敏感,即使輕微刺激也引起明顯不適感(圖2)。

  

  1.診斷步驟

  (1)詢問病史:是鑒別瘢痕增生與瘢痕疙瘩,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正確判斷預後轉歸的第一步。采取病史包括:

  ①病因:瘢痕形成的病因必須記錄在案。其中對分類診斷和治療有指導意義的主要病因有:火焰燒傷、化學燒傷、熱壓傷、車禍傷、刀傷及其他外傷、手術、美容術等醫源性損傷、預防接種、異物埋入、皮膚感染性疾病、蟲咬、痤瘡、以及原因不明的損害。

  不同病因所造成的創面瘢痕,其臨床特征和病理特征不盡相同,轉歸和預後也不相同,則診斷和分類也就有所不同。比如:深Ⅱ度燒傷和化學性燒傷易形成增生性瘢痕,痤瘡既可形成凹陷性瘢痕,也可因反復感染造成增生性瘢痕,蟲咬或不明原因形成的瘢痕很可能是瘢痕疙瘩。

  ②程度:各種病因形成的損傷程度應盡量問清楚,有可能時應索要受傷當時的病情記錄。燒傷、車禍傷及刀傷是常見的病因,但損傷程度不同,可形成不同類型的瘢痕。

  ③時間:何時受傷,瘢痕形成後至今有多長時間。時間概念有助於分析瘢痕處於何時期,便於選擇手術時機。

  ④治療與否:傷初有否治療,瘢痕形成後有否治療,給予何治療。就診前的治療情況既有助於分析判斷傷情和瘢痕情況,更有助於吸取前者的經驗,選擇治療方案。

  ⑤傷口愈合過程:受傷後的創面是自動愈合還是經換藥治療愈合,愈合過程是否順利,傷口自受傷到愈合形成瘢痕用瞭多長時間,傷口愈合後有否再次出現破潰,反復破潰多少次,間隔時間,每次破潰如何愈合,持續多長時間。

  傷口愈合過程順利與否,有助於瘢痕診斷分類,預後判斷。初次創面愈合時間長短也有助分析推測創面損傷的深淺程度,如創面1周內愈合,損傷可能是淺Ⅱ度燒傷、皮膚擦傷;創面2~3周內愈合,損傷可能是深Ⅱ度燒傷;創面3周以上愈合,一般是Ⅲ度燒傷,皮膚全層受損。

  ⑥有無並發感染:傷口有無並發感染直接影響到創面的深度,形成瘢痕的性質、類型。傷口感染後的瘢痕多為增生性瘢痕。

  ⑦有無癢痛癥狀:大部分瘢痕無癢痛癥狀,增生性瘢痕的增生期和疼痛性瘢痕具有癢痛癥狀,癢痛不一定同時存在。

  ⑧功能影響:瘢痕形成後是否直接影響到肢體關節活動,瘢痕所在的器官是否受累。如手背瘢痕有無造成掌指關節屈曲受限、不能握拳,口周或唇部瘢痕有無造成小口畸形、張口困難,或唇外翻、流涎等。

  ⑨進展及變化:自瘢痕形成至求診時,瘢痕的顏色、厚度、硬度、大小、痛癢感覺及功能等方面有何變化。

  ⑩身體其他部位:瞭解有無瘢痕及其有關情況。避免診斷上遺漏,保證治療方案的完整性、現實性。

  ⑪傢族史:患者親屬中有無瘢痕或有無相似的瘢痕。

  ⑫治療要求:患者對治療要求是什麼,手術效果的期望值多高,患者的求治心態是否客觀、通達,求醫的動機、目的等均應瞭解清楚並記錄在案。

  (2)專科檢查:查體包括全身體格檢查和局部瘢痕專科檢查,全身檢查本章不贅述,瘢痕專科檢查應抓住下述要點:

  ①部位:瘢痕所在的部位一定要以解剖部位為準,準確記錄。如“左側上眼瞼瞼緣中部瘢痕”。

  ②數目:單個或多個瘢痕。有時一個瘢痕同時發生在相鄰的幾個器官,累及范圍不同,累及深度也不同,這些均應詳盡準確地檢查並記錄在案。

  ③形狀:瘢痕形態可以是條狀、圓形、卵圓形、三角形、或不規則形,可以是扁平、凹陷或隆起增生。

  ④面積:瘢痕面積的大小應以平面圖數據記錄。以cm2計,如片狀瘢痕記錄:長×寬;圓形瘢痕記錄:直徑長。

  病損的范圍除以面積計算記錄外,尚應註意瘢痕面積是否超過原損傷范圍,超過者應考慮瘢痕疙瘩,這有助於瘢痕的鑒別診斷。

  ⑤厚度:瘢痕的厚度可以測量、檢測並以cm記錄下來,亦可用薄、厚、稍厚、平坦、菲薄等用語描述。

  ⑥硬度:瘢痕的質地可同周圍皮膚或稍硬於正常皮膚;韌,硬,堅硬,要註意其韌硬度的差別。

  ⑦移動度:瘢痕與周邊、基底組織的關系是否緊密,基底可否移動,移動度大小。這些對瘢痕的診斷和手術時機的選擇意義較大。

  ⑧顏色:瘢痕表面可呈鮮紅、紫紅、粉紅、略紅、深紫、褐色、瓷白、接近皮膚顏色等顏色,表面還可有毛細血管擴張。

  ⑨攣縮情況:瘢痕組織都具有攣縮特性,但並非都能導致攣縮畸形,攣縮畸形可以造成瘢痕自身皺縮不平,板硬,移動度差,也可以造成鄰近器官牽拉變形。

  ⑩繼發畸形:瘢痕組織除自身形態醜陋外,因其攣縮作用的持續存在,還可以造成周圍器官的繼發畸形。如眼瞼外翻、唇外翻、頦胸粘連、爪形手等。

  ⑪功能障礙:有些瘢痕可以造成自身器官或關節功能活動障礙。如蹼狀瘢痕和攣縮性瘢痕。

  ⑫並發畸形:傷口與瘢痕並發存在的畸形。如燒傷後耳、鼻、眉毛、眼瞼等器官缺損。

  ⑬瘢痕周圍侵蝕現象:在瘢痕體邊緣有無向周圍正常皮膚侵蝕、擴展的紅色或暗紅色伸延部分,有的形如蟹足。此現象是鑒定瘢痕疙瘩的一條重要體征。

  ⑭潰瘍氣味:不穩定性瘢痕可以出現潰瘍,但若潰瘍的氣味呈惡臭時應高度懷疑是否存在瘢痕惡變、或皮膚其他惡性腫瘤。

  (3)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瘢痕病理組織學是鑒別瘢痕分類診斷和鑒別瘢痕與惡性腫瘤診斷的可靠依據,其意義遠大於其他檢查。血清和尿中羥脯氨酸含量是觀察瘢痕增生程度和動態觀察的參考指標。

  (4)圖像記錄:由於一些瘢痕呈不規則形態,準確描述很困難,故圖像資料的留取更顯重要。圖像資料最多通過照相機攝取。攝像機、電腦攝像均有應用。

  圖像留取主要是手術前後或治療前後對比,故應註意大小比例和亮度、背景的一致性。

  2.診斷標準 符合下列任何1條或1條以上者可明確診斷。

  (1)皮膚損害超過原有損傷范圍並向周圍正常皮膚侵犯。

  (2)病程超過9個月而無自發消退征象。

  (3)以前作過手術切除而又復發者。

  3.瘢痕嚴重程度的判斷(表1)。

  


飲食保健

瘢痕疙瘩吃什麼好?

  瘢痕疙瘩的食療

  1.玻璃核桃仁

  主治:須發早白易脫落,容顏易老。

  配方:核桃仁250克。白糖、生油。

  用法:炒鍋放生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核桃仁炸至漂起時撈出。鍋內留少量底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白糖攪炒,待糖溶化起小泡時倒入核桃仁,顛翻拌勻,使糖勻佈核桃仁上即成而食之。

  2.木耳芝麻飲

  主治:須發早白。

  配方:黑木耳5克,黑芝麻10克,白糖30克。

  用法:將黑木耳用溫水泡發2小時,去蒂,撕瓣。黑芝麻炒香。再將黑木耳、黑芝麻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置中火煎熬1小時,潷出汁液;再加水煎熬,將兩次煎液合並,放入白糖拌勻即成。

  3.琥珀蓮子

  主治:早衰發白,體力不支。

  配方:蓮子300克,桂圓肉100克。冰糖、糖桂花。

  用法:放清水先將蓮子燒沸,改為小火燉約30分鐘撈出待用。用一顆桂圓肉包一粒蓮子仁,放入砂鍋內加冰糖燒沸,改小火燉至熟爛,倒入糖桂花即成。

  4.淮苭芝麻糊

  主治:病後體弱,須發早白。

  配方:淮山苭15克,黑芝麻、冰糖各120克,玫瑰糖6克,鮮牛奶200克,粳米60克。

  用法:將粳米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瀝幹,淮山苭切成小顆粒,黑芝麻炒香,將以上三物放入盆中,加水和鮮牛奶拌勻,磨碎後濾出細茸待用,鍋中加入清水、冰糖,溶化過濾,燒開後將粳米、山苭、芝麻3味的漿汁慢慢倒入鍋內,加入玫瑰糖,不斷攪拌成糊,熟後起鍋即成,可供早晚餐食。

  5.烏發潤腸芝麻粥

  主治:須發早白,腸燥便秘等癥。

  配方:黑芝麻、黑豆各10各,黑米100克。

  用法:煮成粥。

  按註:一方用黑芝麻煮粥食之。

  6.羊骨肉粥

  主治:白發。

  配方:羊骨、羊肉適量,黑芝麻,核桃仁、黑豆各5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將黑芝麻、核桃仁、黑豆研成細末,羊骨、肉加水煮粥,取粥1/3煮粥,兌入苭末,粥將熟時,可調入調料服食。常年服用,必有益處。

  7.桑椹膏

  主治:頭發早白。

  配方:桑椹20克。

  用法:桑椹加水煎服,或熬膏用。

  按註:一方加枸杞子更效。

  8.蓮百燉豬肉

  主治:人身易老,須發早白。

  配方:蓮子30克,百合30克,瘦豬肉250克。料酒、精鹽、味精、蔥段、薑片、豬油適量。

  用法:豬肉洗凈,焯去血水,切塊。燒熱鍋加入豬油,煸香蔥薑,加入肉塊煸炒,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幹。加入清水、精鹽、味精、蓮子、百合燒沸,撇去浮沫,改為小火燉燒至肉熟爛,揀去蔥薑即可出鍋。作菜肴食用。

