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生在5~15歲的兒童或少年,女性居多。通常呈亞急性起病,早期常有不安寧、易激動、註意力不集中等表現,隨著不自主運動的日趨明顯而引起註意。
一、神經系統損害癥狀
(一)底節癥狀:表現為突發、急促、不規則、無目的的舞蹈樣不自主動作。常起自一側肢體,然後波及對側,有肢癥狀多較下肢重,偶也可限於一側,不時的出現手指屈伸,翻舉旋臂、踢腿屈膝等動作。面肌的不自主動作可見擠眉弄眼、張口吐舌等,猶如作鬼臉。軀幹部肌肉可出現突膚挺胸、脊背歪扭等動作。倘影響吞咽、構音及呼吸肌時可致吞咽、構音障礙及呼吸不規則。以上不自主動作在情緒激動時加劇、安靜時減輕、睡眠時消失。嚴重者幾乎整日不停,影響日常生活和無法行立坐臥。
(二)大腦皮層癥狀:情緒不穩、易激動,常影響睡眠和休息,嚴重者可有精神錯亂和躁動等。
(三)小腦癥狀:肌張力明顯降低,腱反射減弱甚至消失,動作苯拙,共濟失調。
二、全身癥狀
多數患者在病前或有的在病程中有發熱、咽痛、扁桃腺炎、關節疼痛等見風濕癥狀,心臟受累時可有心率增快、心臟擴大和雜音。
診斷
根據起病年齡,病前或病程中有風濕佐證以及典型神經系統癥狀,不難診斷。
一、風濕性舞蹈病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急性期:清熱利濕吃木瓜
發病急,關節腫熱的患者。這類患者體內往往多濕熱邪氣,食療要針對清熱利濕做文章,不要認為患者病重,需要大魚大肉來補養,往往適得其反。木瓜、薏苡均有祛風濕、清濕熱、通經絡、舒筋骨,止痹痛的作用,同時這些藥物都是屬於食物,口感很好,易於消化。
制作方法:木瓜1個,蒸熟去皮;薏米100克、大米50克在高壓鍋中煮熟,悶爛成稠粥,可作為1天的食用量,根據口味既可當主食,也可加點糖作為兩餐之間的加餐。
2、緩解期:祛濕滋補選羊肉
緩解期,體質差,關節腫熱不明顯的患者。很多病人患病時間較久,體質虛弱,消瘦明顯,面色發黃,精神差,沒力氣。這類患者要註意在祛風濕的同時加強補養體質,選擇一些具有祛風濕和補養的食物來調養,比如羊肉、蛇這一類食物。
如果關節遊走疼痛,沒有明顯腫脹,可用黃芪桂枝蛇肉湯調養,原料采用烏梢蛇1條,生黃芪60克,桂枝9克,當歸12克。制作方法:先將蛇去頭、皮及腸雜,與黃芪、當歸、桂枝一齊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2小時,至蛇肉酥爛為度,調味即可,喝湯食肉,隨量食用。
對於關節怕冷,手足不溫的患者可以試一試當歸燉羊肉。當歸20克,鮮羊腿肉500克,料酒15克,蔥段6克,薑片6克,胡椒粉、味精、鹽適量,先將羊肉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熟,撈出,切成2cm×5cm見方的肉塊,與當歸同放入大碗中,並放料酒、蔥段、薑片、水,隔水蒸3小時。食時撒上蔥花、味精、胡椒粉即可。
二、風濕性舞蹈病吃哪些對身體好?
