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鼠咬熱介紹

  鼠咬熱(rat bite fever),是因傢鼠和其他嚙齒類動物咬傷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原菌為小螺菌和念珠狀鏈桿菌。在我國出現的主要為小螺菌鼠咬熱。


原因

  (一)發病原因

  致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小螺菌或稱鼠咬熱螺旋體,長約3~5μm,兩端尖,有2-6個規則螺旋,有鞭毛,運動迅速。由嚙齒類動物傳染,如鼠、貓、松鼠、豬等等。實驗用鼠也可引起感染。念珠狀鏈桿菌,長1~3μm,呈圓形、卵圓形或梭形等,常排列成鏈,形如念珠,革蘭染色陰性。除由上述動物傳染外,還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小螺菌常存在於鼠的眼、鼻、口、咽部分泌物及齒齦血中,念珠狀鏈桿菌是野生鼠和實驗用鼠的正常菌群,後者可轉變為無胞壁的L型。

  (二)發病機制

  鼠咬熱一般通過鼠咬傷而致病,但念珠狀鏈桿菌也可通過染菌飲食傳播。人被病鼠咬傷後,細菌經傷口進入淋巴系統並引起局部淋巴結炎,進入血循環中可致菌血癥、毒血癥。念珠狀鏈桿菌或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發病。

  小螺菌型在咬傷部出現炎癥,有單核細胞浸潤、水腫、壞死;局部淋巴結及淋巴管也同時發炎,淋巴結呈增生性腫大,隨後小螺菌由此多次人血和引起反覆發作。

  念珠狀鏈桿菌型基本病變為各臟器充血、水腫、單核細胞以及漿細胞浸潤。可有心內膜炎,肝、脾、腎梗死,間質性肺炎、心肌炎、腎炎、腎上腺炎、關節炎等。正常細胞出現退行性改變,少數被咬傷部位出現炎癥反應。


症狀

鼠咬熱早期癥狀有哪些?

  癥狀:

  發熱、皮疹和全身癥狀是二者共同的表現。人被鼠咬傷後,並不會馬上發病。經過一段潛伏期後,原來被鼠咬傷已愈合的傷口又出現紅腫和疼痛,或出現水皰、壞死和潰瘍,同時局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癥狀表現為寒戰、高熱,發熱時會出現各種形態的皮疹,伴有肌痛和關節疼痛。如此反復發作多次,體內產生抗體後自愈。

  小螺菌型 潛伏期較長,約1~4周。一般在多次發作時,癥狀越來越輕微,幾次後自愈。6%的患者不經治療可致死。

  發熱:突然發生高熱、寒戰,間歇性發熱(可高達40℃以上) 。發熱持續2~6天後熱退,間隔2~10天後重復發熱。如此呈回歸型反復發作,復發1~2次或多次後大多經2~3個月自愈。

  皮膚癥狀:叮咬部位傷口又重新紅腫和疼痛,出現水皰、壞死及下疳樣潰瘍。皮損初起為紅斑,多見於腹部,像玫瑰疹,擴大,呈紫紅色,形成發硬的斑塊。

  關節炎少見, 局部淋巴結顯著增大,可發生淋巴管炎。嘔吐、肌痛、關節痛及脾臟增大,甚至發生驚厥。如不加療,能每隔10~15日重發一次,可致貧血和營養不良。

  重者可見腹瀉、便血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譫妄、昏迷、頸強直、驚厥等。

  鏈桿菌型 潛伏期短,一般為l~10天。有長達22 天者。若無並發癥發生,病程持續2 周,可自動消退。病死率為10%左右。

  發熱:突然出現寒戰、高熱、熱型不規則或呈間歇性,於l~3 天後緩解,以後熱度可再度上升,但規律性不如小螺菌鼠咬熱。

  皮疹:咬傷處很快愈合,無硬結潰瘍,也無淋巴結腫大。2~4天後出現泛發性麻疹樣皮疹,呈離心分佈,常累及手掌足趾,亦可為麻疹樣,有時有瘀點、瘀斑或融合成片,皮疹可持續l~3 周,大約20%退疹後出現脫屑。嚴重者出現紫癜進而成膿皰。皮疹一般不復發。

  關節受累:多發性遊走性關節痛或關節炎,以腕、肘等關節多見。受累關節有紅、腫、痛或見關節腔積液。少數未經治療者可持續或反復出現發熱和關節炎,偶有遷延數年者,極少有後遺關節運動障礙。

  其他癥狀:頭痛、背痛、嘔吐、可發生胸腔積液、心內膜炎、肺炎和敗血性梗死。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有明顯的鼠咬傷病史、發熱、皮疹和全身癥狀以及輔助檢查,診斷不難。對小螺菌所致須從尋找病原體,在黑地映光鏡下檢出螺旋體或將塗片染色後檢查。對於鏈桿菌所致的病例,除上述方法找病原體外,可用氣-液相色譜法(1985)作快速診斷。


飲食保健

鼠咬熱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鼠咬熱應該如何護理?

