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介紹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herpes simplex viral infection of newborn)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為雙股DNA病毒,可分為兩型,Ⅰ型主要引起唇、口周、齦及咽部皮膚黏膜皰疹;Ⅱ型引起生殖器皰疹。新生HSV感染多由Ⅱ型,偶由Ⅰ型所致。HSV具有能長期潛伏、反復發作及嗜神經組織的特點;全身性感染,多見於早產兒,病變累及多個器官,預後嚴重。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屬於皰疹病毒科a病毒亞科,病毒質粒大小約180納米。根據抗原性的差別目前把該病毒分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獲得,2型可從生殖器病灶分離到。感染是由於人與人的接觸。從發生後四個月到數年被感染的人數可達人口總數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種病毒,但在臨床僅有一部份發病。此病可分為:口唇性皰疹、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皮膚炎、陰部皰疹、卡波西病等,有時也是腦膜炎、腦炎的病因。口唇部皰疹一般較易診斷,同時因日曬、發熱等種種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復發。該病毒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雞等的動物培養細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對田鼠細胞等有轉化作用。還懷疑皰疹病毒與人類的宮頸癌有關。

  HSV具有典型皰疹病毒形態特征。根據生物化學、生物學、流行病學等分為兩個血清型,即HSV-1和HSV-2。二者基因組相似,序列有50%的同源性,通過DNA限制性內切酶分析來區分。HSV基因組大約152kb,34個基因,編碼70多個多肽(polypeptides)。特別是?基因編碼的晚期蛋白中有11種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K、gL、gM),有些功能較清楚。其中gB和gD與病毒吸附和穿入有關,是與細胞特異性受體相互作用的病毒配體分子。gD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的能力最強,可用於研制疫苗。gC是補體C3b―結合蛋白(complement C3b-binding protein)。gE是Fc受體,可與IgG的Fc端結合。gG為型特異性抗原,以此抗原能區別HSV-1(gG-1)和HSV-2(gG-2)。gH與病毒的釋放有關。  HSV對動物感染宿主范圍較廣。常用實驗動物為傢兔、豚鼠及小鼠等。HSV在多種細胞中能增殖,常用原代兔腎、人胚腎細胞以及地鼠腎等傳代細胞培養分離病毒。感染細胞很快出現明顯細胞病變,並出現嗜酸性核內包涵體。

  單純皰疹病毒在全球廣泛分佈,人群中感染極為普遍,潛伏和復發感染者較多。患者和帶毒者是該病的傳染源。病毒可通過皮膚、粘膜的直接接觸或性接觸途徑進入機體。典型的組織病理學變化是受感染細胞呈氣球樣變(balloon)、核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的形成等。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新生兒、兒童和成人,通常分為原發感染和復發感染。嬰兒可在妊娠期、分娩時及產後被感染,早期感染可致自然流產,或引起發育障礙、先天畸形;中期感染可致死產;產時感染為胎兒經產道時,頭皮、眼、皮膚、臍帶和呼吸道直接接觸而被感染;生後感染為接觸病毒攜帶者所致。

  (二)發病機制

  HSV首先在受染局部如口咽、結合膜及皮膚等增殖,病變可僅限於局部。病毒在細胞內復制,使受染細胞腫大,核內出現包涵體,受累組織發生細胞溶解、出血性凝固壞死及淋巴細胞浸潤,腦內更可引起鈣化灶。新生兒免疫力低下,病毒易於擴散而致病毒血癥,進而傳播至中樞神經及全身其他組織器官,如肝、肺、腎上腺等;病毒也可通過神經軸索逆行傳播至中樞神經。


症狀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早期癥狀有哪些?

  母羊水早破時間較長者,可因母患HSVⅡ型生殖器感染,病毒上行使胎兒發生宮內感染,一般中樞神經不受累,僅有皮膚或眼病變,預後良好。宮內感染HSV可引起流產、死產,或出生時即有皮膚皰疹、結痂、小眼球、角膜結膜炎、視網膜脈絡膜炎、小頭畸形、腦積水、顱內鈣化及肝、脾腫大等表現,預後不良。

  多數病兒均為產時或產後不久被感染,嬰兒出生時無異常,多在生後5~10天發病,臨床可表現為局部病變及全身播散兩類:

  1.局限型 多在生後第2周發病。可表現為以下2種類型:

