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骨關節炎介紹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系由於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創傷、關節的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引起關節軟骨的非炎癥性退行性變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臨床可產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癥狀。常用同義詞很多,如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軟骨的退行性變可能自 20歲後期即已開始,在50歲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線片上顯示骨關節炎的表現。病變在女性往往較男性更為突出,多累及手指關節,膝、髖、脊柱等,是影響老年人活動的最常見原因。


原因

  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松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


症狀

骨關節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常於晨間發生,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癥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癥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癥狀和X線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癥狀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於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Heberden"s結節的發生與遺傳及性別有關,女性多見,大多無明顯疼痛,但可有活動不便和輕度麻木刺痛,並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常發生在過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二)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影響膝關節最為常見。患者常訴關節有喀喇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後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癥狀時輕時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別。關節腫大常由骨質增生,亦可由少量滲液所致,急性腫脹提示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膝關節活動受限,可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發生膝外翻或內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兩套關節裝置,即椎間盤和上下關節突關節,在頸椎2~7尚有鉤椎關節(Lushka關節)。原發性者多由於中年後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脫水、致椎間隙狹窄,骨質磨損有骨贅增生,大多無臨床表現,如有癥狀亦輕重不一,多數為慢性病程,但有時因損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在頸椎,鉤椎關節邊緣的骨贅可使頸神經根穿離椎間孔時受擠壓而出現反復發作的頸局部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動欠靈等。椎體後緣的骨贅可突向椎管而擠壓脊髓,引起下肢繼而上肢麻木、無力,甚而有四肢癱瘓。椎動脈受壓時可出現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胸椎的退行性變較少發生。在腰椎,腰 4~5,腰5~骶1是最易發生椎間盤突出之處,主要癥狀為腰痛伴坐骨神經痛,常於扭傷、抬重物、彎腰用力後發生,體檢局部壓痛,直腿高舉試驗陽性,可有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

  脊柱的繼發性骨關節炎多由於脊柱先天性畸形、側凸、骨折和骨結核等引起。

  (四)髖髖關節的原發性骨關節炎在我國較為少見,往往是全身退行性關節病的一部分,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繼發性者常由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後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髖關節局部壓痛,活動受限,"4"字試驗陽性。

  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primary generalized osteoarthritis)常發生於絕經期婦女,有多數關節累及,常影響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一般均有急性疼痛階段,有時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急性癥狀緩解後,關節功能保持。

  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大癥(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多見於老年男性,骨贅大量增生,有時融合一起,臨床癥狀不若X線表現嚴重,病人訴述輕度疼痛和關節強硬感,但能保持較好活動。 X線診斷有三項標準:連續四個椎體前側部位鈣化或骨化;無嚴重的椎間盤病變;椎體邊緣硬化;有時可見脊柱外鈣化,尤其是鷹嘴突及跟骨部位可見大的骨刺。

  二、診斷

  確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資料,不難判斷。


飲食保健

骨關節炎吃什麼好?

  骨關節炎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三七丹參粥用法:三七10-15克,丹參15-20克,雞血藤30克洗凈,加入適量清水煎煮取濃汁,再把粳米300克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藥汁,共煮片刻即成。每次隨意食用,每日1劑。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主治瘀血內阻,經脈不利的關節疼痛。

  2三七燉雞用法:雄烏雞1隻,三七6克,黃芪10克,共納入雞腹內,加入黃酒10ml隔水小火燉至雞肉熟。用醬油隨意蘸食,隔日1次。功效:溫陽,益氣,定痛。主治膝關節炎,證屬陽氣不足者。

  3豬腎粥用法:取豬腎1對洗凈切片,人參6克核桃肉10克與粳米200克加適量水共煮成粥,隨意服用,每日1劑。功效:祛風除濕,補益腎氣。主治膝關節炎,證屬腎氣不足者。

  4防風粥用法:取防風12克,蔥白兩根洗凈,加適量清水,小火煎藥汁備用;再取粳米60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熬成稀粥即成。每日1劑,作早餐用。功效:祛風濕。主治膝關節炎,證屬風濕痹阻者。

  5桃仁粥用法:取桃仁10克洗凈,搗爛如泥,加水研去渣,與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同煮為粥,隨意服用,每日1劑。功效:益氣活血,通利關節。主治膝關節骨關節炎,證屬氣虛血瘀,阻滯關節者。

  6冬瓜薏仁湯用法:冬瓜500克連皮切片,與薏苡仁50克加適量水共煮,小火煮至冬瓜爛熟為度,食時酌加食鹽調味。每日1劑,隨意食之。功效:健脾,清熱利濕。主治膝關節骨關節炎,證屬濕熱內蘊而濕邪偏盛者。