  被咬後,如果傷口較小,先把傷口處的淤血擠出來,用醫用酒精進行消毒,然後盡快到醫院就診,醫師會根據傷口嚴重情況,看是否需要開消炎藥。如註射破傷風針、吃藥。


治療

鼠咬熱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控制鼠密度,適時進行滅鼠。 居室通道門加裝25~30厘米的門檻或防鼠板,防止老鼠進入居室。

  防止被鼠或其他動物咬傷。與鼠有接觸的實驗工作人員應註意防護,戴手套。萬一被咬傷除局部治療外,應立即註射青黴素預防。每日成人120萬U,兒童80萬U,療程3d。

保健品查詢鼠咬熱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鼠咬熱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叮咬後立即局部清洗傷口,用濃苯酚塗皮膚傷口繼之以乙醇洗凈中和,傷口用0.02%呋喃西林或0.2%雷氟奴爾(依沙吖啶或0.2%新黴素或0.1%~0.2%新潔爾滅搶救。

  青黴素,每日成人量為120萬-160萬U,兒童為80萬U,分2次肌註,療程10- 14d。小螺菌型可用較小劑量1次30萬U的普魯卡因青黴素肌肉註射,就能控制感染。對感染時間較長者有時須連續註射6~7日才能痊愈。病原菌為L型耐藥菌者,青黴素劑量加大至每日600萬U以上(成人), 如發生心內膜炎劑量每日1200萬U以上,療程4~6周,並與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合用。對兩種病原體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較大量青黴素。

  可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如對有青黴素過敏者,改用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紅黴素、頭孢菌素等。選用紅黴素每日1.5~1.8g,口服或靜滴,療程7d。

  (二)預後

  可有心內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並發癥。6%-10%的患者不經治療可致死。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鼠咬熱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鼠咬熱應該做哪些檢查?

  血象:白細胞計數(10~20)×109/L,核左移,念珠狀鏈桿菌有的可高達(20~30)×109/L,小螺菌所致者多次復發後出現中度貧血。

  暗視野檢查和細菌培養:可作血或關節抽液培養鏈桿菌。可用患者的血接種動物,小白鼠腔接種1~2 周內死亡,其血中含有病原菌。 Wright染色、暗視野檢查來檢測病原菌。

  特異性抗體:小螺菌型的康氏及華氏血清反應多呈弱陽性,念珠狀鏈桿菌型特異性凝集試驗效價在病後第10日達1∶80,最高效價在病後1~3 個月達4 倍以上,這種凝集抗體可長達2 年以上,陽性可作為輔助診斷,但陰性不能排除本病。熒光抗體和補體結合試驗也有助診斷。

  PCR法檢測:近年來采用PCR 法對急性期患者血、膿液、關節腔液檢測念珠狀鏈桿菌DNA準確率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鑑別

鼠咬熱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主要是鑒別小螺菌病例與鏈桿菌病例。兩型病原體不同,前者潛伏期長,鼠咬局部有硬結性潰瘍,發病時一般已愈合,但可多次復發;而後者潛伏期短,有滲出性關節炎,復發少見。

  此外,應與回歸熱、瘧疾、鉤端螺旋體病、慢性腦膜炎菌血癥、野兔熱、貓抓熱、立克次體病及川崎病相鑒別。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疹相鑒別,如風疹、化膿性蜂窩織炎、病毒疹、敗血癥、流腦及藥物性皮疹等。


並發症

鼠咬熱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兩種病原菌均可引起心內膜炎、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炎、繼發性敗血癥。

  念珠狀鏈桿菌型:急性期可並發支氣管肺炎、肺膿腫形成,睪丸炎,心包炎,脾、腎梗死。最常見而嚴重的合並癥為細菌性心內膜炎,尤其是有心臟瓣膜病變者更易發生。

  小螺菌型:可有心內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並發癥。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鼠咬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