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軀體形式障礙介紹

  軀體形式障礙(somatoform disorders)是以各種軀體不適癥狀作為主要主訴,雖多方就醫,經各種醫學檢查證實無器質性損害或明確的病理生理機制存在,但仍不能打消其疑慮的一類神經癥。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本組障礙的確切病因尚不明。近些年來的研究提示,這類疾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 報道認為軀體形式障礙與遺傳易感素質有關。在對一組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研究證明,其陽性傢族史明顯高於器質性疼痛;多因素分析顯示傢庭遺傳史與疼痛量呈正相關。

  2.個性 作者的研究發現,不論男女病人其MMPI的廓圖均呈1、2、3、7型,其兩點編碼基本符合神經癥的性格特征。“神經質”個性的患者,更多地把註意力集中於自身的軀體不適及其相關事件,導致感覺閾降低,增加瞭對軀體感覺的敏感性,易於產生各種軀體不適和疼痛。Sterm的研究發現,軀體形式障礙病人常合並一定的人格障礙,以被動依賴型、表演型、敏感攻擊型較多見。

  3.神經生理和神經心理研究 有人發現軀體形式障礙的患者存在著腦幹網狀結構註意和喚醒功能的改變,有關腦功能不對稱的研究把轉換障礙的感覺、註意和情緒改變與大腦右半球信息處理過程方式聯系起來,對軀體形式障礙的腦研究指向第二感覺區(S11),該區似乎特別適合用來解釋其神經生理和神經心理的動力學機制。有人認為在情緒沖突時體內的神經內分泌、自主神經及血液生化改變導致血管、內臟器官、肌張力等改變,這些生理反應被患者感受為軀體癥狀。

  4.心理社會因素

  (1)潛意識獲益: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認為,這類軀體癥狀可以在潛意識中為患者提供兩種獲益,一是通過變相發泄緩解情緒沖突;二是通過呈現患病角色,可以回避不願承擔的責任並取得關心和照顧。

  (2)認知作用: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不良心境可影響認知過程,導致對感知的敏感和擴大化,使當事人對軀體信息的感覺增強,選擇性地註意軀體感覺並以軀體疾病來解釋這種傾向,增強瞭與疾病有關的聯想和記憶及對自身健康的負性評價。

  (3)述情障礙:有人認為,低文化者不善於用語言表達其深藏的感情,即所謂“述情障礙”(alexithymia)。Lesser認為述情障礙是一種長期存在的人格特征,患者不善於表達其內心沖突,描述軀體不比情感表達更容易,甚至於達到難以區分是內心感情還是軀體感覺。

  (4)生活事件:Dantzer強調生活事件與軀體之間的聯系。Bacon發現生活事件與身體主訴呈正比,作者的研究也發現負性事件的刺激量研究組高於對照組,生活事件與疼痛量呈正相關。研究組的社會支持總分明顯低於對照組,與疼痛量呈負相關。生活事件中以長期性應激為主。

  (5)社會文化因素:有研究發現,軀體形式障礙特別多見於中老年婦女且文化較低者。還有研究顯示慢性功能性疼痛也多見於女性文化程度較低者。有人認為情緒的表達受特定的社會文化影響,無論在20世紀以前的西方社會,還是今天的發展中國傢或發達地區的基層社會,負性情緒都常常被看成是無能恥辱的表現,從而阻礙瞭該類情緒的直接表露,而軀體不適的主訴則是一種“合法”途徑。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患者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掩飾、否認,甚至於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體驗,而關註自身的軀體不適。盡管癥狀的發生和持續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心理因素或內心沖突密切相關,但病人也常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拒絕探討心理病因的可能。

  (二)發病機制

  對軀體化障礙發生的心理社會機制已有許多研究,但很少有關於其發生的生物學基礎的報道。軀體化的作用可以理解為社會和情感交流,也可以解釋為心理動力學的結果。

  1.社會交流 主要指患者運用軀體癥狀以達到控制他人的目的(比如一個女青年表現為持續腹痛,從而阻止他的父母周末外出)。

  2.情感交流 有時患者不能口頭表達他們的情感,因此他們可能運用軀體癥狀或軀體主訴來表達。有些患者也可能利用軀體主訴來處理應激。軀體癥狀還可能是緩解心理沖突的辦法。心理測試方面的研究報道,軀體化障礙患者MMPI-R分數明顯高於對照組。

