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障礙臨床表現多樣,可因病變部位各異。
1.末梢型 肢體遠端對稱性完全性感覺缺失,呈手套襪子形分佈,伴相應區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多發性神經病。
2.周圍神經型 可表現某一周圍神經支配區感覺障礙,如尺神經損傷累及前臂尺側及4、5指;如一肢體多數周圍神經各種感覺障礙,為神經幹或神經叢損傷;如三叉神經第三(下頜)支受損,下頜(下頜角除外)、舌前2/3、口腔底、下部牙齒和牙齦、外耳道及鼓膜等皮膚黏膜感覺障礙,伴咀嚼肌癱瘓,張口下頜偏向患側(運動支與下頜支伴行)。
3.節段型
(1)後根型:單側節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如髓外腫瘤壓迫脊神經根,可伴後根放射性疼痛(根性痛)。
(2)後角型:單側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見於一側後角病變如脊髓空洞癥。
(3)前連合型:雙側對稱性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見於脊髓中央部病變如髓內腫瘤早期、脊髓空洞癥等。
4.傳導束型
(1)脊髓半切綜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病變平面以下對側痛溫覺缺失,同側深感覺缺失,如髓外腫瘤早期、脊髓外傷。
(2)脊髓橫貫性損害:病變平面以下完全性傳導束性感覺障礙,如急性脊髓炎、脊髓壓迫癥後期。
5.交叉型 同側面部、對側軀體痛溫覺減退或缺失,如延髓背外側(Wallenberg)綜合征,病變累及三叉神經脊束、脊束核及交叉的脊髓丘腦側束。
6.偏身型 對側偏身(包括面部)感覺減退或缺失,見於腦橋、中腦、丘腦及內囊等處病變,一側腦橋或中腦病變可出現受損平面同側腦神經下運動神經元癱;丘腦病變深感覺障礙較重,遠端較重,常伴自發性疼痛和感覺過度,止痛藥無效,抗癲癇藥可能緩解;內囊受損可引起三偏。
7.單肢型 對側上肢或下肢感覺缺失,可伴復合感覺障礙,為大腦皮質感覺區病變。皮質感覺區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對側局灶性感覺性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