  (1)病變局限於皮膚、眼及口黏膜 約占20%。如不及時采用抗病毒治療,也可發展為全身播散型。

  眼病變表現:角膜結膜炎,晚發視網膜脈絡膜炎,伴或不伴小眼球、白內障。

  皮膚病變:如成簇皰疹,有時發生在先露部位,皰疹基底呈紅色,邊緣清,直徑1~3mm,偶可發展為大皰,直徑>1cm。

  本組病例中約有1/3病例,病程中並無任何腦炎表現,但長期追蹤觀察,發現可引起有中樞神經系後遺癥,可能與病初中樞神經為亞臨床感染有關。

  (2)腦炎型:約占30%,與播散型不同,中樞神經系癥狀出現較晚,罕見並發病毒血癥,少數病例並有皮膚黏膜皰疹。

  病兒臨床表現:發熱、嗜睡、煩躁、尖叫、昏迷、驚厥,前囟隆起等。B超聲、CT或腦電圖常顯示顳葉局灶病變。

  病兒血中多具有來自母體HSV中和抗體及抗體依賴細胞的細胞毒抗體,支持病毒沿神經軸索而不是通過病毒血癥傳播到中樞神經的觀點。另外HSV可引起單純肺炎或播散型伴肺炎,表現為呼吸窘迫,可迅速發展為呼吸衰竭。肺部X線多表現為間質性或網狀顆粒狀病變。

  2.全身播散型 約占50%,發病多在第1周末,此型病例預後差,病死率可達80%,存活者都留有神經系等後遺癥。多數病例皮膚可見成簇皰疹,有時發生在先露部位,皰疹基底呈紅色,邊緣清,直徑1~3mm,偶可發展為大皰,直徑>1cm。約有20%~30%病兒全病程均無皰疹,使本病診斷發生困難。由病毒血癥發展為臟器較廣泛受累,可涉及皮膚、肺、中樞神經、腎上腺、氣管、食管、心臟、腎及脾等。臨床癥狀與新生兒敗血癥相似,可表現為發熱、蒼白、呼吸窘迫或暫停、驚厥、嗜睡、煩躁、高膽血癥、休克及DIC等。

  治療越早預後越好,故早期診斷甚為重要。如在新生兒期具有上述臨床表現,同時皮膚黏膜出現皰疹,則應疑及此病。但確診HSV感染需進行抗原或抗體檢查。


飲食保健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 防]

  剖宮產:早期診斷,及時抗病毒治療可控制病情發展,顯著降低病死率。明確婦女在分娩時可能有病毒排放,因而采取剖宮產的方法來防止傳播的策略由於需要在產前發現臨床病變而使人產生混亂,由於有甚至在原發感染時也存在無癥狀病毒排放,使這一策略更遇到瞭困難。圍生期病毒培養不能預測分娩時是否會有病毒排放,因而現已不再推薦使用。如乳頭局部皮膚黏膜無破損,一般不影響授乳,因乳汁中不排病毒。

  節制性行為或廣泛使用避孕套:從感染細胞提取物中或用重組病毒糖蛋白的方法已制備瞭大量候選HSV疫苗,並已在動物和人身上進行試驗。至今為止,還沒有一種疫苗可預防HSV的感染或潛伏;因此,預防HSV感染要依靠減少傳播和降低復發。因為大多數感染是亞臨床的,要預防生殖器HSV感染傳播,就要節制性行為或廣泛使用避孕套,現尚缺乏有關避孕套的有效性的資料。

  藥物預防:通過減少母體HSV感染或降低對新生兒的傳播的可能性可減少HSV的垂直傳播。阿昔洛韋慢性阻遏性治療,能減少潛伏的生殖器和口唇HSV感染的復發。預防性服用阿昔洛韋對免疫功能受損的宿主也是有效的,包括骨髓移植和腎移植 患者、癌癥患者和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在上述免疫功能受損患者,HSV感染復發的幾率從服用安慰劑的60%~80%顯著下降至服用阿昔洛韋的0%~10%。

  盡管預防性應用阿昔洛韋可能會減少臨床HSV復發,但是並不能消除無癥狀病毒排放,對胎兒的安全性也不清楚。因此,讓患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孕婦預防性應用阿昔洛韋來降低新生兒感染的危險性可能是不恰當的。由於無法明確性伴侶是患有無癥狀性感染,防止孕婦在懷孕期間獲得新的感染就變得較復雜。

  預防性抗病毒治療對分娩時接觸HSV的新生兒是不適當的。

  [預後]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與早期診斷、及時有效治療密切相關。

  抗病毒治療對新生兒HSV感染有明顯的療效。患播散性或中樞神經系統病毒感染的嬰兒的病死率從服用安慰劑的70%降至服用阿糖腺苷的40%。但不論是用阿糖腺苷治療還是用阿昔洛韋治療,仍有50%以上的播散性感染的嬰兒死亡。

