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從Beard開始,神經衰弱就被看做是可由素質、軀體、心理、社會和環境等諸多因素引起的一種整體性疾病。
1.巴甫洛夫認為,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於弱型和中間型的人,易患神經衰弱。這類個體往往表現為,孤僻、膽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緊張。
2.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長期心理沖突和精神創傷引起負性情感體驗,生活無規律,過分疲勞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對神經衰弱的病因曾進行過大量調查研究,認為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從培等(1959)和劉協和等(1960)對不同職業人群中神經衰弱的調查資料說明,腦力勞動者患病率最高。半數以上患者反映工作或學習,主要是腦力活動,過度緊張。不僅腦力活動時間過長,工作任務過重;學習或工作困難。尤以要求特別嚴格,註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腦力工作,更容易引起過度緊張和疲勞。
3.感染、中毒、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顱腦創傷和軀體疾病等也可成為本病發生的誘因。
4.長期的心理沖突和精神創傷引起的負性情感體驗是本病另一種較多見的原因。學習和工作不適應,傢庭糾紛,婚姻、戀愛問題處理不當,以及人際關系緊張,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和內心沖突,成為長期痛苦的根源。又如親人突然死亡,傢庭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會引起悲傷、痛苦等負性情感體驗,導致神經衰弱的產生。
5.生活忙亂無序,作息規律和睡眠習慣的破壞,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緊張和疲勞得不到恢復,也為神經衰弱的易發因素。
(二)發病機制
1.生理素質和個性特點 巴甫洛夫認為,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於弱型和中間型的人,其個性特征表現為孤僻、膽怯、敏感多疑、急躁,易緊張者容易罹患此病。巴甫洛夫學派認為,本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是大腦皮質內抑制過程弱化。內抑制過程減弱時,神經細胞的興奮性相對增高,對外界刺激可產生強而迅速的反應,從而使神經細胞的能量大量消耗。臨床上,這類患者常表現為容易興奮,又易於疲勞。另一方面,大腦皮質功能弱化,其調節和控制皮質下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也減弱,從而出現各種自主神經功能亢進的癥狀。
2.感染、中毒、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等時對神經系統產生的不良影響, Beard設想由中樞神經細胞去磷酸化作用(dephosphorization)致神經衰弱的發病。
3.沒有人格缺陷的人,在強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下,同樣可以發病。Dejerine和Gauckler(1913)認為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過度緊張,特別是過度緊張引起的不愉快情緒,是神經衰弱的原因。Laughlin(1967)則認為神經衰弱是一種疲勞狀態,由過多的心理沖突引起。精神分析學派則認為神經衰弱起因於性本能的受挫,攻擊性受抑制,與無意識依存需要(dependency needs)作鬥爭、阻抑受到強化,以及未得到解決的其他嬰兒期沖突等。
一.癥狀
原來神經衰弱的意義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過分易衰弱和過分易興奮狀態,伴有繼發癥狀”(Muller《神經衰弱手冊》,1893)。現在基本上也同意這種觀點。許多教科書上不過把癥狀描述得更詳細些。如Kind認為:神經衰弱主要癥狀是各方面能力下降和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增強。心理水平上易疲乏,睡眠障礙,註意力不集中,記憶減弱,帶恐怖性質的焦慮。對聲、光或軀體各部分有病態的易感性,如心臟虛弱及各種性功能障礙。1985年在我國神經癥座談會上確定的神經衰弱定義指出,本癥患者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伴有情緒煩惱和一些心理生理癥狀。