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感染性關節炎介紹

  關節感染是由來源於滑膜或關節周圍組織的細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炎癥。感染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差異較大:在美國,發病率<200/10萬,歐洲國傢的發病率較低(在瑞士<5/10萬,但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發病率較高。

 


原因

  一、病因學

  1、急性感染性關節炎(占95%)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1)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是奈瑟淋球菌作為病源體。它從感染粘膜表面(子宮頸,直腸,咽)擴展到一些手小關節,腕,肘,膝關節和踝關節。中軸骨骼關節較少累及。

  (2)非淋球菌性關節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占45%),鏈球菌(占9%),及革蘭氏陰性菌如腸桿菌,綠膿桿菌(占40%),沙雷桿菌(占5%)引起。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多見於青年人和老年人,尤其是有嚴重創傷或嚴重內科疾病(如腎功能衰竭或腎移植,關節修復,SLE,RA,糖尿病,惡性疾病)和吸毒者。感染多原發於尿道或皮膚。80%的患者中,非淋球菌性關節炎見於單側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腕關節,踝關節,肘關節)。多關節細菌感染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慢性關節炎(RA,骨關節炎)或有一個經置換的關節。芽胞羅旋桿菌是引起Lyme病的病原體,會引起急性遊走性關節痛並伴有發熱,頭痛,疲乏和皮膚損傷或間歇性單關節炎。

  (3)金黃色葡萄球菌和B組鏈球菌感染多見於新生兒和2周歲以上的兒童。2周歲以下的兒童中多見的是金格桿菌(Kingella Kingae)。雖然B型流感嗜血桿菌是6個月到2周歲兒童中導致細菌性關節炎的重要致病因子,由於免疫接種已使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下降瞭95%。在兒童中,奈瑟淋球菌引起的細菌性關節炎<10%,但它仍是導致多關節感染的主要因素。

  (4)關節感染厭氧菌常伴有兼性或需氧菌感染(5%~10%),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鏈球菌和大腸桿菌。占優勢的厭氧菌如痤瘡丙酸桿菌,鏈球菌,梭狀芽胞桿菌和類桿菌會在關節修復,創傷或早先的手術中感染關節。造成厭氧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穿透性損傷,關節穿刺術,近期手術史,關節修復,鄰近感染,糖尿病及惡性腫瘤。

  (5)被人咬傷後引起的關節感染多由革蘭氏陰性菌如B型鏈球菌,口腔厭氧菌(如梭狀芽胞桿菌,鏈球菌,類桿菌)引起。動物咬傷後引起的關節感染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口腔菌叢。在狗和貓咬後巴斯德菌感染占1/2。狗和貓咬後還可引起假單胞菌屬,摩拉克菌屬及噬血桿菌屬感染。鼠咬後可引起擬放線鏈桿菌或小螺菌感染。

  (6)HIV患者中關節感染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菌引起。HIV患者可有賴特爾綜合征,復發性關節炎,HIV相關性關節炎和關節痛。HIV患者存活越久,分枝桿菌,真菌及少見的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會也越多。

  (7)引起急性關節炎的病毒包括細小病毒B19,HBV,HCV,風疹病毒(急性感染和免疫接種之後)和外衣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病毒(成人),腺病毒,柯薩奇病毒(A9,B2,B3,B4,B6);EB病毒也與關節痛,關節炎有關,並且與細菌相比更易引發多關節炎。

  2、慢性感染性關節炎

  慢性關節炎(占5%)可由分枝桿菌,真菌和其他一些致病性較弱的細菌引起。如結核分枝桿菌,海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念珠菌屬,厭酷球孢子菌屬,莢膜組織胞漿菌,新型隱球菌,皮炎牙生菌,申克孢子絲菌屬,曲黴菌,衣氏放線菌和佈魯菌屬。

  有2/3的患者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發生在1年以內,這可能是由於手術操作引入細菌或是術後細菌感染如皮膚感染,肺炎,牙科感染或UTI。早期關節置換感染是單純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占50%,混合感染占35%,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占10%,厭氧菌感染占5%。

  二、發病機制

  關節感染會促發炎癥反應(關節炎),以殺死微生物,但同時也損傷瞭關節組織。

  感染源由下列途徑到達關節:(1)直接播散(損傷,手術,註射,咬傷);(2)鄰近感染進入關節(如骨髓炎,軟組織膿腫,感染的傷口);(3)血液傳播,皮膚,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感染病灶經血液循環到達關節滑膜。

