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汗皰癥介紹

  汗皰癥(dyshidrosis)又稱為出汗不良,為一種手掌、足蹠部的水皰性疾病。本病與中醫田螺皰相類似,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記載,“初生形如豆粒,黃皰悶脹,硬痛不能著地,連生數皰,皮厚難以自破。”有人稱本病為於足蚓者。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認為一種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與個人體質、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精神因素如緊張或抑鬱可能成為本病的誘因。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多認為一種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


症狀

汗皰癥早期癥狀有哪些?

  1.好發於手掌、指端、手指側面,少見於手背、足底,常對稱發生。

  2.突然出現多數群集或散在的位於表皮深處的小皰,呈正常膚色,皰破後流出黏液性液體,數天後水皰吸收、幹涸後殘留環狀鱗屑,自覺瘙癢及燒灼感,如患病時久可引起手掌皮膚幹燥、脫屑、增厚。如有繼發感染時,可形成膿皰,炎癥明顯,重癥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

  3.始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與手足多汗並存,每年定期反復發作。

  4.多見於青少年,中年以後可減輕或自愈。

  根據季節性反復發作,對稱發生於手掌,損害多為小皰、幹後脫皮等特點診斷較易。

  中醫病機及辨證:中醫認為本病為脾胃濕熱或濕邪浸漬局部所致。


飲食保健

汗皰癥吃什麼好?

  汗皰癥的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茵陳苓豆粥:茵陳3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薏苡仁各50克。煮至豆爛,加入白茯苓粉20克略煮,再加白糖適量調味。功能清熱利濕。

  2、兩地青蒿茶:生地、地骨皮、青蒿各15克,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功能清熱涼血。

  3、北芪燉鯉魚:鯉魚一條約500克,北芪30克,加生薑、蔥,清燉,加鹽及味精調味。功能健脾益氣。

  汗皰癥患者吃什麼對身體好?

  1、 飲食宜清淡。

  2、 可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於疾病的恢復。

  汗皰癥患者吃什麼對身體不好?

  1、 忌食生薑、生蔥、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 戒煙酒。


護理

汗皰癥應該如何護理?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治療

汗皰癥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汗皰疹患者應當保持手足幹爽清潔;

  2.局部用1%明礬溶液濕敷,外搽爐甘石洗劑;

  3.預防感染;

  4.外用中藥清洗.根據汗皰疹以濕邪為主的特點,可用收濕斂皰法:王不留行60g,明礬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處,每次5分鐘,日2次;

  5.其他 汗皰疹患者要減少接觸肥皂、堿、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心情煩躁;不要用手撕脫蛻皮,以防染毒成膿。

保健品查詢汗皰癥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療法 內服藥法宜健脾利濕,方用健脾除濕湯或除濕丸。外用蒼膚水或幹葛水外洗。

  針刺療法 主穴可取合谷、勞宮、魚際、間使。配穴取曲池、足三裡、三陰交。

中藥材查詢汗皰癥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內服 潑尼松30mg/d,連服1周左右,效果較好,對有精神緊張者可適當選用鎮靜安神劑如谷維素、溴丙胺太林(普魯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

  2.局部

  (1)早期以幹燥止癢為主,可用手足多汗藥水或3%~5%福爾馬林外塗,或用5%明礬溶液、5%醋酸鉛或醋酸鋁溶液或用復方鋅銅浸液稀釋5倍浸泡20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浸泡或濕敷後外用類固醇霜或汗皰泥膏。

  (2)對於幹燥脫屑者可用皮質類固醇霜或軟膏,如局部反復脫皮,幹燥疼痛,可外用2%~5%水楊酸軟膏,10%尿素霜,或用淺層X線照射,每周1次,每次100r,共6次。

  (二)預後

  始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與手足多汗並存,每年定期反復發作。多見於青少年,中年以後可減輕或自愈。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汗皰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汗皰癥應該做哪些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鑑別

汗皰癥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汗皰性手足癬 常先有足癬再有手癬,多為一側先發生,炎癥明顯,邊界清楚,指趾亦可受累,真菌檢查陽性。

  2.汗皰型癬菌疹 水皰較淺,皰壁較薄,常有活動的癬菌病,病灶痊愈後可自行痊愈,癬菌素試驗陽性。

  3.剝脫性角質松解癥 主要表現為表皮片狀剝脫,與季節無關,亦可發生小皰,但無任何自覺癥狀。


並發症

汗皰癥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汗皰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