有學者認為神經衰弱者的疲乏是有選擇性的,即對有興趣的情緒體驗不易疲乏,而對無興趣或潛意識中有抵觸情緒者則容易疲乏,這是其特點。主要臨床表現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衰弱癥狀 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癥狀。患者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或腦力遲鈍,肢體無力,困倦思睡;特別是工作稍久,即感註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工作效率顯著減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復其疲勞感。很多患者訴述做事丟三落四,說話常常說錯,記不起剛經歷過的事。
2.興奮癥狀 患者在閱讀書報或收看電視等活動時精神容易興奮,不由自主地回憶和聯想增多;患者對指向性思維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維卻很活躍,控制不住;這種現象在入睡前尤其明顯,使患者深感苦惱。有的患者還對聲光敏感。
3.情緒癥狀 主要表現為容易煩惱和容易激惹。煩惱的內容往往涉及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感到困難重重,無法解決。另一方面則自制力減弱,遇事容易激動;或煩躁易怒,對傢裡的人發脾氣,事後又感到後悔;或易於傷感、落淚。約1/4的患者有焦慮情緒,對所患疾病產生疑慮,擔心和緊張不安;例如,患者可因心悸、脈快而懷疑自己患瞭心臟病;或因腹脹,厭食而擔心患瞭胃癌;或因治療效果不佳而認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癥。這種疑病心理,可加重患者焦慮和緊張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另有約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現短暫的、輕度抑鬱心境,以Hamilton抑鬱量表評分,常在10分以下。可有自責,但一般都沒有自殺意念或企圖。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緒,把疾病的起因歸咎於他人。
4.緊張性疼痛 常由緊張情緒引起,以緊張性頭痛最常見。患者感到頭重、頭脹、頭部緊壓感,或頸項僵硬;有的則訴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礙 最常見的是入睡困難、輾轉難眠,以致心情煩躁,更難入睡。其次是訴述多夢、易驚醒,或感到睡眠很淺,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還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後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覺又覺腦子興奮,難以成眠,表現為睡眠節律的紊亂。有的患者雖已酣然入睡,鼾聲大作,但醒後堅決否認已經睡瞭,缺乏真實的睡眠感。這類患者為失眠而擔心、苦惱,往往超過瞭睡眠障礙本身帶來的痛苦,反映瞭患者對睡眠的焦慮心境。
6.其他心理生理障礙 較常見的如:頭昏、眼花、耳鳴、心悸、心慌、氣短、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尿頻、多汗、陽痿、早泄或月經紊亂等。這類癥狀雖缺乏特異性,也常見於焦慮障礙、抑鬱癥或軀體化障礙,但可成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訴,使神經衰弱的基本癥狀掩蓋起來。
二.診斷
本病患者有顯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勞癥狀,但無軀體疾病或腦器質性病變可以解釋這類癥狀發生的原因;加上本病常有的易興奮又易疲勞(興奮性衰弱),情緒癥狀、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這4類癥狀中的任何兩項;對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造成瞭不良影響;療程在3個月以上;排除瞭其他神經癥性障礙和精神病的可能,便可診斷為神經衰弱。或者依據下列臨床表現:
1.衰弱癥狀 如精神疲乏,腦力遲鈍,註意力難集中,記憶困難,工作和學習不能持久,效率減低。
2.興奮癥狀 工作或學習時用腦均可引起精神興奮,回憶及聯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對聲、光敏感,但並不表現言語行動增多。
3.情緒癥狀 易煩惱、易激惹,也可表現在工作、學習效率下降或精力不足時焦慮、苦惱,但並無廣泛的焦慮或原因不明的心境低落。
4.緊張性疼痛 如緊張性肌肉疼痛。
