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惡寒發熱介紹

  惡寒發熱是病人在發熱的同時,必伴有怕冷的感覺,其程度雖加衣被,或近火取暖猶不能解其寒。惡寒發熱是外感表證的主證,如六經辨證中的太陽病,衛氣營血辨證中的衛分證,三焦辨證中的上焦證,均可見此。


原因

  《素問·刺熱篇》:“肺熱病者......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傷寒論》“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故在外感病中,風寒、暑、濕、燥、火、溫毒等淫邪侵襲機體,外犯肌表,損傷衛陽之氣,衛陽失其溫分肉的作用則惡寒;體內正氣(陽氣)奮起抗邪,邪正相爭,鬱於肌表,不得外出則熱。因此,有一分惡寒發熱,便有一分表證。

 


症狀

惡寒發熱早期癥狀有哪些?

  風寒束表:惡寒發熱,惡寒重,發熱輕,兼有身痛,無汗而喘,脈浮緊,多發於冬季。

  風熱犯肺:惡寒發熱,發熱重,惡寒輕,微汗出,頭痛,咽紅,口幹,咳嗽,舌苔薄黃,脈浮數,多發於春季。

  風濕客表:惡寒發熱,身體困重,頭脹如裹,關節疼痛,舌苔白膩,脈濡數,多發交秋之季。

  太陽中風:惡寒發熱,自汗,脈浮緩,發於冬春二季。

  太陽傷暑:惡寒發熱,兼有身重疼痛,脈弦細或芤遲,多發夏暑之季。如《金匱要略·痙濕喝病脈證》所說:“太陽中喝,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

  暑溫暑兼寒濕:惡寒發熱,身形拘急,兼有頭痛,無汗,苔膩,發於夏季。

  濕溫濕遏衛氣:惡寒發熱,身熱不揚,午後熱甚,兼有頭身重痛,胸悶不饑,面淡黃,苔白膩,肪濡數,多發於夏末雨濕之季。

  溫燥:微惡風寒,發熱重兼頭痛,少汗,咳嗽,痰少而粘,鼻燥咽幹,口渴,舌紅苔白,右脈數大,多發於秋季。

  涼燥:惡寒重,發熱輕,兼頭微痛,無汗,咳嗽,痰少而稀,鼻塞流涕,咽幹唇燥,苔白而幹,脈弦,多發於秋季。

  伏暑:惡寒發熱,兼頭痛無汗,心煩口渴,尿短赤,胸悶,苔膩,脈濡數,起病較急,發於秋冬二季。如《溫病條辨》所說:“頭痛微惡寒,面赤煩渴,舌白脈濡而數者,雖在冬月,猶為太陰伏暑也。”

  冬溫初起:惡寒輕,發熱重,兼有頭痛無汗,口渴,咳嗽氣逆,苔薄黃,脈數,發於冬季。

  風水:惡寒發熱,兼有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肢節酸重,小便不利,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多發冬春兩季。

  肺癰初起,惡寒發熱,重則寒戰,兼咳嗽,痰多而粘,胸痛,咳時尤甚,繼之咳吐膿痰腥臭,口幹,鼻燥。

  爛喉痧:惡寒發熱,兼頭痛身楚,咽喉紅腫疼痛,或有點糜爛,肌膚隱有丹痧,舌紅,苔白而幹,脈浮數,多發冬春兩季。

  腸癰初起:惡寒發熱,重則寒戰,兼有少腹痛,拘急拒按,痛連右足,屈伸不利,汗出,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

  瘡癰初起:惡寒發熱,局部皮膚有紅、腫、熱、痛,兼有頭暈,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苔白膩或薄黃,脈滑數。

 


飲食保健

惡寒發熱吃什麼好?  

護理

惡寒發熱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惡寒發熱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惡寒發熱的預防

  1、提高自身免疫力

  2、合理搭配飲食

  3、減少傳染機會

  4、接種流感疫苗

  按摩手法

  1.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用雙手大魚際(拇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鼻翼兩旁的迎香穴處反復擦動200次。

  2.浴面: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動100次。

  3.摩百會:取坐位,用掌心蓋在頭頂中央的百會穴上,慢慢摩動2分鐘左右。

  4.擦湧泉:取坐位,用小魚際(小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腳心的湧泉穴摩擦1分鐘。

保健品查詢惡寒發熱中醫治療方法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發熱惡寒為太陽表證的主要癥狀,治以解表為主。亦為勞倦內傷的常見癥狀。《張氏醫通·諸傷門》:“勞倦所傷,寒溫不適,身熱頭痛,自汗惡寒,脈微而弱,黃芪建中湯。”

中藥材查詢惡寒發熱西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惡寒發熱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惡寒發熱應該做哪些檢查? 暫無相關資料

鑑別

惡寒發熱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惡寒和畏寒都是怕冷,但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產生的機理和表現有所不同。惡寒加衣被、取暖不緩解,得溫而不減,屬外感,是外邪鬱閉毛孔,衛陽不能達於肌表溫分肉所致,而畏寒時加衣被、近火可緩解,得溫則緩,屬內傷。為自身陽虛,失於溫煦所致。惡寒發熱為表證,邪與正氣來相爭;寒多熱少多風寒,寒少熱多為風溫。


並發症

惡寒發熱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身痛,無汗而喘,頭脹如裹,關節疼痛,身重疼痛,頭痛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惡寒發熱

×

🔝