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真菌是慢性肉芽腫性關節炎的常見致病因子。各種真菌都可以引起骨關節病變。侵害筋骨系統的最常見真菌是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 immitis)、莢膜組織胞漿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tes dermatitis)、申氏孢子絲菌(Sporotrichum schenckii)和免疫機能障礙者的念珠菌、曲黴、隱球菌和組織胞漿菌等。
(二)發病機制
真菌感染關節的方式,很少由血行性傳播感染,大多是由於鄰近關節的骨骼真菌性病灶,直接擴散到關節。孢子絲菌還可以經皮膚及皮下直接侵入關節。球孢子菌由呼吸道吸入肺,也可由皮膚微小損傷進入皮膚,引起原發性肺或皮膚感染。
多數病例表現為慢性無痛性關節炎。由於身體原有病變吸引著患者和傢屬的註意力,關節部位的不適,腫脹,活動范圍減少,少量積液等癥狀常被忽略,有時直到關節內的骨和軟骨出現不可逆損害時,才被註意到。
1.念珠菌是人體內的正常寄生菌,在機體抵抗力顯著下降時,念珠菌才會由寄生菌轉變成為侵害機體的致病菌。近年來念珠菌病患者有增加趨勢。幾乎每個病例都有明顯的削弱人體正常防禦機能的因素存在。但由於醫療水平的進步,經積極治療後多數患者的病變可得到控制。念珠菌性關節炎主要發生於播散型念珠菌病患者。多見於膝關節,也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為多關節受累。
2.孢子絲菌是土壤、木材、植物的腐生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孢子絲菌病是由申克孢子絲菌引起的一種慢性肉芽腫病。常見於農民、園林工人,因皮膚被樹枝等刺傷,孢子絲菌經由皮膚傷口感染機體。主要病理變化是化膿性肉芽腫性反應。這種反應可見於皮膚結節,受累的淋巴結中。典型結節性損害中有特殊的三層排列,中央為化膿層,含有中性粒細胞,第二層繞以“結核樣”層,其外為第三層,由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組成的“園細胞”層。
臨床上將孢子絲菌病分為皮膚型和系統型兩類。皮膚型表現為結節,毛囊性膿皰,斑塊、疣狀、腫瘤狀損害及潰瘍;或沿淋巴管向近側作帶狀傳播,呈典型帶狀分佈,皮膚損害為蠶豆大小的肉芽腫、結節、膿腫和潰瘍。系統型表現為肺和腦膜的感染。而最常見的是侵犯骨骼和關節。
孢子絲菌關節炎的受累關節以上下肢大關節較多,可以是單個或少數幾個關節受累,也可以是多關節。同時可有內臟及皮膚受累。關節炎呈亞急性或慢性過程,也可有周圍皮膚損害或竇道形成。
3.皮炎芽生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中,如土壤、木材中。本病發病過程常表現為急性發病,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可有發熱、局部化膿及形成竇道。關節炎與皮膚和肺部損害常同時存在,受累關節多見於膝關節和踝關節,發病過程大多是由於經血源性感染引起芽生菌骨髓炎,再由骨髓炎延及關節,引起關節炎。
4.球孢子菌病是一種地方病,致病菌為粗球孢子菌。球孢子菌的傳染性極強,據報道,在美國南部和墨西哥的疫區,居住5年的居民有80%感染此菌,隻是其中75%帶菌者並無臨床癥狀,稱為無癥狀型。有癥狀者中,輕者類似感冒,重者可有發熱、胸痛、咳嗽、無力。胸部X線攝片,在中下肺葉可見有2~3cm直徑的結節,愈合後結節鈣化。有0.1%~0.2%的帶菌者,球孢子菌在體內發生播散,侵及腦、腦膜、消化道、肌肉,稱為繼發型。其中有20%侵及骨骼和關節。
受累關節多為單關節,好發於踝關節、膝關節以及腕、肘關節。組織病理顯示化膿和肉芽腫相互交替出現。臨床表現與其他肉芽腫性關節炎類同。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X線攝片除軟組織腫脹外無明顯改變;少數有關節間隙狹窄;半數有鄰近關節骨骼骨髓炎。關節損壞過程緩慢,若不治療,最終也可造成關節永久性損壞。
真菌性關節炎的診斷依賴於在滑膜和關節液中找到致病真菌。滑膜組織培養比關節液培養陽性率高。塗片和培養要避免污染,以免幹擾判斷。
1.念珠菌病X線攝片檢查可見2/3患者鄰近關節處有骨髓炎。滑膜液病原菌培養陽性可以確立診斷。
2.孢子絲菌病關節液或滑膜組織中培養出真菌即可確定診斷。組織學檢查可見肉芽腫性滑膜炎,但很少直接見到雪茄形菌體。
3.芽生菌關節炎在臨床上與結核性關節炎難以區別,需依靠病原菌的分離,才能確定診斷。
1.消除和減少或避免發病因素,改善生活環境空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感染,註意飲食衛生,合理膳食調配。
2.註意鍛煉身體,增加機體抗病能力,不要過度疲勞、過度消耗,戒煙戒酒。
3.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治療。
4.易感人群,做好勞動保護。
保健品查詢真菌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真菌性關節炎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使用兩性黴素B靜脈滴註和關節內註射,或用酮康唑、克黴唑口服。病灶清除是縮短治療時間和治愈關節炎的重要手段。
1.念珠菌病治療首先要去除患病誘因,再用兩性黴素B關節內註射和靜脈滴註,或者用酮康唑、克黴素口服。也可以采用手術清除關節內病灶方法來治療。
2.孢子絲菌病治療上,據報道碘制劑療效較好。方法是10%碘化鉀溶液,口服,每天3g,若無不良反應,可增至每天6g,療程1~3個月,癥狀於用藥2周左右改善,皮損消退需4~12周。兩性黴素B靜脈滴註或關節註射,配合以手術清除肉芽腫性滑膜效果可更好。也有用關節內碘化物註射治療的報道。
3.芽生菌關節炎用兩性黴素B靜脈滴註和關節內註射,效果非常好。
4.球孢子菌病治療播散性病例,強調兩性黴素B或酮康唑足量使用。手術切除肉芽腫結節,可縮短病程。
(二)預後
球孢子菌病關節損壞過程緩慢,若不治療,最終也可造成關節永久性損壞。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真菌性關節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孢子絲菌的系統型,可並發肺和腦膜的感染。芽生菌可並發骨髓炎。球孢子菌在中下肺葉可並發2~3cm直徑的結節,半數有鄰近關節骨骼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