  7葛根赤小豆粥:葛根15克,水煎去渣取汁,赤小豆20克,粳米30克共煮粥服食,適用於頸椎病頸項僵硬者。

  8伸筋草鯧魚湯:當歸6克,伸筋草15克,板栗適量,與鯧魚一條共煮湯,食魚飲湯。適用於頸椎病引起四肢麻木、足軟無力者。

  骨關節炎吃什麼對身體好?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蔥、芽甘藍及卷心菜。

  3、經常吃新鮮的菠蘿,可減少患部的感染。

  4、保證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

  骨關節炎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禁服鐵或含鐵的復合維生素。因為鐵與疼痛、腫脹和關節損傷有關。茄屬蔬菜,如西紅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煙草中的生物堿能使關節炎癥狀加重。


護理

骨關節炎應該如何護理?

  常註意事項如下:

  1.保持樂觀情緒:絕大多數患者的預後是良好的。單純X線有骨質增生者不一定出現癥狀。

  2.有合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平時飲用牛奶(少量多次),多曬太陽,必要時補充鈣劑。應調整勞動強度或更換導致癥狀加重的工種,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如劇烈運動。

  3.避免過度負荷:避免受累關節的過度負荷,肥胖者應減輕體重。膝和髖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跪位和蹲位。

  4.選擇適當的鞋:老年人最好穿松軟帶後跟的鞋,鞋後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cm左右為宜,老年人的鞋底還要稍大一些,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5.使用輔助設施: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步行器、楔形鞋墊(膝內翻或外翻者)或其他輔助裝置,減輕受累關節的負荷。

  6.輔助理療:急性期以止痛、消腫和改善功能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血循環,改善關節功能為主。已做關節成形術和含有金屬元件的關節禁用透熱或超聲療法,以免深部灼熱傷。

  7.進行緩和的有氧運動: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若鍛煉後關節持續疼痛,應降低運動強度和時間。有氧運動包括關節運動和肌肉運動,以膝關節為例:關節運動可取坐位或臥位,行膝關節屈伸和旋轉運動,每日3次左右。肌肉運動方法有兩種:(1)取臥位,直抬腿達35°左右,維持5秒,重復20-30次,每日2-4次。(2)直立位向後伸下肢達45°,維持5秒,重復20-30次,每日進行2-4次。不同病人應采取不同的鍛煉方法:膝關節受累可進行遊泳或散步,但頸椎骨關節炎不適於遊泳;頸椎和腰椎受累者可行輕柔的頸和腰部活動,手受累者可做抓和握鍛煉。

  8.正確使用藥物:可以選擇對因治療骨關節炎的氨基葡萄糖類藥物。不宜濫用鎮痛藥,尤其對於有高血壓、肝或腎功能受損患者應謹慎用藥,以防發生不良反應。


治療

骨關節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保健:

  1.患者教育:自我行為療法(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適量活動,避免不良姿勢,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減肥,有氧鍛煉(如遊泳、自行車等),關節功能訓練(如膝關節在非負重位下屈伸活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肌力訓練(如髖關節OA應註意外展肌群的訓練)等。

  2.物理治療: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包括熱療、水療、超聲波、針灸、按摩、牽引、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

  3. 行動支持:主要減少受累關節負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4.改變負重力線:根據OA所伴發的內翻或外翻畸形情況,采用相應的矯形支具或矯形鞋,以平衡各關節面的負荷。