  3.心理動力學因素 經典的心理動力學理論認為,軀體化障礙是指用軀體癥狀來替代被壓抑的非本能性沖動。患者的這類軀體癥狀在潛意識中能夠為患者提供兩種獲益,一是可以變相發泄緩解情緒心理沖突;二是通過患軀體化障礙角色,可以回避不願承擔的責任,還可以得到傢人、同事的關心和照顧。

  患者的不良人格特征及不良心境可導致對感知的敏感和擴大化,選擇性地逐漸加強註意軀體的感覺,並以軀體疾病來解釋這種傾向,增強瞭對自身健康的負性評價。還有些患者不善於表達內心沖突,描述軀體不適比情感表達更容易,甚至於達到難以區分內心感情和軀體不適,有人認為患者在情緒體驗的自我感受和言語表達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其情緒體驗隻好通過所謂“器官語言”釋放。
  4.生物學因素 神經心理檢查證實軀體化障礙患者多伴有大腦半球雙側額葉的功能缺陷及非優勢半球的功能減退。然而,某些研究證明以左側軀體癥狀為主的患者可能提示大腦右側半球受累較左側嚴重。基礎研究也證實軀體化障礙患者多伴有皮質功能異常,此結果也被聽覺誘發電位檢查所證實。與對照組相比,軀體化障礙患者對相關刺激及無關刺激反應相似,提示患者的選擇性註意力減退。病理生理學方面的研究顯示,軀體主訴增多與下列因素有關:獨居、接受外界環境刺激較少、抑鬱和焦慮情緒等。


症狀

軀體形式障礙早期癥狀有哪些?

  軀體癥狀可涉及全身各個系統,可有多種癥狀同時存在,表現為各種不適或疼痛。病人可能已長時間四處求醫,均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的證據,甚至手術探察也一無所獲。但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抑鬱,可導致社會功能缺損。主要臨床類型如下:

  1.軀體化障礙 軀體化障礙(somatization disorder)又稱Briquet綜合征。軀體化障礙的特征是存在一種或多種,經常反復變化的,可涉及身體任何系統和器官的軀體癥狀,其中許多無法用醫學來解釋,經各種醫學檢查不能證實有任何器質性病變足以解釋其軀體癥狀,常導致患者長期反復就醫和顯著的社會功能障礙。常起病於30歲以前,病程持續至少2年以上,大多數臨床常見癥狀為多種、反復出現、經常變化的軀體不適和疼痛,如頭痛、腹部不適、其他部位疼痛、頭暈、心悸、其他焦慮癥狀、便秘或腹瀉(腸激惹綜合征)、抑鬱或焦慮等。這些患者的處理比特定的、孤立的軀體癥狀困難得多。另外,也可因對自己健康有特定的、反復的擔心而出現生理(軀體的)主訴。軀體形式障礙見表1。

  軀體化障礙患者有多種、反復和頻繁變化的軀體癥狀許多年。有些情況下患者完全沉浸在軀體癥狀的體驗中,他們不願意將疾患和心理因素相聯系。因此,精神科的診斷是沒有幫助的。患者的經治醫師在處理這種情況時將起關鍵作用。經治醫生可以限制患者進一步做檢查和藥物治療,提供限時的、有規律的約診,對出現的新體征和癥狀合理處理。

  軀體化障礙的病程和預後未知。然而,對軀體癥狀和心理痛苦之間的聯系無法認識和處理不當,會使患者反復去許多醫師和專傢處就診,接受過多種藥物治療,甚至損傷性醫療檢查及手術。因此,對此問題缺乏認識,並繼續進一步轉診給專傢,對個人和醫療保健系統都造成很大的浪費。

  軀體化障礙最常見的癥狀可歸納為以下4類:

  (1)疼痛:這是一組經常存在的癥狀。
  (2)胃腸道癥狀:如噯氣、反酸、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別不適。胃腸道檢查有時僅見淺表性胃炎或腸道激惹綜合征,與患者嚴重的軀體癥狀不符,難以解釋患者經常存在的嚴重癥狀。

  (3)泌尿生殖系癥狀:如排尿困堆、尿瀦留、或尿頻、生殖器或其周圍不適感、性功能障礙可見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礙、經期紊亂、經血過多,異常的或大量的陰道分泌物等。