  9.補益海參

  主治:腎虛衰老、發白、陽萎、滑精。

  配方:海參15克,小茴香6克,薑汁適量。

  用法:海參在溫水中泡漲發軟後撈出,用開水氽一下,放入鍋內,加清水,放茴香,用文火煨燉至爛熟,加薑汁拌和,分次服食。

  10.麻仁耐老方

  主治:須發早白,未老先衰。

  配方:麻子仁500克,白羊脂150克,蜜蠟200克,白蜜100克。

  用法:將4味原料放入瓦缽或瓷盆中杵爛,調勻,上籠蒸熟即成,可多次分食。

  11.烏龍牛肉粥

  主治:發白體弱。

  配方:牛肉250克,烏豆150克,龍眼肉30克,紅棗10粒,熟竹筍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用法:作傢常烹調成菜肴食用。

  按註:一方加何首烏。

  12.黑芝麻粥

  主治:白發。

  配方:黑芝麻150克,山苭20克,玫瑰糖10克,鮮牛奶250克,冰糖50克,粳米50~100克。

  用法:山苭切碎,黑芝麻炒焦,粳米浸泡2小時,撈出瀝水。3種原料均放入盆中。然後放奶,加水攪勻,磨碎,濾出細茸待用。冰糖入鍋,加水燒開時慢慢倒入芝麻水,加進玫瑰糖,攪拌成糊,加熱煮熟成粥,每日服2次。

  13.芝麻扁豆粥

  主治:白發。

  配方:黑芝麻10克,扁豆50克,核桃仁5克,白糖適量,豬油50克,粳米50~100克。

  用法:扁豆沸水煮半小時,撈出留豆去皮,黑芝麻炒焦研細,同核桃仁一起與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適量,再煮片刻即可服用。

  14.烏發糖

  主治:白發脫發,脂溢性脫發,斑脫。

  配方: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紅砂糖500克。

  用法:紅砂糖入鍋加水煮成糊狀,再加入炒香的芝麻、核桃仁,攪勻熄火,倒入瓷盤中攤平、晾涼,切成小塊,隨時可吃。

  按註:一方加桑椹子,其效更佳,一方煮成核桃粥或黑芝麻粥食用也可。

  15.首烏雞蛋粥

  主治:禿發,白發。

  配方:何首烏60克,雞蛋兩個。

  用法:加水同煮,雞蛋煮熟去殼再煮片刻後,吃蛋飲粥。

  16.酥蜜粥

  主治:頭發枯黃,皮膚粗糙。

  配方:粳米100克,酥油20~30克,蜂蜜15克。

  用法:先將粳米加水煮粥,沸後加入酥油、蜂蜜,文火煮成粥即可。

  17.桑仁粥

  主治:須發早白。

  配方:桑仁20~30克,(新鮮者40~60克),糯米100克。

  用法:先將桑仁浸泡洗凈,加糯米,入砂鍋,文火煮粥。粥熟後加蜂蜜和冰糖少量,再稍煮使糖溶後即可食用。

  按註:一方單用桑仁,加冰糖熬成膏服用。

  瘢痕疙瘩患者吃什麼好?

  飲食一定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類食物,尤其是海帶可以多吃、常吃。

  瘢痕疙瘩患者不適宜吃什麼?

  盡量少吃油膩食物和甜食,降低油脂分泌,可以減少毛孔阻塞幾率,防止皮膚感染。

  柑橘類食物要完全禁食,因此類食物可以明顯刺激瘢痕產生瘙癢。屬於中醫的發物,也要忌口。如鮮筍類、牛羊肉,鯉魚,蟹類等等。其它辛辣食品,酒類也是屬於忌口范圍。還有一些不同的食忌,譬如南瓜、海鮮、大蒜、葡萄、雞肉等等也是屬於忌口的,但是本人以為隻要你食用某些食品後,身上的瘢痕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應該就不屬於忌口的范圍。當然由於個人體質的不同,可能出現的反應也會不同,如果你食用某些食物之後,瘢痕反應很強烈的話,即便是海帶,也是要忌口的。


護理

瘢痕疙瘩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期間要配合,瘢痕疙瘩患者的註意事項是犯物發物要記清,莫吃雞魚牛羊肉,辣椒大蒜和酒精,豬肉可以隨便吃,母豬頭蹄不能用,南瓜橘子和葡萄,吃瞭痛癢會更重,激光手術不要做,禁忌封閉和冷凍,常吃海帶有好處,以上所述要記清,開始搽藥次數少,適應以後慢慢增,色黃結痂屬正常,切莫燥急用手動,要讓結痂自然落,疙瘩平復去頑癥,隻要堅持配合好,保你一生樂無窮。 凡是疤痕疙瘩患者不論正在治療還是未治療均應註意飲食宜忌,因為某些食物能刺激疤痕疙瘩增生得更快,而某些食物(如海帶、海澡)可使之趨於穩定狀態。

  1、平時盡量減少對患處的機械、化學、熱力的刺激;

  2、內衣最好穿純棉制品;