  感染的微生物多集中在滑液和滑膜組織。毒力因素如粘附因子可以使細菌定植在關節組織上,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粘附因子。由革蘭氏陰性菌產生的內毒素(脂多糖),細胞壁骨架成分,革蘭氏陽性菌產生的外毒素,細菌抗原與抗體結合產生的免疫復合物,都會促發炎癥反應。多核中性粒細胞(PMN)移行進入關節,吞噬病原體。在吞噬病菌的同時PMN釋放的溶酶體酶也造成滑膜,韌帶及軟骨的損傷。因此,PMN是宿主重要的防線也是引起急性細菌性關節炎的主要因素。其次,慢性感染(如RA),滑膜可再生修復(形成血管翳)並造成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的損傷,即使應用抗生素控制瞭感染,滑膜炎癥仍繼續存在。有理論認為感染使軟骨變成抗原輔以細菌成分參與免疫調節,造成反應性滑膜炎。


症狀

感染性關節炎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臨床癥狀

  患關節腫脹,熱痛,關節腔內積聚大量漿液性、纖維素性或膿性滲出液,關節囊膨脹,按壓有波動感。患肢跛形,常伴有體溫的升高;經久則關節軟骨破壞,軟骨下骨被侵蝕,關節骨周緣骨質增生,滑膜增厚;後期可發展為纖維性或骨性關節愈合,關節強硬或死關節。

  二、診斷

  診斷感染性關節炎要有高度可疑指征,尤其是有無非關節的外源性感染病灶,因為各種關節炎的癥狀是相似的。臨床表現和感染部位的微生物檢查有利於診斷。1/2的病例可顯示血白細胞計數增多,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增高。

  (1)急性感染腫脹關節的滑液樣本中WBC記數>20000/μl(常常>100000/μl),中性粒細胞>95%。滑液粘度和糖含量均有下降。革蘭氏染色可以鑒別50%~75%的關節感染中的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但不能區分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滑液還需進行厭氧和需氧培養。滑液有臭味或X線見關節內或軟組織周圍有氣體陰影,提示為厭氧菌感染。

  (2)具有典型病史的性活躍患者要高度懷疑淋球菌感染,尤其已確診其他地方有淋病時。因淋球菌對幹燥敏感故難以培養。若懷疑是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可取血樣和滑液即刻接種於非選擇巧克力平板上。此外,從子宮頸粘膜,直腸,尿道,咽部采集的樣本也可以進行選擇培養。在第1周內60%~75%血培養呈陽性結果,可作為唯一的診斷依據。早期的腱鞘炎其培養結果為陰性。單純化膿性關節炎的滑液培養結果多為陽性,皮膚損傷的分泌物培養也可有陽性結果。

  (3)早期急性細菌性關節炎在X線上的唯一表現是腫脹軟組織陰影和滑膜滲液現象。細菌感染10~14天後,關節間隙變窄(反應關節軟骨破壞),軟骨下骨腐蝕和骨髓炎征象出現。關節腔內有氣體表明感染的是大腸桿菌和厭氧菌。慢性細菌性關節炎關節間隙增大,出現邊緣骨腐蝕和骨質硬化現象。

  (4)99m锝骨掃描在感染性關節炎中可見異常表現,特別是中軸骨骼關節。掃描見感染滑膜血流豐富,攝入增加,骨的新陳代謝加快,在無菌性和細菌性關節炎均呈陽性結果。但是99m锝的精確度僅77%,因為血管收縮,血管網未形成,血管栓塞都會抵消感染引起的攝入量增加。67鎵掃描的精確度可達91%,但其放射劑量大。較早期的感染可見缺血冷斑。鎵掃描(或用銦標記的WBC或抗體)在化膿性滑液的攝入量增加,急性感染較慢性感染表現更為敏感。在置換關節感染中鎵掃描的敏感性低,銦標記的WBC掃描尚未得到驗證。


飲食保健

感染性關節炎吃什麼好?

  感染性關節炎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原料: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

  制作:木瓜與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鍋內,加冷水適量、武火煲沸後文火燉薏苡仁酥爛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間日食用。

  2、川烏粥:制川烏2克,薑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適量。

  烹制方法:將川烏研末,粳米洗凈,同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沸後加入川烏,用文火煮2~3小時,待米熟爛後加入生薑汁和蜂蜜,攪勻,再煮1~2沸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隨量服食。

  3、牛藤桂心散:山茱萸100克,懷牛膝100克,桂心60克。

  烹制方法:將以上原料洗凈,曬幹或晾千,共研成細末,備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克,以黃酒送服。