  (4)假性神經癥狀:常見的有:共濟失調、肢體癱瘓或無力、吞咽困難或咽部梗阻感、失音、尿瀦留、觸覺或痛覺缺失、復視、失明、失聰、抽搐共濟失調、肢體癱瘓或無力、吞咽困難或咽部梗阻感、失音、觸覺或痛覺缺失、復視、失明、失聰,異樣的皮膚感覺如瘙癢、燒灼感、刺痛等轉換癥狀。但神經系統檢查不能發現相應的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害證據或陽性體征。

  (5)呼吸循環系統癥狀如氣短、胸痛。

  2.未分化軀體形式障礙 未分化軀體形式障礙(undifferentiated somatoform disorder)患者訴述一種或多種軀體癥狀,為此感到痛苦;但醫學檢查不能發現軀體疾病和任何器質性病變證據。其病程多在半年以上,有顯著的社會功能障礙。常見的癥狀如:疲乏無力、食欲缺乏,以及胃腸道或泌尿系統不適。這一臨床類型可看作不典型的軀體化障礙。其癥狀涉及的部位不如軀體化障礙廣泛,也不那麼豐富,其病程不一定都長達2年以上。

  3.疑病癥 患者對自身健康或疾病過分擔心,害怕自己患瞭某種嚴重疾病,或認為自己已經患瞭嚴重疾病;感到十分煩惱。其煩惱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這類患者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特別警覺,身體功能任何微小變動如心跳、腹脹等都會引起患者註意。而這些在正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變化,卻使患者特別關註,不自覺地加以誇大或曲解,成為患瞭嚴重疾病的證據。在警覺水平提高的基礎上,一般輕微的感覺也會引起患者明顯不適或嚴重不安,感到難以忍受;從而使患者確信自己患瞭某種嚴重疾病。盡管各種檢查結果並不支持患者的揣測,醫生也耐心解釋、再三保證患者沒有嚴重疾病,患者往往對檢查結果的可靠性持懷疑態度,對醫生的解釋感到失望,仍堅持自己的疑病觀念,繼續到各醫院反復要求檢查或治療。由於患者的註意全部或大部集中於健康問題,以至學習、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常受到明顯影響。有些患者憑借癥狀的存在,支配或操縱瞭傢庭和社會關系。其中以擔心或相信患嚴重軀體疾病的持久性優勢觀念(疑病觀念)為基本特征的稱“觀念性疑病癥”;以軀體不適感為十分明顯,伴有焦慮或抑鬱的稱“感覺性疑病癥”;有的則以單一的疑病癥狀,表述具體而明確稱“單癥狀疑病癥”;病人的疑病觀念很牢固,害怕或認為自己患瞭某種嚴重疾病,對自身健康或疾病過分擔心,對自身的健康過分關切,對自己身體的微小不適特別警覺、多慮,感到難以忍受,不自覺地加以誇大或曲解,並作為患有嚴重疾病的證據,甚至對日常出現的某些生理現象也常做出病理性解釋。但不是妄想;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證據不充分,故迫切希望通過反復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和予以治療,病人反復就醫,盡管各種醫學檢查陰性,醫生的耐心解釋和再三保證均不能打消其疑慮,以至懷疑檢查結果的可靠性,對醫生的解釋感到失望、不滿,仍堅持自己的疑病觀念,繼續到各醫院反復要求檢查或治療。病人對有關疾病的各種讀物十分註意,閱讀後往往對號入座,更加強瞭疑病觀念。

  疑病障礙的主訴可導致出許多表現:①生理性警覺:警覺增高和焦慮,睡眠障礙;②關註軀體;密切監測軀體情況,註意與所擔心疾病一致的信息,先占觀念和反復思考有關軀體主訴;③回避或檢查軀體疾病的行為:回避(如身體用力或與疾病接觸)、用刻板的觀點和行為來指導飲食或生活方式、反復自我測查、反復去醫院就診和尋求保證、查閱資料(如看醫學書)。

  4.身體變形障礙 身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s)又稱變形恐懼癥(dysmorphophobia)。主要見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患者堅信自己身體外表,如鼻子、嘴唇等部位,存在嚴重缺陷,或變得很難看,要求施行矯形手術;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即使其外貌有輕度變異,也遠非患者認為的那麼難看。這類觀念不為解釋所動搖,帶有明顯情緒色彩;就患者的文化背景而言,可以理解,並不荒謬,因而具有超價觀念的特點。患者無其他精神病性癥狀,不符合精神病的診斷標準。對這類單癥狀病例,治療較難,預後不佳;有的病例需長期隨訪,才能最後排除精神分裂癥或偏執狀態的診斷。