  3、盡量避免反復牽拉、磨擦、潰破、感染的發生。


治療

瘢痕疙瘩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造成瘢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燒燙傷、外傷、創傷、痤瘡(青春痘)、打耳孔、打預防針,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它的預防措施主要在於瘢痕形成前、形成間尚未成熟階段,主要目的是盡量去除各種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減少瘢痕的生長,預防瘢痕對機體造成的各種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時註意盡量減少對患處的機械、化學、熱力的刺激,避免反復牽拉、摩擦潰破,感染的發生。平時註意防止創傷、燒燙傷、打耳孔、紋眉線等以免損傷真皮,特別是免役功能差的部位,如胸前,肩背等處。平時常吃含堿類食物如海帶......等。因為這些食物長期食用有改善其瘢痕體質的功能。治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後極易復發,而且較原有瘢痕范圍更加增大。

  術前準備:1受術者與醫生應作全面深入的術前交談瞭解手術的大小步驟痛苦程度恢復的快慢可能達到的效果;可能存在的風險;醫生應瞭解患者面部的情況手術的動機對手術的期望是否符合實際等

  2身體健康狀況的檢查:除外可能存在的心肺肝血液等內科疾病 既往的手術史用藥史過敏史等

  3手術前一周停止飲酒停用阿司匹林維生素E及其他擴血管藥物

  4術前3天每天洗頭一次;術前一夜可適當服用安眠藥物術前半小時酌情應用鎮靜止痛藥;根據麻醉術式決定是否需要禁食。

保健品查詢瘢痕疙瘩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療法 治療原則為活血化瘀、軟堅化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中藥治療:黨參、生黃芪、蟬蛻、地龍、炒山甲、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天花粉、丹參、乳香、沒藥、秦艽、益母草、羌活、夏枯草、玄參、鬱金、陳皮、川芎等。其他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小金丹、散結靈、癭瘤丸等。

  中醫內服起效慢、用藥時間長,病人常難於堅持。

  外用制劑驗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①黑佈膏:老黑醋250ml,五倍子(研末)86~100g,蜈蚣1條,冰片0.3g,蜂蜜10~18g混勻攤於黑佈上外敷,3~5天更換1次。

  ②鴉膽子軟膏:鴉膽子仁研碎如泥加入凡士林中配制成20%~30%的軟膏外用,每2~4天換藥1次。

  ③瘢痕軟化止癢膏:五倍子、威靈仙、丹皮、澤蘭、薄荷腦、冰片、樟腦、水楊酸甲酯(冬青油)、二甲亞砜等配成軟膏或硬膏外用,2~4天更換1次。

  偏方:

  1.陳醋250克、五倍子90克、蜈蚣一條、蜂蜜20克、冰片0.6克。用砂鍋將醋上火熬30分鐘,加入蜂蜜熬至沸騰後將五倍子粉用篩子慢慢篩入,邊篩邊順同一方向攪,全部篩入後用文火熬成膏狀,離火加入蜈蚣粉和冰片攪勻既成,裝入玻璃器中。用時將藥膏均勻塗在厚佈上貼患處(不可用金屬用具,以免造成色素)。此膏具有破瘀軟堅之功效,但患者不可求治心切,一定要耐心使用才可見效,不可頻繁用藥膏(這樣反而會效果差),隔2~3天換藥一次效佳。

  2.黑醋500克,五倍子160克,金頭蜈蚣2條研末,冰片1克,蜂蜜50克。用沙鍋將黑醋、蜂蜜煮沸,再徐徐加入五倍子粉,熬成藥膏,離火待溫,最後加入蜈蚣末及冰片粉攪拌均勻即可,收貯備用。用時將藥膏貼患處,2~3天換藥1次。

中藥材查詢瘢痕疙瘩西醫治療方法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應避免單純手術切除,下列方法可酌情選用。

  藥物治療:

  1.口服用藥:曲尼司特(tranilast)0.2g,3次/d,堅持用藥至少半年。該藥除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及前列腺素等,還可抑制成纖維細胞的膠原合成,因而可試用於瘢痕疙瘩的治療。因所需療程較長,患者常難以堅持。

  2.局部註射:

  ①皮質類固醇激素藥註射:曲安奈德(去炎松-A、曲安縮松、去炎舒松、去炎舒松-A、醋酸曲安縮松),是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的最有效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拮抗藥,適用於瘢痕面積在15cm2以內的病變。

  A.作用機制:皮質類固醇激素影響糖及蛋白質的代謝,加強糖原異生,使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加,從而抑制蛋白質合成,幹擾瞭膠原纖維增生過程。

  B.方法:用無針頭註射器對準瘢痕進行分點註射,每點可註入0.1ml,浸潤范圍直徑約0.5cm,間距0.5~1.0cm。治療條索狀瘢痕,需將註射器傾斜15°~20°。如沒有無針頭註射器,也可用普通5ml註射器安裝5號皮試針頭推註。初次註射阻力較大,甚至可有藥液漏出。第二次註射時推藥較容易。註射時藥液必須註入瘢痕內,以瘢痕表面變蒼白色為最佳。註意不可註入外圍正常皮膚及皮下組織內,以免引起組織萎縮和色素減退。曲安奈德每次的最大劑量120mg,每月重復一次,直至瘢痕組織變平變軟為止。

