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好發於長短管狀骨的骨端骨松質內以及肩胛骨、骨盆、腕骨、足骨等扁骨和不規則骨內,很少發生於骨幹,在脊柱、肋骨、鎖骨、顱骨內極罕見。
1、X 線檢查是發現和診斷本病的主要依據。X 線上病灶呈彌漫多發的圓形、類圓形或融合成條狀及團塊狀致密影,位於骨松質內,走行與骨長軸一致,雙側基本對稱,大小在數毫米至2 cm 之間;越靠近關節病灶越密集密度也越高;絕大多數病灶中心密度高邊緣密度低,也有少數病灶中心密度偏低,但其邊緣均較清楚;病灶不侵犯骨膜及關節軟骨,關節間隙清晰。
2、CT 能更清晰地顯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形狀及與骨皮質的關系,還能發現X 線平片難以顯示的微小病灶。CT 表現為病灶位於骨松質內,並與骨小梁分佈一致,少數位於骨皮質內或骨皮質下,相應部位骨皮質增厚密度增高。多呈圓形或卵圓形高密度結節影,邊界清楚,有的呈團塊狀改變。
3、MR 表現為病灶多發不均勻散佈於骨松質內,呈圓形、類圓形結節及不規則條狀異常信號,在T1WI 與T2WI 上均為極低信號,邊界清楚,多發病灶聚集成“蜂窩狀”,周圍軟組織無異常信號。
本病的X 線表現頗具特征,加之臨床癥狀明顯,診斷一般不難,但尚需與發生在長骨幹骺端的其他致密性疾病相鑒別:
(1) 成骨性轉移瘤:病灶大小、形態不一,非對稱性分佈,主要見於中軸骨,通常不累及骨骺,呈邊緣模糊的棉球樣致密陰影。
(2) 點狀骨骺發育異常:系多發性骨骺發育異常的先天型,常見於1 歲內嬰兒,有時可見於幼兒或兒童期,,病變僅限於骨骺區,可伴有幹骺端不規則,骨幹不受累,表現為正常的骨骺形態消失, 病灶多發、斑點細小而密度較高,對稱分佈,病灶隨年齡增長可消失。
(3) 骨梗死或潛水減壓病:病變多較局限,常見於長骨端或髓腔。可為斑點狀或索條狀,系骨壞死改變。常見於成年人,後者有深水作業史。
(4) 幹骺軟骨發育異常(Jansen 型):斑點狀鈣化僅見於幹骺區,病灶多發對稱,鈣化點細小而不規則。幹骺端膨大而邊緣不整。
(4) 蠟油骨病:不規則長條狀或斑片狀致密影,可見於骨皮質、骨膜下或骨外軟組織內,病灶多發並非對稱。
(6) 條紋骨病:病灶常為寬窄、長短不一的致密條紋,常見於幹骺端,並可伸向骨幹,累及骨骺者罕見,骨的形態多無明顯異常。
此外。骨斑點癥尚應與肥大細胞病和結節性硬化等鑒別。
本病多無臨床癥狀,若於兒童期發病其病灶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大、增多且密度增高;少數患兒病灶可自行消失,至成人後病變便可趨於穩定。部份患者可合並風濕痛、、蠟淚樣骨病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