  5.軀體形式疼痛障礙 軀體形式疼痛障礙(somatoform pain disorder)又稱心因性疼痛(psychogenic pain)。有時臨床上把一些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統稱為慢性疼痛綜合征(chronic pain syndrome)。主要表現為各種部位的持久性疼痛,使患者感到痛苦,或影響其社會功能,但醫學檢查不能發現疼痛部位有任何器質性病變,不能用生理過程或軀體障礙予以合理解釋的、經過醫學檢查不能發現有任何器質性病變的、持續的、嚴重的疼痛癥狀。身體任何部位均可發生疼痛,但典型的疼痛部位是頭痛、非典型面部痛、腰背痛和慢性盆腔痛;疼痛可位於體表、深部組織或內臟器官;性質可為模糊的鈍痛、脹痛、酸痛或銳痛。臨床上有證據表明:心理因素或情緒沖突對這類疼痛的發生,加劇,持續和嚴重程度起瞭重要作用。

  發病高峰年齡在30~50歲之間,女性患者2倍於男性;以體力勞動者居多。有傢族聚集傾向。患者常以慢性疼痛作為其突出癥狀而反復求醫,往往使用過多種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甚至外科手術治療,均未能取得確切效果,常導致鎮靜、止痛藥物依賴;並伴發焦慮、抑鬱和失眠。病程遷延,常持續6個月以上。

  6.軀體形式自主神經紊亂 是一種主要受自主神經支配與控制的器官或系統發生軀體障礙所致的神經癥樣綜合征。常涉及的系統為心血管、胃腸道、呼吸、泌尿生殖系統等。

? ?(1)癥狀是主要或完全受自主神經支配與控制的器官系統的功能紊亂。

  (2)癥狀常涉及一個或多個器官系統,最常見的是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或胃腸系統等。

  ①心血管系統可見胸痛或心前區不適等。

  ②胃腸道系統可見噯氣、呃逆、胸部或上腹部的燒灼感等,或上腹部不適,或胃內翻騰或攪拌感,以及腸鳴、腹脹、大便次數增加等。

  ③呼吸系統可見呼吸困難或過度換氣等。

  ④泌尿生殖系統可見尿頻或排尿困難,生殖器或其周圍不適感等。

  (3)癥狀特點通常為兩類。一是以自主神經興奮的客觀體征為基礎,如心悸、出汗、口幹、臉紅(或潮紅)、震顫等;二是主觀性癥狀,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燒灼感、沉重感、緊束感、腫脹感等。


飲食保健

軀體形式障礙吃什麼好?

 


護理

軀體形式障礙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軀體形式障礙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目前,許多精神疾病的病因未臻詳明。多年來,專業工作者根據在生活和工作實踐中,對許多精神疾病不斷地細致觀察,形成瞭一些樸素的觀念。認識到許多精神疾病是人類個體與社會或自然環境互相作用產生的反常結果。在相當不少的情況下,雖然外在條件相似,但疾病發生則可截然不同,提示個體特性在疾病發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人們為防止發生這一類疾病,倡導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能夠抵禦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襲。這就是:①培育機體整體,包括腦功能的發育,並扶植其經常處於健康狀態,使人的體魄健壯,精神飽滿;②培養個性健康發展並加強鍛煉,使之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相統一。

保健品查詢軀體形式障礙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軀體形式障礙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對軀體化障礙主要的處理原則是幫助患者應對他們的軀體癥狀。這種原則對有較多互相孤立存在的軀體主訴的人來說同樣適用。處理的目標不是即刻緩解癥狀,而是幫助患者從慢性的功能障礙中康復。處理策略應根據每個人的特定問題而定,無法解釋的軀體主訴的處理一般包括:

  1.一般處理 通常患者以前已在自己的經治醫生那裡進行瞭全面醫療檢查,可以排除潛在的軀體疾病。如沒有做過,則首先需要進行徹底的醫療檢查。根據所有的檢查結果和患者討論他們的癥狀,如果沒有新的癥狀或體征出現,復診是避免轉診給專科醫師。對軀體主訴的最好處理方法是患者定期地與經治醫師接觸。

