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癥狀及檢查結果、性別、年齡,對典型病人多能診斷。由於此瘤極易出血,一般不做活檢。X線片及CT對腫瘤大小、擴展方向和范圍,有一定診斷價值。國外學者根據CT待檢查提出放射影象學分期:Ⅰ期,腫瘤位於鼻咽部、後鼻孔及蝶竇;Ⅱ期,腫瘤向前突入鼻腔、篩竇、上頜竇、頰及眶內側或向外擴展入翼上頜窩;Ⅲ期,腫瘤向外擴展入顳下窩及顳窩、頰、眶外側;Ⅳ期,腫瘤向顱內擴展。本病具有特征性臨床表現,但須與鼻咽部惡性腫瘤、纖維性鼻息肉和後鼻孔息肉相鑒別。惡性腫瘤息咽表現與本病不同,腫瘤發展快,有早期頸淋巴結轉移,活檢可確診。鼻息肉質較軟,不易出血,觸診易活動,多有蒂發源於鼻腔或鼻竇。
(一)出血:為一主要癥狀,早期可反復出血,陣發性,量較大,以致多伴有不同程度繼發性貧血。
(二)堵塞及壓迫癥狀:堵塞後鼻孔發生鼻阻,開始為一側,逐漸發展為雙側,壓迫咽鼓管口發生耳鳴聽力減退,破壞顱底骨侵犯顱神經,則有頭痛及顱神經麻痹,侵入眼眶、翼腭窩或顳窩,則致眼球突出,頰部或顴部隆起,向下發展為致軟腭隆起,並在口咽部可見腫瘤。
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性激素、發育異常、炎癥刺激等因素有關。本病起源於鼻咽頂部的纖維組織及血管組織,多為圓形、橢圓形,基底廣或有蒂,瘤體深紅或灰紅色,表面光滑,有類似鼻粘膜的上皮覆蓋,但無包膜,上皮下可見明顯擴張的血管,血管壁薄,為單層上皮,其下為平滑肌,缺乏彈性組織,不易收縮,易大出血。組織學上雖屬良性,但由於腫瘤逐步增大,可壓迫鄰近骨壁,侵入鼻竇、眼眶、翼腭窩,甚至破壞顱底而造成嚴重後果。
腫瘤生長緩慢,局限在鼻咽部者,癥狀多不明顯,可有輕度鼻塞,偶有咯血或鼻衄現象,易於漏診。隨著腫瘤的增大,常有反復出血,量多少不一,表現為鼻出血或口中吐血,由於大量或長期出血,患者多伴有繼發性貧血。腫瘤增大阻塞後鼻孔、鼻塞加劇,由一側到雙側,可致張口呼吸、閉塞性鼻音。壓迫咽鼓管咽口,致耳悶塞感、耳鳴、聽力下降。破壞顱底及壓迫顱神經,則有頭痛及顱神經麻痹,並可出現顱內並發癥。侵入眼眶出現復視、流淚、視力減退等;侵入翼腭窩及顳下窩,出現患側頰部及顳部隆起;向前可伸入鼻腔或鼻竇,引起感染出現嗅覺減退或膿性分泌物增多等;向下擴展,可使軟腭膨隆,在口咽部可見腫瘤。
檢查 收縮下鼻甲後,鼻腔後部可見到紅色腫物,如突入鼻腔可見患側鼻腔擴大,為腫瘤填塞,中隔可被推向對側,間接鼻咽鏡檢查見鼻咽頂壁、側壁或鼻後孔處有圓形或分葉狀表面光滑的腫瘤,可見顯著的血管紋。必要時可做好止血準備行鼻咽觸診,可感到腫塊較硬,不易移動,易出血。腫瘤壓迫咽鼓管咽口可有相應的鼓膜內陷、積液等卡他性中耳炎的表現。由於腫瘤侵犯鄰近部位不同,可有面頰隆起、眼球移位、張口受限、顱神經麻痹等體征。
在25歲以下的男性青年,本病多發生於10-25歲的男性青年。凡有進行性鼻塞,較大量的陣發性突然鼻出血,應警惕本病之可能,並至醫院檢查,一旦確診後及時作手術治療。
保健品查詢鼻咽血管纖維瘤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材查詢鼻咽血管纖維瘤西醫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為主。根據腫瘤的部位和范圍,通常采用經腭、經鼻或二者結合的進路。經腭途徑適於腫瘤較大,伸至口咽,基底在鼻咽頂後及兩側,向前未超過後鼻孔者,常用徑路有軟腭正中裂開,硬腭“U”形或舌形切口。經鼻途徑僅適於瘤體在後鼻孔處,伸至鼻腔、鼻竇者,常用方法有鼻側切開或擴大鼻側切開術。鼻咽纖維血管瘤手術時由於術腔深、術野小、失血迅猛及瘤體剝離困難等問題存在,因此應做好術前準備,手術時既要徹底切除腫瘤,又要盡量減少失血,防止並發癥,術前可先行氣管切開,或行頸外動脈結紮,切除腫瘤時可用控制性降壓麻醉。放療及藥物治療如服用乙烯雌酚2~4周,雖不能根治,但可使瘤體縮小,使術中出血減少;瘤內註射硬化劑也有類似作用。對於較小腫瘤,可經纖維鼻咽鏡試行激光燒灼,效果較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鼻咽血管纖維瘤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