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隱匿。皮膚損害好發於腋窩和腹股溝,少見於前胸、肋部、前臂、股、足、下頦和背部。我國報告的3例,1例發生於掌部,可影響功能,1例見於麻風菌素皮膚試驗以後,1例在足部撞傷後發生。皮膚損害初起為淡紅至紫色斑疹、丘疹和斑塊,表面發亮,常失去皮紋,具有少量鱗屑,可見明顯毛細血管擴張,邊界清楚,質地堅實,少數可破潰,以後中央萎縮,變軟,松弛下垂,起皺。明顯萎縮時皮下血管變得明顯。報告20例中7例(35%)認為是與霍奇金病(HD)的皮膚和(或)淋巴結損害相關。另3例(15%)發展成系統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皮損為大片浸潤性紅色斑塊伴皮膚異色癥,可持續多年,由於在發病過程中整個真皮內彈力纖維松解,致皮膚萎縮松弛呈懸垂皺褶狀,可見於腋窩及腹股溝等部位。
本病真皮內見彌漫性吞噬淋巴細胞的多核巨細胞浸潤、輕度異形淋巴細胞、親表皮性和Pautrier微膿腫聚集以及廣泛的彈性纖維的破壞,具有診斷性。有時需與下列疾病鑒別:①肉芽腫性MF:無特殊好發部位,皮損不松弛,病變呈灶性,巨細胞核一般5~10個,不如GSS,巨細胞核可達40個以上。彈性纖維隻是局部消失。②肉芽腫性皮膚病:如結節病、網狀組織細胞瘤和(或)多中心網狀細胞增生病,以及環狀肉芽腫甚至感染性皮膚病等,結合臨床表現不難區別。③後天性皮膚松弛:皮膚損害的邊界較不清楚,早期見少量中性粒細胞,彈性纖維呈片段或顆粒狀改變。④斑狀萎縮;損害處指壓後可向外呈袋狀。
組織病理:最早期真皮淺層或全層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可見散在巨細胞。表皮角化不全,稍增生,輕度海綿形成,表皮下半部可找到單個淋巴細胞浸潤。充分發展時,具有特征性,大量致密、胞核略有扭曲的小淋巴細胞彌漫浸潤於真皮全層和皮下組織,並可滲入表皮內,在乳頭層往往呈帶狀分佈,真皮乳頭水腫或纖維化。表皮內雖見單個或小簇淋巴細胞滲入,但海綿形成卻不成比例或極輕微。另一特點為大量多核巨細胞浸潤。巨細胞的胞質豐富,胞界清楚,胞核很多(10~90個),呈圓形或卵圓形,彼此緊密排列。巨細胞內見吞噬淋巴細胞。有些巨細胞周圍繞以排列成環狀的巨噬細胞,常見由巨噬細胞和散在的巨細胞形成的肉芽腫。肉芽腫之間真皮水腫或纖維化。1例見肉芽腫性動脈炎,動脈壁內見淋巴細胞和巨細胞,但在大多數病例中不累及中等大的大血管。真皮全層內彈性纖維幾乎完全消失。早期巨細胞內有時可見彈性纖維片段。
整個真皮乃至皮下組織見淋巴組織細胞浸潤。大的多核巨細胞呈灶狀聚集形成肉芽腫,為本病的組織學特點,可完全取代脂肪小葉。嗜彈力纖維細胞顯著增多,炎癥區彈力纖維缺乏。多核巨細胞胞漿內可見淋巴細胞。
電鏡下見多核巨細胞有明顯的纖毛突,內含很多淋巴細胞。淋巴細胞似保存完好,周圍由組織細胞的胞膜圍繞,提示假吞噬現象。多核巨細胞與腫瘤性淋巴細胞密切接觸。
免疫組化:小淋巴細胞呈T輔助細胞表型,即CD3 ,CD4 ,CD8-,CD30-。多核巨細胞對溶酶體,S-100蛋白,CD68呈陽性反應,對MAC387和vimentin呈陰性反應。大多數病例可顯示TCR基因克隆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