5.睡眠障礙 如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睡後仍有疲乏感。至少具上述5項癥狀中的3項,且無軀體疾病或腦器質性病變可以解釋這類癥狀發生的原因,並需經一定時間的觀察(如2~3個月)或病程在3個月以上,即可診斷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食療方(僅供參考):
芹菜棗仁湯:鮮芹菜90克,酸棗仁8克,加適量水共煮為湯,棄去芹菜和酸棗仁渣飲湯。此為一日量,分中午飯後和晚上臨睡前兩次分服。這款藥膳有平肝清熱,養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虛煩不眠、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血壓高時頭暈目眩等病證。
小麥黑豆夜交藤湯:小麥45克,黑豆30克,夜交藤10克,同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成湯,棄去小麥黑豆夜交藤藥渣飲湯。此為一日量,分兩次飲服。這款藥膳有滋養心腎,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心腎不交之失眠、心煩等證。
百合棗龜湯:龜肉50克,百合15克,紅棗10枚,調料適量。龜肉切塊,大棗去核,與百合共煮,加調味品,煮至龜肉熟爛即可,飲湯食肉。此為一日量,分兩次食用。這款藥膳有滋陰養血,補心益腎的功效,適用於心腎陰虛所致失眠、心煩、心悸等證。
鮮花生葉湯:鮮花生葉15克,赤小豆30克,蜂蜜兩湯匙。將花生葉、赤小豆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為湯,拋棄花生葉,調入蜂蜜,飲湯食豆。此為一日量,分兩次飲服。這款藥膳有養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
蔥棗湯:大棗20枚,帶須蔥白兩根。將大棗洗凈用水泡發,帶須蔥白洗凈,切成寸段備用。將紅棗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再改用文火燉約20分鐘,加入帶須蔥白後繼續燉10分鐘即成,食棗飲湯。此為一日量,分兩次服食。這款藥膳有養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證。
龍眼薑棗湯:龍眼肉10克,生薑5片,大棗15枚。選用肉厚、片大、質細軟、油潤、色棕黃、半透明、味道濃甜的龍眼肉,鮮生薑洗凈刮去外皮,切片,大棗洗凈備用。把龍眼肉、生薑片、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水兩碗,煎煮成一小碗即可。棄去藥渣飲湯,此為一日量,分兩次飲用。這款藥膳有補血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中老年人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神經衰弱、貧血等證。
蓮子桂圓湯:蓮子(去芯)、茯苓、芡實各8克,龍眼肉10克,文火燉煮50分鐘,棄去藥渣,至煮成黏稠狀,再攪入紅塘,冷卻後飲湯,此為一日量,分兩次飲服。這款藥膳有補心健脾、養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乏力肢倦、貧血、神經衰弱等。
引起神經衰弱的原因有環境因素和內在因素, 因此,應該從這兩方面來進行預防。
一、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素質、知識才能、社會適應力等要有自知之明,盡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從事不適合自己的體力和精神的活動,好高騖遠,想入非非,杞人憂天,為瞭名利和地位而費盡心機都是不好的。
二、培養豁達開朗的性格:自己的脾氣、性格一旦形成,一朝一夕是很難改變的。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你對培養良好的性格有心有意,良好的性格自然會對你有情有義。
三、提倡顧全大局:遇事要從大事著想,明辨是非。如處理人際關系時,提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互相理解、體諒,是防止人際關系緊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處理傢庭關系、同事關系、鄰裡關系或上下級關系時,尤應如此。
四、善於自我調節,有張有弛:對於工作過於緊張。過於繁忙,或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以及生活壓力很大的人,都有必要自我調節,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關系,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這樣做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五、求助於醫務人員:如果自我調節不好,出現一些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或疾病先兆時,應立即求醫,進行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切莫諱疾忌醫,但也不能有病亂投醫。
