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腦棘球蚴病介紹

  人體感染棘球蚴病是細粒棘球絳蟲棘球蚴引起的一種慢性腦、肝、肺、心腎等部位的寄生蟲病,腦包蟲占棘球蚴病病人的1%左右。本病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佈廣泛,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於畜牧區。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屬蟲種的幼蟲所致的疾病,在我國以細粒棘球絳蟲最為多見。細粒棘球絳蟲長僅1.5~6mm,由1個頭節和3個體節組成,其終宿主為狗、狼、狐等犬科動物,中間宿主主要為羊。當細粒棘球絳蟲的蟲卵被羊吞食後,即可在十二指腸內孵出六鉤蚴鉆入腸壁,經腸系膜靜脈隨血流進入肝臟、肺臟發育為包蟲囊(棘球蚴)。包囊內充滿透明的或乳白色的囊液,囊液不凝固,有很強的抗原性。此外包囊內還含有數量不等的原頭蚴,並可產生子囊、孫囊。當受感染的羊的新鮮內臟被狗等犬科動物吞食後,包囊內的原頭蚴即可在其小腸內發育為成蟲,成熟產卵。人亦為包蟲的中間宿主。

  (二)發病機制

  中樞神經系統棘球蚴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系指蚴蟲經肝、肺、頸內動脈進入顱內發育為棘球蚴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後約第3周末即發育為棘球蚴,到第5個月可長至1cm大小。多數幼蟲在5年左右死亡,但部分則可繼續生長形成巨大囊腫。囊壁分為內外兩層,內囊即包蟲囊,外囊為腦組織形成的一層纖維包膜,兩者間含有血管,供給營養。由於兩層包膜間很少粘連,故手術時極易剝離。內囊壁由角質層和生發層組成,前者具有彈性,狀如粉皮,起保護和營養作用,生發層系寄生蟲本體,可形成育囊、子囊、原頭蚴(統稱棘球蚴砂),當包囊破裂,原頭蚴可再次形成新囊腫。棘球蚴在顱內形成占位效應,可壓迫腦室系統,導致顱內壓增高,並可引起腦實質損害造成癲癇發作及偏癱、偏盲、偏側感覺障礙、失語等局灶性癥狀。巨大的包囊尚可壓迫破壞顱骨。椎管內棘球蚴病以占位壓迫為主要病理改變,若侵犯神經根則可引起劇烈疼痛。


症狀

腦棘球蚴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1.原發型 棘球蚴逐漸增大,造成顱內占位效應,並對腦室系統壓迫和梗阻,以至顱內壓增高。由於包蟲囊腫擴張性生長,刺激大腦皮質,引起癲癇發作,囊腫較大的出現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減退和視盤水腫等。依囊腫所在部位產生局灶性癥狀如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主要的臨床特點是顱內壓增高和癲癇發作。

  2.繼發型 癥狀比較復雜,一般分原發棘球蚴破入心內期,潛伏靜止期,和顱壓增高期。繼發棘球蚴破入心內,由於大量棘球蚴的內容物突然進入血流,可出現虛脫,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礙以及過敏性反應等癥狀。由於棘球蚴不斷長大,且系多個,分佈廣泛,所以該型臨床特點與腦轉移瘤相似。

  多見於牧區,病人有與狗、羊密切接觸史,臨床癥狀以慢性顱內壓增高和癲癇為特征。血象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皮內試驗陽性率80%~95%,但可有假陽性。補體結合試驗及間接血凝試驗陽性及腦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現有助於診斷,CT或MRI檢查是確診腦棘球蚴病的最好方法。


飲食保健

腦棘球蚴病吃什麼好?