  部分病人隨訪1年以上如見輕度增生點,可繼續采用瘢痕內藥物註射,劑量根據瘢痕增生的范圍而定。對於局部註射引起疼痛不能耐受者,可在曲安奈德 10mg內加2%利多卡因0.8ml配制,以緩解局部痛感,也不影響療效。

  對於瘢痕面積大於15cm2者,可采用復方液外敷法或每次采用曲安奈德註射液2ml(80mg)、2%普魯卡因2ml、氟尿嘧啶註射液2ml(50mg),透明質酸酶l500u瘢痕內註射,1~2周註射1次,可註射3~15次。

  C.治療並發癥:藥物註射能較好地控制瘢痕疙瘩的復發,但存在不可避免的並發癥。女性病人可能出現月經不調,以月經量多、周期提前、淋漓不斷為多,停藥後一個月左右即可恢復正常。如持續時間過長可口服維生素K及雲南白藥,往往可收到滿意效果;皮下組織萎縮、色素減少與藥物註入瘢痕下正常組織內或藥量過大有關。如註射方法得當、不超量可以避免該癥。如出現上述表現,停藥後半年萎縮的皮下組織可復原,色素也可有所改觀;Cushing綜合征:十分罕見,曾有報道5000多例曲安奈德治療患者隻發現1例,其癥狀在停藥後減輕;其他方面,如部分病人長期使用該藥可出現輕度肥胖、毛發生長旺盛,男性患者可能出現陽痿等,曾有報道註射該藥可誘發活動性肺結核的發生。

  ②25%的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針 :有一定療效,但用藥後病人疼痛癥狀較明顯。

  ③維拉帕米(異搏定)針:已證實該藥在體外能抑制成纖維細胞膠原合成,初步用於臨床治療瘢痕增生已取得一定效果。

  ④幹擾素:幹擾素在體外能抑制結締組織中細胞外基質成分的合成,臨床用於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也取得一定療效。但單次用藥量較大,每次用量100萬U,須治療多次,所須費用較高。部分病人用藥後有發熱、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適。

  ⑤丹參註射液:有報道應用丹參註射液局部封閉治療瘢痕疙瘩取得一定療效。丹參除能改善局部微循環外,體外研究還證實其能抑制成纖維細胞的膠原合成。

  ⑥復方制劑:可將局麻藥物、曲安奈德與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針等體積混合,用於損害內註射。有時還在其中加入透明質酸酶。

  (3)局部塗擦:

  ①皮質類固醇激素復方液:對於瘢痕面積大於15cm2者,可采用曲安奈德為主的復方外用液治療。用曲安奈德 500mg、透明質酸酶1500u、月桂氮酮適量,加入生理鹽水500ml制成復方外用液。月桂氮酮是一種高效無毒、對皮膚黏膜無刺激的滲透促進劑。將消毒紗佈浸透藥液敷於患處,以彈力繃帶加壓固定,再用離子噴霧機噴霧患處。皮溫達37~39℃,每次10~20min,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臨床資料表明,治療24例(7~63歲),瘢痕面積1%~5%,有效率83.3%。

  ②外用20%矽油乳膏、0.05%維A酸乳膏、小牛血清提取物(素高捷療軟膏)治療瘢痕疙瘩也有一定療效,若與局部註射法配合使用效果更明顯。該法因作用緩慢,須堅持長時期使用方可能有效。

  物理療法:

  (1)音頻電:可部分或完全緩解自覺癥狀,使瘢痕不同程度的軟化、變平。

  (2)直流電離子導入:用浸有瘢痕軟化液的佈墊置於瘢痕處,通過直流感應電,將藥物離子導入瘢痕組織內。感應電流強度0.01~0.05mA/cm2,1次/d,每次30min,20天1療程。治療數個療程可顯效。

  瘢痕軟化液主要成份:秋水仙堿、去甲腎上腺素、二甲亞砜、蜈蚣、五倍子、銅錢草、紅花、紫草及甘草等。

  (3)冷凍治療:是利用0℃以下的低溫,冷凍破壞瘢痕組織,以達到治療瘢痕的目的。常用的冷凍源有二氧碳雪、氟利昂、液氮。利用他們超低溫性,使瘢痕處的細胞外部或內部結冰,細胞脫水皺縮,細胞內溶質濃度變化,導致病灶壞死、脫落。

  ①方法與反應:冷凍後,受凍組織首先發紅,凍區較周圍稍腫,出現可以忍受的疼痛,30min後局部出現水腫或水泡,24~72h發生組織壞死,結痂。2~3天痂皮開始發黑,7~10天壞死的瘢痕組織形成的幹痂脫落。如冷凍深度超過真皮層,創面2~4周才能愈合,愈合後一般不形成明顯瘢痕,這可能與成纖維細胞對冷凍有特別的耐受性有關。瘢痕組織經冷凍治療後組織發生變化,首先表現為瘢痕表皮及表皮下瘢痕組織的退化、變性和壞死;新的肉芽組織逐漸形成;周圍正常表皮細胞在肉芽創面上自外向內匍行融合,閉合創面。