  播散性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存活患兒中有8%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復發癥狀和異常腦脊液表現,長期治療或預防性治療是否會減少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復發還不清楚。

  在感染進展之前治療,盡管還會有將近一半的嬰兒在徹底治療的6個月內皮膚病損復發,但是所有嬰兒都能存活,90%的嬰兒可恢復正常。對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嬰兒,盡管已經治療,仍有15%發生死亡,並且隻有不到50%的存活嬰兒在1歲時可恢復正常。

保健品查詢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西醫治療方法

  1.抗病毒治療 目前常用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oside)或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對各種類型HSV感染均有效。

  A阿昔洛韋(無環鳥苷):阿昔洛韋(無環鳥苷)也被證實對新生兒HSV感染也是有效的,當感染僅局限於皮膚、眼和口部時,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更合適,因為其劑量較小。

  用藥:每天劑量也為20~30mg/kg,分2~3次,每8~12小時靜點1次。療程均為10~14天,腦炎延長用至14~21天。

  B阿糖腺苷:阿糖腺苷是第1個被證實為治療新生兒感染有效的藥物。

  用藥:每天劑量為20~30mg/kg,1次/d,在12h緩慢靜脈滴註,溶液過濃時易發生沉淀,常需用較多液量稀釋。

  2.眼病變治療 可用0.1%碘苷(皰疹凈)或0.1%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眼藥水滴眼,開始可每1~2小時滴1次。3%阿糖腺苷或3%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眼膏可作局部塗抹,尤適於晚上睡前外用。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應該做哪些檢查?

  HSV易從活動病變中被分離,如皰疹液、鼻咽、眼結膜、呼吸道分泌、腦脊液、尿及糞等,組織培養僅需時1~3天。

  病毒分離和鑒定

  病毒分離培養是當今臨床上明確診斷皰疹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據。可采集皮膚、生殖器等病變部位的水皰液、腦脊液、角膜刮取物、唾液等標本,接種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株WI38及其它傳代細胞株如Vero、BHK等,經24~48小時後,細胞則出現腫脹、變圓、細胞融合等病變。然後用HSV-1和HSV-2的單克隆抗體作免疫熒光染色鑒定或應用DNA限制性內切酶圖譜分析來定型。

  抗體檢測

  常用於抗體檢測的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熒光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臨床多用於急性感染診斷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檢測,以及流行病學調查。如用於急性感染診斷,應采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同時檢測血清中的IgG和IgM。

  DNA檢測

  取病變組織或細胞,提取病毒DNA,與標記的HSV DNA探針進行雜交或應用PCR檢測HSV-1或HSV-2的gB糖蛋白基因來判斷是否是HSV的感染。這種方法已用於疑為HSV腦炎患者的診斷。

  並有肝病變者血清直接膽紅素及轉氨酶增高;腦病變者腦脊液細胞計數增高(包括紅細胞、淋巴及單核細胞),蛋白質增加。但正常者不能除外本病。腦電圖可呈周期性慢波、尖波或多灶性放電,多局限於顳葉。CT腦掃描可見顳葉病變或腦皮質及腦室周圍有低密度改變,部分病例可見出血或鈣化灶。

  B超、CT或腦電圖檢查常顯示顱內顳葉局灶性病變;肺部X線多表現為間質性或網狀顆粒狀病變。


鑑別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和敗血癥相鑒別。敗血癥(septicemia),是指細菌進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嚴重感染。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皮疹瘀點、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數增高等。分革蘭陽性球菌敗血癥、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和膿毒敗血癥。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輔以其他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為避免皮膚粘膜受損,防止細菌感染。

  2.和TORCH綜合征相鑒別。TORCH綜合癥:是指可導致先天性宮內感染及圍產期感染而引起圍產兒畸形的病原體,它是一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稱縮寫:弓形蟲(Toxoplasma)、其他柯薩其病毒,衣原體等(Other)、風疹病毒(Rubella 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單純皰疹病毒(HerpesStmplex Virus),把它們英文第一個字母組合起來,簡稱為TORCH 。


並發症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可並發病毒血癥,可迅速發展為呼吸衰竭、休克及DIC等。

  2.發生呼吸系統疾病:如窘迫或暫停、驚厥、高膽血癥。

  3.存活者都留有中樞神經系後遺癥,至小眼球、白內障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