保健品查詢神經衰弱中醫治療方法中醫中藥 包括中藥、針灸、推拿、按摩等,宜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選擇方劑或穴位,對改善癥狀、消除疲勞、增進睡眠、促進恢復有較好效果。
中藥材查詢神經衰弱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多數患者自認為“衰弱”,於是力求進補,但療效不佳。我們從選擇性疲勞這個特征出發,主張用心理治療,主要調整情緒,力爭心態平衡加之體育鍛煉、理療,有時可收到一定的療效。
1.心理治療 是治療神經衰弱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集體心理治療:以10~20名患者為一組,由醫生向患者系統講解有關神經衰弱的醫學知識,包括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病程、診斷和治療。讓患者對本病有充分瞭解,從而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並尋求對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同時有利於消除疑病心理,減輕焦慮和煩惱,打破惡性循環。詳細講解本病的治療方法,要求患者主動配合,充分發揮治療的作用。如果有已經治愈的患者參加討論,現身說法,效果更佳。
(2)小組治療:以5~6名患者為一組,醫生引導患者分析各自的病情,從而達到相互啟發,消除疑慮,明確各自努力的方向。如果有已經治愈的患者參加討論,現身說法,效果更佳。
(3)個別心理治療:在集體講解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再針對個別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輔導,啟發和幫助患者尋求解決疑難、擺脫困境的途徑和方法。
(4)森田療法:主張順應自然,是治療神經衰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註意養成起居定時、工作學習有計劃、勞逸結合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恢復。
(5)支持性心理治療:通過解釋、疏導,使病人提高對本病的認識,轉移對自身疾病的註意力,增加自信心。
(6)行為治療:自我放松訓練,對於緊張癥狀明顯,伴疼痛不適等癥狀的病人可有較好的療效,必要時配合生物反饋治療。
2.藥物治療
(1)抗焦慮藥物:常用苯二氮卓類,可選用:地西泮(安定)2.5~5.0mg,氯氮卓(利眠寧)10~20mg,艾司唑侖(舒樂安定)1~2mg,羥嗪(安泰樂)25~50mg,阿普唑侖0.4~0.8mg,勞拉西泮(氯羥安定)1~2mg等,3次/d,連服1~2周。可幫助患者改善焦慮、緊張和睡眠障礙。
(2)鎮靜催眠藥物:睡眠障礙明顯者,可選用:三唑侖0.25~0.5mg,硝西泮5~10mg,艾司唑侖1~2mg,或氯硝西泮2~4mg,每晚睡前服,連服1~2周。為瞭避免產生藥物依賴,這類藥物不宜使用時間太長;或幾種藥物交替或間斷使用。
(3)β受體阻滯劑: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如緊張、心悸、震顫、多汗等癥狀明顯者,可試用普萘洛爾(心得安)10~20mg,3次/d,可有一定效果。
(4)三環類藥物:焦慮和抑鬱情緒混合存在,且有早醒者,可選用多塞平(多慮平)或阿米替林,25~50mg,睡前服,1次/d;以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延長睡眠時間。多選用副作用較少的第二代抗抑鬱藥如SSRI類藥物,以低劑量為宜。
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引起患者難以耐受的副作用,應盡量避免用於神經衰弱的治療。
3.胰島素低血糖治療 對衰弱癥狀和消化功能障礙,以及焦慮、消瘦的患者,有強壯和改善營養狀況,增進整體功能恢復的效果。可每天早晨空腹肌註胰島素4~20單位,出現明顯低血糖反應,3~4h後,再口服50%蔗糖液,或靜註50%葡萄糖液50~60ml,結束治療。每周治療6次,30~40次為一療程。
4.醫療體育和理療 體育鍛煉和適當的體力勞動,對改善患者的軀體狀況有良好的效果。配合氣功、太極拳、瑜伽等民間健身術,水療以及其他物理療法,有一定輔助療效。目前,在臨床亦有應用。保健氣功、頭昏、緊張性疼痛等癥狀可進行腦功能保健治療、電磁療法、光電子治療等物理治療。
5.生物反饋療法和音樂療法 對減輕焦慮和緊張性疼痛,消除疲勞性癥狀,有良好作用,可配合以上治療進行。