護理

腦棘球蚴病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腦棘球蚴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主要應加強流行區的處理和管制,嚴格肉食衛生檢疫,大力開展衛生宣教。

保健品查詢腦棘球蚴病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腦棘球蚴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對中樞神經系統棘球蚴病而言,手術仍為根治的惟一療法。手術的目標在完整摘除包囊,嚴防囊液外溢引起復發。術前應根據CT、MRI或血管造影精確定位,手術創口和骨窗要足夠大,分離時應十分小心,必要時可用漂浮法切除,即將病人頭放低,用洗瘡器輕輕插入分離囊壁四周,灌註大量生理鹽水,將包囊漂浮起來完整切除。國外有報道對包囊冷凍後再切除以防滲漏,空腔再以0.5%AgNO3處理。近年來,尚有人采用10%甲醛或過氧化氫註入包囊殺死原頭蚴,可防止術後復發,但此類方案不良反應較大,國外采用西曲溴胺替代甲醛等殺原頭蚴後取得瞭滿意的療效且不良反應輕微。萬一手術囊液污染傷口,則應用過氧化氫沖洗術野,手術殘腔過大時,腔內可留置一矽膠管,在關閉硬腦膜前,註滿生理鹽水,防止術後腦移位及顱內積氣引起感染。

  苯並咪唑類化合物是近年來重點研究的抗包蟲藥物,臨床試用已取得瞭一定的療效。對廣泛播散難以手術的病人采用藥物治療可緩解癥狀,延長存活期;作為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采用藥物治療亦可減少復發率,提高療效。按WHO建議,阿苯達唑、甲苯達唑(甲苯咪唑)均列為抗包蟲的首選藥物。

  阿苯達唑口服吸收良好,療效顯著,有取代甲苯達唑的趨勢,劑量為每天10~40mg/kg,分2次服,30天為一個療程,可視病情連續治療數個療程。亦有人建議長期大劑量阿苯達唑治療,每天劑量為20mg/kg,療程可從17~66個月(平均36個月)不等,經長期隨訪有效率可達91.7%。一般病人對長期治療均能耐受,未見嚴重的毒副作用,但治療中應隨訪肝、腎功能與骨髓,孕婦忌用。

  甲苯達唑國外采用的劑量與療程不一,劑量自20~200mg/(kg·d)不等,通常以40~50mg/(kg·d)為宜,分3次口服,療程1個月,一般需治療3個療程,其間間隔半月。也有人延長治療至3~5年者,療效報道不一。本藥吸收差,空腹口服僅1%吸收,配合脂肪餐,吸收率可提高至5%~20%。

  (二)預後

  臨床預後取決於包蟲囊腫多少、大小、部位以及手術是否及時,若手術完全摘除可以根治,預後良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腦棘球蚴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腦棘球蚴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液 半數病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偶可達70%。包蟲囊腫破裂或手術後,嗜酸性粒細胞常可顯著增高。

  2.皮內試驗 囊液抗原0.1ml註射前臂內側,15~20min後觀察反應,陽性者局部出現紅色丘疹,可有偽足(即刻反應)。若血內有足量抗體,延遲反應不出現。皮內試驗陽性率在80%~95%之間,但可出現假陽性。

  3.補體結合試驗 70%~90%棘球蚴病呈陽性反應,人或羊包蟲囊液作為抗原(含頭節的包蟲囊液效果較好),囊液抗原性較低或包蟲囊外膜甚厚至抗原不易溢出時,可呈假陰性反應。囊腫穿破、手術近期或繼發感染,陽性率可提高。囊腫完全摘除後數月補體結合試驗即可轉陰。如果包蟲囊手術摘除後1年,本試驗仍陽性,可視為復發。

  本病與血吸蟲病及豬囊尾蚴病之間存在著交叉反應。

  1.頭顱X線平片 顱骨棘球蚴病病變從板障開始,破壞顱骨,並且容易破出骨板,形成顱內、外軟組織腫塊。顱骨為局限或廣泛的多囊或單囊形態的膨脹性病變。多囊型呈葡萄串樣,單囊型內板移位、硬腦膜移位及鈣化,囊腫本身也可鈣化。局限於顱底者缺少單囊或多囊特點,而呈骨質硬化表現,一般均無骨膜反應。

  腦包蟲囊腫產生顱內壓增高,後床突骨質吸收,蝶鞍擴大,小兒尚可出現指壓痕,顱骨菲薄,甚至可致顱骨缺損,包蟲囊腫疝出顱外。還可見松果體移位。淺表囊腫致鄰近顱骨局限外凸,骨板變薄。有時平片上顯示弧線狀、環形或蛋殼狀及團塊狀鈣化,如發現這種征象,可以定性。

  2.腦血管造影 腦包蟲囊腫常見於大腦中動脈供應區,尤以頂葉多,腦血管造影最能顯示這種幕上的囊腫病變,造成周圍血管弧狀移位。一般表現為:

  (1)囊腫部位無血管區。

  (2)囊腫周圍血管弧形受壓、移位、環繞無血管區呈“手抱球”征象。

  (3)腦血管牽直變細,管徑一致,似“蜘蛛足”樣征。

  (4)顱內壓增高。對中線及幕下包蟲定位征不如腦室造影。

  3.腦CT掃描 腦內網形或類圓形囊腫,邊界銳利(偶爾有不完整的薄殼狀鈣化),無囊周水腫,無周邊強化,占位征象明顯。囊內容物水樣密度,一般不能分辨子囊(若感染,母囊液與手囊液密度不一,子囊則粒粒可數,子囊密度低於母囊具有診斷意義)。鄰近部位出現多個囊腫應考慮囊腫破裂。CT掃描對腦包蟲的檢查,影像清晰,定性、定位準確,費用也能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4.MRI掃描檢查 MRI的圖像質量比CT掃描更加清晰,其影像特點是:斷層形態同CT,殼狀鈣化無信號,囊內液體信號同腦脊液或稍高於腦脊液。含有較大子囊的包蟲囊腫,因子囊液較母囊液密度低,顯示出母囊內子囊的數量及排列情況,可以確診。MRI在密度的分辨上優於CT。


鑑別

腦棘球蚴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顱內腫瘤 腦棘球蚴病所致的顱內壓增高和定位癥狀與顱內腫瘤相似,故常誤診為顱內腫瘤而手術,故對來自流行區有顱內壓增高的病人,應提高警惕,須作詳細而全面的體檢,特別應註意有否伴發肝臟或肺臟包蟲。必要時做包蟲卡松尼皮內試驗和各種免疫學檢查。CT及MRI檢查可以確定診斷。 2.顱內蛛網膜囊腫 蛛網膜囊腫一般認為是胚胎期蛛網膜發育不良所致,在兒童和青壯年中發病率高,常好發於腦池相關部位,如側裂池等,CT和MRI檢查表現為邊界光滑的低密度、低信號囊性病變,密度或信號與腦脊液相同,無鈣化,囊內長T1長T2,無強化。 3.腦部其他寄生蟲病 (1)腦豬囊尾蚴病:一般具有共同的臨床癥狀如顱內壓增高、癲癇發作和定位性體征等。但本病可伴發皮下結節,切取標本進行切片鏡檢便明確診斷。糞便檢查到節片、蟲卵,亦可作為診斷的佐證。腦CT及MRI檢查對絕大部分囊蟲能做出準確的診斷。但對於囊泡型腦囊蟲,尤其是巨大的單發囊泡型囊蟲,因其CT及MRI的表現與腦包蟲基本一致,容易誤診為腦包蟲。但囊泡型腦囊蟲有時可見合並有其他類型囊蟲影像。腦包蟲囊腫較囊蟲囊腫形狀更圓,幾成正圓形。術中可見腦包蟲囊壁呈乳白色、粉皮樣,厚約2mm左右,腦囊蟲囊泡壁菲薄、透明。 (2)腦肺吸蟲病:大都伴有肺及其他部位的病變。通常腹部癥狀出現最早,肺部癥狀次之。而肺部的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常受到病人及醫師的重視。從鐵銹色痰中可找到蟲卵和夏克雷登結晶,結合肺部X線片,塊狀典型肺吸蟲改變,不難鑒別。 (3)腦血吸蟲病:晚期病人表現為血吸蟲性肉芽腫,及其反應性廣泛性腦水腫。顱內壓明顯增高,常伴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定位體征,有類似腦棘球蚴病之處。病人一般來自流行區,有涉水歷史,肝及腸道受累較著。糞便沉淀和孵化可查到蟲卵和毛蚴。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結腸黏膜淺表潰瘍、息肉、瘢痕等病變。取活組織,查到蟲卵陽性率極高。


並發症

腦棘球蚴病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可並發囊內感染,造成腦膿腫。外傷可引起腦包蟲破裂,導致過敏性休克死亡。棘球蚴可引起腦梗死。術前或術中包蟲囊腫破裂,術後可有多發種植病灶出現。後遺癥可有輕偏癱或單癱、失明、癲癇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腦棘球蚴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