  (4)光化療:用10%竹紅菌素軟膏塗至瘢痕疙瘩,以400W照明熒光汞燈照射30min,1次/d,30次為1療程。顯效率56.68%,總有效率99%。

  (5)表淺X線照射治療:1906年De Beurman和Gorgerot首先報道放射治療瘢痕疙瘩。1942年Levitt及Gillies又報道瞭他們放射法治療瘢痕疙瘩的經驗。但到現在,對放射治療瘢痕疙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是人們爭論的課題。

  ①適應證:病理診斷確診為瘢痕疙瘩,重復手術無效者;損害內藥物註射治療失效者。

  ②劑量與時機:總量從800 rads至1500 rads不等,也有用到1800 rads的報道,一般分3~4次給予。手術至放射開始時間最短幾小時,最長2個月。但從目前報道多傾向於切除後早期放療。放療愈早,復發率越低,超過5天療效下降。

  (6)壓迫療法:以超過毛細血管固有內壓(約24mmHg)的力量持續作用於瘢痕局部,使之生長抑制的方法。

  ①適應證:面積較大的增生性瘢痕;不適於放療、局部藥物治療的瘢痕增生者;瘢痕疙瘩切除後,或局部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後的輔助治療,可以降低復發率及減少放療或註藥的劑量。

  ②方法:用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及含88%以上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的長鏈聚合體纖維組成的珠羅紗立體織物制成彈力服、面罩、背心、短褲等。也可根據加壓部位,量體裁剪相應的織物分別在其邊緣裝以尼龍搭扣鑲壓在瘢痕部位。

  A.時機:創面愈合的早期,肉芽或深度燒傷的創面愈合後尚未形成瘢痕增生之前即開始加壓治療。

  B.壓力:要適度。有人認為壓力在2.1~2.4kg就足以控制或減輕瘢痕增生。亦有人認為在不影響肢體遠端血運及病人可以耐受情況下,越緊越好。通常加壓治療的內層壓力控制在1.33~3.33kPa,低於此壓力治療效果不明顯,高於3.33 kPa則有造成靜脈回流受阻,可出現嚴重的並發癥。

  C.持續治療:連續加壓每天24h不間斷,清洗瘢痕處皮膚及更換襯墊物時,一次時間以不超過30min為宜。3~6個月後,增生瘢痕趨於變平,局部充血減輕,8~10個月後瘢痕局部變平、軟化、紅色消退、顏色轉白,可終止加壓。

  ④療效觀察:加壓兩周後患者感覺瘢痕癢、痛感明顯減輕;1個月後瘢痕開始平坦,此時解除壓迫瘢痕仍會復發,如繼續堅持3~6月後,瘢痕充血消失,局部由暗紅色轉變為淺紅色,隆起明顯變平、變軟,痛癢感消失,8~10個月後即可停止壓迫治療。此時瘢痕變平、軟化、顏色淺淡、功能(受瘢痕牽拉、限制的關節或功能部位)改進。

  組織觀察可見血管成分減少,管腔萎縮,血液成分減少,造成局部組織內二氧化碳分壓上升,氧分壓下降。電鏡下觀察,呈旋渦狀的膠原纖維束拉直,開始排列有序,纏繞成繩索狀的膠原纖維松解成單束,呈平行排列,成纖維細胞與成肌纖維細胞減少。在缺氧狀態下,線粒體的功能減退甚至消退,並發生形態改變導致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受到障礙,以至發生變性、壞死、合成膠原纖維和基質的功能降低,使瘢痕軟化變平。

  矽凝膠(silicotic gel)外貼療法:近年發展起來的已被證實行之有效的無創性治療方法。因矽凝膠對人體皮膚無毒性、無刺激性,無抗原性,醫療成本低,故臨床應用十分廣泛。

  (1)治療機制:矽凝膠膜的伸展性與人體皮膚的伸展性相近,水蒸氣的通透性為人體皮膚的一半,當除去矽凝膠後。皮膚水蒸發速度顯著增加,然而矽凝膠膜下皮膚表面濕度與正常皮膚表面基本相同,也就是說矽凝膠膜的應用使瘢痕表面皮膚角質層儲存水分,這也與Sawade和Sone報道密閉式敷貼較開放式敷貼效果顯著的結果相吻合,有助於瘢痕疙瘩的軟化吸收。將矽凝膠放在濾紙上靜置24h,發現濾紙上有小的油狀物,並證實為矽油,說明矽凝膠中不斷有矽油釋放,這可能是矽凝膠治療作用的基礎之一。

  (2)方法:用繃帶、低敏黏性膠帶、彈性繃帶或彈性制服等固定矽凝膠膜於瘢痕處,每天保持12h以上,治療後用溫水清洗瘢痕表面。矽凝膠膜清潔後反復使用,總療程在2個月以上。

  (3)觀察指標:

  ①瘢痕質地、顏色及厚度:瘢痕質地變軟,通常發生在治療幾周後;顏色及厚度在2~3個月後以緩慢的速度改變,直至顏色變白,厚度減低。

  ②主觀癥狀:隨著瘢痕的改善,瘙癢、疼痛等癥狀大多隨之消失。也有些瘢痕,病人本無不適,應用矽凝膠後感到局部瘙癢,這多由於局部不潔引起,每天清洗矽凝膠膜即可緩解。

  (4)效果:經矽凝膠膜治療後瘢痕患者的主觀癥狀減輕或消失;瘢痕表面平坦,顏色變淺,攣縮松解。關節活動恢復,伸展性增加。病理鏡檢顯示瘢痕變薄,無異物反應,高倍鏡下血管數目及纖維母細胞數量無明顯的區別,瘢痕組織內無矽凝膠存在。