1、關節遊走疼痛的患者宜用蔥、薑等辛溫發散之品;關節遊走疼痛的患者宜用蔥、薑等辛溫發散之品。
2、關節怕冷畏寒的患者,宜用胡椒、幹薑等溫熱之品。
3、關節腫脹者宜用茯苓、薏苡仁等食品。
4、關節發熱腫脹者一般是濕熱之邪交織在一起,宜食黃豆芽、冬瓜、絲瓜等食物。
5、病程較久,體質虧虛的患者應選用黑芝麻、當歸、黃芪、羊肉為宜。
三、風濕性舞蹈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隻是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關節紅腫灼熱時,不宜進辛辣刺激的食物。
2、處於急性期有關節腫脹的患者,食鹽用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水鈉瀦留,停滯於關節,更會加重關節的腫脹程度。
3、偏熱型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蔥、荔枝、狗肉 、羊肉、豬肝、豬肚等。
4、忌生冷食物。
古代對風濕病的認識
人類認識風濕病的過程充分體現瞭“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的認識規律。幾千年來,風濕病一直危害著人類的健康。人們在征服這類疾病的漫長實踐活動中,對其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進行瞭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並不斷地總結前人的經驗,提出新的理論。縱觀風濕病學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8世紀):早在公元前3世紀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就已出現風濕(rheuma)一詞。rheuma源於古希臘語,意為流動,反映瞭最初人們對此類疾病發病機制的推想,即病因學中著名的體液論。體液論認為人體中有4種基本體液,包括血液、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其中任何一種失調或異常流動都會導致疾病,如引起疼痛則稱之為風濕病。在近2000年裡,體液論在風濕病的病因學中占據著統治地位。但對體液通過何種途徑和方式引起關節炎癥未曾描述。
長期以來,風濕病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主要用來說明周身的酸痛和疼痛,人們對其具體定義和臨床范圍並不清楚。然而由於當時許多重要的臨床特點尚未被認識,亦缺少先進技術的幫助,對於臨床學傢來說,風濕病仍不失為一個比較合適的名稱。Baillou(1538~1616)最早將風濕病與關節疾病聯系在一起,他用風濕病(rheumatism)來表示一類與痛風不同的急性關節炎,從而首次將風濕病看作一個獨立的疾病。1676年,Sydenham最先將急性風濕病的臨床表現清楚地描述為“主要侵犯青少年的劇烈的遊走性關節疼痛並伴有紅腫”,使之與痛風區別開來。其描述即為後人所稱的風濕熱。
第二階段(公元18世紀至現在):17世紀以後,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基礎理論知識逐步加深和各種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使醫學研究進入瞭一個新的時代。1776年Scheele對於尿酸的發現標志著現代風濕病學的開始。
1,預防:
小舞蹈病是風濕熱在腦部的常見表現,大約1/4患者在病前已發生風濕熱如關節痛、頻繁喉痛、皮膚紅斑、風濕性心臟病。約1/2在病中或日後出現多種風濕熱現象。因此防治風濕熱是關鍵。本病由於起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在兒童可表現為註意力分散,不安寧,學習成績退步,肢體動作笨拙等而被傢長及教師誤診為有神經質或頑皮,故應引起註意。
2.其他註意事項:
1)本病預後良好,但可復發,死亡常因並發癥
2)本病常見的並發癥:①伴有風濕性心臟病者可有心臟擴大或雜音;②關節炎、扁桃體炎。
保健品查詢風濕性舞蹈病中醫治療方法1.中醫治療:
辨證分型論治
(1)風熱(火)入絡,經脈拘縱:
治則:清熱瀉火,熄風寧神。
方藥:三黃石膏湯合導赤散加減。方中以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生石膏瀉火泄熱;生地、木通、生甘草、淡竹葉以導心火下泄;豆鼓和胃除煩。
若風動明顯者加蟬衣、鉤藤、全蠍、木瓜以熄風舒筋。若吞咽困難、流涎者,先投以大七氣湯,藥用青皮、陳皮,三棱、莪術、桔梗、香附、半夏、甘草、益智仁以開鬱散結、理氣和胃。若舌強難言,可先投以解語丹,藥用石菖蒲、白附子、天麻、遠志、全蠍、羌活、南星木香、甘草以醒腦開竅,熄風定驚。
(2)精血兩虛,經脈失養:
治則:大補精血,佐以定風。
方藥:大定風珠合補肝湯加減。大定風珠以龜板、鱉甲、阿膠、雞子黃、麥冬大補精血;芍藥、甘草、五味子酸甘化陰,且能緩其急迫;牡蠣熄風潛陽,麻仁滋脾潤燥。補肝湯以當歸、川芎、地黃、白芍等四物湯為主藥,以補血養血活血,佐以木瓜酸收舒筋止攣急;棗仁、麥冬、甘草養心安神。若風動明顯者,亦可加蟬衣、鉤藤、全蠍。
2,針灸治療:
取穴:以督脈穴為主。主穴:大椎、風府、百會、人中。配穴:擠眉弄眼配風池、太陽、攢竹;扭鼻配迎香;噘嘴弄舌配頰車、地倉、下關、廉泉。上肢舞動配穴選用:頸7夾脊穴、巨骨、肩髃、曲池、陽溪、合谷、八邪;下肢舞動選配環跳、陽陵泉、懸鐘、巨墟、秩邊、承扶、足三裡、解溪、八風等穴。
中藥材查詢風濕性舞蹈病西醫治療方法患者應臥床休息,避免聲、光等環境因素的刺激,保護因不自主動作可能帶來的意外損傷,進富含營養及易消化的飲食。
一、病因治療:針對風濕可應用阿斯匹林口服,如療效欠佳可加用強的松或地塞米松,當癥狀控制後可逐漸減量乃至停藥。如有發熱、咽痛等癥狀時應加用青黴素。
二、對癥治療:可選用魯米那(0.015~0.03g),安定(2.5~5mg)或硝基安定(5mg),2~3/日,口服。近介紹氟哌啶醇(0.5~1mg),2/日或三氟拉嗪3~5mg/日均有明顯效果。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風濕性舞蹈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