  2.心理治療 病人常常拒絕接受癥狀的實質在於心理問題,故以提高認知為目的的心理治療可以幫助病人探究並解決引起癥狀的內心沖突。但有的病人對這種治療有阻抗。

  (1)支持性心理治療: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是心理治療成敗的關鍵。本病患者除訴述眾多軀體癥狀外,還有著漫長而無甚效果的就診經歷,情緒緊張而焦慮。醫生要特別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對患者表示關心、理解和同情;讓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對治療抱有信心。給予病人解釋、指導、疏通,使其瞭解疾病癥狀有關知識,放下對疾病的思想負擔。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的接觸技巧至關重要。患者常表現依賴性、表演性及受到傷害的疾病行為,好抱怨或感到委屈。有的患者沉湎於痛苦中,習慣於對藥物的依賴,有的甚至帶有敵意和威脅,使治療者處於被動地位或缺乏耐心。醫生既要對患者的痛苦表示理解,又要引導患者將註意力集中在既定的治療目標和已獲得的成果上,如睡眠的改善、疼痛的減輕等。要勉勵病人將輕微的軀體不適如同正常感知的一部分,並與之和平共處;宜逐漸增加活動量,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藥物。當藥物治療無效時心理治療更為重要。主要采取系統、個別的短程面談的方式,每次至少20min,療程約3個月。治療的目的在於讓患者認識自己的不良疾病行為:分析引發疾病的有關因素;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對生活事件及軀體病痛的正確態度。

  (2)認知療法:首先要讓患者認識到,雖然病痛是他真實的感受,但並不存在器質性病變,對生命、健康不會帶來威脅;要糾正錯誤的認知,重建正確的疾病概念和對待疾病的態度,學會與癥狀共存;要轉移對疾病的註意,盡量忽視它;並鼓勵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和其他社交活動。可運用森田療法使病人瞭解癥狀實質並非嚴重,采取接納和忍受癥狀的態度,繼續工作、學習和順其自然地生活,對於緩解疾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可有幫助。

  (3)精神動力療法:精神動力學派認為,慢性心因性疼痛是一種情緒的反應,象征著患者好鬥性的升華或失去心愛物的反應,疼痛能使其壓抑的內心沖突找到寄托。幫助病人探究並領悟癥狀背後的內在心理沖突,有助於癥狀的緩解。

  (4)環境及傢庭治療:調整患者所處的環境,對矯正疾病行為、發展健康行為至關重要。醫生要協助病人增強對社會環境和傢庭的適應能力,鼓勵病人努力學會自我調節,盡早擺脫依賴性。指導配偶和親友對病人的正確態度:既對病人疾病和痛苦要給予充分理解和同情,改變消極、冷漠、歧視的態度,又要避免過於渲染疾病和痛苦,不要受其支配,以建立積極、關心、和睦的傢庭氣氛。對改善患者的人際關系也較為有效的。有研究表明,短期或長期的傢庭治療對改善患者的人際關系是十分有效的。

  (5)催眠暗示療法:對某些暗示性較強的患者可以試用。一般認為單用催眠治療效果不大,療效也不持久。

  3.藥物治療 針對某些軀體癥狀,可給予相應的內科藥物治療,即佐以涉及各系統癥狀的相應藥物,例如消化系統藥物、呼吸系統藥物分別來減輕消化、呼吸系統癥狀。但軀體形式障礙的病人主要是常伴有焦慮、抑鬱、失眠等癥狀,且與軀體癥狀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而且單純心理治療起效較慢,故抗焦慮、抗抑鬱藥宜盡早使用。原則是選擇副作用較小的藥物,以防幹擾或加重原有的軀體癥狀,並應註意病情恢復後的鞏固治療。

  國內有人報道阿米替林50~100mg/d,2周內有效率可達88.8%,多塞平(多慮平)為87%。其療效機制大致有3種解釋:首先,通過緩解焦慮起效,但一般抗焦慮藥效果不顯著,隻有三環類效果明顯;其次,疼痛和軀體不適隻不過是抑鬱癥狀的一部分,抑鬱緩解後癥狀也隨之消失;最後有研究發現,感覺/疼痛閾的降低與5-HT的水平下降有關,三環抗抑鬱劑可阻止5-HT的再吸收,因而提高瞭感覺閾值;據此推測三環類有獨立於抗抑鬱作用的鎮痛效應。

  用抗抑鬱劑治療軀體形式障礙要註意以下幾點:

  (1)劑量要小,如阿米替林每天50mg即可奏效,其他三環類抗抑鬱劑,如丙米嗪、氯米帕明(氯丙咪嗪)等有效,但前者因有較強的鎮靜效果更易被接受。

  (2)為減輕副反應,加深睡眠,便於日間活動,特別在癥狀好轉後可在睡前一次服用。

  (3)治療前必須講明藥物可能出現的副反應,如口幹、便秘、心悸等,以解除患者的擔心。

  (4)藥量要註意個體化,宜請患者參與決策。

  (5)藥物隻是對癥治療,有不少患者在癥狀好轉後急於停藥,致使癥狀反復。醫生要反復強調本病的治療要有一個減藥和鞏固過程,其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病程、個性及環境等因素。癥狀一旦有所緩解要加強心理、傢庭、社會綜合康復措施。

  近年來由於上述藥物抗膽堿能反應所致口渴、便秘等不良反應,而逐步被新一代的抗抑鬱藥(SSRI)所替代,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等。根據患者各自特點分別選用,每天20mg或100mg,1次/d,具有方便、不良反應少的特點。

  4.其他治療 傳統方法中針灸、理療,如頻譜治療、按摩治療、體外反搏治療等,對治療慢性疼痛也是行之有效。有研究證明,針灸對4/5的慢性疼痛病人有效,經對照研究證明,皮神經刺激術不僅可起安慰、暗示效應,低頻率刺激可通過內啡肽,高頻率刺激通過5-HT起作用。生物反饋及其他全身放松治療技巧,均可幫助病人放松,控制焦慮、疼痛等癥狀。保健氣功鍛煉是一種自我調節和放松訓練的好方法,這些均可用於治療焦慮癥狀明顯的患者。

  5.疑病障礙的處理策略 因人而異,一般處理包括以下:

  (1)建立治療關系:這一步很重要,因為大部分患者不願考慮他們的問題除瞭軀體因素外,還會由其他因素引起。可以把你的治療方法作為對這些癥狀起因的各種假設檢測之一。如果已建立瞭一個信任的治療關系,這種方法患者較樂意接受。

  (2)承認這種痛苦是患者的關註所引起的。

  (3)確定患者是否有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中哪些是原發的,哪些是繼發的。在這些患者中,焦慮或抑鬱障礙可能常見。需要治療潛在的或伴發的障礙。

  (4)引出患者的有關軀體健康的擔心和信念。

  (5)選擇合理性的解釋,說明為什麼他們的觀點可能是錯的。例如,有這樣一個病例,這個人對他的醫生提出,她感到腹脹、腹痛,她認為她肚子裡有腫瘤,每次她洗澡,她都覺得肚子大瞭,她認為腫塊在長大,她做過1次CT掃描、全胃腸道造影、纖維胃鏡、纖維腸鏡均未見異常。醫師提出可經得起檢驗的假設,說這腫塊沒有生長。她承認如果這腫塊真的在生長,那它一定會被檢出,不太可能腹部長瞭腫瘤,因此,她的焦慮有相當大的減輕。

  (6)修正與疑病性主訴有關的異常行為。

  ①指出這種行為在疑病性主訴長期存在中的作用,檢查和尋求保證,在短期內可減少焦慮,使患者註意力集中在癥狀上。高度的註意常導致更明顯焦慮相對癥狀的過度解釋。此外,有些輔助檢查是有損害性的,不斷地檢查和刺激確實會引起損傷和其他副作用。

  ②提供合適的資料,建議患者停止檢查或尋求保證以使這個惡性循環被打破。說明這樣做會導致暫時性的焦慮增加,但最終會減輕。

  ③與患者達成協議,不尋求進一步檢查或醫療鑒定。這種協議需要其他成員或配偶的參與和同意。治療同強迫癥,包括暴露於可引起疑病的情境,預防或阻止尋求保證。

  (7)藥物治療:臨床經驗表明,SSRI等抗抑鬱藥合並舒必利治療疑病性神經癥療效尚可,部分疑病觀念固定的患者可合並使用小劑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以減輕疑病癥狀。

  (二)預後

  軀體化障礙的病程和預後未知。然而,對軀體癥狀和心理痛苦之間的聯系無法認識和處理不當,會使患者反復去許多醫師和專傢處就診,接受過多的藥物治療和損傷性醫療檢查及手術,而所有這些是有害的。因此,對此問題缺乏認識,並繼續進一步轉診給專傢,對個人和醫療保健系統都是很大的浪費。軀體形式障礙起病年齡大多較早,女性較男性為多。常為慢性波動病程。除少數急性起病,早期獲得恰當治療的病例外,預後大都欠佳。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軀體形式障礙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軀體形式障礙應該做哪些檢查?