6.生活安排 應養成起居有定時、工作學習有計劃,勞逸結合,有張有弛的生活習慣。保持正常的緊張,對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是必要的。長期休息,生活缺乏目標,對健康的恢復不利。
7.綜合療法 1958年北京醫科大學精神病學教研組等單位,以心理治療為主導,結合藥物和物理治療,創用瞭綜合療法。以4周為一療程,共治療神經衰弱2000例,基本痊愈者達60%以上;數年後隨訪,療效穩定者在87%以上。其後這一療法在國內被廣泛采用,也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治療神經衰弱較好的方法。
(二)預後
大多起病緩慢,可追溯到導致長期精神緊張、疲勞的應激因素。也偶有突然失眠或頭痛起病,不能發現明顯外界原因者。病程持續,或時輕時重。如果及時給予適當治療,大多數病例可在半年至2年內緩解。病程超過2年的慢性病例,或合並人格障礙者,則預後欠佳。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神經衰弱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需要與神經衰弱鑒別的疾病有:
1.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 神經衰弱癥狀常見於各種腦器質性疾病,如腦動脈硬化、顱內占位病變、顱內感染、顱腦損傷後;各種急、慢性工業中毒;以及各種慢性軀體疾病,如肺結核、潰瘍病、慢性肝炎、鼻竇炎、甲狀腺及腎上腺疾病等。如果神經衰弱癥狀發生於上述疾病之後,則應診斷為上述相應的腦或軀體疾病。
2.重性精神病 神經衰弱癥狀可見於精神分裂癥和抑鬱癥等重性精神病的早期、病程中和緩解期。這類患者早期可有神經衰弱癥狀,往往不主動關心自己的健康,不積極要求治療,並有相應的精神病性癥狀存在,可資鑒別。
3.其他神經癥性障礙 神經衰弱癥狀也常見於焦慮障礙、惡劣心境、軀體化障礙、疑病癥等。如果患者有這類疾病的典型癥狀,按等級制診斷原則,不再診斷為神經衰弱,而診斷為各種相應的疾病。
這裡需特別提到適應不良問題,尤其是大學生遠離傢鄉、親人,學習方法與中學不同,生活環境也不一樣。特別在寄宿制學生中,對集體生活感到很不習慣,發生類似神經衰弱癥狀群,其實都是適應不良。以往對適應不良認識不足,頗多被診斷為神經衰弱。有些患者到處求醫、服藥,但效果不佳,而經心理治療,短程心理分析,療效顯著。
4.疲勞反應 正常人在腦力或體力過度勞累之後,常會產生疲勞反應,出現頭痛、頭昏、嗜睡、精力不足、註意力不集中、失眠、或煩躁、易怒等癥狀。但這些癥狀歷時短暫,引起疲勞的因素消除後,經過充分休息,即可迅速恢復常態;一般並不引起患者過分煩惱或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如果工作負擔已減輕,適當休息之後,上述癥狀仍持續存在,或時輕時重,遷延不愈,達3個月以上者,則應診斷為神經衰弱。在流行學調查時,除要求符合癥狀學標準和嚴重程度標準外,病程必須持續達3個月以上,對排除其他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5.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這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建議使用於一類病因未明,以慢性疲勞為特征的綜合病征的名稱。該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如下:
主要標準:①新近起病的嚴重而虛弱性疲勞,持續至少6個月;②沒有發現引起疲勞的內科或精神科疾病。
次要標準:包括廣泛的頭痛,肌痛,關節痛,發熱,咽痛,淋巴結痛,肌無力,活動後持久的疲勞,神經心理癥狀(如易激惹、健忘、註意力不集中、思維困難、抑鬱等),睡眠障礙,突然發生的疲勞等。(要求至少有其中8項癥狀)。
客觀標準:包括低熱(口表37.6~38.0℃或肛表37.9~38.8℃),非滲出性咽炎,頸前或腋下淋巴結長大、觸痛。
這類疾病被疑為Epstein-Barr病毒感染或免疫異常。由於有低熱、咽痛及淋巴結長大等客觀體征,因而與神經衰弱有別。
由於神經衰弱的許多癥狀,頗多與焦慮障礙或抑鬱性神經癥或隱匿型抑鬱癥相似,在臨床上應首先排除抑鬱與焦慮性障礙,並從癥狀演變、治療效果來判斷,避免把神經衰弱當作“垃圾箱”。還要與精神分裂癥的早期癥狀、顱腦外傷後綜合征、適應不良及過度疲勞區別。過度疲勞引起疲乏無力、頭昏腦漲、註意力不能集中等癥狀,經休息後即可恢復。
病人往往會出現肌肉緊張性疼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比如稍一緊張就頭痛或說不清的肌肉疼痛,且伴有心慌、出汗、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女病人還可以出現月經不調,男病人則出現陽痿、遺精、早泄等。在睡眠方面,出現各種睡眠障礙也是非常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