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與嚴重創傷有關。
(二)發病機制
肘關節周圍是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的好發部位之一,這種異位性骨化,其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常與肘部創傷有關。肘關節損傷發生骨化性肌炎約3%,85%骨化性肌炎的病人來自肘關節脫位。肘關節骨折合並脫位者發病率更高,尤以橈骨小頭骨折合並肘關節脫位發生率為最高。由於肘部肌肉常常也受到損傷,骨折脫位可使骨膜掀起、撕裂。肌肉內血腫有可能包含碎裂骨膜或骨片,其釋出骨母細胞。也可能在血腫機化過程中纖維母細胞演變成骨母細胞,形成異位骨化。但有人認為,由於骨質創傷,促使其周圍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轉移到肌肉等損傷軟組織中,軟組織內血管周圍的間葉細胞在骨成形蛋白的刺激下演變成骨母細胞、骨細胞,造成異位骨化。在肘關節損傷後康復期或燒傷後瘢痕攣縮期,進行強制被動活動和按摩,或利用懸吊重力牽拉以增加肘關節伸屈度;脊髓損傷合並四肢癱瘓及腦外傷昏迷病人昏迷期,給病人做被動活動或因不自主抽搐痙攣,也可以引起肘關節創傷而發病。然而有些骨化性肌炎局部外傷並不明確,或者十分輕微,因而局部腫塊可帶來鑒別診斷問題。
病理檢查發現,包塊與周圍軟組織或肌肉分界很清楚。切面呈白色、光澤,中央為軟組織,外圍骨組織。成熟的骨化性肌炎包塊可分為三層:外層,大量礦物質沉積形成外殼,最後成為致密板樣骨,鏡下可以看到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進行骨的改建;中層,有大量的骨樣組織和豐富的成骨細胞,其中有許多纖細的骨松質;內層的核心是能被X線穿透的軟組織。這些軟組織早期增生活躍,有未分化的間葉細胞。這些梭形細胞染色質豐富,有多形性細胞核,有時可見到有絲分裂,但是細胞形態正常。單憑這些表現,有可能誤診為骨肉瘤。成熟後,內層增生活躍軟組織被脂肪組織代替。
對於無明顯外傷史的骨化性肌炎稱為假惡性骨化性纖維瘤。因為從這種良性病損的病理學觀察,可見到其中央區增生活躍現象,易與骨肉瘤或皮質旁骨肉瘤混淆,有誤做截肢處理的報道。因此須全面認識其特征,不要做針吸活檢,應取整個包塊檢查,應防誤診。
預防肘關節損傷後骨化性肌炎要註意:①肘部骨折脫位盡早治療,應不遲於傷後24h;②復位必須在良好麻醉下進行,反復多次手法復位,加重損傷,增加發病機會;③康復期嚴禁被動活動粗暴按摩;④對肘關節骨折脫位並延遲處理,或反復手法操作有可能發生骨化性肌炎者,可應用放射治療。尤其切除骨化塊後為預防術後復發更可應用。術後3~4天後進行,總量20Gy(2000rad),分10次。放射治療抑制間葉細胞演變能力,但放射治療可促使骨骺早閉,因此骨骺未閉者禁用。某些藥物,如四磷酸鹽、消炎痛等也有預防作用。
保健品查詢創傷性骨化性肌炎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創傷性骨化性肌炎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以預防為主,包括關節脫位的早期復位,避免強力活動治療。一旦形成骨化,應等待其成熟之後才能手術切除,過早切除會導致復發。用放療及某些藥物如吲哚美辛等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二)預後
本病應待其成熟後才行手術切除,預後較好。過早切除會導致復發。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創傷性骨化性肌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