  1、癥狀標準

  (1)符合神經癥的診斷標準。

  (2)以軀體癥狀為主,至少有下列一項:①對軀體癥狀過分關心(嚴重性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相稱),但不是妄想;②對身體健康過分關心,如對通常出現的生理現象和異常感覺過分關心,但不是妄想。

  (3)反復就醫或要求醫學檢查,但檢查的陰性結果和醫生的合理解釋,均不能打消其顧慮。

  2、嚴重標準

  社會功能受損

  3、病程標準

  符合癥狀標準至少已3個月(軀體形式障礙要求至少2年、未分化的軀體形式障礙和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要求至少半年以上。

  4、排除標準

  排除其他神經癥性障礙、抑鬱癥、精神分裂癥及偏執性精神障礙等。


鑑別

軀體形式障礙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軀體疾病 這類疾病早期不一定能找到客觀的醫學證據。但最終能找到客觀的醫學證據。因此各種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要求至少半年以上病程。當起病年齡在40歲以上,軀體癥狀單一、部位較固定,且呈持續加重趨勢者,應首先考慮可能存在器質性病變,並密切觀察,不宜匆忙作出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臨床實踐表明:根據起病有精神誘因,初步檢查未發現陽性體征,患者容易接受暗示這幾點,便下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有可能導致誤診,不可不慎。

  2.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 不同程度的抑鬱和焦慮情緒常出現在軀體形式障礙中,但程度較輕。其所伴存的軀體不適主訴不多,以抑鬱和焦慮的核心癥狀為主。而軀體形成障礙的抑鬱和焦慮情緒多較輕。抑鬱癥患者多呈現“抑鬱三聯征”,而伴隨的軀體癥狀數目較少,且主要集中在胃腸系統。ICD-10指出,發生在40歲以後,特別是男性的軀體癥狀,很可能是原發性抑鬱障礙的早期表現。

  3.詐病 發生在監獄、法庭、工傷及交通事故中。當事人有意識地制造或誇大各種軀體癥狀;而軀體形式障礙癥狀的產生是無意識、非自願的。

  4.疑病性妄想 患者的軀體疾病信念荒誕而脫離實際,妄想障礙或抑鬱癥患者可有怪異的軀體信念,如“一個器官或身體的一部分正在腐爛”。與之辯論、解釋等均不能使其動搖,且常有其他精神病癥狀同時存在。

  5.疑病障礙與下列疾病鑒別

  (1)抑鬱障礙患者可有認為自己患瞭一種嚴重疾病的先占觀念,然而,抑鬱癥也可能是繼發於疑病障礙,重要的是明確哪一種先出現。

  (2)無法解釋的軀體主訴或軀體化障礙關註的是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和後果的存在。

  (3)與疑病障礙有關的信念不像抑鬱癥或精神分裂癥伴有軀體妄想那樣固定。長期存在疑病性主訴的患者,要歸入人格障礙。因為當他們感到醫務人員不能處理他們的問題時,常會變得不滿,甚至敵對。

  (4)任何人都可能為健康問題出現短暫的擔憂。

  (5)許多焦慮障礙也有疑病性主訴的特征。

  (6)廣泛性焦慮障礙(GAD)的擔憂之一表現為擔心自己或者傢庭成員的軀體疾病。然而,GAD的疾病焦慮隻是許多擔心之一,而不是惟一的痛苦。

  (7)在驚恐發作期,對軀體或精神疾病的回避和先占觀念很突出(即害怕死去、發瘋或失控),然而,驚恐障礙患者趨於曲解他們的急性焦慮反應(隨焦慮增加而嚴重)。疑病障礙為被曲解的癥狀更多是與焦慮無關的(如腫塊和小斑點)。其次,驚恐的曲解趨於急性,同時出現焦慮癥狀(如心臟病突發),而疑病的擔心多為長期的(如癌腫)。

  (8)強迫癥:強迫思維,強迫的姿勢動作(清洗或檢查)。


並發症

軀體形式障礙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軀體形式障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