保健品查詢骨關節炎中醫治療方法

  骨關節炎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一、濕熱痹阻型

  臨床表現:關節紅腫熱痛,特別是四肢小關節,口渴不欲飲,小便黃赤,舌紅苔黃。

  分析:感受濕熱之邪所致

  治法:清熱祛濕,宣痹通絡。

  方藥:宣痹湯加味

  二、風邪偏勝

  臨床表現:關節走躥疼痛,痛無定處,以四肢小關節為主。

  分析:感受風邪所致

  治法:驅風祛濕,散寒止痛。

  方藥:防風湯加減

  三、濕邪偏勝

  臨床表現:關節腫痛,肢體困重麻木,四肢活動不靈,遇陰雨天加重。

  分析:感受濕邪所致

  治法:祛濕健睥,疏風散寒通絡。

  四、寒邪偏勝

  臨床表現:關節疼痛劇烈,遇寒加劇,日輕夜重,得熱則緩。

  分析:感受寒邪所致

  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藥:烏頭湯加減

  五、虛證

  臨床表現:關節酸痛無力,肢體麻木,肌肉萎縮。

  分析:氣血兩虛,或肝腎陽虛,肝腎陰虛

  治法:補益氣血,活絡祛邪。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

中藥材查詢骨關節炎西醫治療方法

  骨關節炎是骨關節生理性退化的表現,尚無逆轉或中止該病進展的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疼痛,緩解癥狀,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展,保護關節功能,以防殘廢。采用綜合治療,包括病人教育,藥物治療,理療及外科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⑴宣傳防病知識、保護關節:首先要讓患者對該病有所認識,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嚴重時應制動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減輕體重,使用把手、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負荷。與職業有關者,應調換工作。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煉,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⑵物理療法:熱療、水療、紅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均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等癥狀。牽引療法對頸椎病神經根型患者效果較好,可以松弛肌肉,緩解疼痛,並能防止神經根相鄰的組織形成粘連,但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⑶推拿和中藥:祖國醫學的推拿、針灸治療在減輕骨關節炎癥狀方面有明顯效果。中藥帖劑可活血止痛,有時亦有良效。

  藥物治療

  ⑴改善癥狀的藥物:鎮痛劑如對已酰氨基酚有鎮痛作用,但抗炎作用弱。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 antinflaammatory trugs,NSAIDs)有抗炎止痛的特點,用藥後可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  ⑵糖皮質激素:不宜全身用藥,僅在對其他治療無效,關節有急性炎癥發作表現或有關節周圍滑膜炎,肌膚炎等可給予關節腔內或病變部位局部註射。不宜反復使用。同一部位二次註射間隔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  ⑶使用軟骨保護劑:可緩解癥狀,維持和恢復關節功能。如聚氨基葡萄糖(gly-cosaminoglycan)。  ⑷黏彈性補充療法(viscosupplementation):是向關節腔內註射大分子量的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HA)溶液,減輕滑膜炎癥,軟骨破壞和改善關節功能,阻斷局部病變的惡性循環。

  外科和關節鏡下治療

  根據病情采用關節鏡下關節沖洗、骨軟骨移植、軟骨細胞或間質幹細胞移植、關節畸形嚴重者,可采取截骨矯形術、關節破壞,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行關節置換。

  其他治療方法

  在2001年歐洲風濕病年會上,報道瞭同種軟骨或骨髓幹細胞移植術。自體軟骨移植通常僅限於小於2cm2的關節軟骨缺損,將股骨遠端非承重部位截取的骨柱或自體軟骨移植到股骨關節表面預先處理好的軟骨缺損隧道中。采用基因治療骨關節病也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

  另外,鑒於骨關節炎的關鍵在於軟骨再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利用鋸峰齒鮫軟骨粉促使人體關節再生的代替醫療開始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傢盛行。所謂代替醫療,指的是在傳統西醫之外,並且其功效可以代替或補充西醫作用的療法。相比傳統療法手術風險大往往難以根治的不足,代替療法更加趨於根本和安全。現在在歐洲,鋸峰齒鮫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關節藥品,美國OAM(替代醫療事務局)也把鋸峰齒鮫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則直接應用於臨床,並取得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為人類攻克骨關節炎帶來瞭明亮的曙光。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骨關節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骨關節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本病患者血尿常規檢查和血沉、粘蛋白、類風濕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圍,但有少數病人會出現血沉升高的現象。滑膜液檢查色澤、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塊試驗正常,白細胞計數在200~2000/mm3之間,鏡檢無細菌或結晶,但可見到軟骨碎片和纖維,從碎片的數目可粗略估計軟骨退化程度。

  X線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現,主要為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硬化,邊緣唇樣變及骨贅形成,關節周圍骨內囊狀改變等。在脊柱除上述改變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體內形成軟骨下結節,即所謂許莫氏結節(Schmorl"s nodes),有時須與脊椎占位性病變鑒別。CT和MRI檢查能清晰顯關節病變,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增厚鈣化等,對骨關節炎有診斷意義。

 


鑑別

骨關節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風濕性關節炎 本病尤易與類風濕關節炎起病時相混淆,下列各點可資鑒別:①起病一般急驟,有咽痛、發熱和白細胞增高;②以四肢大關節受累多見,為遊走性關節腫痛,關節癥狀消失後無永久性損害;③常同時發生心臟炎;④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質酸酶均為陽性,而RF陰性;⑤水楊酸制劑療效常迅速而顯著。

  2、結核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限於單關節或少數關節時應與本病鑒別。本病可伴有其他部位結核病變,如脊椎結核常有椎旁膿腫,二個以上關節同時發病者較少見。X線檢查早期不易區別,若有骨質局限性破壞或有椎旁膿腫陰影,有助診斷。關節腔滲液作結核菌培養常陽性。抗結核治療有效。

  3、其它結締組織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硬皮病皮肌炎等。


並發症

骨關節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骨關節炎並發肢體關節活動障礙,嚴重時會產生肢體內翻及屈曲攣縮畸形,最後出現關節病殘。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骨關節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