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慢性失血疾病,如腸寄生蟲病、腸息肉、肛裂等,以及慢性腹瀉、反復感染均會造成鐵的吸收障礙而發生貧血。那麼,該如何預防呢?提供以下辦法,以供參考。
第一,提倡母乳喂養 因母乳中鐵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於牛奶;4個月後應添加蛋黃、肝泥、肉末、豆粉、煮爛的菜葉等含鐵的輔食;牛奶喂養的小兒應提早於2—3個月添加。小兒時期每天鐵的需要量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為20毫克,當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鐵的含量達不到這個要求時,應從補鐵的藥物中攝取。
第二,掌握科學喂養技能 供給的食物一定要結合小兒年齡、消化功能等特點。營養素要齊全,其量和比例要恰當,食物不宜過於精細、過多含糖、過於油膩、調味品過於濃烈以及帶有刺激性。其品種要多樣化,烹調時不要破壞營養素,並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兒食欲。
第三,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由於每一種食物都不能供給人們所必需的全部營養成份,所以膳食調配一定要平衡。
第四,糾正一些不良的進食習慣 如強迫、引誘進食以及挑食、偏食,徹底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
保健品查詢慢性疾病的貧血中醫治療方法1、脾虛血虧證
證候: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食少腹脹,便溏,頭暈眼花,婦女月經量少,舌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補脾養血。
主方:歸芍六君子湯(當歸 白芍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陳皮 制半夏)。
加減:可選加黃芪、紫河車、阿膠;腹脹、便溏,加厚樸、山藥、薏苡仁。
2、氣血兩虛證
證候: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肢體麻木或瞳動,面色淡白或萎黃,唇甲色淡,舌淡,苔少,脈弱。
治法:補益氣血。
主方:八珍湯(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當歸 白芍 熟地 川芎)。
加減:可加黃芪、紫河車、阿膠;兼出血,加棕櫚炭。
3、心肝血虛證
證候:心悸,頭暈,面色無華,肢體麻木,或有多夢健忘,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甚或經閉,舌淡,脈弱。
治法:補益心肝氣血。
主方:四物湯(當歸 熟地 白芍 川芎),或歸脾湯(黨參 黃芪 白術 當歸 茯神 桂圓肉 酸棗仁 木香 炙甘草 遠志 生薑 大棗)。
加減:可加木瓜、桑椹子、阿膠。
4、肝腎陰虛證
證候: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口燥咽幹,肢體麻木或痿軟,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弱而數。
治法:滋補肝腎。
主方:一貫煎(沙參 麥冬 當歸 生地 枸杞 川楝子)。
加減:神疲、氣短,加黨參、黃芪;頭暈、肢麻,加紫河車、阿膠;五心煩熱,加丹皮、知母、鱉甲。(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生)
中藥材查詢慢性疾病的貧血西醫治療方法治療基本疾病很重要。由於貧血一般較輕,通常不需輸血。重組紅細胞生成素可在少輸或不輸血的情況下糾正貧血,特別在癌癥患者,所用劑量較腎衰的稍高(150~300u/kg皮下註射,每周3次)。治療2周後若有效,則Hb>0.5g/dl,血清鐵蛋白<400ng/ml。需補充鐵以保證紅細胞生成素發揮充分的療效。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慢性疾病的貧血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