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生產和使用重鉻酸鹽,鉻電鍍的產品,接觸酸性鍍鉻的黃褐色細霧散佈空氣,致敏引起皮炎。
(二)發病機制
鉻對人的危害主要發生在鉻電鍍及生產和使用重鉻酸鹽的操作過程中。酸性鍍鉻用濃鉻酸作鍍液,電鍍時電極上可產生氫和氧,並將鉻酸帶出,成黃褐色細霧散佈於空氣中。制備重鉻酸鹽以及在鞣革或化工工業中用此鹽類時可接觸其粉末。膠版印刷中常使用含有鉻酸的液體擦機件。使用含鉻電焊棒時,可能產生含鉻量很高的煙塵。水泥中含有微量鉻,亦常為引起皮炎的原因。三價鉻化合物(如Cr2O3)與金屬鉻均尚未見引起工業中毒或皮膚反應的報道,三價鉻不易在胃腸道內被吸收,在皮膚表層易與蛋白質結合成為穩定的絡合物,因而不引起皮炎或潰瘍。六價鉻化合物是主要的致病物質,在高濃度時是一劇烈的氧化劑,具有明顯的局部刺激作用和腐蝕作用,並能通過皮膚吸收。重鉻酸鹽類較鉻酸鹽類強烈,而前者中又以鈉鹽的毒性最大。六價鉻化合物在低濃度時,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致敏物質,有報道接觸僅含有0.08%鉻的溶液即可引起皮炎。
1.皮膚損害
(1)接觸性皮炎:在楊國亮等調查的電鍍廠534名工人中僅發現少數患者。國內有關的幾篇報道,其皮炎發生率不一,有的高達29.3%。本作者於1980年在2傢電鍍廠調查發現鉻電鍍工人中皮炎發生率為15.1%(29/192)。皮損多見於手背和腕部,范圍大小不一,邊緣鮮明,以夏季較多見。鉻皮炎的一個特征性表現是如果存在高度敏感,即使離開工作崗位亦往往經久不愈。如果持久不愈或反復發作而形成濕疹樣變化時,病程可長達數年。鉻皮炎的診斷,皮膚斑貼試驗很重要,一般以0.5%~1.0%重鉻酸鹽水溶液做試驗。
(2)潰瘍:又稱鉻瘡(chrome ulcer),由鉻酸液直接濺到皮膚上所致。多見於手背、指背、前臂及足背等處,呈單個或多發。潰瘍為米粒至黃豆大小,邊緣鮮明,高起,呈圓形、不規則形或線形,上有幹燥的灰黑色痂,周圍無紅暈,往往被稱之為“雞眼型”潰瘍。當繼續接觸鉻酸,潰瘍可侵及其下組織,並伴疼痛,不易愈合。愈後形成瘢痕。根據我們在電鍍廠的調查,發現在潰瘍部位往往先有擦傷或破損史,爾後在傷害基礎上發生潰瘍;皮膚未受過損傷的不易發生潰瘍。
2.黏膜損害 主要是鼻黏膜,可發生卡他性炎癥、糜爛、萎縮,甚至鼻中隔穿孔。主要由於鉻酸霧及粉塵的刺激所致。據稱空氣中鉻酸濃度在0.0001~0.001 mg/L時,即可引起鼻黏膜改變。目前,由於防護措施的加強,鼻中隔穿孔已極少見,我們在1980年的調查中僅占7.4%(13/176人),且多屬有15~20年以上工齡的老工人,其損害均屬陳舊性。眼結膜炎及萎縮性咽炎目前亦已罕見。
3.全身癥狀 長期接觸鉻酸鹽的粉塵或霧,可出現頭痛、消瘦、貧血以及腎臟損害、支氣管哮喘等,但很少見。國外報道六價及三價鉻均有致癌作用,接觸鉻化物粉塵的工人患肺癌者較多,但國內尚未見報道。
生產和使用重鉻酸鹽,鉻電鍍的產品,接觸酸性鍍鉻的黃褐色細霧空氣等鉻接觸史。有相關臨床表現和皮損癥狀。
1.環境保護 三氧化鉻、鉻酸鹽、重鉻酸鹽的最高容許濃度為0.1mg/m3,建議為0.05mg/m3。采用有足夠控制風速的槽邊吸風裝置。
2.加強個人防護 如戴橡皮圍裙、手套、防護眼鏡、口罩,穿靴子等。有時可在工作前塗搽適當皮膚防護劑。比較簡單易行的方法是一旦接觸到鉻化物,立即用肥皂水洗凈,下班後用10%亞硫酸鈉溶液洗手,然後再用清水洗凈。亞硫酸鈉有還原作用,能使Cr6 變為Cr3 ,失去刺激作用。使用5%硫代硫酸鈉溶液也可收到同樣的效果。Samitz報道,維生素C是一種適用的抗鉻劑,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鉻酸或鉻酸鹽的有害反應。
如因工作不慎引起皮膚破損,即使極其輕微,也應立即塗上消毒液,並用橡皮膏保護之。
保健品查詢鉻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膚病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鉻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膚病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接觸性皮炎按一般原則對癥處理。鉻潰瘍可用10%亞硫酸氫鈉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滌,搽3%~5%二巰丙醇(BAL)或5%~10%依地酸(EDTA)軟膏。
(二)預後
長期接觸鉻酸鹽的粉塵或霧,可出現頭痛、消瘦、貧血以及腎臟損害、支氣管哮喘等,但很少見。國外報道六價及三價鉻均有致癌作用,接觸鉻化物粉塵的工人患肺癌者較多,但國內尚未見報道。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鉻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膚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長期接觸鉻酸鹽的粉塵或霧,可出現頭痛、消瘦、貧血以及腎臟損害、支氣管哮喘等,但很少見。國外報道六價及三價鉻均有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