  4、牛膝酒糟: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適量。

  烹制方法:先將牛膝洗凈,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2~3次,取部分藥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藥汁於糯米煮熟後,拌和甜酒曲,於溫暖處發酵為酒槽。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克煮食。

  5、桑葚桑枝酒:新鮮桑葚500克,新鮮桑枝100克,紅糖500克,白酒1000克。

  烹制方法:將桑枝洗凈、切斷,與桑葚、紅糖同入酒中浸泡,l個月後可飲。

  食用方法:隨量飲用,以不醉為度。

  6、川芎茶:川芎3克,茶葉6克,共研細末,和勻,開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次,常服。

  7、金銀菊花茶:茶葉5克研末,金銀花5克,菊花6克,開水沖泡,每日多次飲用。用於患者關節疼痛、發熱、發紅者。

  8、玄參麥冬茶:玄參8克,麥冬8克,與茶葉少許和勻,開水泡10分鐘後,飲用。可用於老年性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口幹、心煩者。

  9、芪參茶:黃芪5克,西洋參5克,切成薄片,與茶葉混勻後,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飲用。1天1劑,可飲6--8次。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患者由於氣陰兩虛而夜寐不安、多汗者。

  感染性關節炎吃什麼對身體好?

  1、 多食如黑大豆、蔥、薑、胡椒、黃鱔、蛇肉、狗肉、羊肉等,慎食滋膩礙濕食物如豬脂、蟹肉等;

  2、 多食有助於清熱除濕宣痹的食物,如豆芽、赤小豆、蓮子、平菇、冬瓜、絲瓜、苡米、綠豆等,

  3、可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豆類制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等。

  感染性關節炎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幹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2.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癥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松與關節破壞。

  3.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

  4.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註意避免被動吸煙,因其都可加劇關節炎惡化。

  5. 忌食辛辣溫燥之品,如:蔥薑、胡椒、牛羊肉等。


護理

感染性關節炎應該如何護理?

  如何理療

  物理療法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減輕疼痛,是一種不錯的輔助治療方法。比較常用的物理療法有:

  (一)離子導入。

  (二)紅外線照射:腫痛部位照射,每天1次,每次15到20分鐘。例如:九耀理療儀

  (三)蠟療:先將蠟袋加溫軟化,放到發病的部位,每日1次,每次15到20分鐘。

  (四)按摩療法:可以先用推、理、揉手法,輕輕按摩,先使患部肌肉松弛,氣血暢行;繼而使用點、按、捏、拿手法、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目的,最後用搖、滾、揉等手法。每次治療時間15到30分鐘,2到3天一次。

  以上療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結合使用。采用照射及蠟療時,要註意溫度及時間,以免燙傷皮膚、外敷藥物時,要註意及時更換,不可以久敷,按摩時手法要輕柔,不可以使用猛力、暴力,以免引起骨折等。


治療

感染性關節炎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對於本病的預防與做到以下幾點註意事項:

  (1)預防治療似乎僅適合於患有皮膚感染、泌尿系生殖道及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高的病人。而對於進行過微侵襲手術的病人,預防性治療僅適合於高度易感的病人。

  (2)經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全身連續應用數周,直至感染控制、平息。

  (3)適當活動關節,防止粘連。但病程較久者,由於關節軟骨和關節骨的破壞嚴重,炎癥控制以後往往轉化為骨關節病,功能難以恢復。

保健品查詢感染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因損傷勞損或外感風寒濕邪,合而為病入絡,流註關節阻遏氣血,風邪水濕乘虛而入,侵犯鬱於筋脈使其經絡閉塞,閉者不通,不通則疼,疼久者必痛,痛久必結,結久者必腫,腫久者必熱,這就是陰陽失調,臟腑相互不能資生而致腫脹疼痛的機理。根源為筋血不活毛細血管及微循環不暢所致。中醫的療法是以調理微循環為主,隻要微循環暢通瞭經絡筋脈就會散結,癥狀也會隨著微循環的暢通而逐漸消失。建議中醫膏藥外敷,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攻而散之。

  作用與原理:由於膏藥用於肌表薄貼。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貼於體表的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

  膏藥對癥:滑膜炎、膝蓋積水、膕窩囊腫,關節紅腫疼痛等疾.通過膏藥外敷,舒筋,活血,化淤,可迅速消除腫痛而達治愈目的.

