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嗜堿性粒細胞增多比較少見,可見於以下疾病。
1.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特別是加速期和急變期,嗜堿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時還有早期嗜堿性粒細胞增多。有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特別伴有染色體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2.感染 結核(特別是播散性無反應性結核)、水痘、鉤蟲等感染。
3.中毒及變態反應 鉛、汞、鉍、鋅、藥物(特別是全反式維A酸)、註射異體蛋白後、某些食物過敏。
4.代謝及內分泌紊亂 黏液性水腫、糖尿病等。
5.其他病因 肥大細胞增多癥、脾切除後、惡性腫瘤、霍奇金病、溶血性貧血、潰瘍性結腸炎、腎病、照射、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月經初期、重組IL-3註射後等。
(二)發病機制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由於嗜堿性粒細胞富含組胺,其增多可致高組胺血癥,引起高組胺綜合征,表現有發熱、全身潮紅、心動過速、哮喘、血壓降低,甚至休克、潰瘍病及出血等。此種情況可見於全反式維A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作為其治療相關綜合征之一,一般於用藥2~4周出現,嗜堿性粒細胞隨白細胞計數增多而增多。lwakm等發現一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維A酸治療有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在嗜堿性粒細胞高峰時,白細胞維A酸受體α重排明顯減少,說明嗜堿性粒細胞不是來自白血病細胞克隆,而是反應性增多。此外,嗜堿性粒細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血。以上是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特有的情況。
根據外周血嗜堿細胞增高,即可診斷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