  手術治療:單純手術切除瘢痕疙瘩後復發率極高,應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常用方法:

  (1)分期切除縫合:分期切除是在瘢痕面積較寬不能一次將瘢痕全部切除,或勉強切除,切口縫合有明顯張力的情況下采用的分兩次或數次將瘢痕全部切除的手術方法。手術要點為:

  ①第1期手術時要在瘢痕范圍內進行梭形切除後行直接拉攏縫合;

  ②無論分幾次手術,除最後一次全部切除瘢痕外,其間的切除均在瘢痕內進行;

  ③每次手術間隔3個月或半年。

  (2)瘢痕內切除縫合:切除瘢痕時不將瘢痕全部切除,切口限於瘢痕內,不外延到正常皮膚,留下瘢痕邊緣的部分組織縫合,這種手術方法稱瘢痕內切除。此手術不刺激切口膠原組織合成,可降低瘢痕復發率,即使出現復發,也不會超過原來的瘢痕損傷范圍。適用於瘢痕疙瘩或嚴重的增生性瘢痕的手術切除。

  聯合治療:

  (1)液氮冷凍加藥物註射法:經液氮冷凍皮損2次,凍融後立即註射曲安奈德針,以後酌情每周行損害內註射。

  (2)手術切除加放射治療和(或)藥物治療:由於單純手術切除瘢痕疙瘩後復發率極高,現一般采用手術切除後加放射治療和(或)配合皮損內註射皮質類固醇等藥物,以降低復發率。

  放療一般總劑量為10~20Gy,每次1~2Gy,每周2次。須註意放射治療可引起皮膚色素變化、放射性皮炎和誘發皮膚腫瘤。此外,也可用同位素32P專用敷貼劑治療瘢痕疙瘩按每平方厘米(37~74)×104Bq(10~20μCi)計算出每次使用劑量。

  .新發較柔軟的瘢痕,可單純用淺層X線治療,亦可用糖皮質激素病損內局部註射,32P、90Sr敷貼或冷凍治療。對病期較久、瘢痕較硬者,宜先予手術切除,待拆線後傷口無感染時,即可開始放射治療。

  大面積的瘢痕可用音頻電療,有止癢、鎮痛、減輕紅腫、恢復功能的效果。如音頻電療無效,需要等1~2年後再考慮手術切除、整形,術後宜早日進行音頻電療或放射治療,以預防瘢痕的復發。

  瘢痕體質的人,身上的疤痕疙瘩可能是小的時候造成的,由於是瘢痕體質,所以每次創傷都會形成疤痕疙瘩,應該少做手術。

  預後:

  (1)局部組織萎縮:註射時應嚴格掌握層次,隻能將藥液註入到瘢痕疙瘩實體中,當將藥液註入到瘢痕實體中時,瘢痕會明顯膨隆呈蒼白色,表面呈橘皮樣外觀。當藥液開始向周圍組織浸潤時應及時停止加壓,拔出針頭。拔針時應先將註射器減壓,否則易使藥液噴於體外。

  (2)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脫失:避免藥物浸潤到正常組織中,對瘢痕部位的色素異常可手術切除。

  (3)病灶周圍毛細血管擴張:預防方法是註射時準確掌握藥物的浸潤范圍,勿侵犯正常皮膚,此外,註射藥物後配合矽膠膜外貼密封瘢痕及周圍組織可防止毛細血管增生,並能使已擴張的血管逐漸閉合。

  (4)生理機能失調:此時應及時停藥。激素類藥物的這類副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停藥後1-2個月內月經會完全恢復正常,個別患者需到婦科對癥處理。在停藥期間應改用非激素類藥物繼續註射。國內劉文閣曾經報道采用抗組胺藥苯海拉明為主藥代替曲安縮松治療瘢痕疙瘩療效顯著,且副作用甚小。對於不適於註射激素類藥物的6歲以下兒童和月經紊亂或正處於哺乳、妊娠期的女性患者尤為適用。

  (5)局部組織壞死:單次註射劑量不應超過80噸,而且濃度也不宜過大,曲安萘德與2%利多卡因之比以1:1-3為宜。

  (6)皮損擴大: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方法。

  (7)皮下藥物顆粒沉積鈣化灶形成:若註射的層次過淺,隨著瘢痕的萎縮變薄會逐漸暴露出來而形成條索狀或點狀的白色鈣化灶,影響局部美觀,此鈣化灶會通過身體的排異反應逐漸清除,也可通過手術方式剔除。

  (8)過敏反應:普魯卡因有致敏性,可改用利多卡因。並根據過敏程度口服或靜脈應用抗過敏藥。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瘢痕疙瘩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瘢痕疙瘩應該做哪些檢查?