中藥材查詢感染性關節炎西醫治療方法

  對本病的治療最主要是進行抗感染治療:

  1、早期抗生素的選擇需根據年齡,過去史,關節外感染灶,並結合滑液的革蘭氏染色結果確定。一旦得到培養結果(24~48小時)和敏感性實驗結果(3~4天),應調整抗生素用藥。

  2、在懷疑為非淋球菌的革蘭氏陽性菌感染時,應首選半合成青黴素(優福星),先鋒黴素,萬古黴素(如果細菌耐藥,如金黃葡萄球菌)或氯林可黴素。疑為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時,可用第三代先鋒黴素和氨基糖苷類藥物(感染嚴重時)以非腸道給藥的方式給藥直至藥敏試驗示有結果時。

  3、非腸道給藥至出現明顯療效(約2周),然後需口服維持劑量的抗生素約2~6周後臨床癥狀會有改善。鏈球菌和嗜血桿菌感染2周即可根除。葡萄球菌感染至少需3周通常是6周或更長的時間,特別是有過關節炎病史的患者。

  4、除瞭應用抗生素,急性非淋球菌關節炎每天要至少一次用大號針頭抽取關節膿液,定時沖冼,關節內鏡沖洗或關節手術清創。風濕性關節炎也應盡早進行手術清創引流。關節在最初幾天內可以上夾板以緩解疼痛,待好轉後可進行主動的運動訓練。

  5、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的治療相同,與病期無關。臨床經驗表明因淋球菌耐藥性的不斷變化應及時改變治療方案。播散性淋球菌感染不需要手術清創和引流,一般不會造成永久性的關節損傷。若同時存在沙眼衣原體引起的生殖系統感染(50%),應積極治療,並且避免與患者有性接觸(參見第164節)。

  6、置換關節的感染需接受長期治療。它包括:

  (1)對不能手術的患者應長期服用抗生素;

  (2)伴有或不伴有關節融合的切除關節成形術(感染未控制的患者或骨儲備不充分者);

  (3)手術摘除置換關節,仔細清除骨質和失活組織,長期服用抗生素;

  (4)立即或延期(1~3個月)植入新的經抗生素處理的關節。但無論是立即或是經2~3個月的抗生素治療後的關節移植,仍有38%的感染復發率。

  7、人咬後可以用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治療3~5天。動物咬後感染P。multocida用青黴素治療有效,但關節感染應采用外科清創術。鼠咬後感染S。monili-formis或S。minus用青黴素治療亦有效。

  8、對於病毒性關節炎無特殊療效。分枝桿菌和真菌引起的關節感染需長期治療,可聯合應用多種抗生素,並根據微生物的藥物敏感性進行調整。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感染性關節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感染性關節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1/2的病例可顯示血白細胞計數增多,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增高。

  (2)急性感染腫脹關節的滑液樣本中WBC記數>20000/μl(常常>100000/μl),中性粒細胞>95%。滑液粘度和糖含量均有下降。革蘭氏染色可以鑒別50%~75%的關節感染中的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但不能區分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滑液還需進行厭氧和需氧培養。滑液有臭味或X線見關節內或軟組織周圍有氣體陰影,提示為厭氧菌感染。

  2、99m锝骨掃描

  在感染性關節炎中可見異常表現,特別是中軸骨骼關節。掃描見感染滑膜血流豐富,攝入增加,骨的新陳代謝加快,在無菌性和細菌性關節炎均呈陽性結果。但是99m锝的精確度僅77%,因為血管收縮,血管網未形成,血管栓塞都會抵消感染引起的攝入量增加。67鎵掃描的精確度可達91%,但其放射劑量大。較早期的感染可見缺血冷斑。鎵掃描(或用銦標記的WBC或抗體)在化膿性滑液的攝入量增加,急性感染較慢性感染表現更為敏感。在置換關節感染中鎵掃描的敏感性低,銦標記的WBC掃描尚未得到驗證。


鑑別

感染性關節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需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鑒別,而感染性關節炎本身具有以下一些特點,有助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鑒別:

  1、大多累及單關節,偶有兩個以上,呈不對稱性。

  2、發病急,關節疼痛更加劇烈,全身癥狀明顯。

  3、關節腔穿刺可抽出膿液,培養可檢出致病菌;

  4、類風濕因子陰性,免疫檢查正常。


並發症

感染性關節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本病常常可以引起以下的幾種並發癥:

  1、病理骨折。

  2、肢體生長障礙,如骨骺破壞,肢體生長長度受影響,患肢變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癥,血液供給豐富,使骨骺生長較快,患肢反而稍長。有時亦因骨骺部分受累,形成畸形生長,如膝內翻或外翻等。

  3、關節攣縮及強直。

  4、外傷性骨髓炎常因感染而有骨折延遲連接和不連接,以及關節活動受限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感染性關節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