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病因不清,患者有較高的HLA-B8和HLA-DW3抗原頻率,有證據表明,這些抗原基因與調節免疫反應的基因密切相關,並且有些參與瞭皰疹樣皮炎發生,說明遺傳基因在皰疹樣皮炎的發病中起瞭重要作用。
(二)發病機制
谷膠過敏在皰疹樣皮炎中達60%~70%。食用含谷膠食物可使皰疹樣皮炎及麩質過敏性腸病加重,部分患者經活檢證實有空腸絨毛萎縮。食用含碘食物,也可使有些患者病情加重,是否IgA皮膚沉淀在大皰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還不十分清楚,幾乎所有的患者在正常皮膚和皮損邊緣皮膚可見IgA和C3呈顆粒狀沉積於真皮乳頭頂部,IgA可能激活補體,中性粒細胞發生趨化反應,並釋放它們的酶導致組織損傷。
總體而言,遺傳因素,麩質過敏及自身免疫因素均可能在本病的發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可突然發生,亦可緩慢起病。有顯著的瘙癢和灼痛,劇烈瘙癢是本病最特征最重要的臨床癥狀。損害可對稱發生於肩胛區,臀部和頭皮及前臂伸側,包括肘和小腿。皮損為多形性,有紅斑、風團、丘疹和水皰,而以水皰最為明顯。水皰發生於紅斑基底上,由綠豆至葡萄大小,可排列成群。皰壁緊張,不易破裂,尼氏征陰性。口腔黏膜一般不受侵犯,某些皮損可濕疹化和苔蘚化。進行性色素沉著發生在大約50%的病人的皮損部位。病情慢性可反復加重和緩解達10年以上。
1.診斷要點 多形性皮損,水皰性損害為主,成群排列以軀幹和四肢伸側為主,劇烈瘙癢,組織病理檢查為表皮下水皰,皰內及真皮乳頭部有中性粒細胞,直接免疫熒光檢查真皮乳頭處有顆粒狀IgA沉積。
2.中醫病機和辨證
(1)本病多因脾失健運,脾虛濕盛,外感風邪,風濕相搏,鬱久化熱,發於肌膚腠理而發病。
(2)中醫辨證分型:
主證:全身有大小不等,聚積成群的紅斑、水皰,反復發作,自覺劇癢,體溫不高,睡眠欠佳,食少,四肢沉重,舌質紅、苔白或膩,脈弦滑微數。
辨證:脾虛濕盛,外感風邪。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止癢。
方藥:防風10g,生苡米30g,生枳殼10g,生白術10g,生黃柏10g,車前子15g,生地15g,丹皮15g,茯苓10g,脾虛明顯者加山藥。
局部治療:水皰明顯時,可用祛濕散加甘草油調敷;亦可用祛濕散30g,雄黃3g,冰片1.5g,明礬3g,用鮮蘆薈取汁蘸擦,每天2~3次。或用如意金黃散30g,化毒散1.5g,冰片1.5g,植物油調擦,每天2~3次。
中藥材查詢皰疹樣皮炎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1.氨苯砜是首選,成人劑量50~150mg/d,有些患者隔天一次50mg足以控制癥狀,某些患者150~200mg/d才能控制病情。防止氨苯砜的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貧血和溶血,特別是當病人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時可產生非常嚴重的溶血。
2.磺胺對某些病人有效,磺胺吡啶0.2~0.5g,3次/d,可給予對氨苯砜,不能耐受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長效磺胺如磺胺甲氧吡啶達嗪有較好療效。病情控制後應逐漸減少到維持量。
3.秋水仙堿0.5mg,3次/d,對部分患者可試用。當有繼發感染時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
4.無谷膠飲食,如小麥、大麥、燕麥和黑麥中的面筋,嚴格控制5個月到1年,才能減少或完全停止藥物治療。
5.避免使用含碘、溴劑及食含碘的食物,如紫菜、海帶等海產品,這些食物常能使病情加重。
6.外用治療一般用爐甘石洗劑以緩解局部的灼癢,抗組胺洗劑或凝膠、皮質類固醇霜劑等可選用。如有糜爛時可用1∶8000的高錳酸鉀浸浴,再外搽10%紫草油,維氏油或龍膽紫等。
(二)預後
病情慢性可反復加重和緩解達10年以上。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皰疹樣皮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