  1.組織病理檢查 示成纖維細胞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如膠原、纖連蛋白的合成增加。

  2.羥脯氨酸測定 羥脯氨酸為膠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羥脯氨酸在血漿中以遊離、肽結合及蛋白結合3種形式存在,遊離和肽結合的羥脯氨酸是膠原的代謝產物,經尿排出的羥脯氨酸5%是以遊離形式存在的,血清和尿中羥脯氨酸含量與瘢痕面積有關。

  1.瘢痕硬度測定 采用工業用刻度指示儀,對之進行改裝:首先制成12mm直徑的不銹鋼圓套,固定於指示儀測定軸,作為硬度計基座,測定軸伸出基座5mm。其次為使指示儀的彈性與瘢痕硬度相匹配,把指示儀內部彈簧更換為另一個彈性較大的彈簧,使彈簧的伸縮運動帶動指針的轉動。

  測定時,把硬度計垂直置於待測皮膚或瘢痕上,靠硬度計自身重量壓縮彈簧,被測定組織表面的硬度不同,測定軸回縮長度出現差異,儀表上顯示數據也不一樣,分別測定3次,計算平均數,並將讀數換算為瘢痕硬度(按公式計算壓強),單位為N/mm2。

  2.B型超聲瘢痕厚度測定 由於瘢痕生長於體表,如果B超的探頭直接與之接觸,在測量上就有困難,所以在測定時必須在測定部位與探頭之間加一個水袋,使被測畫面移往視屏中間,再將“×”標記分別移動至皮膚或瘢痕的上、下界,其間的距離即為瘢痕的厚度。但在測量時必須註意:

  (1)測定切除或治療前瘢痕的厚度。

  (2)治療一段時間後,瘢痕厚度改變否。

  (3)切除前瘢痕厚度與周圍皮膚的厚度比較。

  (4)最好有對稱部位瘢痕厚度比較。

  (5)在測定時,最好固定一位醫師操作,以盡量減少人為的誤差。

  3.瘢痕表面溫度測定 由於早期瘢痕組織內新生毛細血管較多,甚至可見到絲狀擴張的毛細血管,隨著瘢痕的成熟及消散,其內的毛細血管逐漸閉塞,這一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改變,揭示瘢痕組織內血循環的改變,亦影響到瘢痕表面的溫度。采用半導體溫度儀或紅外線溫度掃描儀均可測定瘢痕表面的溫度。但在測定時必須註意:

  (1)測定前,病人必須休息半小時。

  (2)環境安靜,無風,室溫控制在一定范圍。

  (3)同時測定瘢痕及其旁邊正常皮膚溫度,如有對稱的部位瘢痕進行對照比較最好。

  (4)治療前及治療後定時測定(環境條件相同),觀察其動態變化。

  4.經皮氧分壓測定 研究表明在壓力治療的增生性瘢痕中,當臨床瘢痕緩解、氧分壓上升到正常的80%以上時去除壓力,增生性瘢痕不再復發,氧分壓的升高與臨床觀察到的瘢痕緩解及超聲測定結果相一致,認為經皮氧分壓測定可作為瘢痕治療效果的穩定可靠的指標。

  5.血管熱刺激舒張指數測定 正常皮膚血管在熱因子刺激時明顯擴張,而瘢痕增生期血管因缺乏神經支配及特殊結構特征,在熱刺激時無明顯擴張,熱刺激舒張指數下降,隨著瘢痕成熟過程,熱刺激舒張指數升高。此方法也可作為瘢痕情況評估的標準之一。


鑑別

瘢痕疙瘩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註意與肥厚性瘢痕進行區別,早期二者無法鑒別,但在程度上存在明顯差異,肥厚性瘢痕表現為結締組織顯著增殖和透明變性而形成的過度增長,一般在受創後3-4周內發生,此時瘢痕隆起增厚,形成一境界清楚的斑塊,淡紅色或紅色,有細小毛細血管擴張,以後持續或間斷生長數月至數年,形成不規則外觀,有時如蟹足狀,常生長數月後即停止發展,潮紅消退,仍有自然退變的可能,另外退變期其纖維束可融合皺縮且出現彈性纖維。

  1.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 又稱肥厚性瘢痕或增殖性瘢痕,在組織病理學上與瘢痕疙瘩並無質的不同,僅為程度的差異,故這兩種病變的區別主要是依靠臨床表現和其他實驗室檢查(表2)。

  

  早期的瘢痕疙瘩與增生性瘢痕在臨床特征和病理表現上均難以區別,應註意遵循以下的原則:對可疑病人,應詳細詢問病史,包括致病原因、演變過程、局部刺激因素、對各種治療的反應,作出排除或肯定瘢痕疙瘩的診斷。

  2.有時還須與皮膚纖維瘤、瘢痕性肉樣瘤病等鑒別,組織病理檢查有助明確診斷。


並發症

瘢痕疙瘩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瘢痕疙瘩在體表除瞭影響美觀外,並無其它並發癥及不良影響。瘢痕疙瘩是一種結締組織增生癥,在中醫上稱為蟹足腫或巨痕癥,它表現為隆出正常皮膚,形狀不一,色紅質硬的良性腫塊。

  1.瘢痕表面浸漬 多發生於彈力帶固定或未成熟的瘢痕,由於摩擦所致。可縮短配戴時間加以避免。也提示最好在創面愈合後6~8周開始治療,不宜太遲。

  2.汗疹 多由於局部不潔所致。可有奇癢癥狀,清潔局部及矽凝膠膜後消失,不影響繼續治療。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瘢痕疙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