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在年輕患者多與感染有關,病毒和細菌毒素引起管壁損害,進一步引起血栓。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結節性動脈周圍炎,以及梅毒感染皆可並發本病。老年患者多因脊髓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由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性血管炎或膽固醇栓子所引起的脊髓前動脈閉塞較少見。頸椎間盤脫出癥和頸椎過伸也可並發本病。
(二)發病機制
脊髓前動脈供給脊髓腹側2/3區域的血運,當血管閉塞後,引起脊髓腹側和外側索的損害。
病理改變:肉眼可見脊髓腹側及側面軟化皺縮及色澤變淡。脊髓部分區域早期充血水腫,可累及一個或數個節段,在同一患者,每節段損害的軟化區域大小並不一致,這是由於每個節段的側支循環不同以及局部血管解剖的不同所致。軟化區域呈典型的梗死性改變。
鏡下可見脊髓軟化灶中心部壞死,周圍有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細胞變性,髓鞘脫失,格子細胞形成。
發病多急驟,常常數小時至數天內癥狀發展至高峰。此病常有根性疼痛或麻木,提示病變的上界。常見的病變區域多在頸或胸脊髓。其次位於腰段,位於延髓者較少見。
1.頸段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 根痛位於頸部或肩部。若位於頸膨大則根痛在上肢,繼而出現手肌萎縮。脊髓受損後出現四肢癱瘓,初呈弛緩性的“脊髓休克”,以後漸漸為痙攣性癱瘓。早期以大小便功能障礙及感覺分離為特征性變化,痛覺和溫度覺喪失,而震動覺和位置覺存在。側支循環建立後,感覺障礙很快得到改善。根痛在癱瘓出現後數天至數周仍不消失。
2.胸髓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 初有肋間區疼痛,後有相應節段肌肉癱瘓,肋間肌萎縮等,臨床上不易查出。弛緩性截癱出現迅速,一般歷時3~7周後轉為痙攣性截癱。常有一明確的痛、溫及觸覺缺失平面,提示損害的脊髓上界,常缺乏感覺分離現象。
3.腰段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 引起雙下肢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及感覺缺失,感覺缺失區有皮膚營養障礙,此時無病理反射,多呈尿失禁。
頸、胸及腰脊髓脊前動脈閉塞,一般不出現位置覺障礙,震動覺可呈輕度損害。這是由於在脊髓內,震動覺的傳導纖維,有一部分位於脊髓側索的原因。兩側肢體癱瘓和感覺障礙,有時並不對稱,即兩側損害的程度和平面可不一致。幾乎所有患者皆出現大小便瀦留或失禁。
接近脊髓前動脈自椎動脈起始處如有血栓形成,可累及延髓腹側。此時延髓的錐體,內側丘系及舌下神經受損,出現舌肌萎縮,四肢癱瘓或偏癱,以及一側或雙側病損以下痛、溫、觸及位置覺皆消失的癥狀。
本病腰椎穿刺椎管無梗阻,細胞數正常,有時蛋白含量輕度增加。MRI表現:急性期脊髓增粗,腫脹,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發病1~3周病灶明顯強化,慢性期可表現為脊髓萎縮。
一般依據病史特點,起病急驟,呈橫貫性脊髓損害,往往不累及位置覺,椎管無阻塞,不難確診。
但本病原因常不易肯定。青年患者多考慮與感染或外傷有關。老年者可能與脊髓動脈粥樣化有關。
主要是預防感染及動脈硬化等原發病。初期尤應註意防止褥瘡,墜積性肺炎及膀胱炎等並發癥。
保健品查詢脊髓前動脈綜合征中醫治療方法中藥一般按痿癥治療。初期采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方法。慢性期患者一般以補肝腎為主。針刺和穴位封閉,按摩,適當運動都有助於病情恢復。
中藥材查詢脊髓前動脈綜合征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治療上根據病因不同,措施可不全相同。
若與炎癥有關可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制劑。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氫化考地松)有改善炎癥,減少水腫及保護神經細胞組織的作用。
改善循環的藥物及促神經代謝藥物等皆可應用。
另外應註意對褥瘡、墜積性肺炎及膀胱炎等並發癥的早期預防與治療。
(二)預後
一般情況下,年輕的患者、“脊髓休克”癥狀不嚴重者,預後較好,如在及時和積極治療下,可歷時數周至數月逐漸恢復。如果脊髓側支循環吻合不良,脊髓梗死嚴重者則易致殘。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脊髓前動脈綜合征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有些患者除註意腦脊液改變外,應註意有否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及梅毒等病。應須與下述疾病鑒別:
1.急性感染性脊髓炎 本病多見於青年成人。病前可有發熱等感染史。多為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害,有時也可表現為脊髓前動脈綜合征。病初腦脊液常有輕度白細胞增加。
2.脊髓出血性疾病 脊髓內出血多有外傷史,特點是起病突然,剛起病時伴有劇烈背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出現嚴重的脊髓橫貫性損害的癥狀。大量出血可穿破軟脊膜而使腦脊液檢查呈血性。脊椎影像學檢查有外傷性脊椎脫位等改變,更有利於確診。若由於血液病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的脊髓內出血,則需進行血液學或脊髓造影來明確診斷。硬膜外、硬膜下出血均可驟然出現劇烈的背痛、截癱、括約肌功能障礙、病變水平以下感覺缺失等橫貫性脊髓損害表現。硬膜下血腫比硬膜外血腫少見得多。脊髓蛛網膜下隙出血表現急驟的頸背痛、腦膜刺激征和截癱等。此類疾病可借MRI確診。
3.脊髓轉移癌 本病導致截癱也很迅速,但其疼痛多嚴重而廣泛。腰椎穿刺椎管有梗阻,腦脊液蛋白含量明顯增高甚至變黃。確診本病可借影像學檢查並應找出原發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